新書推薦: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明殇——明亡清兴百年史》角度新颖,史料详实,分析深刻,文风严谨,并配有近百幅历史地理示意图,得到著名历史作家张明扬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董建中教授的盛赞和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历史通俗读物,从后金-清的兴起,到南明灭亡、郑氏台湾降清,相对完整和连续地叙述了明清(后金)战争、农民起义、党争、南明弘光至永历的多个政权、各个主要抗清势力的兴衰变化等。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地域差异等多方面深刻探讨分析了明亡清兴的根源。
本书在查阅大量史料和著作的基础上完成,力求脉络清晰以及事件和人物的准确性,同时追求通俗易读性,并配有近百幅手绘历史地图,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相关地名和地理环境以及当时的动态情况等。适合历史爱好者、对明清鼎革之际相关历史文化变革感兴趣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
關於作者: |
夏学同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经外交、央企、金融多个职业领域,曾出版过信息系统、金融专题著作,喜马拉雅原创文史类同名主播。近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尤其对明清更替阶段的历史问题有深入研究。
|
內容試閱:
|
明朝亡于何时?
聚讼纷纭。
最流行的答案自然是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也就是李自成攻 陷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歪脖子树“自挂东南枝”那一天。
但不是还有南明么?
南明虽然是流亡朝廷,但政权纷繁,最公允的说法是,南明亡于永历十六 年(清康熙元年,1662)四月十五,也就是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缢杀那一天。
皇帝(正朔)没了,王朝自然也就亡了。
但奉大明正朔的人还在,所以答案也未必那么毫无争议。
清康熙三年(1664)八月,夔东十三家最终被清廷消灭,李来亨举家自 焚。夔东十三家虽为李自成余部,但后期奉明为正朔,遵永历年号,也因此, 夔东十三家的覆灭被视作明朝在大陆的抵抗结束。
也是在 1664 年,郑成功之子、延平郡王郑经迎明宗室宁靖王朱术桂到台湾 监军,仍以永历纪年。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七月间,施 琅攻占澎湖,承袭了延平郡王的郑经之子郑克塽决意降清,朱术桂自缢殉国。
至此,明朝算是亡透了,用夏学同人先生的话说就是:最后的华夏衣冠。
《明殇——明亡清兴百年史》这本书是写明亡清兴的。关于这个主题,不 仅史料文献多如牛毛,这些年也出版了无数本同主题作品。
但我是不相信这世上有真正意义上的“题无剩义”,学术在发展,史料在 不断发现,跨学科研究在不断推进,学术旨趣在变化,读者的阅读品味在升级,怎么会有“题无剩义”呢?
我想,夏学同人先生写《明殇——明亡清兴百年史》这本书的初衷也是追 求自己的独特讲法,如他所说,梳理出“完整、清晰、中肯、准确”的脉络。
所谓完整,就像之前所说,明亡清兴是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尤其是明亡, 大部分作品都写到崇祯朝灭亡为止,或专门写南明史,更何况,《明殇》一直 写到夔东十三家和台湾,完成了一个“连续”的历史叙述。
所谓清晰,明季历史是出名的线索复杂,清军入关前有大清、农民军、 明朝这三大势力,农民军分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大支,清朝有个建州女真— 后金—大清的政权“升级”,长城外还有游走于明清之间的蒙古人。
清军入关后就更乱了,南明政权“城头变幻大王旗”,灭了一个再来一 个,宗室之间内斗不断;农民军死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还有后来人”,孙可 望、李定国这一支后来还成了南明的第一主力;清朝那边则盛行“反复横 跳”,归顺的明朝将领纷纷起兵。
所谓中肯,这段历史中,那么多的“汉奸”,还有先做汉奸后反正的,怎么去客观评述;明亡清兴,如何跳出单纯的“明朝中心主义”,对后金—清朝 的崛起有一个平视理性的态度;对李自成的农民军,如何跳出阶级立场,如何在“闯贼”与“起义军”之间做一个平衡。
所谓准确,史料汗牛充栋,有些还是互相冲突的,如何把握;还有无数 的野史和民间传说,不能不信,也不能尽信,这极其考验作者史料辨析功力 和体现作者趣味。
完整、清晰、中肯、准确,这是每一个历史写作者的追求,但没有人可 以声称“完全做到了”。每一个研究者、写作者都在这条求索的路上,风尘仆 仆,素衣化缁;但也无所谓孤独,如果在路上碰见了彼此,会心一笑聊几句 天就此挥别,便胜却人间无数。
我在这条路上碰见了夏学同人兄,和他聊了这些话。
张明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