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医大师李文瑞学术经验集萃
》
售價:NT$
709.0

《
历史大脉络
》
售價:NT$
398.0

《
“一带一路”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
》
售價:NT$
500.0

《
幻想即现实(再版)
》
售價:NT$
316.0

《
被误诊的天才
》
售價:NT$
454.0

《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陈治恒伤寒论讲稿
》
售價:NT$
403.0

《
启微·知识的秩序与环流:甲午战争早期史叙的知识史考察
》
售價:NT$
454.0

《
一听就懂的音乐剧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伏尔泰、休谟、罗伯逊、吉本和拉姆齐五人曾就世界主义和欧洲身份发表过文章和看法。在这本书中,欧布里恩对他们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这本书有望为世界主义史研究者提供学术上的助益。
|
內容簡介: |
是否存在共同的欧洲身份?如果存在,它有什么样的历史?
《启蒙叙事》审视的是,在18世纪法国、苏格兰、英格兰和美国的政治和民族争议背景下,诸如伏尔泰、休谟、罗伯逊、吉本以及美国史学家拉姆齐等重要人物的文学和史学成就。欧布里恩比较并评价了这些作者,探究他们的思想对统一欧洲文明理念的智力投入程度和其本质。这一研究敏锐且具原创性,它从文学评论的角度,介入启蒙运动的过去和现在、叙事的政治用途、民族意识的欧洲背景等当代议题。
|
關於作者: |
欧布里恩,曾任牛津大学国王学院英语文学教授、牛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现任杜肯大学副校长及。擅长英国、美国、法国启蒙时期史学。另著有《女性与18世纪不列颠的启蒙运动》,此书是她的早期代表作之一。
|
目錄:
|
中译本前言
致谢
著者按
前言:世界主义、叙事和史学
伏尔泰的新古典主义历史诗学
休谟《英格兰史》中的欧洲语境
罗伯逊对苏格兰史学的拯救
罗伯逊论欧洲及诸帝国的兴盛
效仿与复兴: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拉姆齐的怀疑主义美国革命史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中译本前言
朱琦
宋神宗誉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将之命名为《资治通鉴》;古罗马西塞罗曾言,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光辉,记忆的生命,古代社会的信使”(《论演说家》235)。可见东西方古代传统都明白史书之于治道的意义。
此书所涉及的五位史家都是西方启蒙时代之后的大家,对于西方现代思想和治道可谓影响极大。而我国近四十多年来也大致跟随西方现代思想的脚步,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颇深的影响。作者看待这五位史家的视野颇有旨趣,他在前言中即提到“这里讨论的所有史家都采取了以文化为中心的创作姿态……”,谈论伏尔泰时尤其强调他“更多从文化而非政治的角度来理解”。然而,伏尔泰的作品——无论史学作品还是所谓的文学作品——无一不与王者、王权相关;而且西方著名政治思想史家沃格林也曾说,伏尔泰撰写世界通史意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俗世的普遍性原理”。塑造“俗世的普遍性原理”当然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况且伏尔泰自己在《风俗论》里也说,史料本身杂乱无章,唯一“连贯清晰的图画”是“关于艺术和科学的史料”以及国家治理的史料。因而,此书无疑为我们理解西方人看待他们自己启蒙时代以来的史家提供了另一些材料。
“启蒙”一词在中文里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曰“且有强兵良谋,杂袭继踵,每辄挫衄,亦足以祛蔽启蒙矣”(卷一·六国)。在自序里,应劭直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王室大坏,九州幅裂,乱靡有定,生民无几”,而他作为制定《汉仪》的法学家,作此《风俗通义》,绝非仅仅为了记录花边轶事、民间喜丧,而是因为“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义序)。《风俗论》与《风俗通义》的作者都明白阐述其创作初衷,可见“风俗”或许远远不止于民俗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的研究范围。遗憾的是,从“辩风正俗以资政要”的角度审慎而明智地研究《风俗论》的东西方学者都极其稀少,遑论《风俗通义》。
也就是说,从诸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待风俗很可能只是启蒙之后的倾向,这就迫使我们思考,为何启蒙运动对于政治地看待风俗有如此摧枯拉朽的影响。如果说正是此书中这些著名的史家延续或强化了这种影响,那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些史家与东西方古典传统的史家有何本质上的不同。
无论如何,以此书为指引,思考我们自己的史书和史家,能对“启蒙”“史书”或其他本来耳熟能详的名词或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与更深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