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編輯推薦:
1.6大父母关心的主题,77项重要且有影响力的教育知识。本书汇集世界多国(包括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等世界名校)多年来关于学习的科学研究成果,结合学习的科学和育儿的艺术,将最科学、严谨、先进的教育知识带给读者,让你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卓越。
2.将复杂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每章一个知识点,先简要介绍与这一知识点有关的科学研究过程,再提供利用这一知识点提高孩子学习的具体方法,有理有据又易于操作。
3.每个知识点都与孩子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关于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自驱力、如何帮助孩子制定复习计划、如何与孩子对话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如何弥补孩子暑假期间的学习滑坡等。通过运用这些技巧,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发挥出最大潜能,提升学习成效,从而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4.书末包含一套研究成果检索系统,读者可随时快速查找所需知识,节省宝贵时间。
5.资深心理学家与牛津大学高材生合力打造。浙江省督学、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亲自翻译,浙江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审校把关。
6.双色印刷、对页展示,结合大量生动、有趣的插画
內容簡介:
长期以来,父母一直纠结于如何帮助孩子充分发挥学习潜力这一问题。为此,本书从记忆、动机、元认知、思维偏差和父母的态度等主题出发,选取了77项有关学习的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父母提供他们所需的教育知识。
本书回答了所有父母都关心的,但不知道从哪里找到答案的问题,包括孩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例如:
我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使孩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独立学习?
我的孩子需要多少睡眠?
我该如何辅导孩子高效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和复习?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忘记刚刚学过的东西? 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孩子看屏幕的时间多久算过长?
我如何能够帮助孩子在学校表现得更好?
在孩子升学这一重要阶段,有哪些是我应该做的?
和孩子一起吃饭重要吗? 有哪些作用?
我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本书就像一家一站式商店,提供了丰富且极易获取的资源,指导读者如何更好地为人父母,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支持自己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爱德华·沃森:牛津大学和伦敦商学院高材生。英纳德公司创始人,有着过人的管理经验,聚焦于培训师生实现潜能,有效应对压力。《释放你的内在动力》一书合著者。
布拉德利·布什:资深心理学家,拥有丰富的学校工作经验,对教育现象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诠释。多年来,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帮助广大教师解决了教育中的若干难题。在教育领域之外,还和精英运动员合作,其中包括英超球员和英国奥林匹克运动员。与爱德华·沃森合著了《释放你的内在动力》。
译者简介
滕梅芳: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院长,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督学,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
盛骢:悉尼大学财经硕士,现旅居澳大利亚。
袁博:南开大学翻译硕士,现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审校简介
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现代教学设计论》及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学设计》等多本著作,出版译著《首要教学原理》《应用学习科学》和《综合学习设计》等30余部,发表学术撰/译文200余篇。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宝钢奖”(2001)。
目錄 :
导论
致谢
作者简介
前言
我们如何撰写这本书
教育知识
1.记忆
2.愿望和期望
3.计划谬误
4.间隔学习
5.成长型思维
6.预测未来行为
7.青少年和社交排斥
8.智商和成功
9.父母和成绩
10.学生的心理弹性
11.棉花糖实验和自我控制
12.思维和目标意识
13.间隔和交错
14.父母怎样看待失败
15.听音乐复习功课
16.邓宁-克鲁格效应
17.父母的表扬
18.努力会效仿
19.天赋偏差
20.提取练习
21.思想抑制
22.对过去和现在的自我评估
23.多问为什么
24.睡眠很重要
25.学习时少用手机
26.棉花糖、可靠性和自我控制
27.记笔记
28.冒充者综合征
29.大声朗读
30.吃早餐
31.学业浮力
32.聚光灯效应
33.培养心理弹性
34.手机和睡眠
35.图片和文字
36.教授他人
37.伪专家的夸夸其谈
38.宜家效应
39.父母的信念
40.动机来自何方
41.学生走神
42.散步的好处
43.压力思维
44.如何提供更好的反馈
45.自我谈话
46.亲子阅读
47.截止日期、拖延症和选择
48.夸你真聪明
49.情绪和成绩
50.与大自然互动
51.压力和不确定性
52.元认知的效用
53.过程可视化
54.父母带来的温暖
55.我们遗忘多少
56.思维、态度和自尊
57.学习风格的神话
58.一起吃晚餐
59.电子笔记
60.从众效应
61.提取练习和压力
62.虚假信心
63.阅读与背景噪音
64.升入中学
65.绘制图示与学习
66.父母的参与
67.糟糕的决策选择
68.年龄与学业上的自我认识
69.自我调节学习
70.认知负荷
71.屏幕时间
72.家长与睡眠
73.暑假学习大滑坡
74.知道任务即将完成
75.交错学习和辨别学习
76.峰终效应
77.失败亦无妨
若干建议
改善记忆的建议
改善思维、动机和心理弹性的建议
改善自我调节和元认知的建议
给学生的建议
给父母的建议
关于思维偏差的建议
內容試閱 :
现在的孩子喜爱奢侈;他们缺乏礼貌,蔑视权威;他们不尊重长辈,喜欢用闲聊代替锻炼。孩子们现在像暴君,而不是家庭的一员。当长辈进入房间时,他们不再站起来。他们和父母顶嘴,在同伴面前喋喋不休,在餐桌上狼吞虎咽,跷二郎腿,欺压老师。
——苏格拉底(Socrates)
长期以来,父母一直纠结于如何帮助孩子充分发挥潜力这一问题。苏格拉底所感受到的挫败感,在今天似乎仍然存在。诸如“我的孩子需要多少睡眠”“我如何帮助他们培养在学校取得好成绩的动机”以及“我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力”的问题就像从前一样迫切。
无论是好是坏,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自己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模板。但不幸的是,今天的许多育儿挑战并没有历史的路线图。我们的父母不必纠结于“花多少时间在手机上才算过多”以及“社交媒体有什么影响”这样的问题。
因此,这种新旧问题的结合意味着养育子女的难度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在没有历史指引的情况下,到哪里去寻找答案呢?心理学研究能否填补这一空白?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它展现了我们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和更高效学习的部分尝试。最重要的是,它将讨论如何真正实现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那些变化。我们希望将学习的科学与育儿的艺术结合起来。
尽管在学习的科学方面有大量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没能送到最需要的人——父母——手中。
这有三个突出的原因:
1.大多数人都不太确定去哪里找这种研究。
2.就算你知道了去哪里找,阅读相关期刊也得花很多钱。
3.就算你能获得这些研究资料,也会发现其中一些很难阅读和理解。例如,我们非常喜欢的一项研究结果是这样出现在期刊上的:
在本书中,我们试图解决这三个问题。针对学习的科学这一主题,我们挑选了心目中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77项研究,仔细阅读后,将其转换成了易于阅读和理解的内容。
我们如何选择研究
我们选择了来自世界各国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系列研究,这些国家包括英国、美国、中国、新西兰、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法国、荷兰、比利时和以色列。
我们所选择的研究一些是标志性的,一些是“古怪”的;一些规模很大,一些样本量较小;一些非常古老,一些最近才出版;一些已经追踪学生超过40年,而也有一些只在一天内就完成了。这些研究有什么共同点?每项研究都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帮助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提醒
苏格兰诗人安德鲁·朗格(Andrew Lang)曾说过,“有些人使用统计数据,就像醉汉使用灯柱一样——只是为了提供支撑而不是照明”。我们认为心理学研究论文亦是如此。我们对人的学习方式的理解在不断发展——新的研究正在发表,而一些旧的研究无法重做。我们所“知道”的不是固定或静态的东西。
一本书无法提供确切的答案。然而,它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我们最好将每项研究都视为一根线,那么,当你将这些线交织在一起时,它们就形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织锦,那就是“学习的科学”。我们希望这条织锦能为父母培养孩子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间隔学习 研究概况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实验来研究复习过程中的最佳休息时间。他们让1354名学生学习32个少见但真实的冷知识,包括“谁发明了雪地高尔夫”以及“哪个欧洲国家吃的墨西哥菜最辣”这样的问题,之后把参与者分成26组,每组在下一次复习前和最终考试前的间隔时间都不一样。然后,研究者比较了参与者在最终考试中的正确答题数,以确定学习的最佳间隔时间。
主要研究结果 间隔学习比集中学习更有效。重温同一份材料前的最佳间隔时间取决于你想要记住这份材料多长时间。考试离你越远,复习的间隔时间应该设置得越长。 相关研究
“间隔效应”是认知心理学中最早、最持久的一项发现。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首次详细描述了这一现象。艾宾浩斯发现,如果人们对某些知识只学习一次,往往会忘记大量信息。这是学生在学校放假期间遭受“暑假学习大滑坡”的部分原因(见本书第73项研究)。自艾宾浩斯提出这一现象后,不断有研究证明间隔学习的力量(见本书第55项研究)。这是一种有效的技能,因为它给了人们遗忘和重新学习材料的时间。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长期记忆。
一些研究表明,使用间隔学习代替集中学习会导致10%—30%的期末考试结果差异。这一发现适用于一系列学习任务,包括记忆关键词、随机事实或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由于其他研究建议的学习间隔略有不同,本研究中列出的学习间隔仅供参考。本研究的研究者认为,“简单地说,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学习时间的最佳分配方案,需要确定你希望记住多久”。根据经验,在你越接近于忘记某一信息的时候(在它完全从你的大脑中消失之前),就越有可能从重温中获益。
对父母的启示
对孩子来说,记忆和回忆大量信息的能力变得比之前更加重要。父母可以通过分隔学习材料并定期复习来帮助孩子提髙长期记忆。正如演员不会把排练留到演出开幕的前一天一样,运动员也不会只在比赛前一天进行训练,孩子也应该定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这项研究的作者指出,这“与许多传统的教育实践不一样——例如,在某一课程的某一周内只做单一主题的研究——不一样”。要记住某些信息,需要时间和重复。这是孩子在制定复习时间表时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学习“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时候”学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Cepeda, N. J., Vul, E., Rohrer, D., Wixted, J. T., & Pashler, H. (2008). Spacing effects in learning a temporal ridgeline of optimal reten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11), 109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