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編輯推薦:
本书对“双一流”高校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丰富高等教育评估技术方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內容簡介:
本书介绍了多种比较流行的系统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及其在高等教育评估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运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TOPSIS综合评价、集对分析评价、BP神经网络方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对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数量结构、教师结构、校园用地面积、实验室基本条件、科研经费投入以及科研产出效率进行全面评价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双一流”高校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其中,多种系统评价方法的原理介绍及实际应用案例,是次比较系统地出现在高等教育评估研究著作之中,对丰富高等教育评估技术方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關於作者:
孙继红,男,山东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芬兰坦佩雷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在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组部第十批援疆干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灰色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评估和系统评价等。在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CI)、Complexity(SCI)《教育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高教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2部、参编著作若干;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项目10余项。
目錄 :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高等教育系统评价现状的研究
1.2.2高等教育系统评价内容的研究
1.2.3高等教育系统评价政策的研究
1.2.4高等教育系统评价运用的研究
1.3高等教育系统评价方法介绍
1.3.1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1.3.2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1.3.3TOPSIS综合评价研究
1.3.4集对分析组合评价模型
1.3.5VEC模型
1.3.6BP神经网络方法
1.3.7数据包络动态综合评价研究
1.3.8直觉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1.4本书特色
1.5小结
第2章高等教育学生基本情况灰色关联系统评价研究
2.1引言
2.1.1研究背景
2.1.2研究意义
2.2文献综述
2.3灰色随机不确定关联模型构建
2.3.1基础定义
2.3.2基于随机不确定数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2.3.3基于随机不确定数的灰色关联度构建
2.4学生基本情况灰色关联度分析
2.4.1数据来源
2.4.2硕士研究生数灰色关联分析
2.4.3博士研究生数灰色关联分析
2.4.4学历教育外国留学生分层次情况灰色关联分析
2.5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面临的问题
2.5.1学生素质培养及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5.2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6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水平的建议
2.7小结
第3章高等教育教职工发展情况综合评价研究
3.1序言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3.2文献综述
3.2.1高层次人才发展情况研究
3.2.2灰色评价模型研究
3.3当前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情况分析
3.3.1我国一流高校建设现状
3.3.2国外一流高校建设案例
3.3.3一流高校建设影响因素
3.3.4中国一流高校教育发展情况分析
3.4基于随机不确定数的灰色层次分析评价模型
3.4.1灰色-层次分析模型
3.4.2实证分析
3.5小结
第4章高等学校教育用地多属性TOPSIS综合评价研究
4.1引言
4.1.1研究背景
4.1.2研究意义
4.2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4.2.1理论基础
4.2.2文献综述
4.3“双一流”高校土地集约评价方法
4.3.1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4.3.2评价指标的选取
4.3.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3.4TOPSIS评价模型的构建
4.4基于TOPSIS的“双一流”高校土地集约现状评价
4.4.1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4.4.2指标权重的确定
4.5高校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4.6小结
第5章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集对分析评价研究
5.1引言
5.1.1研究背景及意义
5.1.2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5.2高校实验室评估研究综述
5.2.1高校实验室建设评价政策研究
5.2.2高校实验室建设评价评估方法研究
5.3高校实验室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5.4高校实验室建设评价集对分析组合评价模型
5.4.1高校实验室建设评价集对分析组合评价算法
5.4.2高校实验室建设评价指标赋权
5.4.3高校实验室建设综合评价赋权
5.5高校实验室建设集对分析一致性检验和同一度研究
5.5.1事前一致性检验的Kendall协和系数法
5.5.2事后一致性检验的Spearman方法
5.5.3集对分析同一度的确定评价模型
5.6高校实验室建设评价实证研究
5.6.1高校实验室评价指标打分
5.6.2高校实验室评价指标的赋权
5.6.3高校实验室评价综合评价分析
5.6.4高校实验室评价集对分析组合评价
5.7高校实验室建设评价结论
5.8高校实验室建设评价政策建议
5.8.1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和运行模式建设
5.8.2高校实验室一流的实验条件建设
5.8.3高校实验室一流的实验队伍建设
5.9小结
第6章高等教育经费收支状况VEC模型研究
6.1研究背景及意义
6.1.1研究背景
6.1.2研究意义
6.2高等教育经费综述
6.2.1高等教育教育经费投入研究
6.2.2区域高等教育经费研究
6.3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研究
6.3.1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6.3.2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分析
6.3.3教育投资线性回归模型研究
6.3.4基于VEC的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6.4高等教育事业经费收支情况统计分析
6.4.1高校教育事业经费收支的地区维度统计分析
6.4.2高等教育教育事业经费支出状况横向及纵向分析
6.5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合理配置政策建议
6.6小结
第7章高等教育科研经费投入神经网络评价研究
7.1引言
7.2文献综述
7.2.1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评价研究
7.2.2学校配套设施评价研究
7.2.3高校文化建设评价研究
7.2.4高校基础设施神经网络评价研究
7.2.5高校教学质量神经网络评价研究
7.3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7.4BP神经网络模型
7.4.1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确定
7.4.2BP网络结构设计
7.5高等教育BP神经网络科研经费评价实证分析
7.5.1BP神经网络科研评价模型建立与模拟
7.5.2高等教育BP神经网络科研经费评价不足分析
7.6小结
第8章高等教育科研成果数据包络综合评价研究
8.1研究背景
8.2文献综述
8.2.1高等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研究
8.2.2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研究
8.3研究方法、指标选择、数据来源
8.3.1研究思路与方法
8.3.2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8.4高等教育科研投入产出数据包络比较静态评价研究
8.4.1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科研效率比较静态评价研究
8.4.2自然科学类科研效率比较静态评价研究
8.5高等教育科研投入产出数据包络动态综合评价研究
8.5.1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科研效率数据包络动态评价研究
8.5.2自然科学类科研效率数据包络动态评价研究
8.6结论与建议
第9章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直觉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9.1研究背景
9.2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9.3直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9.4高等教育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9.4.1高等教育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9.4.2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高等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9.4.3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直觉模糊评价算法
9.4.4高等教育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9.5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发展政策建议
9.6小结
第10章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效果的投入产出分析
10.1引言
10.2文献综述
10.2.1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机制
10.2.2需求侧效应和供给侧效应
10.2.3直接、间接和衍生效应
10.3高等教育对经济影响效应的测度方法
10.4模型设定及数据
10.4.1投入产出模型
10.4.2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10.5实证分析
10.6小结
內容試閱 :
高等教育评估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三大热点领域之一,有关高等教育评估中的技术方法是开展评估实践的方法论基础。常规的统计方法虽然也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得到应用,但其效果并不理想,相反一些非经典统计方法特别是系统综合评价方法,由于其方法的普适性和结果的稳健性,在诸多复杂系统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高等教育评估也是一个复杂的、主客观兼有的系统,完全可以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当前全面介绍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评估中的相关书籍尚不多见,本书基于基本原理,结合实际评估案例介绍系统评价方法如何应用于高等教育评估中,既有理论描述又有实际操作案例,同时提供了具体软件的使用过程,方便相关人员按照书中例子进行具体操作。
本书主要从国家、社会、高校三个视角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分析。从国家层面来看,对我国教育质量的监管、教育机会的分配、教育政策的决策、社会人才的选拔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社会层面来看,高等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需求在不断多元化,高等教育已从计划走向市场,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介入到高等教育评价中;从高校层面来看,高等院校自身的质量管控已成为衡量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全球各国的教育界、政府和大众也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
本书运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学生情况对“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影响。各高校应根据自身优势特色学科,按照创新引领要求,以人为本,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首先,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采集各类学生基本情况等指标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量化评估。其次,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灰色评价体系,对研究生学生数、本专科学生数、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数、外国留学生数等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回归。后,分析总结各指标对我国“双一流”高等学校及学科的影响。
本书通过分析教职工结构比例,探究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师资情况,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经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首先,介绍当前教育环境下“双一流”学校的政策、概念,对比世界一流高校典型案例,分析影响“双一流”学校建设的因素。其次,借鉴文献分析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环境背景。后,针对以上分析因素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背景,运用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法深入分析部分“双一流”高校教职工基本情况,对比典型发达国家世界一流高校政策对于我国高校建设的推动作用和启示。
本书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分析高校教育用地对部分“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影响。高校土地集约利用是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选取80所“双一流”高校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其次,运用TOPSIS方法对80所“双一流”高校土地集约利用的状况进行评价。后得出结论,从分城市来看,北京市的高校土地集约度比较高;从分地区来看,华北地区土地集约度比较高。
本书运用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对“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影响。首先,本书在对客观赋权的标准离差贡献率法、熵值法、变异系数法这三种评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组合赋权评价模型,并选取全国74所“双一流”高校为研究样本对实验室建设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在集对分析中融合了客观评价方法的优势,克服了主观评判的弊端。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了各“双一流”高校实验室建设评价的排名,提出了实验室建设的政策建议,该方法解决了不同单项评价方法对“双一流”高校实验室评价排名不一致、评价结果难统一的问题。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一部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投资的增加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经济作为教育投资增加的一个物质基础,其发展会增强社会各方面加大教育投资的能力,从而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首先,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VAR以及VEC模型,并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揭示二者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于经济增长对教育投资的拉动作用,且经济增长对教育投资的拉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其次,基于对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在各地区之间的分配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应当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分配体制及构建教育经费预算指标体系等针对性建议。
在当前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本书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固定资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图书册数等角度选取六个变量作为评价指标,对2013—2017年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数据分析。其次,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评价体系,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六个指标,可以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进行一定的调整与预测,较好地将构建理论模型应用于实践,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提供实证参考。
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目标,强调办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校,同时强调要对高校进行综合评估管理。首先对“双一流”高校建设内涵进行阐述。利用BCC-DEA模型从静态角度分析2013—2018年部分“双一流”高校科研产出效率每年的效率水平,并利用Malmquist模型从动态角度分析2013—2018年年平均的效率分解指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双一流”高校已达到DEA有效状态,但仍有部分高校存在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率不成正比的现象,根本的制约因素是管理决策与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各高校应因地制宜地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双一流”高校科研水平。
本书通过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发现当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创新型人才缺乏、人才分布不均、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且开发利用率较低和缺乏良好的研究环境等。其次,在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方面也存在着经费投入匮乏、生源质量下降等问题。后,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本书借助主成分分析法估算权重,构造直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约有48.7%的人认为当前的“双一流”高校教育质量优秀,31.9%的人认为教育质量良好,19.3%的人认为教育质量处于中等水平,0.12%的人认为教育质量较差。
在“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通过创新、技术支持、高科技产品孵化、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等途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数据及方法的局限,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很难被量化。本书使用历年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在整个教育行业中的比例作为指标将高等教育从教育行业投入产出表中分离出来,建立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高等教育影响其他各个行业的直接效应及完全效应,并从推动效应及拉动效应两个方面分析高等教育对其他行业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等教育的主要拉动作用集中体现在制造业上,而推动作用却体现在矿床采掘业上。另外,高等教育对各个产业的促进作用已经从制造业扩大到了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纵观中国各产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农业关联度较低,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孵化的高科技产品技术在农业服务业中应用不足。
本书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项目批准号:GYD2018008)的研究成果。在写作过程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谢乃明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王传会副教授对于全书的结构框架提出了修改建议,在此向两位教授深表谢意。博士后赵小云为本书的统稿、统校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同事对本书写作也提供了大力支持,本书借鉴了前人相关研究文献,在此向上述所有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孙继红
2019年12月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