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編輯推薦: |
濒死体验研究之父的经典著作
本书作者采访了150名被临床判为死亡却又活过来的人,详细记述且分析了他们所经历的死后世界,并首次提出濒死体验的概念,开启了之后数十年全世界科学家对于该现象的研究。因此,作者被纽约时报评为濒死体验之父,而本书则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创下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册的惊人纪录
本书自1975年首次出版,即在美国社会各界引起轰动,很多人因此开始关注生命与死亡的终极问题,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之后其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向世界各地,至今已在全球销售超过1300万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5周年授权中译本,数位知名科学家联合推荐
本书为25周年特别纪念版,增加了国内外几位知名科学家的推荐序以及21世纪濒死体验研究的进展综述,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方面,也比之前的译本更加准确、生动和详尽。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
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采访了150名有上述经历者,总结出15个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概念。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引人深思。
本书一经推出,即引起轰动,并开启了全世界科学家对濒死体验的研究热潮。虽然刚开
始很多医学界人士对其冷嘲热讽,但现在科学已经站在了穆迪博士这一边。三十多年过去了,本书仍然不断再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数千万册,实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全书文字生动优美而富有哲理,读后不但能让大家对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命。
|
關於作者: |
著者简介
雷蒙德穆迪(Raymond A.Moody),弗吉尼亚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后因对医学和科学的浓厚兴趣,继续到医学院学习并教授医疗哲学,并取得西乔治亚学院心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乔治亚州医学鉴识精神病学家,先后任教于西乔治亚学院、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等高校,首次提出濒死体验的概念,被《纽约时报》誉为濒死体验之父,并因其在该领域的卓越贡献,于1988年在丹麦获颁世界人道主义奖。如今,他仍在不遗余力地继续其事业,出版相关书籍十几本,在全球销售几千万册。并积极在各地举办相关讲座,普及濒死体验的知识。
译者简介
林宏涛,中国台湾大学哲学系硕士,德国弗莱堡大学博士。译著有:《铃木大拙禅学入门》《启蒙的辩证》《精英的反叛》《诠释之冲动》《体会死亡》《美学理论》《爱在流行》《神在人间》《众生的导师:佛陀》《南十字星风筝线》《神话学辞典》《与改变对话》等。
|
目錄:
|
序一 濒死体验的经典之作 黄荣村
序二 一窥死亡的些许样貌 陈锡琦
序三 以融合科学和哲学的观点来阐述死后的世界 曾焕棠
序四 濒死体验的珍贵启示 赵翠慧
英文纪念版序 死亡是个复杂得多的东西 麦尔文摩斯
英文初版序 一位正直诚实的研究者所写的书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
导论
第一章 死亡的现象
第二章 死亡经验
无以名状
听到消息
平和与宁静的感觉
声响
黑暗的隧道
脱离身体
和别人相遇
光的存有者
回顾一生
边界或界线
回程
告诉别人
对生活的影响
对死亡改观
佐证
第三章 以古喻今
《圣经》
柏拉图
《西藏度亡经》(《中有闻教得度密法》)
伊曼纽斯威登堡
第四章 答客问
第五章 诸家解释
超自然的解释
自然科学的解释
心理学的解释
第六章 感言
后记 二十一世纪的濒死体验 雷蒙德穆迪
致谢
出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布罗德本特(Donald Broadbent)让注意力(attention)的研究变为科学界令人尊敬的议题;另外一位更大牌的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则在80年代以后,让人类意识不再是学界的禁忌题材。同样的,雷蒙德穆迪(Raymond A. Moody)在1975年出版《死后的世界》一书,并第一次定义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 NDE),从而开创出一个过去一直因事涉神秘而被科学界搁置一旁的研究大领域。 NDE以及与其相关的自我离体经验(out-of-body experience,OBE),已是当代意识科学与医学研究中的标准题材之一,我最近就看到一本由史蒂文洛雷(Steven Laureys)与朱利欧托诺尼(Giulio Tononi)在2009年编辑的大部头专著《意识的神经学》,其中已有讨论OBE与NDE的专章。 死亡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也是科学界最后未知的领域之一。雷蒙德穆迪显然不认为目前有任何可信的科学方法,可以证明有死后世界。但他在三十多年前即有洞见,认定临床死亡后经急救而复活者,或生命在一瞬间遭受严重威胁但仍幸存者,他们所讲述的濒死体验有助于对人类生命最后几分钟之真正了解。穆迪以150个案例为基础并实际访谈50人,由此定义出NDE的15个共同元素:不可言状、听到有人宣告其死亡、平静的感觉、听到不寻常的杂音、看到黑暗隧道、有离体经验、与灵物相见、见到亮光、人的一生一闪而过、经验到所有知识存在的领域、经验到光之城市、经验到奇妙的灵、经验到超自然的救赎、感觉到边界或极限、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体之内。 其中的OBE是目前神经医学、临床研究、认知科学研究较多的课题,其对产生自我离体经验之不正常的大脑运作机制或相关的脑区损伤,皆已有初步的研究。OBE不只可能伴随NDE发生,也会发生在不同场合,研究者估计一般人在其一生中可能有5%的几率有过此种经验。NDE则因其所包含的内容更广,科学界的争议与疑虑也更多,但其仍应与大脑功能在濒死当时的受损或异常运作有关。由临床上濒临死亡或生命曾遭受严重威胁者之相关资料,据当代较保守的估计,在这些人身上发生NDE现象的比例约为6%12%。 我二十几岁时,曾因误食超量的亚硝酸钠昏迷十多个小时。当我在急救室睁开眼睛时,就有隧道式视觉,并看到极强的亮光。这虽与本书所写的不尽相同,但有类似之处,对此我自有一套解释方法,不在此赘述,但若将它说成是类似感觉被长久剥夺后所造成的幻觉,那是太过简单了。每个人对NDE的体验不同,包括我自己的经验在内,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可能性而已,因此需要像穆迪这样多访问有类似经验的存活者,才能勉强拼出一个图貌。麻烦的是,对这类现象做过度引申或加入主观想象的惯性经常存在,从而使该类经验的科学事实难以追索。但好在穆迪是有警觉性的人,他尽量设法避免掉入这个困境。 在38年(1975年)前出版这本书,需要勇气与运气,现在则需要大量的科学证据再加比对,但也不能以科学之名过于局限这类经验的解释。不过不管如何,在写下一本书之前,先看看这本三十几年前的经典之作,是非常必要的。
黄荣村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校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