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編輯推薦: |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加缪的思想: 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何用文学作品讨论哲学问题?
|
內容簡介: |
本书首先对加缪的生平和著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加缪的作品及其思想体系,然后以加缪的作品,如《局外人》、《卡利古拉》、《西西弗斯神话》、《鼠疫》和《反抗者》等为线索,探讨加缪的主要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帮助读者既能了解加缪的整体思想,又能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關於作者: |
译者马振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副教授。
|
目錄:
|
序
1 生平与著作
2 加缪哲学思想的宗教根源
“对基督教的关注”
布莱斯?帕斯卡尔
柏罗丁?诺斯替教和圣?奥古斯丁
3 《局外人》
《局外人》的哲学解读
《局外人》的哲学批判
4 卡利古拉与西西弗斯
《卡利古拉》
《西西弗斯神话》
5 加缪的道德观
荒诞主义道德观的缺陷
抵抗运动: 《给一位德国朋友的信》
与恶战斗: 《鼠疫》
反抗与革命: 《反抗者》
自私与犯罪: 《堕落》
《堕落》之后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局外人》的哲学解读
《局外人》(The Stranger)的开篇可谓20世纪文学的经典: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一封电报:“母亲死。明日葬。您忠实的。”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加缪:《局外人》,1988年,第3页)
这些短句引人入胜,使我们对即将见到的局外人产生了一种既直接又混乱的印象。法语里“Maman”是小孩用来称呼母亲的,类似于英语中的“Mama”或是“Mom”。因此,第一句话在语气上是非常私人化的。它表明说话人与母亲关系亲密,而且因为失去她而感到悲伤。但第二句却截然不同,它将注意力从死亡的悲伤上转移到死亡的日期上。接下来的句子证实了这种感觉。讲话人听上去更像一位核查死亡日期的办事员,而不像一位哀悼母亲去世的儿子。包括那封来自养老院的电报,都颇具讽刺地表明说话人的语言如同写电报,都是些又短又不连贯的句子。电报语言要求尽量简洁,因为它按字数收费。这部小说的叙事人几乎同样吝啬他说的话。萨特在1943年阅读《局外人》时评论说:这种小说中的所有句子都是“小岛”式的。(萨特:《文论集》,1957年,第24页)
《局外人》的叙事者是谁?随着小说的展开,我们才知道他是在阿尔及利亚一家小公司办公室工作的一个年轻单身汉。他姓摩索尔特(Meursault),我们从不知其名,对他的过去也知之甚少。我们从书中得出,他本人也不知道其父是谁。他和母亲同住一个公寓,直到三年前母亲去世。他曾说过当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时,便失去了所有的雄心壮志,但这不足以解释他对未来缺乏兴趣。他说他曾一度住在巴黎。除了这些微乎其微的细节之外,我们对他母亲去世前的事情一无所知。
小说可以分为大体均等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六个章节;第二部分有五个章节。第一部分涉及11天的事情,以摩索尔特发现母亲去世为开始,以他在沙滩杀死一个阿拉伯人为结尾。第二部分所叙述的事情为时11个月;开头是摩索尔特接受法官的审讯,而结尾则是他呆在监狱里期待自己的死刑能减刑,并开始思索起荒诞来。
在小说第一部分里,我们看见摩索尔特生活的平凡节奏。他吃饭,睡觉,吸烟,去办公室工作。在假期里,他或去沙滩,或坐在阳台上,观察下面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不大说话,但一说起话来则毫不掩饰心里所想的一切。在这点上,摩索尔特更像莫里哀《悭吝鬼》(Misanthrope)里的剧中人阿尔塞斯特(Alceste)。但阿尔塞斯特将直言不讳作为一种原则,而摩索尔特则是自发的。摩索尔特口无遮拦地告诉人们他真正想的是什么,这并不是因为他想挑战这些人,而是他不愿做与之相反的事。即便撒谎或不全部讲真话会对他有利,他也不会隐藏他的信念。
摩索尔特很少考虑过去或将来。他得过且过;而且在一天中对他最为重要的是:周围环境引起的感官上的愉快或是不适。他对北非的太阳尤其敏感:他有时喜欢它明亮的光线和温暖;有时又会为它的炙热感到压抑。他对自己的女朋友也同样敏感。他喜欢她甜美的笑容,棕褐色的皮肤和匀称的身材。他注意她的外表,并向她表达他的爱慕。譬如,他说:“她穿了一件白色亚麻布连衣裙,披散着头发。我说她很美,她高兴得直乐。”(加缪:《局外人》,1989年,第47页)但摩索尔特也会注意到那些大部分人会忽视或认为琐碎的细节。譬如,在工作时,他喜欢在中午用浴室的干毛巾擦手,但当傍晚毛巾湿透了后,他就不高兴。
摩索尔特住在一个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工人住宅区,就像加缪生长的贝尔科特街区一样。他的朋友既没钱,也没受过什么教育。玛丽(Marie)是个秘书;塞勒斯特(Celeste)经营了一家街区咖啡馆;埃马纽尔(Emmanuel)是个调度员;萨拉玛诺(Salamano)退休了,和他的狗孤独地住在一起;雷蒙德(Raymond)自称在一家仓库工作,但据说是个拉皮条的。就像杰拉尔德?坎伯(Gerald Kamber)在“《局外人》中人物名称的比喻”(The Allegory of the Names in L?Etranger)一文里所揭示的一样,这些角色的名字都具有一些微妙的补充性意义。譬如,玛丽是一个与圣母玛丽亚同样的名字。塞勒斯特,是“天堂的居民”的意思,他是一个朴实的胖厨子,代表着人类的善心。埃马纽尔,这个像傻瓜一样的人所拥有的名字却是过去用来形容基督的,他的名字在希伯莱语中是“上帝与我们同在”。
虽然摩索尔特和他的朋友都是普通人,但在小说第一部分中所发生的事件却极不平凡。在十一天的时间里,摩索尔特做了以下所有的事:他参加了母亲的葬礼;开始与玛丽约会,并答应娶她;他成为雷蒙德的朋友,并答应雷蒙德惩罚欺骗他的旧情人;他开枪杀死了雷蒙德旧情人的兄弟。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这些可都算是重大的日子。
另一方面,摩索尔特卷入这些事情的方式,却显示出一种典型的被动模式。在每一个情形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而不是预先策划的,而且摩索尔特是用一种对他来说无须反抗的方式来回应这一切的。母亲死了,于是他毫不情愿地参加了葬礼。偶然在沙滩上遇见了玛丽,便和她一起游泳,请她看了一场电影,并把她带回公寓过夜。应当说摩索尔特对玛丽的性兴趣并非被动的;他认为她很有吸引力,并且让他感到称心如意。但当玛丽一周后拜访他,并问他是否想娶她时,他的回答却是如此的被动:
我说怎么样都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婚。于是,她想知道我是否爱她。我记得我已经说过一次了,这样说毫无意义,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大概是不爱她。她说:“那为什么又要娶我呢?”我解释说这无关紧要,如果她想,我们可以结婚。再说,是她要跟我结婚的,我只要说行就完了。她说结婚是件大事,我回答说:“不”。她沉默了一阵……她只是想知道,如果这个建议出自另外一个女人,我和她的关系同我和玛丽的关系一样,我会不会接受。我说:“当然。”(加缪:《局外人》,1989年,第41—42页)
摩索尔特碰见雷蒙德也很偶然。雷蒙德请他到家里做客,这样摩索尔特就不必麻烦做饭了。晚饭之后,雷蒙德让摩索尔特代劳给他的旧情人写信,雷蒙德曾把她打得“浑身是血”,写信的目的是想把她骗回来再狠揍一顿。摩索尔特接受了对方的请求。“我写好信。信写得有点儿随便,不过我还是尽力让雷蒙德满意。因为我没有理由不让他满意。”(同上,第41—42页)
摩索尔特在沙滩上碰见了雷蒙德旧情人的兄弟,这也纯属意外。摩索尔特重新回到了上次在沙滩上见到两个阿拉伯人的地方,但不管见到谁都会让他惊讶不已的。“对我来说,那件事已经完了,我来到这儿根本不想那件事。”(同上,第58页)但其中的一个阿拉伯人仍在那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摩索尔特的牺牲品,即雷蒙德旧情人的兄弟,仅仅被称为“阿拉伯人”。不管加缪这样做是为了显示对法裔阿尔及利亚人的麻木,或是出于自身的麻木,其结果都是将一名个体降格为无名氏。)当“阿拉伯人”把手放在工装裤袋内的刀子上时,摩索尔特也将手放在了夹克兜里的手枪上。从那一刻起,摩索尔特屈服于太阳的炙热(如他所认为的那样)。在太阳令人窒息的炙烤下,他走近了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也拔出了刀子。刀锋上的阳光反射到摩索尔特的脸上。头晕目眩之中,摩索尔特扣动了扳机。枪击中了阿拉伯人。摩索尔特稍停片刻,接着又朝那人一动不动的身上连开四枪。
他最后的举动,即连开四枪,令人费解。这四枪并不像第一枪那样可能是出于本能反应或走火,而是一种故意的行为。摩索尔特为什么会稍停片刻,然后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又扣动扳机连开四枪呢?他是出于什么动机?什么目的?不管这些问题在审讯中是如何重要,摩索尔特都无法给出一个似乎合理的解释。显而易见,他是在不知道阿拉伯人死没死的情况下,才开了后面多余的四枪。然而,我们却没有理由认为导致他这种行为的是一种像仇恨、愤怒或恐惧这样强烈的情感。尽管,他以开枪证明他蔑视那个与他无仇无恨的阿拉伯人的生命,但却不能说明他希望那个人死。在早些时候,他在沙滩碰见阿拉伯人时,他想到的是“可以开枪,也可以不开枪”。(加缪:《戏剧,报告与小说》,1962年,第1164页)他最后的四枪似乎是出于惯性(inertia),而非主动性(initiativ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