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智能车辆规划与控制技术](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76341072.jpg)
《
智能车辆规划与控制技术
》
售價:NT$
551.0
![敦煌两千年](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122444431.jpg)
《
敦煌两千年
》
售價:NT$
403.0
![海外藏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北美卷](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71223564.jpg)
《
海外藏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北美卷
》
售價:NT$
9996.0
![群星闪耀——大数学家传(上下册)("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68551311.jpg)
《
群星闪耀——大数学家传(上下册)("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
售價:NT$
806.0
![客家魂:广东白企村人文图谱 揭秘“红色之村”“华侨之村”“厨师之村”,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客家人的追“根”铸“魂”之旅](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218179179.jpg)
《
客家魂:广东白企村人文图谱 揭秘“红色之村”“华侨之村”“厨师之村”,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客家人的追“根”铸“魂”之旅
》
售價:NT$
449.0
![博物馆里的传世珠宝:珍藏版](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122444080.jpg)
《
博物馆里的传世珠宝:珍藏版
》
售價:NT$
1010.0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铜器卷](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030795410.jpg)
《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铜器卷
》
售價:NT$
15198.0
![墨色事业:从英国内战到美国内战的报纸史(万镜·历史)](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72028427.jpg)
《
墨色事业:从英国内战到美国内战的报纸史(万镜·历史)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1.深度共情!32种心理案例,直击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心理焦虑和情绪困境
2.资深心理学者答疑解惑,比报班、付费网课更实惠的心理咨询
3.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科普,零基础也能掌握的心理分析方法,助力自我疗愈
4.聊天式娓娓道来,高能金句输出,一针见血、人间清醒的强力“嘴替”
5.平装小开本,便携无压力,方便多场合阅读;纸张柔软护眼好翻阅,耐藏不发黄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写给普通人的心理自助手册。一位心理学大神用接地气的话语,带你走进心理学的世界。他就像你的私人心理咨询师,用32个问答陪你思考人生,解开心灵的困惑,告诉你如何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不迷茫,如何处理那些让人头秃的人际难题,怎么在职场快乐生存,还有怎么应对烦心的情感问题。?
内卷?躺平?不配得感?颜值焦虑?遇到职场PUA、情绪勒索、被孤立?人际关系让你头疼?和父母见面就吵?无法建立亲密关系?这些让你纠结的问题,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
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刷新你的认知,你将明白——
“吃苦”并不是义务;学以致用是过时的观念;真正影响工作幸福感的不是薪水,是领导风格;被PUA的人会不自觉去PUA别人;不要期
|
內容簡介: |
穷忙、内卷、被PUA、社交障碍、精神内耗……生活中emo的时刻多于快乐的时刻?受困于压力山大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情绪接近崩溃?无法克服的糟糕日常让人对生活“过敏”?面对现实的种种“暴击”,我们是否还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本书写给想要脱离人际困境和情绪勒索、生活变得更自在的你。
本书从自我成长、人际关系、职场探索和情感婚恋这四个方面探讨一个人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心理困境和情绪焦虑,涉及诸多当下人们关心的话题,如敏感VS钝感、内卷VS躺平、职场PUA、情绪勒索、社交障碍、代际冲突、亲密关系等等。以鲜活生动的生活实例结合专业心理学分析的方式传授大众稳定情绪、告别精神内耗、恢复健康心理、获得幸福生活的科学方法。
|
關於作者: |
黄扬名,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博士,台湾辅仁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深耕心理学20余年,经营“生活中的心理学博士”等心理学网络平台,参与“瑞智庄园”等心理学手机APP的开发,致力让心理学普惠大众。著有《开启高效人生的心理课》《给这一瞬间正在不安的你》《天才赢在注意力》等图书。
|
目錄:
|
Ⅰ? 自我面对面──找到自我,不受期待干扰
01? 先天重要,还是后天重要?
02? 人生就该立志和圆梦吗?
03? 做自己,还是符合社会期待?
04? 选择绚丽,抑或平淡?
05? 阶层高低有关系吗?
06? 人生的痛苦都是自找的,为什么要自找苦吃?
07? 爱美,错了吗?
08? 我就喜欢小确幸,不行吗?
Ⅱ? 生活你我他──自由自在,不受情绪困扰
01? 见不着面,情感如何维系?
02? 见面就吵,还要见吗?
03? 负面情绪怎么消化?
04? 钝一点,比较好?
05? 工作以后,你的社交平台越来越无聊吗?
06? 网络破坏了这个世代的社交?
07? 对别人的疏失,要有多少包容?
08? 什么时候该为自己发声?
Ⅲ? 职场生存经──轻松裕如,不受压榨霸凌
01? 职场也有 PUA ?
02? 工作不可能事事如意,你要如何面对?
03? 没有学以致用,很糟糕吗?
04? 高成低就,是问题吗?
05? 选择内卷,还是躺平?
06? 需要讨好同事或上司吗?
07? 在职场被孤立,怎么办?
08? 工作之后,进修还是必要的吗?
Ⅳ? 感情华尔兹──美好圆满,不受假象欺瞒
01? 可不可以我爱的人也刚好喜欢我?
02? 要不要告白呢?
03? 感情中有没有真正的公平?
04? 远距恋爱或网恋要如何维系情感?
05? 相爱容易相处难?
06? 放弃是比较好的做法?
07? 他是我能托付的对象吗?
08? 准备要结婚了,但我还有一堆问题,怎么办
|
內容試閱:
|
序 /夜深人静,让我陪你思考人生
中学的时候,因为读书会读到很晚,我通常会一边听着广播一边读书。那个时候很喜欢几位主持人,像风格呛辣的黎明柔、字正腔圆的李季准、像大哥哥般的光禹。如果比较晚入睡,还有机会听到王介安的《午夜琴声》。我很喜欢深夜有这些主持人的陪伴,也很喜欢他们在空中分享自己或是听友的心情故事。
或许因为自己是一个爱分享的人,所以觉得主持广播节目很酷,因为主持人可以尽情分享想跟听众说的故事,以及点播想要让他们听到的音乐。在大学担任导师,某部分也满足我想要跟人分享的瘾,因为学生会带着各式各样的难题来找我。有时候虽然不一定能够给他们答案,但总觉得能够用某种形式来陪伴他们,就是很有能量的一件事情。
两年多前,虽然(还)没有如愿成为广播主持人,但因为podcast(播客)的兴起,因缘际会让我开始做起自己的节目,也因而有机会成为《来勺多巴胺》podcast的主播。《午夜时分的心理课》这本书的前身,就是我为《来勺多巴胺》准备的内容。当时,我就希望通过节目来陪大家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并且找到一些出路。虽然节目不是设定在午夜首播,但我自己觉得很适合在午夜聆听,因此把书名定为《午夜时分的心理课》。
准备节目的过程虽然很辛苦——因为一周要更新两集,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也非常感谢周遭朋友集思广益,让我有机会针对一些特别的主题进行分享,像是“钝感力”这样的概念,对我来说也是很有趣的。虽然当时没有特别划分主题类别,但经过整理,我把节目的内容分成了四大类:自我面对面、生活你我他、职场生存经以及感情华尔兹。
每个主题延续了心理课系列的传统,都有“心理学小科普”,让我帮大家科普一下。这次也在每个主题的最后,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想想自己的人生。另外,每个主题也准备了一则“午夜小提醒”和大家共勉,期许这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让你看到自己人生的盲点。
如果你喜欢《午夜时分的心理课》这本书的内容,我要邀请你订阅《生活中的心理学博士电台》这个podcast,让我继续跟你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因为现在一些平台都可以合法嵌入音乐,所以我的podcast也有所升级,每集会选择搭配主题的歌曲,也可以接受听友的点歌。在我还没有当上广播主持人前,就让我利用podcast,跟大家空中相会。
人生的痛苦都是自找的,为什么要自找苦吃?
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如果现在你可以选择做两件事情,其中一件,做了之后会让你快乐;另外一件,做了之后会让你痛苦。请问你要做哪一件?我想多数人应该都会选择去做那件做了之后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吧。
我再问问你,如果有人愿意招待你吃所有你喜欢吃的东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应该是会让你快乐的事情,那你会不会想要这样做?这答案就有点复杂了,对吧?有人可能就会担心,如果自己拼命狂吃,不就会变胖,到时候还要减重,这快乐的事情似乎并不是真正让人快乐的事情啊!
为了痛苦之后的快乐
就像前面提过的,快乐的事情也有会让你烦恼的面向;痛苦的事情,也有让你幸福的部分。可是,我们真的是因为这样,才愿意承受痛苦吗?我不认为这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不会思考那么多。我们都是很表面的,比方说看到商品买一送一,往往不考虑售价就入手。或是看到打折幅度很大的时候,也会提高购物的意愿。
那我们为什么愿意忍受痛苦?原因更有可能是,我们其实是在追寻快乐,只是这个快乐伴随着痛苦,以致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我们在追求痛苦。实际上,痛苦只是我们追求快乐的附属物。
就像一些人,愿意寒窗苦读多年,只为了大考时有个好成绩。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沉浸在书本中,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进入了名校,距离成功就不远了。是对于成功的期盼,让他愿意忍受痛苦。或者,为什么有人愿意过着朝九晚九的日子,除了薪水之外,应该也是盘算着,哪天有升迁的时候,那个人会是自己吧!
如果不是很确定做了一个苦差事一定会得到某些好处,应该没有人会想要经历什么痛苦。这一点,在孩子身上特别容易看出来,如果做一件事情,没有立即的好处,孩子们通常不会去做。但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一旦他们知道做一件事,会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最终会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会愿意承受那个痛苦。
又好比,你明明在关系中有点不开心,但是你怕自己如果跟对方抱怨,反而会落得分手的下场,所以就一直忍耐。结果,自己反而积累了更多的负面情绪。你若从这些经验中有所学习,就会转换自己看待快乐、痛苦的方式。像是,在关系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要早一点想办法跟对方沟通,沟通或许会让双方发生争执,可能会让你难受,但是长远来看,这是好事,因为这样对方才知道你对某件事不满,如果他愿意为了你改变,那就会有好结果,若他不愿意为你改变而分手了,对你来说也不是坏事。
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刻意要去追求痛苦,痛苦只是过程中必经的过程。
@心理学小科普·延宕满足
所谓的延宕满足,就是做了一件事情之后,不会马上获得好处,而是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获得。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单纯是动机,也跟能力有关系。因为必须把自己做过的事情记下来,并且和让你感到满足的结果联结在一起,你才会更想要做那件事情。一个统合分析的研究也发现,延宕满足的行为和智商呈正相关,智商越高的人,越能够等待迟来的奖赏。不过我要提醒大家,这并不表示无法延宕满足的人,智商就比较低,因为还有别的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延宕满足行为。
为了看到尽头的阳光,就该忍受无限期的痛苦吗?
虽然说我们之所以会愿意忍受痛苦,都是因为看到痛苦之后会有快乐,但这不表示你就要为了最终的快乐,而一直承受痛苦。在我们的文化中,鼓励大家要吃苦,而不要太看重享乐,因为享乐终究会带来坏处,而吃苦最终会得到甜蜜的果实。
我不认同这种吃苦耐劳的做法,甚至觉得这是一种阴谋,是一种为了让大家甘愿当社畜的说法。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企业工作了十年,算很资深的员工,可是他的职级并不是很高。每次绩效评估的时候,他的主管都跟他说,只要他做到哪些事情,就可以升官。但是每次公告晋升名单,总是没有他的名字。一开始,他觉得是自己还不够努力,直到有一次,比他晚进公司、在他眼中也没有自己努力的同事都升官了,他还是没有升官,他才死心。他后来凭借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到另一家企业去当小主管,收入比之前多了一倍。从这个例子就可以发现,努力和获得不存在着等比关系。所以,你要多做沙盘推演,多去想想不同的可能性,宁可多想一点再做,也不该催眠自己,只要努力,有一天自己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