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博物馆里的传世珠宝:珍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铜器卷
》
售價:NT$
15198.0

《
墨色事业:从英国内战到美国内战的报纸史(万镜·历史)
》
售價:NT$
347.0

《
Arduino项目开发100例(典藏版)
》
售價:NT$
709.0

《
清史讲义
》
售價:NT$
449.0

《
教育的目的:“可见的学习”对话录
》
售價:NT$
454.0

《
财经大V鹤老师代表作品(全3册):财富从哪来+突破+鹤老师说经济:揭开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
》
售價:NT$
1019.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6:《郑武夫人规孺子》诸篇
》
售價:NT$
959.0
|
編輯推薦: |
研究六朝时期栖居于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群的居地、身份和阶层等情况
《水经注·渐江水注》呈现的山川世界,反映出六朝南方民众对周遭环境的感知,造就了迥异于中原的地方景观与生计方式;对“濑”“滩”等地名演变的分析,揭示了地名、自然环境和人群流动之间的紧密关系,探索南北地域间文化接触与融合的过程……
*聚焦不同地域的人群,发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人物,观察他们生存、生活的一些面向
从居地、葬地、交通道路、编户和租赋等角度入手,考察南方地区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的边缘人群的生存实态,呈现斯叟夷、汉人错落杂居的地方景观,闽地人群侨旧混杂的社会面貌以及荆南家族与流域相结合的土地开发方式……
本书不同于以往六朝地方史研究多集中于门阀政治的形成、世家大族的兴衰及政权建构等课题,而是另辟蹊径,探讨六朝历史在地方的具体呈现。通过分析《水经注》中的山川世界、南方地名的演变以及江东大族的居地,并从葬地、道路、编户和租赋等视角对南方边缘人群进行个案研究,深入考察了六朝时期不同自然环境下人群的生存状态……本书讲述了一系列彼此相关的“故事”,旨在表明对六朝地方历史的研究并非简单的视角下移,而是回归地方,去观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六朝史上的“地方”为研究对象,由三个部分组成——“环境、景观与居地”“政区、地志与地方”以及“人群、编户与家族”,综合使用传世文献、石刻资料、出土材料和散见的佚文,探讨长时段和区域差异视角下制度对“地方”的形塑、地方人群和制度的互动,并围绕“地方”的不同面向,考察与地域社会史相关的社会群体的身份表达和地方认同等核心议题。本书采取自下而上的视角,聚焦“地方”,在地方历史的脉络中观察国家制度及其运行、大小政治事件的发生和消亡。本书还考察地名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梳理六朝地记文本的产生、编纂和地方行政制度间的关系,就编户对边缘人群汉化、进入行政系统中的作用,家族的成长和地方势力的营建,人群的身份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综合使用石刻、墓砖铭文和相关考古资料,呈现了中古地方社会丰富多元的图景,凸显零散史料在汉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
關於作者: |
林昌丈,浙江温州龙港市人。201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为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区域历史地理,已出版《汉魏六朝墓砖铭文辑录校释(一)》,先后在《历史研究》《文史哲》《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
目錄:
|
前 言 i
第一编 环境、景观与居地
第一章 《水经注·渐江水注》的山川世界 3
一、《水经注·渐江水注》疏证 4
二、《水经注·渐江水注》的史源 71
第二章 汉魏六朝“滩濑”景观地名的演变史 79
一、“濑”在南方及其退场 83
二、“濑”的意象化 92
三、“石濑”和“恶道” 98
四、小结 105
第三章 六朝时期江东大族的城居与乡居 109
一、吴郡“四姓”的居住地 112
二、会稽郡大姓的居住地 136
三、江东其他地区大姓之居住地 149
四、小结 166
第二编 政区、地志与地方
第四章 汉魏六朝“郡记”考论 171
一、“郡守问士” 174
二、郡、县集簿与“郡记”的资料来源 182
三、结语与附说 195
第五章 观念、制度与文本编纂——论魏晋南北朝的“州记” 199
一、“州箴”“州论”小史 200
二、“州记”丛考 206
三、“州记”编纂的观念、制度因素 245
四、小结 252
第六章 “政区”与“地方”的融汇——以秦汉六朝时期的剡县、鄮县为例 255
一、作为“政区”的剡县和鄮县 258
二、从“山越”之区到佛、道之地:剡县形象的转变 265
三、上层士人书写鄮县 285
四、“政区”与“地方”的融汇 293
第三编 人群、编户与家族
第七章 斯叟何在?——从越嶲郡东汉光和、初平石刻谈起 299
一、引子:所谓“庚子诏书” 300
二、道路、乡里和租赋 306
三、斯叟夷、汉民的杂处 316
四、小结 325
五、附录 327
第八章 试论汉六朝闽地人群的编户化进程 337
一、闽(东)越国时期闽地一般越人的有名无姓 340
二、闽地土著人群的得姓:从“遁逃山谷者”“安家之民”到郡县编户民 345
三、砖室墓的出现、扩展和闽地人群的持续编户 352
四、小结 367
第九章 汉晋铭刻与荆南家族 371
一、问题的提出 371
二、零、桂二郡汉晋碑石丛考 373
三、汉晋之际荆南家族的地方实态 397
参考文献 405
后记 4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