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NT$
347.0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449.0
《
八路军史
》
售價:NT$
500.0
《
美味简史
》
售價:NT$
245.0
《
书信里的中国(全三册,家国情怀+亲情无价+君子之交)
》
售價:NT$
609.0
《
带团队
》
售價:NT$
347.0
《
女王冠:三位女性的权力与生存之战
》
售價:NT$
500.0
《
唤醒孩子的学习力3: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清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目光投放的基础性文本是什么? 包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文本有哪些?《诸子学纂要》正是回答了这个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经历了数百年的转型,由此引发了意识形态、哲学观念、文化科学等知识的凝练、结晶,不同类型学说涌现,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学纂要》对此做了提纲挈领的总结、介绍。
?春秋以后政治、社会、经济、教育四方面划时代的剧变,怎么造就了诸子学说的勃兴?
?诸子学说又在怎样的条件下开始衰落?
?《诸子学纂要》介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文本,评述了约二十位春秋战国的思想家的基本思想。他们生活的时代是以及诸子学勃兴与衰落的多重原因,并从共时性与历史性双重角度探讨先秦诸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继承与发展。
|
內容簡介: |
《诸子学纂要》是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文本的大家小书,梳理了创生于中国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的各家学说代表人物、基本思想,以及诸子学勃兴与衰落的多重原因,并从共时性与历史性双重角度探讨先秦诸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继承与发展。
本书忠实诸子原著,充分吸纳前人研究成果,对先秦诸子的阐释观点公允,且多洞见。该著语言深入浅出、简明易懂,适合不同层次的文化爱好者及研究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编著者蒋伯潜(1892—1956),著名学者、语文教育家。1919年自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毕业后,在浙江多所中学任教。后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杭州师范学校校长、浙江图书馆研究部主任等。著有《十三经概论》《诸子通考》《中学国文教学法》等。
整理者简介:强中华,男,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专著《秦汉荀学研究》,在《中国哲学史》《伦理学研究》《孔子研究》《光明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级科研项目等多项。
|
目錄:
|
目 录
● 导读 / 1
● 绪论一 何为“诸子学” / 1
● 绪论二 诸子何以勃兴于周秦之际 / 9
● 绪论三 诸子与王官之关系 / 17
● 绪论四 前人评各家长短 / 27
● 第一章 孔子 / 43
一 孔子事略 / 43
二 孔子与教育 / 47
三 孔子与六经 / 54
四 孔子论道德修养 / 60
五 孔子论政治 / 67
● 第二章 孟子 / 76
一 孟子事略 / 76
二 孟子论性善 / 79
三 孟子论教学 / 85
四 孟子论道德修养 / 87
五 孟子论政治 / 95
● 第三章 荀子 / 104
一 荀子事略 / 104
二 荀子论性恶 / 108
三 荀子论教学 / 113
四 荀子论道德修养 / 116
五 荀子论政治 / 120
● 第四章 其他儒家之言 / 125
一 《大学》 / 125
二 《中庸》 / 130
三 《孝经》及其他 / 133
四 关于礼乐的理论 / 136
● 第五章 墨子 / 141
一 墨子考略 / 141
二 儒墨底异点 / 148
三 墨子底中心思想——兼爱 / 152
四 墨子底经济学说 / 155
五 墨者之团体组织及纪律 / 160
第六章 后期的墨者 / 166
一 后期墨者之派别及《墨经》 / 166
二 《墨经》对于墨子学说的阐发 / 170
三 《墨经》对于别派学说的辨驳 / 173
四 《墨经》中的“知识论” / 176
五 《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 179
● 第七章 老子 / 182
一 老子考略 / 182
二 《老子》底时代与作者 / 189
三 老学底先河 / 193
四 《老子》底根本观念——“道”“德” / 198
五 《老子》底人生哲学与政治哲学 / 202
● 第八章 庄子 / 207
一 庄子事略 / 207
二 《庄子》底根本观念——“道”“德” / 210
三 《庄子》底“齐物论” / 213
四 《庄子》论人事 / 218
● 第九章 其他道家者言 / 223
一 列子 / 223
二 关尹子 / 227
三 文子 / 229
四 田骈、慎到 / 230
● 第十章 法家 / 235
一 法家思想底产生 / 235
二 法家底代表——申不害、商鞅、韩非 / 237
三 法家底派别 / 241
四 法家学说底要点 / 243
● 第十一章 所谓“名家” / 251
一 后期儒家底名学 / 251
二 后期墨家底名学 / 257
三 惠施 / 262
四 公孙龙 / 268
● 第十二章 百家之学 / 277
一 阴阳家——邹衍 / 277
二 纵横家——苏秦、张仪 / 281
三 农家——许行 / 284
四 杂家——《吕氏春秋》 / 286
五 小说家——宋子 / 287
● 结论 诸子学底衰落及其因缘 / 291
● 本次整理征引文献 / 303
|
內容試閱:
|
总 序
近期,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迅猛发展,ChatGPT(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除了能与人对话交流外,甚至能完成回复邮件、撰写论文、进行翻译、编写代码、根据文案生成视频或图片等任务。这对人类社会的震撼,无异于引爆了一颗“精神核弹”:人们在享受和憧憬更加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失业的恐慌和被替代的虚无感,好像人能做的机器都能做,而且做得更好、更高效,那么,人还怎么生存,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感觉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深久的教育、社会根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于专业化、物质化、功利化,在知识传授、技能培训上拼命“鸡娃”,社会也以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为主要导向,这导致了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实践都是“单向度”的。现在,“单向度”的人极力训练、竞争的技能,机器都能高效完成,他们怎能不恐慌、失落呢?人是要继续“奋斗”,把自己训练得和机器一样,还是要另辟蹊径,探索和高扬“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品质与价值,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紧迫问题。
答案显然是后者。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躺平”心态,积极地看,正蕴含着从“奋斗”“竞争”氛围中夺回自我、让人更像人而不异化为机器的挣扎。“素质 / 通识教育”“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提出,也是为了纠偏补弊,倡导人除了要习得谋生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培养博雅的眼光、融通的识见,陶冶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衡量社会发展也不能只看 GDP(国内生产总值),而要论综合指数。
这么来看,以国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大有用武之地。孔子早就说过,“君子不器”,“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庄子也提醒,“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慧能亦曾这样开示:“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坛经·机缘》)这些经过数千年积累、淘洗的箴言智慧,可以启发我们在一个日益由机器安排的世界中发展“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品质,从而更好地安身立命、经国济世。可见,国学不是过时的、只有少数学者才需要研究的“高文大册”,而是常读常新、人人都应了解的“通识”。
这套“国学通识读本”,即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国学最基本的思想观念、知识架构、人文精神和美学气韵等,大多由功底深博的名家泰斗撰写,但又论述精到、篇幅短小、表达深入浅出,有些还趣味盎然、才情四射。一些撰写较早的著作,我们约请当代青年领军学者做了整理、导读或注释、解析,以便读者阅读。
我们的宗旨是弘扬并激活国学,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智能时代中国人的心灵,同时也期望读者带着崭新的生命体验和问题意识熔古铸今,传承且发展国学。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人人都能获得更加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繁荣、公正、幸福!
陈斐
癸卯端午于京华
序
《国学汇纂》十种,是先祖父蒋伯潜和先父蒋祖怡合作撰写的,在 1943—— 1947 年由上海正中书局陆续出版。
《国学汇纂编辑例言》的第一条,说明了编撰这套《汇纂》的缘由:
我国学术文艺,浩如烟海。博稽泛览,或苦其烦;东挦西扯,复病其杂。本书汇纂大要,别为十种,供专科以上学子及一般程度相当者,阅读参考之资。庶于国学各得其门,名曰《国学汇纂》。
在《例言》中,这十种书的顺序是:《文章学纂要》《文体论纂要》《文字学纂要》《校雠目录学纂要》《诗歌文学纂要》《小说纂要》《史学纂要》《诸子学纂要》《理学纂要》《经学纂要》。出版时也把这十种书按顺序排列,称为《国学汇纂》之一到《国学汇纂》之十。
这十种书中的《文章学纂要》《文体论纂要》《文字学纂要》《校雠目录学纂要》《诗歌文学纂要》《小说纂要》属于语言文学范畴,《史学纂要》属于史学范畴,《经学纂要》《诸子学纂要》《理学纂要》属于哲学范畴。也就是说,这十种书,涉及了中国传统的文、史、哲的基本方面,是国学的基本知识。
总起来说,这十种书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介绍基本知识。这十种书,每一种都是一个单独的学科领域,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有关的知识非常多。为了适合读者的需要,作者对有关知识加以选择、概括、组织,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以很清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既不苦其烦,也不病其杂。
(二)阐述作者观点。这些学术领域都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或者有不同的学派。面对这些不同观点,初学者可能感到无所适从。作者对这些问题介绍了不同观点,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些学科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有助于读者从不同的侧面来看待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三)指点学习门径。这十种书都是入门之学。读者入了门以后,如何进一步学习?这十种书常常在介绍基本知识和阐述作者观点的同时,给读者指点进一步学习的门径。如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告诉读者进一步学习该从何入手,需注意什么问题等。
这些对于初学者都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国学汇纂》出版后很受欢迎。著名学者四川大学教授赵振铎曾对我说:你祖父和父亲的那两套书(指《国学汇纂》十册和《国文自学辅导丛书》十二册),我们当时在中学里都是很爱读的。我很感谢赵先生告诉我这个信息。
《国学汇纂》不仅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出版后受欢迎,在以后也一直受到欢迎。1990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印了《校雠目录学纂要》。1995 年,我在台北看到的《文字学纂要》已经是第二十九次印刷。2014 年《小说纂要》收入《民国中国小说史著集成》第九卷,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蓝士斌先生很有眼光,看到了《国学汇纂》的价值,在 2012 年重印了《文字学纂要》,2017 年重印了《诸子学纂要》,2018 年重印了《文章学纂要》。这些都说明这套书并没有过时。
但《国学汇纂》一直没有完整的再版,这是一件憾事。很感谢主编陈斐先生和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决定把《国学汇纂》作为《国学通识》的第一辑出版。他们约请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对《国学汇纂》的每一种都细加校勘,而且撰写了“导读”。“导读”为读者指出了此书的特色和重点,以及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这就给这套七十年前出版的《国学汇纂》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在此,我对陈斐主编、各位写“导读”的专家和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表示深切的感谢!我相信,广大读者一定会欢迎这套新版的《国学汇纂》。
蒋绍愚
2022 年 5 月于北京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