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NT$
245.0
《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
售價:NT$
449.0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NT$
551.0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NT$
281.0
《
法医冷知识——尸体是一本无声的书,推理破案必知的92个冷知识 法医门徒 著
》
售價:NT$
305.0
《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售價:NT$
1469.0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NT$
449.0
《
思想会·诺曼底1944:登陆日与史诗般的77天法国战役
》
售價:NT$
913.0
|
編輯推薦: |
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新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消费方式发生巨大改变,“消费者行为学”课程需要适应新的消费者特征和新销售环境。本书以时代新视角赋予消费者行为以新内容,旨在训练学生的开创性与发展性思维能力。
|
內容簡介: |
“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书是作者多年高等院校教学经验的总结,按32学时的教学时长对各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及深度阐释,其中许多内容来自一线教师的讲义。
本书分为十七讲,包括解读消费者、谁是真正的消费者、市场是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的总和、消费者决策的开始——问题认知、消费者是怎样进行信息收集的、怎样影响消费者的理性判断、让消费者冲动起来、买完就没事了吗、探知消费者隐性动机、利用感知觉的阈、神奇的泛化、消费者为什么很难记住信息、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消费者自我与个性、消费者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以营销视角解构消费者、无所不在的文化十七部分内容,从消费者认知、动机、知觉、学习、态度、个性、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消费者的行为过程。各讲后附“补充知识”链接,是对各讲知识的补充和深化。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不同于一般教材的安排,更强调实践性、可阅读性,是一本适合没有营销基础的读者入门学习的教材。
|
目錄:
|
目录
第 1 讲 解读消费者
一、解读 / 3
二、消费者数据从哪里来 / 5
三、分析消费者的必要性 / 8
补充知识:常用的问卷调研工具 / 10
第 2 讲 谁是真正的消费者
一、如何定义消费者 / 15
二、助销者 / 17
三、目标消费者 / 20
补充知识:为什么不能支持职业打假者 / 22
第 3 讲 市场是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的总和
一、消费者行为学是怎样理解市场的 / 27
二、潜在消费者有多重要 / 29
三、消费者怎样分类 / 31
补充知识:网络效应 / 36
第 4 讲 消费者决策的开始——问题认知
一、问题认知产生商机 / 41
二、消费者能意识到的问题是主动型消费者问题 / 43
三、被动型消费者问题怎样变成主动型消费者问题 / 47
补充知识:影响问题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 50
第 5 讲 消费者是怎样进行信息收集的
一、消费者信息来源 / 53
二、消费者信息的意识域 / 55
三、从消费者信息阈的视角做目标市场的决策 / 58
补充知识:“买的不如卖的精”——信息不对称 / 60
第 6 讲 怎样影响消费者的理性判断
一、消费者的理性判断 / 63
二、消费者的评价是怎样形成的 / 64
三、消费者决策类型 / 67
补充知识:帮助消费者建立选择标准 / 69
第 7 讲 让消费者冲动起来
一、有限理性消费者 / 73
二、冲动性购买与无计划购买 / 75
三、如何刺激消费者进行冲动性购买 / 77
补充知识:在线销售如何引发冲动性购买 / 79
第 8 讲 买完就没事了吗
一、消费者购后评价 / 83
二、如何培养忠诚消费者 / 85
三、攻心为上——如何挽回消费者 / 87
补充知识:消费者如何维权 / 90
第 9 讲 探知消费者隐性动机
一、需要、需求与动机 / 95
二、纷繁复杂的动机 / 97
三、隐性动机中蕴藏的商机 / 98
补充知识: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方法有哪些 / 101
第 10 讲 利用感知觉的阈
一、感觉与知觉 / 105
二、消费者感觉阈限 / 107
三、有意注意与感官营销 / 109
补充知识:错觉与感官营销 / 111
第 11 讲 神奇的泛化
一、泛化与分化 / 115
二、实验与实践 / 118
三、品牌的泛化之路——延伸 / 122
补充知识:泛化应用的“得”与“失” / 124
第 12 讲 消费者为什么很难记住信息
一、记忆的奥秘 / 127
二、向遗忘说“NO” / 129
三、高记忆信息的七个特征 / 131
四、提高消费者记忆的三个小技巧 / 134
补充知识 1:艾宾浩斯曲线 / 136
补充知识 2:消费者的记忆系统 / 139
第 13 讲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如何测量消费者态度 / 143
二、消费者态度的构成 / 146
三、“三管齐下”——如何改变消费者态度 / 148
补充知识:干扰消费者态度的因素 / 150
第 14 讲 消费者自我与个性
一、“我即是我”——消费者自我 / 155
二、“我就是我”——消费者个性 / 158
三、大五人格 / 160
补充知识 1: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 162
补充知识 2:消费者虚拟诉求 / 164
第 15 讲 消费者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一、消费者的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 / 169
二、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 / 170
三、如何引导消费者的价值观 / 173
补充知识:生活方式的测量 / 175
第 16 讲 以营销视角解构消费者
一、市场细分 / 179
二、目标市场选择 / 181
三、市场定位 / 184
补充知识:4P 理论 / 187
第 17 讲 无所不在的文化
一、怎样理解文化 / 193
二、营销沟通中的文化差异 / 195
三、如何影响跨文化区的消费者 / 197
补充知识: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 200
参考文献
目录
第 1 讲 解读消费者
一、解读 / 3
二、消费者数据从哪里来 / 5
三、分析消费者的必要性 / 8
补充知识:常用的问卷调研工具 / 10
第 2 讲 谁是真正的消费者
一、如何定义消费者 / 15
二、助销者 / 17
三、目标消费者 / 20
补充知识:为什么不能支持职业打假者 / 22
第 3 讲 市场是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的总和
一、消费者行为学是怎样理解市场的 / 27
二、潜在消费者有多重要 / 29
三、消费者怎样分类 / 31
补充知识:网络效应 / 36
第 4 讲 消费者决策的开始——问题认知
一、问题认知产生商机 / 41
二、消费者能意识到的问题是主动型消费者问题 / 43
三、被动型消费者问题怎样变成主动型消费者问题 / 47
补充知识:影响问题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 50
第 5 讲 消费者是怎样进行信息收集的
一、消费者信息来源 / 53
二、消费者信息的意识域 / 55
三、从消费者信息阈的视角做目标市场的决策 / 58
补充知识:“买的不如卖的精”——信息不对称 / 60
第 6 讲 怎样影响消费者的理性判断
一、消费者的理性判断 / 63
二、消费者的评价是怎样形成的 / 64
三、消费者决策类型 / 67
补充知识:帮助消费者建立选择标准 / 69
第 7 讲 让消费者冲动起来
一、有限理性消费者 / 73
二、冲动性购买与无计划购买 / 75
三、如何刺激消费者进行冲动性购买 / 77
补充知识:在线销售如何引发冲动性购买 / 79
第 8 讲 买完就没事了吗
一、消费者购后评价 / 83
二、如何培养忠诚消费者 / 85
三、攻心为上——如何挽回消费者 / 87
补充知识:消费者如何维权 / 90
第 9 讲 探知消费者隐性动机
一、需要、需求与动机 / 95
二、纷繁复杂的动机 / 97
三、隐性动机中蕴藏的商机 / 98
补充知识: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方法有哪些 / 101
第 10 讲 利用感知觉的阈
一、感觉与知觉 / 105
二、消费者感觉阈限 / 107
三、有意注意与感官营销 / 109
补充知识:错觉与感官营销 / 111
第 11 讲 神奇的泛化
一、泛化与分化 / 115
二、实验与实践 / 118
三、品牌的泛化之路——延伸 / 122
补充知识:泛化应用的“得”与“失” / 124
第 12 讲 消费者为什么很难记住信息
一、记忆的奥秘 / 127
二、向遗忘说“NO” / 129
三、高记忆信息的七个特征 / 131
四、提高消费者记忆的三个小技巧 / 134
补充知识 1:艾宾浩斯曲线 / 136
补充知识 2:消费者的记忆系统 / 139
第 13 讲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如何测量消费者态度 / 143
二、消费者态度的构成 / 146
三、“三管齐下”——如何改变消费者态度 / 148
补充知识:干扰消费者态度的因素 / 150
第 14 讲 消费者自我与个性
一、“我即是我”——消费者自我 / 155
二、“我就是我”——消费者个性 / 158
三、大五人格 / 160
补充知识 1: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 162
补充知识 2:消费者虚拟诉求 / 164
第 15 讲 消费者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一、消费者的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 / 169
二、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 / 170
三、如何引导消费者的价值观 / 173
补充知识:生活方式的测量 / 175
第 16 讲 以营销视角解构消费者
一、市场细分 / 179
二、目标市场选择 / 181
三、市场定位 / 184
补充知识:4P 理论 / 187
第 17 讲 无所不在的文化
一、怎样理解文化 / 193
二、营销沟通中的文化差异 / 195
三、如何影响跨文化区的消费者 / 197
补充知识: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 200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消费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其为“以个人消费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这个定义也清晰简明地告诉我们,消费者是商品的最终使用者。在研究消费者行为过程中,需要关注商品在到达最终使用者之前涉及的所有环节,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行为是复杂的,是一个企业经营与管理者必须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消费者行为研究需要大量实践,坐在家里想“怎么才能让消费者买我的产品”而不做调研,那是“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里说“我们应该这么做才能吸引消费者”而不去实践,那是“纸上谈兵”;坐在会议室里说“我们继续这么做”而不思求变,那是“安于现状”。消费者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更新的,市场是在不断迭代进步的,竞争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求生求变,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又相互促变。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知晓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
“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有的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应用、总结、再实践。《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精要十七讲》是北方工业大学周云教授、河北农业大学赵瑞琴副教授、北京服装学院陆亚新副教授等高等院校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按32学时的教学时长对各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及深度阐释,其中许多内容来自一线教师的讲义。本书的内容与结构安排不同于一般教材,更强调实践性、可阅读性,是一本适合没有营销基础的读者入门学习的教材。
因编写时间限制,书中难免存在疏漏,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邮箱:uibezhouyun@163.com)。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和广大读者共同探讨、一起学习。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精要十七讲》教材编写组于毓秀园
2024 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