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NT$
4998.0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NT$
347.0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NT$
500.0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NT$
449.0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NT$
418.0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小学《论语》,大学《春秋》代表中国精神的政治哲学至高圣典。得到近80万总订阅主理人熊逸代表作)
》
售價:NT$
449.0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简直是《使女的故事》现实版!”)
》
售價:NT$
286.0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NT$
653.0
|
內容簡介: |
庄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关于其“前史”即庄子哲学之源起问题的研究,迄今还停留在零散片面、粗泛笼统或各说各话的状态。本书以独异的个体生命精神这一庄学之魂为切入点,一改前人在探源问题上的率意性、偶然性、片段性,从而截断众流、熔铸异说,全面系统而细致地梳理了影响庄子哲学之生成的各种前在文化基因与思想资源,并对其间复杂隐秘的源流关系进行了客观平实的讨论。本书认为,神话、巫文化、老子等道家先驱、儒墨以及名辨等对庄子均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它们的思想光芒在《庄子》书中若隐若现,构成了庄子哲学挥之不去的背景。尤其是在对庄子与巫文化之关系问题的探讨中,作者探赜索隐,将庄子隐晦而古远的“精神胎记”揭示了出来,不仅还原了庄子的精神风貌,拓展了庄子的思想空间,更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准确理解《庄子》中的一些难解文本。由于关尹、列子、杨朱等思想家资料的缺失,本书极为审慎地处理了庄子与他们的关系,既不夸大其同,也不忽视其异,而是在小心翼翼的考辨论证中向最为切实稳妥的结论逼近。前人对庄子与老子、儒家及惠施等的关系已有丰富论述,本书于此亦能于众声喧哗中总揽诸说,时出灼见。
|
關於作者: |
邓散行,本名邓联合,1969年生,江苏铜山人,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曾先后供职于徐州市广播电视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百人计划”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道家哲学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逍遥游”释论: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庄子哲学精神的渊源与酿生》《王夫之庄学思想通论——基于〈船山全书〉的研究》《道家哲学的技术批判视野——以老子、庄子为中心》等六部,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各两项,创办并主编《国际老学》辑刊。
|
目錄:
|
绪论 苦寻庄子魂
第一节 庄子哲学探源之困
一 古今歧说
二 《庄子》文本的驳杂性
第二节 思路转换
一 庄子哲学精神的实质
二 庄子哲学精神的两个面相
第一章 庄子与巫文化:从“人神合一”到“自我神化”
第一节 庄子思想的巫魅性及其文化归属
一 庄子与楚文化
二 庄子与齐文化
三 庄子与商宋文化
四 从巫文化的角度看
第二节 庄子与神话:超绝日常的个体样态
一 时空之外的神性生命
二 特异功能者
第三节 庄子与民间巫者:边缘社会的“天人”
一 巫者的边缘化
二 畸人三巧匠
本章结语
第二章 庄子与道家:形之生灭,神之逍遥
第一节 道家学脉中的庄子
第二节 庄子与老子:从“以道莅天下”到“乘道德而浮游”
一 “老庄”、“庄老”及“老自老,庄自庄”
二 巫史传统与庄老思想背景之亲缘
三 道物关系
四 得道之方
五 得道者
六 史官理性与游世之术
第三节 庄子与关尹:清静自守,随物应世
一 关尹贵清
二 《庄子》中的关尹思想印迹
第四节 庄子与列子:虚而遨游,无待无穷
一 列子贵虚
二 被贬责的列子
第五节 庄子与杨朱:从贵已重生到无已外生
一 杨朱贵己
二 《庄子》对杨朱的批评
第六节 庄子与稷下道家:道术分途
一 庄子与宋钮:内外的分合
二 庄子与田骈、慎到:齐物的异趣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庄子与作为对话者的儒家:从“群于人”到“成其天”
第一节 所谓“庄出于儒”
一 庄子出于孔门?
二 庄子之学出于《易》?
第二节 修身与存身
一 无方与有方的二难
二 戒慎委蛇
第三节 方内与方外
一 从“与人为徒”到“与天为徒”
二 孔子:从“天之戮民”到“天之君子”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庄子与作为对话者的惠施:从“逐物”到“自宁”
第一节 庄惠之交
第二节 外物与内德
第三节 两行与道
本章结语
第五章 个体的出走与庄子哲学精神的生成
第一节 现实世界的尘垢化
第二节 圣王历史叙事的覆解
第三节 天道的远逝
本章结语
余论 《庄子》与《诗》的显隐关联
第一节 显性关联:《庄子》中的《诗》
第二节 隐性关联:章法与语汇
第三节 隐性关联:自然书写、民间日常与“诗的情趣”
本章结语
参考文献
一 典籍
二 论著
三 论文
附录 巫魅性、巫史传统与庄子哲学精神探源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