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NT$
300.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NT$
84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代表方药、生物合成、成分变化、毒理药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补骨脂这一传统中药,是国内D一部系统介绍补骨脂质量特征及应用的学术专著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阐述了补骨脂这一传统中药的质量特征及其在补骨脂质量控制和减毒工艺研究中的应用,是国内D一部介绍补骨脂质量特征及应用的学术专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补骨脂的临床历史应用沿革及代表性方药、补骨脂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补骨脂药材生长过程中化学成分的积累规律、补骨脂储存及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补骨脂主要成分体内外生物转化特征、肝毒性成分辨识及其毒性机制、质量标准构建及减毒工艺研究。全书内容系统全面,论述严谨充分,数据详尽丰富,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应用兼具的学术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参考意义。
本书适合从事中药基础研究及生产实践一线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中药学、药理学、生物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广大师生参考使用。
|
關於作者: |
王跃飞,博士,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入选天津市青年创新能手,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天津市色谱协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委员。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Theranostics、Chemical communications、Phytomedicin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作为工艺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负责人参与研发新药2项;申请专利二十余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十余项,授权7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
|
目錄:
|
第一章 补骨脂的传统本草知识概要-001
第一节 补骨脂的古今临床应用001
一、补骨脂概述001
二、补骨脂古籍记载001
三、含补骨脂的代表性经典名方002
四、含补骨脂的代表性中成药006
五、含补骨脂方剂的现代临床应用010
第二节 补骨脂炮制品的研究概况012
一、净制012
二、切制012
三、炮制013
第二章 补骨脂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研究018
第一节 补骨脂的化学成分研究018
一、黄酮类化合物018
二、香豆素类化合物028
三、单萜酚类化合物030
四、苯并呋喃类化合物036
五、其他类化合物037
第二节 补骨脂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039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040
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043
三、单萜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047
四、补骨脂中其他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策略展望050
第三章 补骨脂植株生长、药材储存及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057
第一节 补骨脂中香豆素、黄酮、单萜酚分析方法的构建057
一、色谱条件的优化057
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优化061
三、方法学考察064
第二节 补骨脂植株生长过程中化学成分的积累特征研究065
一、补骨脂植株不同部位中的成分分布规律研究065
二、补骨脂植株同一部位不同规格样品中的成分变化规律研究067
三、不同采集时间补骨脂的成分积累规律研究070
第三节 补骨脂药材储存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研究073
一、不同来源补骨脂药材成分分析研究074
二、补骨脂药材储存时间与质量的关联性078
第四节 补骨脂药材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转化特征079
一、不同加工温度对补骨脂药材中酶活性的影响079
二、不同加工温度对补骨脂药材成分稳定性的影响080
第四章 市售补骨脂质量分析研究084
第一节 基于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市售补骨脂的
质量分析研究084
一、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优化084
二、方法学考察090
三、多批次补骨脂样品主要成分含量测定090
第二节 补骨脂抗氧化活性整合指纹图谱研究097
一、抗氧化剂清除 DPPH·的原理097
二、HPLC-DAD-DPPH·条件的优化097
三、补骨脂活性指纹图谱的建立和相似度评价099
四、补骨脂抗氧化活性的评价100
第三节 基于超声辅助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的补骨脂绿色质量评价的
探索研究101
一、色谱检测条件的建立102
二、补骨脂供试品溶液的经典制备方法103
三、基于超声辅助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的补骨脂供试品溶液制备
方法的构建103
四、基于超声辅助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的补骨脂指标成分含量测定111
第五章 补骨脂水提液主要成分体内外生物转化研究114
第一节 补骨脂水提液中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14
一、大鼠血浆中四种化合物分析方法验证114
二、大鼠灌胃补骨脂水提液和苯并呋喃苷部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18
第二节 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体外生物转化研究122
一、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在不同pH值缓冲液和模拟消化液中的生物
转化研究122
二、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在大鼠肠道菌群厌氧培养液中的生物转化研究-126
第六章 补骨脂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的肝毒性评价及其机制研究130
第一节 基于 UPLC-Q-TOF- MS技术的大鼠肝脏中暴露的呋喃香豆素
类成分分析研究130
一、检测方法的构建130
二、补骨脂灌胃样品的成分分析132
三、肝脏中暴露的呋喃香豆素成分分析133
第二节 基于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的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的肝毒性评价136
一、检测方法的构建137
二、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肝细胞毒性评价研究138
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肝毒性机制分析140
第七章 补骨脂减毒工艺的研究与应用143
第一节 提效去渣法解决丹知青娥片中补骨脂的肝毒性问题的研究143
一、提取工艺研究143
二、提取工艺的减毒效果验证145
第二节 提害留渣法解决壮骨关节丸中补骨脂肝毒性问题的研究145
一、补骨脂药材水提后不同药用部位的肝毒性研究145
二、补骨脂药材的炮制工艺研究146
三、炮制工艺的减毒效果验证146
第三节 去种留皮法解决补骨脂肝毒性问题的研究147
第八章 补骨脂的质量标准研究150
第一节 补骨脂性状及检查项研究150
一、性状150
二、检查项研究152
第二节 补骨脂薄层鉴别研究153
一、展开条件研究153
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优选155
三、点样条件的优选157
四、方法学验证158
五、多批次补骨脂药材的薄层鉴别结果161
六、薄层鉴别标准草案162
第三节 补骨脂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研究163
一、色谱条件的优化163
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优化165
三、方法学考察167
四、相对校正因子的建立168
五、一测多评法的耐用性考察170
六、一测多评法(QAMS)与外标法(ESM)测定结果比较174
七、含量测定标准草案176
第四节 补骨脂指纹图谱研究176
一、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优化176
二、方法学考察177
三、不同仪器、色谱柱条件下样品分析方法的耐用性考察180
四、指纹图谱的建立180
五、指纹峰的指认182
六、指纹图谱标准草案183
|
內容試閱:
|
人类在漫长的繁衍生息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华文明历尽沧桑而薪火相传,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原创医学科学,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健康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对新时代中医药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迈入了新征程。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物质不清、机制不明、质控不强是中药研究面临的关键核心问题,要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药的作用原理,说明白讲清楚中药的“物质—功能—机制”,全面提升质量研究水平,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引领和支撑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生命健康。
补骨脂是临床常用中药,在补肝肾、强筋骨等处方及中成药中应用广泛。本书以补骨脂为研究对象,由教学及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者通过查阅大量古籍和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诸多科研成果编撰成书。本书系统总结了补骨脂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生长过程中化学成分的积累特征、储存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转化特征、炮制过程中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以及果皮和种子中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主要成分体内过程特征、肝毒性成分辨识及减毒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本书的编撰,凝聚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集体的智慧,谨在此向参与编撰工作的单位及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并向为本书编校、出版工作付出辛苦的工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尽管我们反复论证,竭尽心智,精益求精,但本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敬请广大读者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修订完善。
编者
2024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