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汉魏六朝河陇著姓与文学(世纪中文·学人文丛)

書城自編碼: 401854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丁宏武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41182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4-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6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售價:NT$ 1550.0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售價:NT$ 1914.0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售價:NT$ 354.0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艺术与景观研究
《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艺术与景观研究 》

售價:NT$ 822.0
烧掉你的船:将焦虑转化为积极行动的9个策略
《 烧掉你的船:将焦虑转化为积极行动的9个策略 》

售價:NT$ 311.0
虚无主义与崇高的后现代: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段艰难关系的历史(故事)
《 虚无主义与崇高的后现代: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段艰难关系的历史(故事) 》

售價:NT$ 411.0
图解昆虫学
《 图解昆虫学 》

售價:NT$ 2590.0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售價:NT$ 666.0

內容簡介:
《汉魏六朝河陇著姓与文学》是丁宏武主持的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魏六朝河陇地区胡汉著姓与本土文学综合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该成果经相关专家鉴定,已于2017年8月正式结项。该书以新世纪的大文学观为指导,以家族文学研究为重点,通过全面考察和系统梳理汉魏六朝时期河陇著姓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学创作情况,勾勒总结这一时期河陇文学的发展轨迹和地域特色,思考探索河陇文学在多元一体格局下具有的和谐精神及其历史影响。与此同时,集中探讨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以往争议较大的一些问题,如唐前李陵接受史考察以及传世李陵作品真伪的再探讨,皇甫谧、索靖、辛德源等人的生平著述以及汉末敦煌张氏、前秦苻氏家族、十六国时期河陇地区郭刘学派的学术成就及影响等。
關於作者:
丁宏武,1971年生。现为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文献研究。在《文献》《文史哲》《国学研究》《周易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魏六朝河陇地区胡汉著姓与本土文学综合研究”(10BZW036),主持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唐前河陇文学文本辑校整理与研究”(19YJA751006)。出版专著《葛洪论稿——以文学文献学考察为中心》《汉魏六朝河陇文学系年》,参与编撰《甘肃文献总目提要》。
目錄
绪 论
第一节 文学地理研究与河陇文学地图的重绘
第二节 河陇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第三节 河陇地区的边塞特征与民俗风习
第一章 汉魏六朝河陇著姓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秦汉时期河陇著姓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陇著姓的空前发展及其影响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河陇著姓的流离迁徙及其在民族融合中的贡献
第二章 河陇文学的发轫与两汉魏晋时期的发展
第一节 秦仲始大与河陇文学的滥觞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河陇作家与作品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河陇作家与作品
第三章 十六国北朝时期河陇文学的繁荣与影响
第一节 汉族著姓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胡族著姓的文学创作
第三节 其他文士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 河陇文学繁荣的原因与地域特色的形成
第四章 唐前李陵接受史考察
第一节 苏武归国与李陵案的再检讨
第二节 文姬归汉与李陵案的再反思
第三节 五胡乱华与李陵的再认识
第四节 李陵作品的流传及其在南北朝时期的接受和评价
第五章 传世李陵作品真伪考辨
第一节 李陵《答苏武书》真伪再探讨
第二节 “苏李诗文出自民间演艺节目”说平议
第六章 汉末魏晋河陇作家丛考
第一节 汉末敦煌张氏的迁徙及其家风家学的演变
第二节 皇甫谧籍贯及相关问题考论
第三节 索靖生平著作考
第七章 十六国北朝河陇作家丛考
第一节 十六国时期河陇地区郭刘学派考论
第二节 前秦苻氏家族的多元文化倾向及其成因考论
第三节 辛德源生平著述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中说:“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然后始知北朝文化系统之中,其由江左发展变迁输入者之外,尚别有汉、魏、西晋之河西遗传。”这就是说,汉、魏、西晋时代秦凉诸州(即一般所说陇右河西诸州)的文化同南朝文化共同影响到整个北朝至隋唐的文化制度。本来魏晋以后河陇一带的有些大族著姓就是中原一带的士族之家在战乱中迁去的,也有些是当地以武功而得到封赠的大姓。陇右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所以,深入研究河陇文学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揭示汉魏六朝时期河陇著姓与文学的关系及发展状况,对于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多民族融合的特质,揭示贯穿始终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很大的意义。虽然汉唐以后这一带变为偏僻之地,但无论是历史遗迹还是民族风俗、文人们的诗文创作,都体现出历史、文化的积淀与突出的地域特色。只是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滞后、交通的不便和战争的原因,造成大量古文献散佚;宋代以后文献刻印传世的也少,很多名家之作,如果未载于史书和一些大型丛书、类书,多陆续散佚。然而即使这样,汉魏六朝时期河陇地区一些学人的诗赋文章,仍然显示出耀眼的光辉与特色,反映出河陇之地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与民族交融的状况,引起历来诗人学者的关注。
早期的河陇著姓一般以勇武显闻,至东汉后期,形成以经学传家为标志的河陇世族。魏晋时期,河陇大族进入全面发展,在十六国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成就。南北朝时期,河陇世族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促进民族融合,为多元一体文化的整合与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陇文学发轫于先秦,由《诗经·秦风》的《车邻》《驷驖》《小戎》开始,即体现出刚直劲健、慷慨激昂之气。而《蒹葭》一诗则反映出上古“牵牛织女”传说流传,最早应该是产生和流传于西汉水上游的(秦汉以西汉水、东汉水为一条水,在汉代由于地震造成淤塞,汉水上游流至略阳之后不能东流,才转而南下,入嘉陵江,遂为西汉水,其重要支流沔水遂名东汉水),汉水(先秦时名“汉”“云汉”“天汉”)为这个传说最重要的背景。这说明当时除有诗歌,还有传说故事,文学活动是很丰富的。
两汉以迄南北朝,以汉代李陵、王符、秦嘉、徐淑夫妇、赵壹,十六国前凉张骏、前秦王嘉及苻朗、西凉李暠,隋代牛弘、辛德源等人为代表的历代河陇诗文之士,或“潜思于战争之间,挥翰于锋镝之下”;或刺讥政治昏暗,批判世风沦丧;或抒写人生失意,倾诉抑郁不平;虽然所处的时代和人生境遇各不相同,但其作品所承载和呈现的人文内涵,仍然是先秦以来河陇文化的“秦风”特质和文化品格,激荡着华戎交汇的雄宏气势和力量。
  关于古代河陇地域文学与文化的文献整理研究,20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一批成果,但迄今为止,不论是文学文献的整理还是作家作品的研究,都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文学文献的整理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二是在汉魏六朝河陇文学发展史的书写方面,处于简单勾勒的阶段,未能较全面地呈现河陇文学的演变轨迹和多元一体的历史形态;三是河陇著姓在汉魏六朝文学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丁宏武同志2010年度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魏六朝河陇地区胡汉著姓与本土文学综合研究”得以立项,经七年的精心研究,于2017年8月结项。《汉魏六朝河陇著姓与文学》为其最终成果之一。本书以家族文学研究为重点,通过全面考察和系统梳理汉魏六朝时期河陇著姓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学创作情况,总结这一时期河陇文学的发展轨迹和地域特色,揭示河陇文学在多元一体格局下具有的和谐精神及其历史影响。书中探讨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家族、作家、文士群体和以往有争议的一些问题,如汉末敦煌张氏、前秦苻氏家族、十六国时期河陇地区郭刘学派的学术成就及影响,皇甫谧、索靖、辛德源等人的生平著述以及唐前李陵接受史考察与传世李陵作品真伪的再探讨等,在河陇文学研究上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本书的绪论和前三章,是对河陇著姓与河陇文学的分段综论。书中选取在特定历史时期影响较大、文学成就显著的世家大族从家风家学、文化倾向等方面进行深入考察。陇西成纪李广为人所熟知,其从弟李蔡继公孙弘为相,李广之孙李陵率兵抗匈奴,在激战之后以寡不敌众、无援军而降匈奴,司马迁亦因为其辩护被施宫刑。李陵赠苏武的《别歌》,充满悲壮之情。钟嵘《诗品》于“古诗”一节之下所论第一人即李陵,曰:“其源出于楚辞,文多凄怆,怨者之流。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虽然《文选》中所收李陵五言古诗三首多疑窦,当为魏晋间人之拟作,但所收《答苏武书》为李陵之作无疑。此文《古文观止》《古文喈凤》、金圣叹《才子古文》等多种古文选本均加选评,影响甚大。东汉中期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赵充国以勇武显闻,汉宣帝列其于麒麟阁十一功臣画像中,虽无诗作存世,而所作奏议,就今存之六篇言之,既为深通谋略之大家,亦为文章写作之高手。章太炎《国故论衡·论式》言:“汉世作奏,莫善乎赵充国,探筹而数,辞无枝叶。”东汉安定临泾人王符《潜夫论》虽重在论社会、政治与道德,然而也推及天地起源,联系现实,述“正气”之如何克服“戾气”,落脚于任用贤达、改革政治,为汉代最有名的政论之作。东汉末年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人赵壹,诗、赋、文皆为后世所重。安定朝那人皇甫规举贤良方正,因忤逆梁冀而托疾归,“遂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余人”,积十四年。今存文十一篇。其妻亦“善属文,能草书”。敦煌张氏是汉末河陇世族的典型代表。张奂文武兼备,既是戡乱猛将,又是经师儒生,是遭遇党锢之祸的河陇文士。张芝、张昶等人又转而精研草书,名声大震。略阳苻氏是十六国时期兴起于陇右的氐族豪强,崇儒兴学,谈玄论道,著书立言。苻氏家族由尚武而向继承华夏传统文化方面的转变,对南北朝时期多元文化的融合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文学创作,也为河陇文学增添了新的成分和新的色彩。
由以上几个家族的个案研究,即可看出河陇著姓与河陇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突出成就。
  本书后四章为个案研究,选择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一些家族、作家或文士群体加以深入研究。在作家研究方面,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对长期以来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书中有两章对历来有争议的传世李陵作品的真伪进行辨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接受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苏武归国、文姬归汉、五胡乱华为历史参照和线索,详细探讨和梳理汉魏六朝时期关于李陵认识和评价的历时性变化,并以此为背景,辨析李陵作品的流传及真伪。二是对以前关注不够而实际上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尽可能地还原和展示河陇文学的原生形态和历史风采。书中选取西晋著名文士敦煌索靖和北朝后期的河陇文士辛德源为象,对其生平、著述以及文学成就等问题展开全面考察。索靖是魏晋时期河陇文士的杰出代表,“才艺绝人”,书中通过大量文献的稽考辨析,对其以三次入京为线索的人生轨迹进行勾勒梳理。辛德源是南北文化交融时期著名的河陇文士,参与过当时不少重要的学术活动。对这些人的深入考察,进一步完整展现了河陇文学与文化的整体水平。三是选择五胡十六国时期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独特贡献的郭刘学派进行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以郭荷、郭瑀、刘昞、索敞等人为代表的文士群体,从西晋末年至北魏太和年间,绵延近两个世纪,承载了文化传承的特殊使命,践行了弘道济世的儒学信仰。五胡乱华时期河陇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固然与当时河陇世家大族的家学传承密切相关,但郭刘学派的薪火相传,也是重要的因素。
  总之,汉魏六朝时期既是河陇地理概念形成的时期,也是河陇地域文化整合与转型的时期。河陇著姓的形成演变,河陇文学的发展繁荣,文献有征,彰彰甚明。陈寅恪先生的论断诚非虚誉。
  最后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丁宏武同志的这部著作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坚持严谨的、科学的态度。比如关于《文选》所收李陵《与苏武诗三首》,在刘勰之前即有人怀疑当时不会有五言诗,而《文心雕龙·明诗》曾举证以驳之。然而后人仍有主为后人依托之说者。今人章培恒、刘骏有《关于李陵〈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的真伪问题》,认为李陵《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均非伪作。但宏武同志仍著文主《答苏武书》为真而《与苏武诗》为伪。关于《与苏武诗》的真伪问题自然还可以讨论,但反映出宏武同志并不因为研究汉代河陇文学,即使认为牵强难以成立之说,只要有利于张扬古代河陇文学的成就,便维护之。在傅玄、皇甫谧籍贯的论述上,他也是持这种严谨的态度。我以为只要秉着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研究上是一定会取得成就的。
  本书全面关照汉魏六朝河陇文学,在以往被忽略问题的研究上有所推进,对于甘肃及整个西北古代文学的研究上是有意义的;同时也揭示了汉魏六朝时期中华古代文学中民族精神融合与发展的过程。当然,作为一部具有挖掘与开拓性的论著,其中也一定有不足、不妥有待完善之处,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以求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赵逵夫                                        2020年9月27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