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NT$
440.0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NT$
440.0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NT$
650.0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NT$
290.0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NT$
484.0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NT$
660.0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NT$
474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标的,从情境、任务、支架和评价四个维度,结合14个具体的文言文教学案例,阐述核心素养导向下以学为本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构。全书融课例呈现、课例观察、教学探讨于一体,征引丰富,探讨富有新意:既指出问题,也提供可改进的方向;既讲明探寻依据,又突出实践路径,强化思维技能,富有人文底蕴,为新课标理念下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实践探索和方法指引。
|
關於作者: |
庄月芳,教育硕士,泉州市名师,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名校长培养对象,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曾任泉州市第七中学校长,现任泉州市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
目錄:
|
导论 语文学习的逻辑
第一章语文学习情境
第一节个人体验情境
——以文言名句体验的试题设计为例
第二节社会生活情境
——以《〈老子〉四章》教学为例
第三节学科认知情境
——以文言文语法知识教学为例
小结语文学习情境的“三位一体”
第二章语文学习任务
第一节言语交际
——以审美视角下的《答谢中书书》教学为例
第二节逻辑思维
——以基于文言材料的辩词写作教学为例
第三节形象思维
——以《鸿门宴》语言赏析的片段教学为例
第四节文化传承
——以《爱莲说》和《陋室铭》的多维阅读为例
小结语文学习任务的“以一带三”
第三章语文学习支架
第一节内容支架
——以古代文论话题的研究与写作教学为例
第二节过程支架
——以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文言文作业设计为例
第三节策略支架
——以《河中石兽》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为例
第四节思维支架
——以《鸿门宴》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育为例
小结语文学习支架的“和谐共振”
第四章语文学习评价
第一节教学评价
——以初高中文言文“劝谏·劝说”篇教学为例
第二节作业评价
——以文言复合文本的能力考查类作业设计为例
第三节表现性评价
——以“综合性学习: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例
小结语文学习评价的“大道归一”
|
內容試閱:
|
节选 (导论)
语文学习的逻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非借不能读也。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古代的语文学习主要做三件事:读书、背书、抄书。张志公通过系统研究传统语文教育梳理出了启蒙识字、读写基础训练和阅读作文训练三个阶段组成的完整的步骤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读书、背书和抄书。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1.最初的启蒙识字主要通过“描红”来完成,达到一定识字量以后开始读书,边读书边抄书,抄书是阅读和识字的手段,检测读书的方法就是背书。这些流传至今的语文学习方法依然适用于中学文言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提出了“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16.等现实要求。这些从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开始使用的语文课程目标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完完整整的保留。这就意味着读书、背书、抄书等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依然有现实的生命力。但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有先天的局限性:效率低下,背离了追求学习效率的现代新学制要求。因此,对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视域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应当明确继承什么、批判什么、扬弃什么。
吕叔湘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N\\].人民日报,1978-3-16.文章中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倾向。1997年《北京文学》发表了三篇文章:邹静之《女儿的作业》、王丽《中学语文教学手记》、薛毅《文学教育的悲哀》,掀起了一场对语文教育的大批判大讨论——“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这一场讨论引发了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启了对语文学习的科学化追求以应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现实诉求。世纪之交以来的课程改革延续至今,语文课程也从三维目标发展到了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以语文学习支架为依托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传承,最终实现文化自信和语言能力、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发展,凸显了泰勒原理的课程实践逻辑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
导论语文学习的逻辑以学为本:核心素养导向的文言文教学重构古人的生活因为都被文言“包围”,浸润在鲜活丰富多元的文言场景之中,具有文言的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所以过去的读书人,只要通过读书、背书、抄书等方式就可以完成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而当代学生因为距离古代文言文语境甚远,对文言文具有本能的畏惧,以至于流传“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的戏语。如何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是新时代教育中培根铸魂的重要内容。如何重构好中学文言文教学,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书以上述两个问题为导向,遵循“新课标”评价理念,提出“重构”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方式——首先需要从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三个维度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情境,实现文言文知识的情境还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此基础上,将所要学习的“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文化传承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有效的学习支架实现心理和行为的和谐共振,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教学评价、作业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检测文言文的学习效果。这样重构的文言文教学方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实践逻辑:从坐而论道转变为学科实践,建立实践型的育人方式。余文森.新时代中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125.这是语文学习的逻辑,也是本书的逻辑。
本书共四章。第一章从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三个维度阐述语文学习情境的“三位一体”,第二章从言语交际、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阐述语文学习任务的“以一带三”,第三章从内容支架、过程支架、策略支架和思维支架四个维度阐述语文学习支架的“和谐共振”,第四章从教学评价、作业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三个维度阐述语文学习评价的“大道归一”。
本书试图在“重构”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个”与“类”的问题。语文学习面对的是一篇篇“个”的文章,但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程目标具有整体“类”的属性。所以,王荣生教授在几年前提出了“转个为类”的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从一篇篇课文中提炼与“文本体式相应的阅读态度、阅读方式和阅读技能,确定某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课程内容”王荣生.“文章原型阅读”单元样章(下)\\[J\\].语文学习,2006(6):24-29.。只有提炼出“类”性的语言文字运用规则,才能为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提供方法和理据。没有“类”的语言文字运用规则的理解,学生必将淹没在语言文字的细节海洋中难以自拔,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必将成为一句空话。本书遵循“转个为类”的指导思想,从语文学习“类”的整体性上提炼一篇篇“个”的文言文所内蕴的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知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奠定知识论基础。只有从整体上、共性上提炼出文言文的知识系统,才能为深度学习提供语言文字运用规则的核心知识,为通过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坚实的课程内容支撑。
二是“教”与“学”的问题。我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传统语文教学特别重视教师的教而不自觉地忽略学生的学。我们默认的价值观就是只要教师“教”了,学生就“学”了,也自然就“学会”了,所以我们的口号就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其潜台词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老师如何教,不用考虑学生怎么学。名师出高徒。只要教师会教,那学生肯定就会学,学习质量自然就会很好。反过来,如果教师不会教、没教好,那就麻烦大了!随着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认知越来越深刻,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观念的局限性,发现语文学习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名言却从反面揭示语文学习的效果可能与教师的教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恰恰相反,更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关系。所以,核心素养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更应该要建立学习中心课堂,实现“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余文森.新时代中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85.。本书就是通过14个文言文教学案例,从情境、任务、支架和评价维度重新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学习中心课堂”,以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效性提供实践探索。
本书具有两大特色。
一是重构的课例来源于一线教学案例,又在此基础上创新创编。首先,相较于其他同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的书籍而言,本书更集中更典型地研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透视文言文教学中的某个或多个问题点,目的在于将课例作为研究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抓手,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揭示教学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即课例观察。其次,本书通过改编一线的课堂实录、教育故事、作业设计,使之在重构中成为既有教学感触又具理性思维的教学案例,能将文言文教学主张中相对专业、艰深、僵化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富有创新的讲述,不仅有利于理解文言文教学案例的优缺点,更在于揭示具体鲜活课例背后的教学依据和学习规律。
二是运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标准观察、探讨和解决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于一线师生来说,如果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新高考的命题追求相衔接,能与文言文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那么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就相对容易解决。本书希望在这一方面做一些文言文教与学的“重构”。具体来说,本书从情境、任务、支架和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逻辑,结合对具体的教学案例、多样化的文言文选篇、鲜活的学生学情等条件的重新组合、优化融合,运用读写测评、高阶思维、阅读认知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解决文言文教与学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提供具有实用、深度、创新的学习方法指引。
本书在一线教师课堂实录、教育故事、作业设计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每一节分为三部分:一是课例呈现,每一节阐述一个鲜活的文言文教学案例。这个案例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整体性指向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具有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独特性指向一个个案例所映照的问题具有独特性,每一节都聚焦文言文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二是对一个个文言文教学案例进行“课例观察”,通过“课例观察”透视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把每个观察点组成问题链,系统形成文言文教学存在的关键问题;三是基于“课例观察”基础之上的教学探讨,针对问题点重构出典型性的语文学习策略,并通过14个策略结构化组成情境、任务、支架和评价的语文学习模型,更好地呼应新课标、衔接新教材、对接新高考。全书探析与重构的课例强化思维技能、文化韵味,教学过程可视化、教学方法易操作。希望本书能对一线教师文言文的高质量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