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NT$
653.0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NT$
2540.0
|
編輯推薦: |
专业解读——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资深教研员、名师名校长共同编写。
问题导向——9个关键问题,直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难点和要点。
案例丰富——匹配不同学段的需求,呈现16个典型教学设计和课例。
结构合理——关键问题解读 典型课例解析,让老师们理解为什么跨、跨什么、怎么跨。
|
內容簡介: |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学科类课程的课程标准大多在课程内容板块新增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并规定要用不少于本课程10%的课时来实施。本书针对课标这一新的要求,围绕老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困惑,探讨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背景、意义、类型、进阶安排,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主题确定、目标确定、任务设计、评价设计,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研活动和学校管理,帮助学校和教师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本书整体风格简明清晰,通过以案说理的方式展开,既有理论探讨,也有案例剖析,对老师们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郭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 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 育 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中国教师》主编,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社会学等。出版《教学的模样》《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等著作。
|
內容試閱:
|
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怎么就算跨学科了呢?语文课堂上的配乐诗朗诵算不算跨音乐的主题学习?物理课上利用数学公式计算是不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究竟该如何理解?
若就课标而言,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各学科类课程的课程标准中用10%的课时来体现课程综合化和实践性的那部分内容,而且在不同学科的课标里名称不尽相同。例如,数学课程沿用了2001年版和2011年版课标中的“综合与实践”,但强调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融通,主张以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展开,化学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名为“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生物学课程的名为“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物理课程的名为“跨学科实践”,语文课程的名为“跨学科学习”,历史和地理课程的则名为“跨学科主题学习”。
当然,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绝不能这么表面。2022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的是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的整合,以及围绕某一主题所展开的综合学习,突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三个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所要表达的,是基于学科、超越学科,立足学科、主动跨界,是自觉主动关联其他课程以实现分科课程实施综合化的努力。这种主动的“跨学科”与学科教学中一直都有的“学科相关”有微妙的差别。“学科相关”是学科间内在关联的自在展现,也是学科内容本身的特点。例如,物理相关数学;历史相关地理;语文要想讲出文天祥《过零丁洋》的磅礴气势,就必须讲文天祥、讲南宋的那段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课程都不是纯粹单一的学科课程,都与其他学科“相关”。而2022年版课标所主张的“跨学科”,相比“学科相关”而言,更强调自觉主动的跨学科意识和努力,不仅要主动加强学科间的内容关联,更要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主动建立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关联,并将其转化,变为有真实情境的、学生能够主动介入的学习主题。例如,如果“配乐诗朗诵”仅仅是在语文课上由老师展现,音乐只是一个便于理解诗歌的背景音,不需要学生去分析音乐与诗在音律、内容等方面的匹配度,不需要学生自己去选择诗或配乐,不需要学生去解决一个主题任务—如根据诗歌去配乐并说明其恰切度—这就不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而只是这节语文课的上课方式。
“主题”是实现“跨学科”的中介,可以说,正因为有“主题”才需要“跨学科”。“主题”通常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有真实情境的综合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去应对解决。如此,“跨学科”的“学习”便由主题催生。2022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标提供了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示例—“我的家在这里”。这个主题示例说明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帮助学生整合相关学科知识的重要媒介:“本学习活动围绕‘家乡’这一主题,将地理课程及其他课程中涉及的乡土知识,以及学生身边的各类学习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为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这里,“主题学习”必定是“跨学科”的。当然,课程设计的逻辑是倒过来的: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及本学科的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将本学科知识、方法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主题”。例如,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历史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也是如此:“从特定的问题意识出发,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既在时段上纵通又在领域上横通的通史意识;同时借助不同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年版课标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各门学科自觉从综合育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强化学科间的联合,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以便他们形成对事物、对世界的整全认识,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加深对本学科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跨学科主题学习与项目化学习、STEAM、问题解决等有类似之处,又有不同。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关注它们之间高度的相似性。它们都强调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复杂问题,甚至跨学科主题学习就可以用项目化学习、问题解决等形式展开。不同之处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超然于学科课程之外的专设课程或活动,而是设在学科课程里的,是课程内容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课程实现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与方法。在这个意义上,它有更系统而严谨的课程设计,在内容范围、难度水平、活动方式等方面,与本课程的其他内容密切协调、共成一体;它还是本课程主动打开的一个联系社会生活的气口,是本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的桥梁。在这个意义上,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带动本学科教学思路的整体变革,让学科教师更主动地关注社会生活、学生发展;将本课程有机融入学校整体育人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共同承担育人功能,进一步推动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因此,相较此前各学校开展的STEAM学习及学科内的项目化学习,在学科课程内设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学科依托,有系统进阶,既横向关联相关学科,又实现学科内容的纵向贯通,有通盘考量、系统规划,能够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发展。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一线学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STEAM、问题解决等,大多主要依靠的是个别优秀教师的自觉,既无制度要求,也无充分的条件支持,效果如何更不能强求。但在课程标准中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把原来个别教师、个别学校的自觉行为,固定为制度要求,变成每个学校、每个教师必须要做的常规活动。可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置,是在保留分科设置课程的前提下,用制度来保障学科间的沟通、联系与融合,以实现分科课程的综合化和实践性的一种重要举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