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全书旨在揭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创新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创新者提供思路和启示。通过深入分析与案例展示,希望能够激发更多有关数字经济与中国式创新的研究和实践。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与中国式创新的内涵、特征、发展态势、机遇以及实现过程。介绍了数字经济的概念与本质,阐述了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以及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的革新。本书着眼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同时剖析了数字经济带来的巨大机遇。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创新的七个关键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中国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为数字经济赋能创新提供了基础。重点探讨了数字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征;数字技术在推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提高效率、创造新商业模式和拓展市场边界等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意义,以及数字经济与创新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等。从政策、科技、市场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如何为中国式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道路;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创新的成功实践。
|
關於作者: |
1964年生5月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后导师,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管理专业、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战略研究培育基地主任,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主任。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武汉市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华中科技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领军岗)。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球中小企业创业联合会-中国创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商科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经济与企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AJIP》、《南开管理评论》、《研究与发展管理》、《管理学报》、《技术经济》、《科技进步与对策》等编委。
|
目錄:
|
数字赋能:中国式创新的新引擎目录第一章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第一节全球数字经济时代来临/ 1一、国际数字经济的发展/ 1二、国内数字经济的推进/ 2第二节数字经济概述/ 7一、数字经济的内涵/ 7二、数字经济的三大定律/ 18三、数字经济的衡量指标/ 20第三节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 21一、高度数据化/ 22二、网络化/ 22三、平台化/ 22四、智能化/ 23五、商业化/ 23六、共享化/ 23七、普惠化/ 24第四节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意义与优势/ 25一、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意义/ 25二、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 28本章小结/ 31第二章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及机遇/ 33第一节数字经济发展历程/ 33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历程/ 33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 37第二节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47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遇/ 47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51第三节我国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57一、强化核心技术攻坚实力/ 57二、赋能行业高质发展/ 58三、助力企业数字转型/ 60四、加快治理体系建设/ 62五、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62六、构建数字经济市场体系/ 63本章小结/ 64第三章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式创新七要素/ 65第一节中国式创新的内涵、发展与要素/ 65一、中国式创新的内涵/ 65二、中国式创新的发展/ 67三、中国式创新的要素/ 69第二节中国式创新七要素的新表现/ 71一、制造能力的智能发展/ 71二、本土市场的发展壮大/ 78三、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 83四、创新人才的培养、汇聚/ 89五、中国政府的全面支持/ 95六、创新生态的日益优化/ 100七、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 105本章小结/ 111第四章数字赋能中国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112第一节相关研究进展/ 113一、数字赋能的研究进展/ 113二、中国式创新的研究进展/ 115三、数字经济与中国式创新关系的研究进展/ 118第二节数字赋能中国式创新的理论分析/ 120一、数字经济核心理论/ 120二、赋能理论/ 123三、数字赋能中国式创新的核心理论/ 125本章小结/ 141第五章数字赋能中国式创新的逻辑分析/ 142第一节数字经济助推中国式创新高质量发展/ 142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142二、“中国式创新”的提出与发展/ 144三、数字经济激活中国式创新新引擎/ 145第二节数字赋能中国式创新的三个维度/ 148一、资源赋能/ 148二、结构赋能/ 155三、心理赋能/ 159本章小结/ 162第六章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创新的路径分析/ 163第一节创新要素重塑/ 163一、新型创新要素的涌现/ 163二、传统创新要素的变革/ 165三、创新要素的流动配置/ 171第二节创新模式重塑/ 172一、敏捷式创新模式/ 172二、协同式创新模式/ 173三、衍生式创新模式/ 174四、开放式创新模式/ 175第三节创新价值重塑/ 177一、创新效率的提升/ 177二、创新质量的改进/ 178三、创新绩效的增强/ 178本章小结/ 179第七章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创新的典型案例/ 180第一节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的典型案例/ 180一、破解企业创新链瓶颈/ 181二、提升企业制造链质量/ 187三、拓展企业服务链空间/ 192第二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的典型案例/ 198一、农业数字技术赋能成效显著/ 198二、工业数字转型升级持续深入/ 202三、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动力强劲/ 209第三节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 218一、物联网/ 218二、云计算/ 220三、人工智能/ 222四、5G/ 224第四节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创新的典型案例/ 226一、数字政府建设趋于高效协同/ 227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 232三、智慧政务推动服务水平提升/ 240本章小结/ 246参考文献/ 247
|
內容試閱:
|
基于中国式创新的发展现状,《中国式创新的典型案例》拟从典型企业和代表性成果两个维度筛选相关的研究对象,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其中典型企业将重点介绍华为、海尔、小米、海康威视等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中国式创新”的诠释,力图提炼出中国式创新企业成长轨迹中的共同点。代表性成果则主要以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高速铁路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产出为例,挖掘这些成果产出背后的故事,并据此总结“中国式创新”的主要特点。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细致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创业者们更好地把握时机,同时也为传统老牌企业的中国式创新转型提供新思路。不同于已有的案例书籍,该书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将更多地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且在必要之处引入简单的实证分析,以更好地佐证案例分析的结果。《中国式创新评价》致力于构建“中国式创新”的科学评价体系,并通过对“中国式创新”的各个层面进行定量评价,揭示“中国式创新”中各行业和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挖掘“中国式创新”中存在的弊病。此外,基于“中国式创新”的评价分析,该书拟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为“中国式创新”的发展献计献策。与其他关于创新评价的书籍不同,《中国式创新评价》将分别从宏观及微观两个维度构建“中国式创新”的评价体系,其中微观层面的评价体系主要用于对企业的中国式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宏观层面的评价体系则用于对行业和区域的中国式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于评价指标的选取,该书将以《中国式创新导论》中归纳的六大要素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创新情境,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指标提取。需要强调的是,采用单一的评价建模方法所得出的评价体系可能并不完善,因此该书拟结合多种建模方法,构建集成评价模型。《中国式创新的生态系统》拟将生态系统理论引入“中国式创新”的研究,以求更好地揭示“中国式创新”的演化趋势,提高“中国式创新”的可持续性。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式创新生态系统与传统的创新生态系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构建系统的过程中,该书计划将“情境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引入系统模型。具体来说,该书将重点探讨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建立中国式创新生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设置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和大小;其二,运用系统仿真技术,分析中国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趋势,并预测系统中各要素的发展进程。对中国式创新生态系统加以研究不仅有助于政府及其监管部门更好地把握中国式创新的发展趋势,并据此设置合理的创新扶持政策,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中国式创新的发展方向,以便形成推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合力。中国式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是一套学术性论著,因此更加适合创新管理的研究者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该研究丛书对“中国式创新”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和说明,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式创新”的评价体系及生态系统,为学界对“中国式创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鉴于“中国式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中的热词,为了提高本丛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读者深刻认识“中国式创新”的内涵,笔者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句进行论述。然而,“中国式创新”是一个相对新颖的概念,可参考的文献及观点较少,因此,本丛书尚存在某些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10月于武汉喻家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