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編輯推薦: |
《微观教育公平实证研究》一书利用学业质量调查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相结合,从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探究了微观教育公平的理念,结合我国教育公平当前在微观领域的现实情况重点探析了微观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并针对存在的不公平问题探讨微观教育公平的推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微观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证问题,按照微观教育公平“是什么”“影响因素”“怎样推进”的思维逻辑,提出微观教育公平的理论架构,从家庭内部教育决策、教师行为、学校资源分配等方面探讨教育公平的微观机制,并基于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政府五大主体视角,论述推进微观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
本书具有理论性、实证性、系统性的特点,可为教育决策者、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钱佳,男,教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财政、农村教育、教育政策等。兼任华中师范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副院长、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国家青年课题1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其他类别课题若干项。近年来,围绕基础教育财政、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公平等议题,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与经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外国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目錄:
|
第一章引言/001第一节研究背景/ 001 一、教育公平的政策指向 / 001二、教育公平的实践趋势 / 003三、教育公平的研究转型 / 006 第二节研究意义/ 008第三节研究目的/ 009第四节结构安排/ 009 第二章文献综述/ 011第一节微观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溯源与聚焦/ 011 一、理论溯源:教育公平的理论发展脉络 / 011二、理论聚焦:微观视角的教育公平研究 / 014 第二节微观教育公平的架构:机会、过程与结果/ 014 一、微观教育机会公平研究 / 015二、微观教育过程公平研究 / 020三、微观教育结果公平研究 / 025 第三节微观教育公平的机制:家庭与学校/ 028 一、来自家庭的影响 / 029二、来自学校的影响 / 032三、家校合作的影响 / 033 第四节文献述评/ 034 Wgjzw.indd 3 2024/7/1 15:51:42 第三章研究设计/ 036第一节数据描述/ 036 一、数据来源 / 036二、样本信息 / 037 第二节计量模型/ 041第三节变量说明/ 048 一、微观教育机会的测量 / 048 二、微观教育过程的测量 / 049 三、微观教育结果的测量 / 050 四、主要控制变量 / 051 第四章微观教育机会公平实证研究/ 055第一节学校选择的机会公平/ 055 一、变量与模型选择 / 055 二、实证结果 / 057 三、小结与讨论 / 060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机会公平/ 061 一、变量与模型选择 / 062 二、实证结果 / 063 三、小结与讨论 / 066 第三节家长陪读的机会公平/ 067 一、变量与模型选择 / 067 二、实证结果 / 069 三、小结与讨论 / 080 第五章微观教育过程公平实证研究/ 082第一节课堂教学中的过程公平/ 082 一、教师关注的获得 / 082 二、教师关注的影响 / 091 第二节学生评价中的过程公平/ 100 一、教师表扬的获得 / 100 IV Wgjzw.indd 4 2024/7/1 15:51:42 目 录V 二、教师表扬的影响 / 112 第三节家校合作中的过程公平/ 117一、家长参与的分化 / 117 二、家校合作的影响 / 124 第四节师生与同伴关系中的过程公平/ 130一、教师对随迁子女的接纳 / 130 二、留守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 134 第六章微观教育结果公平实证研究/ 141第一节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教育结果公平/ 141一、课外补习的影响 / 142 二、教养方式的影响 / 147 第二节基于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教育结果公平/ 155一、教学方法的影响 / 156 二、作业负担的影响 / 160 第三节基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结果公平/ 168一、亲子分离的影响 / 169 二、父母劳动时长的影响 / 177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86第一节研究结论/ 186第二节对策建议/ 189一、建设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微观教育机会公平 / 189 二、推进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强化微观教育过程公平 / 191 三、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功能 / 193 四、为相对弱势群体提供补偿性支持,促进微观教育结果公平 / 194
|
內容試閱:
|
长期以来,促进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党的
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公平赋予的新时代内涵。在追求高质量教育公平的政策指向下,当前我
国宏观教育公平得到持续改善,但在微观层面仍面临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和困难。微观教育
公平作为教育公平践行重要的一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重要指标,还是推动
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研究和探讨微观教育公平问题,不仅直接关
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鉴于此,本书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基于理论研究,探究微观教育公平理念。通过总结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公平理念,
并对相应问题进行理论提炼,提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微观教育公平理念。通过对理论
的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总结,论证出一种具有政策参考价值的、有关基础教育公平理念的
理论架构。因此本书在明确微观教育公平理念的基础上,尝试回答“微观教育公平是什么”
的问题。
(2)基于实证研究,探析微观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已有研究从微观层面的家
庭决策、课堂教学、家校合作、学校制度等方面探究了教育不平等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微
观机制。基于此,本书以家庭、班级、学校三个场域为切入点,从家庭内部教育决策、教
师行为、学校资源分配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教育公平的微观机制,尝试回答“微观教育公平
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的问题。
(3)基于应用研究,探讨微观教育公平的推进策略。教育公平从方向来看,包括教育
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从阶段来看,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
因此,本书基于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政府五大主体视角,从微观教育公平的不同维
度提出推进微观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尝试回答“怎样推进微观教育公平”的问题。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分别从教育公平的政策指向、实践趋势及研究转
型三方面介绍了本书研究的背景,强调了研究的意义,提出了研究目的及全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对微观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溯源与聚焦,其次从机会
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最后从家庭、学
校及家校合作三方面分析了微观教育公平的机制,为本次开展微观教育公平实证研究提供
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第三章是研究设计部分,首先对数据来源和样本信息进行了描述,
其次对本文主要的计量模型进行了说明,最后介绍了本次研究主要变量的测量及主要的控
制变量。第四章基于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的学校选择、班级管理、家长陪读等方面探究
了教育机会不公平现象,进一步探讨了其中的微观机制及影响因素。第五章基于调查数据,
从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家校合作、师生与同伴关系等方面探究了教育过程不
公平现象,进一步探讨了其中的微观机制及影响因素。第六章基于调查数据,从学生认知
能力、非认知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探究了教育结果不公平现象,进一步探讨了其中的微
观机制及影响因素。第七章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从微观教育公平的不同维度分别提出保障
微观教育机会公平、强化微观教育过程公平、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功能和促进微观教育结果
公平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基于2023 年H 省7 市(区、县)的调查数据,围绕微观教育机会公平、过
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结构框架,从学校选择、班级管理、家长陪伴、课堂教学、学生评
价、同伴关系、家校合作等方面实证分析了微观教育公平问题。主要研究发现:①从微观
教育机会公平来看,不同学生在选择学校、参与班级管理与获得家长陪伴方面存在机会差
别,这些差别可以通过文化再生产、资源传递等多种途径转化为学生的微观教育机会优势。
②从微观教育过程公平来看,学校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家校合作、师生与同伴交往过程
中,农村、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弱势学生群体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③从微观教育结果公平来看,学生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与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存在较明显
的群体差异,学校教学方法、家庭教养方式、家校合作等是影响微观教育结果公平的重要
因素。上述结论为我们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微观教育公平落地提供了重要启示。
本书由华中师范大学钱佳进行整体构思,确定写作思路与内容。参与本书撰写的还有: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青青(第二章第一节、第五章第一节),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
究生崔晓楠(第四章第二节、第五章第二节)、曹义兰(第五章第三节)、郝以谱(第六章
第三节)。感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雷万鹏教授对本书的悉心指导。江汉
大学讲师徐璐、湖北工业大学讲师黄旭中等同门对本书的完成亦有贡献。在写作过程中,
笔者参阅了大量研究论文和著述,在此向作者和出版单位表示感谢。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出
版社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本书出版获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
科类)2024 年度重点种子培育项目(项目编号CCNU24ZZ020)和教育学院“双一流”建
设经费支持。限于作者学识与水平,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钱 佳
2024年2月于武汉桂子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