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走向文化自信:语文课程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与学科课程丛书)

書城自編碼: 399274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董蓓菲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46236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自由,不是放纵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02
《 小学生质量教育读本 》
+

NT$ 306
《 遇见幼儿的深度学习:聚焦真实情境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 》
+

NT$ 302
《 教育的本质 》
+

NT$ 296
《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在课例中让教师理解新课标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
+

NT$ 254
《 科学项目式学习:建构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 》
+

NT$ 347
《 启航教育生涯:职初教师校本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
編輯推薦: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语文学科
将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置于世界母语课程的语境中,既预期时代之趋势,又体现当代中华民族复兴的实际需求,构建中国语文课程文化的学术体系。
內容簡介:
《走向文化自信: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系统阐述了文化全球化带来的认同危机及国家层面的目标蓝图,开展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跨领域的理论探索,明晰了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内在关系,中小学生文化学习的心理规律;提出了语文课程文化的内涵,并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三个层面系统解读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如维姆?姆兹的文化认同模型、玛西亚的文化认同状态、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莫兰的文化体验学习圈;以及新加坡、日本和英美国家的文化学习参照样本,如文化事项、大概念引领的《奇观》(Wonders)教科书、教师团队的合作教学、教育戏剧教学策略、学习中心;知识文本、文化文本的“双文本”概念,跨学科文化主题学习,鲜活的中小学语文文化教学案例……将带给您全新的视野!
關於作者:
董蓓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学科带头人。兼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SCT项目研究员、新加坡教育 部国际顾问、香港中文大学硕士课程审查委员、华东师大教指委委员、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教学委员会委员等职。研究领域为国外母语教育、语文教学心理学、小班化教育。近年聚焦语文课程文化研究,形成了语文学科文化研究特色。“清单习作”获2022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目錄
第一章 时代诉求与教育图谱
第一节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危机
第二节 中华文化教育的顶层设计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图景
第二章 中华文化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华文化教育概念廓清
第二节 跨领域的文化教育研究
第三节 社会学和文化学视域的文化研究
第四节 文化心理学视域的文化研究
第五节 中华文化教育的教师信念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文化属性
第一节 课程文化研究演进
第二节 语文课程文化特性
第三节 语文课程文化自觉
第四章 语文课程文化教育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文化教育目标
第二节 语文课程文化教育的图景
第三节 语文课程文化教育的国内外比较
第四节 语文课程文化教育目标建构
第五章 语文教科书文化教育资源
第一节 语文教科书的文化记忆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的文化现象
第三节 语文教科书文化学习资源
第四节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资源
第五节 语文教科书学习活动设计的国际视野
第六节 基于教科书的中华文化学习活动设计
第六章 融入语文学科的中华文化教学
第一节 语文学科文化教学观
第二节 文化体验教学范式
第三节 教育戏剧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四节 语文跨学科文化主题学习策略
第五节 语文学科中华文化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总 序
自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始至终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为历史转型、民族复兴和教育强国提供强有力的课程支撑?
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的成绩来看,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已达到历史高位,我们学生的总体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但是,我国学科教育要实现从“有质量”到“高质量”的转型发展,不但要将其置于全球教育的视域中深思,还应在回应民族复兴的实际需求上熟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系统绘制了新时代的育人蓝图。“三有”新人从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铋备品格三个方面定位了课程育人的整体架构。若要实现育人蓝图,其中一个全新的、关键的任务就是,要发挥课程、教材和教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而培根铸魂的核心就是加强中国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013年11月,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4年3月,教育 部进一步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职能部门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覆盖到小学至大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和各学科,逐渐成为教育界共识。2021年1月,教育 部颁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从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全学科覆盖等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进行了系统布局。具体而言,不同学段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是不同的:小学应重点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初中应重点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高中应重点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践行能力,进行文化创新。“全学科覆盖”强调要结合各学科具体主题、单元、模块等,融入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尤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进而形成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协同配合的格局。在实施中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和精神所在,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蕴含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等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对于培育和提升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审美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学20多门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科属性的文化教育目标,“中华文化”也构成了“全学科”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如语文学科的文化自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政治认同、英语学科的文化意识、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艺术学科的文化理解。虽名称不一,但文化认同是共同的主旨,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等。在激烈的全球文化竞争中加快文化认同教育的步伐,强化、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使命担当。
如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各科课程内容?又应使其以怎样适切的形象出现在各科教材之中?如何使其有别于学科知识教学,引领中小学生完成从文化认知到文化认同的学习历程?怎样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为学习带来的便捷作用以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套“中华文化与学科课程丛书”致力于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集中承载了作者聚焦学科课程文化的基础性研究所作出的学术贡献——努力建构了各学科课程文化领域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这套丛书包括董蓓菲教授的《走向文化自信:语文课程文化研究》、沈晓敏教授的《思想政治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郭宝仙教授的《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内容设计与使用》。她们运用比较研究、调查研究、文本分析、语料库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开展跨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学理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提出了语文学科课程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明确了思想政治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开发的路径和步骤,探索了本土文化研究视角下英语教科书中华文化内容设计与使用原理……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学科实践,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的成果,能够为学科教育研究者、教材编写者、职前和在职教师开展学科课程文化研究提供切实的帮助!她们结合国家级课题成果率先完成了丛书的撰写,代表学科专家开课程文化研究之先河,具有创新性与引领性,但也难免有需要商榷和改进之处,期待读者赐予宝贵意见和建议!
这三位作者都是我的同事,作为所长,我深感荣幸和自豪,在此也向她们表示祝贺,故欣然为序。
崔允漷
2024年4月

前言
有史以来,人类还没有哪一代人像今天的你我,如此彻底地革故鼎新:膜拜“大数据”、狂追“互联网思维”、享受“云端”、借力AI……时代的进步是技术的赋能,更是观念的焕然一新。
就教育而言,近代以来的中国旨在寻求民族复兴的课程改革,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先有应对国家军事、经济危机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封疆大吏;后有以西方新思想变革国家政治的康有为、蔡元培、胡适等传统举子士人、海归精英。近有教育 部全力支持的、强调以素养为本的新课程体系专家。中国课程改革自始至终都在回应这样一个难题——历史转型、民族复兴急需发展何种新课程?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看,西方学术前沿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我国语文课程的视野拓宽、概念重建,从而为健全新课程体系奠定更科学的知识基础和更丰富的资源借鉴。但是,精准绘制本国的核心素养培育蓝图,文化自觉是不可或缺的!
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培育为例,在中国社会历史转型的大变局里,传统文化是不是应当保存?哪些应保存?哪些需扬弃?如何保存?怎么传承……都是超越语文课程领域的,充满争议、令人困惑的棘手问题。语文课程的中华文化传承与理解,就似一组沉重的概念,包含了诸多亟待回应的、跨领域的问题链,既环环相扣,又折射着社会层面的文化焦虑。这种焦虑的核心就是如何重建秩序——一套既根植于中华文化,又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具有说服力和凝聚力的中国人的价值体系,并为年轻一代所信奉。
梁志平认为,传统文化自20世纪以来的命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就是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第二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变成行动纲领,推行至整个国家和社会。第三个阶段覆盖了20世纪80年代,如果说20世纪中叶之后,传统文化的命运有了比较明显的转变,那么这个阶段就是一个过渡期。该阶段最重要、最令人兴奋的就是与改革开放相伴相随的思想解放运动,还有被称为“文化热”的文化大讨论。第四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经历了对传统文化的毁坏和遗忘之后,国人开始对中华文化有更多温情的了解和敬意,并试图唤醒整个社会的集体记忆。语文课程文化研究就始于这样的时代浪潮之中。
在研究之初,我就发现该领域堆积了太多难题,不存在迎刃而解、速战速决的可能。只有在空白之处,用谦卑、脚踏实地、独立的专业精神孜孜以求,才是对语文课程研究的尊重。近10年来,我带领博士生团队完成了两个省部级文化课题,开始新的国家级课题研究时,我始终坚持语文课程文化研究需置于世界母语课程的语境中去思考,方能预见时代之流,又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变局、民族复兴的实际,从而建立中国语文课程文化的学术体系。
全球化特别是文化全球化,某种程度上就是以西方国家为主的法律规则、国家制度、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在世界各地的推行。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中占据着主流和中心地位,并对其他文化形态形成了不平等、不均衡的信息流动和不利环境。这种文化“独语”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引起后发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韩国都曾直面这样的严峻挑战。自2014年起,我国教育 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自上而下、全面布局中小学的文化教育,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政策、课程和教材的要求、具体路径和策略方法。本书第一章就系统阐述了文化全球化带来的认同危机及国家层面的应对方案和目标蓝图。
破解全球化带来的认同危机,首先需客观认识“文化认同”。“文化认同”非课程与教学论范畴的概念,只能跨界研修——从文化学、社会学领域做零起点探索:厘定文化、文化的纵向结构、空间结构;文化现象、类别;学生个体社会化养成轨迹……需要跨界梳理心理学的新近成果——以态度的学习作为“文化认同”研究的逻辑起点,明晰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内在关系以及心理发展规律。本书第二章就做了跨领域的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预研究,从而为语文课程文化的本体研究夯实基础。
第三章是语文课程文化的本体研究。这部分论述了语文课程文化特性:语文课程隶属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制约;语文课程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传播文化。因此,语文课程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语文课程所体现的我国社会主流文化,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二是语文课程在传播主流文化,如课程标准编制、教材设计、教学实施时所表现出的文化特点。其涉及的是语文课程对文化的选择问题:传承什么和怎样传承。
第四章至第六章基于课程与教学论的纵向结构,从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三个层面展开系统的、文化视角的解读,同时辅以横向的国际参照样本。
第四章聚焦课程标准,阐述了荷兰维姆?姆兹( Wim Meeus)等学者提出的过程取向的三因素文化认同模型,以及美国玛西亚( J.E.Marcia) 提出的结果取向的学生文化认同四种差异状态。为研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文化学习目标、内容提供了充分理据。同时分析了新加坡、日本和英美国家的课程标准,以及中国香港《中国语文》课程中“中华文化”学习指引的编制特点。
第五章聚焦教科书,引入了德国学者扬?阿斯曼(Jan Assmann)的文化记忆理论,提出运用教科书文化现象细目表分析语文教科书文本,建构以文化记忆为取向的、文化学习的理解方式,而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文本就兼具知识文本和文化文本的双重特性。教科书从单一的知识文本转向兼具知识文本、文化文本的双重考量,有助于充分挖掘并发挥语文教科书文化传播的功能。此外,建构了教科书文化学习活动设计模型,提倡通过新增和改造原有知识文本学习活动的方法,设计文化学习活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的政策。同时,枚举了美国教科书出版巨头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MacGrawHill)出版的大概念引领的《奇观》(Wonders)教科书,以及知识文本、文化文本——双文本学习活动的设计样例《富兰克林自传》。
第六章聚焦中华文化教学,指出所谓的文化教学就是将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等内容素材有机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在适宜的环节采用契合的方式,使学生体验、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积淀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增进文化认同的过程。强调融于学科的文化教学不同于语修逻文的知识教学,仅有单纯的文本分析和鉴赏是不够的,要追求学生身体的主题回归,重视情境和个体经验的生成,探索身心一体的教学;阐述了体验性文化教学模式、教育戏剧教学策略、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和教师团队的合作教学(Coteaching)方法。并辅以鲜活的本土中小学文化教学案例。
全球有关文化的概念界定有一百多种。费孝通先生认为,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文化自觉”是确立自己的位置,并与各种文化和平共处的唯一对策。所谓的文化自觉,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的历程,也是我国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的未来。本书的文化研究只是开启了我国语文课程文化视域的一扇窗,小而陋,期待同仁的意见和建议,期盼与你同行!
董蓓菲
2024年3月于湖墅
1491891657@qq.com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