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中国“马达”:“小资本主义”一千年(960—1949)
》
售價:NT$
359.0

《
养育困境:孩子大脑、父母的语言与社会支持
》
售價:NT$
352.0

《
和小野兽一起学哲学
》
售價:NT$
347.0

《
风月难扯
》
售價:NT$
218.0

《
大学问·法庭上的妇女:晚清民国的婚姻与一夫一妻制
》
售價:NT$
454.0

《
磨铁经典第8辑:春之死
》
售價:NT$
245.0

《
哪吒三界往事
》
售價:NT$
857.0

《
危险辩护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诗在远方,也在眼前。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荷花与玫瑰、茶叶与咖啡、旗袍与牛仔,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可以美美与共。但是,只要有选择,就会有取舍。选择与取舍,就有了好恶判断,更见出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具有隐蔽性特征,从来不写在生活的明处,而是润物无声,为人们日用而不觉。
文化所外化出来的,是这些日常生活的琐琐碎碎。仓廪实而“求”礼节,我们往往把别人的昨天和前天当作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而文化的本质,绝对不是简单的符号皮毛,不是穿西装领带、染黄头发、移植白皮就有文化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文化重建,一定是要在主体重建的基础上,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自信、自立,自省、自觉过程中,逐步实现文化创新发展,重新确立文化主体性。那就是,诗在远方,也在眼前;世界在远方,也在脚下。
文化价值观的传承性特征,是其具有相对稳定性、持久性,甚至永恒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基本遵循着立足如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进化原则。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也就不能完全抛弃文化烙印。曾经多少所谓的彻底反传统,最终却在另一层面上落在文化传统的窠臼里。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是文化发展的正经坦途。如何正视传统、善
|
內容簡介: |
《文化价值观》一书围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价值观问题,分别从价值理念、城市实践、历史传承、生命体验四个维度展开论述,研究阐明文化认同与价值理念的互动关系,上海城市文化价值取向与人民城市发展理念,革命文化精神内涵与传承弘扬,先进文化价值导向与现代文学艺术审美等内容,旨在增加文化价值构建,增进文化价值认同,增强文化自省与文化自信。
本书题材广泛,主题集中,行文舒卷自如,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字里行间情怀温暖,颇多卓越思想见识。
|
關於作者: |
朱鸿召,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解放日报》主任记者、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研究、现代城市文化研究,主要关注近现代中古哦革命与历史文献研究、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国国情与中国道路研究,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研究,曾参与多个区县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品牌项目策划实务。相关著述有《延安文人》《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延安曾经是天堂》《延安缔造》《天上星星延安的人》《延安文艺繁华录》《图说延安》《文化民生论》等,主编《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60卷、大型文献史料丛书“现代文献中国”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