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文学通识(献给大众读者的中国文学普及著作)

書城自編碼: 398708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郑振铎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74906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9
《 中国小说通识(献给大众读者的中国小说普及著作) 》
+

NT$ 234
《 中国诗词通识(献给大众读者的中国诗词普及著作) 》
+

NT$ 691
《 张少康文集·第六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 》
+

NT$ 250
《 纸上还乡( 世界上蕞动人心弦的灯火,在故乡) 》
+

NT$ 220
《 金阁寺(一頁文库·三岛由纪夫文集05) 》
+

NT$ 265
《 穿过一无所有的空气(《使女的故事》作者全新诗集! 保卫脆弱,保卫日常,平凡生活里藏着诗的一切!) 》
編輯推薦:
文学的最高意义和最低意义,都是人想了解自己。——木心
◆1次名家经典的空前汇集——
各取所长,带你纵览群星闪耀的治学思想。
◆1部系统完备的文学通识——
脉络清晰,为你构建恢弘立体的文学格局。
◆读透中国文学的深厚内涵——
兼具通俗性与知识性。通观概览,彰往察来;旁征博引,严谨考究。阐明传统文学的发展脉络;讲透中国文学的深厚内涵。◆参透文学对人的重大意义——
罗庸:“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民族内心发展史。”
由此,我们阅读文学史,也是在探寻民族内心深处最隐秘的动荡与变迁。
內容簡介:
何谓“通识”?
迄今为止,中国文学史已有很多版本,亦有不同写法。
本书的目标是追求通俗性与知识性共存,这正是书名中“通识”二字的由来。
本书集结了5位大师的通识性经典著作,旨在以有限的篇幅,让大众读者能够直观、便利地吸收到诸位名家的治学思想,并能清晰、完整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
本书是大众读者的上佳之选,相信每位读者都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關於作者:
郑振铎、罗庸、钱基博、李长之、朱自清 著
郑振铎(1898—1958)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燕京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文化部副部长。
目錄
●文学导论——罗庸
D一章 文学史方法论
第二章 中国文学史发凡
第三章 中国文学史发凡(续)
第四章 中国文学史上的几个新问题与新见地
●先秦文学——钱基博
第五章 先秦
第六章 秦
●秦汉文学——朱自清
第七章 辞赋
第八章 《说文解字》
第九章 《史记》 《汉书》
第十章 古诗十九首释
●魏晋南北朝文学——李长之
第十一章 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
第十二章 辉煌的民歌
第十三章 从蔡琰到嵇康
第十四章 大诗人陶渊明的前后
第十五章 文学批评的发展
第十六章 简短的结论
●隋唐文学——郑振铎
第十七章 隋及唐初文学
第十八章 律诗的起来
第十九章 开元天宝时代
第二十章 杜甫
第二十一章 韩愈与白居易
內容試閱
文学导论
罗庸
D一章 文学史方法论
一、宗趣论
所谓“宗趣”,就是态度和目标的问题。我一向对于现代西洋的新史学,他们那种科学的精神,极表敬佩;但就我个人的兴趣言,我治史的度态,宁愿取法于中国的古人。新史学只是史料学,仅能用之于史料的整理;而中国传统的史学,却是要人通观概览,彰往察来。有意于著史,还得用这老办法,非考史著所能竟其功。
我曾经说过两句话,一是:“为明了一民族内心之发展,故治文学史。”民族是什么?就是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里,使用同一种文字的一群人。我们把它看作一整体,从而彰显其言行,就成为一个民族的传记。为个人作传,除了叙述其一生行实外,还要叙述其内心的发展。为民族作传,亦不外乎是。民族的“行”,就是该民族的历史;民族的“言”,就是该民族的文学。由此而论,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民族内心发展史,要把它的内心发展写得不失真,才能达成文学史的任务,这部文学史也才会有价值。二是:“为测定一民族文学之前途,故治文学史。”这就是彰往察来的工作,中国传统史家所努力的。于此,就要牵涉史观的问题。我的史观,姑名之曰“缘生史观”。缘生是佛家的术语,佛家认为因缘合和而生万法,这比西洋仅言的“因果律”,要圆密得多。因为一因生一果,未免说得太简单了。宇宙间绝无突然发生的事物,必有其原因,而这原因绝非一,其成果,当是众缘合和之所生。能够放大眼光,穷索既往,自然可以知来。所以要测定一个民族的文学前途,必须站在文化史的立场,通观该民族的文学发展史,始有所得。反之,一个文学史家,假如不能准确地语人以今后文学发展途辙,那么,他的任务还是没有达到,他的著作依然没有传世行远的价值。这就是我所悬拟的目标,也就是治文学史的宗趣。
二、史料论
欲治文学史,必先有研究的对象,这对象就是各种各样的史料。关于史料的应用与处理,常有基础的知识,故为史料论。
(一)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最直接的史料,就是作者的手稿。一经转写,就多少会失真;再经传刻,而未经作者的校订,或者更由他书所转引,即就是间接的史料了。比如陆机的《文赋》,欲考究之,若取材于严可均的《全晋文》,那就是间接的史料;若取材于胡刻《文选》,就稍进一步;若取材于唐写本(有正书局影印唐陆柬之写本,及日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古抄本),自为近真。再如诸葛武侯的《隆中对》,若取材于殿本《三国志》,不如依据王献之的帖,时代早,不一定就对,但以其近古,总要可靠些。所以我们应当尽可能引用近似的直接史料。
(二)正史料与副史料
正史料就是一个作者的文集或诗集,副史料则是他人的征引或转述,此等副史料,大有助于校勘,为研究文学史者所不可忽。
(三)史料之认识与鉴别
1. 史料之认识
(1)口传与笔著。直到今天,还有许多民间故事和歌谣,传之于口耳,而未著之于竹帛。古代像这样的事,一定还很多。其著于竹帛的,如古人的嘉言懿行,有《尚书》;古人的歌谣乐诗,有《诗经》。我们治文学史,对于这些资料何时开始流传,还可以暂且不问;何时开始写定,就应当追究了。因为口传的史料,时间和地点,往往不正确,不应矫枉以求之。听者的兴趣,只在故事的本身;其笔之于书,从可觇知宗趣之所向。且如孟子告诉万章关于舜的故事,这当中就包含有他个人的理想,今人硬要说这是绝对的信史,或说是孟子在造谣,这就是对于史料的认识还不够。再如《战国策》中大鸟的故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有人说是楚庄王的,有人说是齐威王的。假如专在这上面来讨论是非,那就是对于史料的认识还不够正确。还有口耳相传的故事,常常是踵事增华,时代愈晚愈详尽。据之为信史,那就是受骗了。如像宋玉,最早见于《史记》的《屈贾列传》,仅录其名,但在后人的短书小记中,却备详籍里生平,说得活灵活现,如像宋玉故宅等,真是凿凿可指。在文学史中,若不加别择,随便征引,那就贻笑大方了。
(2)简策与篇卷。《汉书·艺文志》录有刘向校书的注,说某书脱了一简,漏去二十五字或二十四字,后人遂据以为定制,认为汉简字数一定是这么多。在读《古诗十九首》1 的时候,一定会认为“上有加餐饭,下有长相忆”两语是“尺素”的撮录。其实,汉代的简札有别,汉人短札,其长不过五六寸,能够容纳的字数实在太有限,“加餐饭”“长相忆”六字可能就是全文。这由最近所发现的流沙坠简可以推知。所以,治学贵乎多识,至成书后,一行大体不超过二十字。这种书写的方法,对于后来诗的形式和音节,恐怕都有很大的影响。
(3)书写的方式。古人书写的方式,也不可不知。如像《墨子》中《经上》《经下》,末后有一小注说:“读此书旁行正无非。”别人不理会,所以读不通。直到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出来,才算把读法弄清楚。又如《韩非子》的“内外储说”,也有上下左右的标注,我想这恐怕是写成几块简,所以才标注这些字样来识别,混在一起读,一定失原意,再如《左传》里面有经文、传文,还夹杂上一些“君子曰”,我想象这是一本学生的笔记,先生讲授经文时,旁征博引,夹叙夹议,被他通同记下来,所以有这几部分,其实应当细加整理和辨析,不要再混在一块读。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