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NT$
245.0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NT$
449.0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NT$
352.0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NT$
352.0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NT$
250.0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绝版多年,经典重现:萧清先生的《中国古代货币史》于1984年首次出版,本书凝结了萧清先生多年的学术研究,辅以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考古挖掘的成果,成为中国古代货币史研究领域难得的权威著作。
多学科交叉,研究意义重大:货币史研究不能只是简单的资料堆砌,它需要了解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货币学、金石学、钱币学等各方面知识。萧清先生在这本书中,联系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既阐明了各朝代货币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发展变化的原因,也表明货币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不应缺少中国的身影:我国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海贝作为货币,中国古代的先贤们也对货币使用和流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过很多解释和论述,在我国四千多年货币史中,货币的使用和发展曾经达到过很高的高度,只可惜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对于中国货币的研究也逐渐被边缘化。由此,本书的出版和再版具有弥补空白的重大意义。
|
內容簡介: |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脉络清晰、源远流长。海贝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出现在夏商时期。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中华大地孕育出灿烂多彩的货币文化,并且因为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少而长期维持着具有东方特色的独立的货币体系。
本书以详实的史书资料及大量考古挖掘成果为基础,按朝代顺序分别介绍了从夏商到明清各历史阶段的货币制度、货币流通情况,以及由其衍生的货币信用及金融事业,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古代货币史近四千年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古代货币史上诸多未有定论的问题做了重点研究,提出了有理有据的独到见解。
|
關於作者: |
萧清,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44年考入辅仁大学社会学系,1948—1950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工作。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最早的创建者之一,1950—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积极投身于“中国货币史”和“中国货币思想史”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之中,这门课程在当时全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开创了先河。
此外,萧清还长期担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积极投身学术活动的组织与学术创新。专著包括《中国古代货币史》《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简编》。参加《北京的人民金融事业》编写,《〈管子〉经济篇文注译》《柳宗元集》等古籍整理,成果丰硕。为我国货币金融基础理论和货币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
目錄:
|
绪 论
第一节 灿烂多彩的先秦货币文化 // 003
第二节 封建地主经济体系下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 008
一、 封建地主经济制前期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 008
二、 封建地主经济制后期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 017
三、 货币购买力 // 028
第一章 中国货币的起源
第一节 我国货币的起源 // 035
一、 我国最早的货币: 贝 // 035
二、 金属货币的滥觞 // 045
第二节 西周及春秋时期的货币 // 048
一、 西周时期的货币 // 048
二、 春秋时期的货币 // 054
三、 古代贝币流通的衰落 仿贝 // 062
第二章 战国时期货币经济的确立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概况;货币经济确立的标志 // 067
第二节 铜铸币流通区域的扩大;布币、刀币、蚁鼻钱流通
区域 // 070
一、 布币流通区域 // 070
二、 刀币流通区域 // 075
三、 蚁鼻钱流通区域 // 086
第三节 圜钱的出现与全国货币的统一 // 090
一、 圜钱的出现与全国货币统一的趋势 // 090
二、 秦始皇统一全国货币 // 101
第四节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楚“郢爰”金版 // 105
第五节 货币作用的扩大;高利贷、货币拜物教 // 117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 五铢钱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 127
一、 汉代的社会经济概况 // 127
二、 西汉前期币制的更改与五铢钱制度建立的经过 // 129
三、 五铢钱制度建立的经济政治意义 // 138
第二节 王莽的货币改制与汉五铢钱制的恢复 // 141
一、 王莽的货币复古改制 // 141
二、 东汉时期五铢钱流通的恢复 // 150
三、 汉代铜钱的购买力 // 153
第三节 汉代黄金的流通及其衰退 // 161
一、 汉代黄金的形制 // 161
二、 黄金的盛行及其衰退 // 164
第四节 汉代的高利贷信用 // 17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 金属货币流通的大混乱 // 179
一、 社会经济概况 // 179
二、 三国、 两晋的金属铸币流通 // 181
三、 南朝的金属铸币流通 // 188
四、 北朝的货币流通 // 195
第二节 谷帛货币性的增强及其流通 // 200
一、 谷帛货币性的增强与流通 // 200
二、 黄金在古代经济中货币地位趋于消失 // 20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信用 // 207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隋五铢钱的流通 // 213
一、 隋朝的社会经济概况 // 213
二、 隋五铢钱及其流通 // 214
第二节 唐开元通宝钱制度的创立及其意义;唐代前期的
货币流通 // 217
一、 唐代的社会经济概况 // 217
二、 唐 “开元通宝” 钱制度的创立及其意义 // 220
三、 唐代前期的私铸与恶钱流通问题 // 223
四、 安史之乱期间的铸币膨胀 // 226
第三节 唐代中期货币经济的发展;两税法改革后钱荒的
出现及其影响 // 228
一、 唐代中期货币经济的发展 // 228
二、 钱荒的出现及其影响 // 229
第四节 唐末、五代的货币流通 // 237
一、 “会昌开元钱” 唐末的货币流通 // 237
二、 五代十国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 239
第五节 唐代绢帛的流通及其衰落 // 243
一、 唐代绢帛的流通与衰落 // 243
二、 唐末、 五代贵金属白银正式进入流通的趋势 // 249
三、 云南地区的贝币流通 // 253
第六节 唐代的信用及金融事业 // 257
一、 我国最早的金融市场的形成 // 257
二、 我国最早的汇兑事业———飞钱 // 261
三、 唐代农村中的信用关系 // 263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 上 )
第一节 宋代的钱制;铜钱及铁钱流通 // 269
一、 宋代的社会经济概况 // 269
二、 宋代的钱制: 年号钱 // 271
三、 铜钱区与铁钱区的形成与发展 // 274
四、 宋代铜钱的购买力 // 276
第二节 宋代的钱荒与铜钱外流 // 279
一、 北宋的钱荒与铜钱外流 // 279
二、 南宋的钱荒与铜钱外流 // 284
三、 宋代白银货币性的增强 // 287
第三节 宋代纸币的产生与发展 // 294
一、 最早的纸币: “交子” // 294
二、 北宋的交子制度与交子流通 // 298
三、 南宋的纸币流通与通货膨胀 // 302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 下 )
第四节 辽、西夏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 311
一、 辽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 311
二、 西夏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 316
第五节 金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流通 // 319
一、 社会经济概况 // 319
二、 金朝的货币制度及纸币的恶性通货膨胀 // 321
第六节 元代的纸币制度与纸币流通 // 326
一、 社会经济概况 // 326
二、 元代的纸币制度 // 327
三、 元代纸币的通货膨胀 // 333
四、 白银货币性的增强及其与纸币的关系 // 336
第七节 宋元时期的信用与金融事业 // 340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 大明宝钞制度及其流通 // 347
一、 明初的社会经济概况 // 347
二、 大明宝钞及其流通 // 348
第二节 贵金属白银成为普遍通用的货币;白银流通制度 // 354
一、 明中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生 // 354
二、 贵金属白银发展成为普遍通用的货币 // 355
三、 明清之际银荒的出现及其影响 // 360
四、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白银流通制度 // 365
五、 明清时期白银的生产与流入 // 368
六、 明清时期白银的购买力 // 373
第三节 明清的铜钱流通与制钱制度 // 376
一、 明代的铜钱流通;明中叶的钱价波动与明末的铸币膨胀 // 376
二、 清朝的制钱制度与流通 // 382
三、 云南贝币的使用与消失 // 387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信用与金融事业 // 391
一、 钱庄、 银号及票号 // 391
二、 典当业 // 394
三、 农村中的高利贷 // 395
后 记 // 401
|
內容試閱:
|
首先,他的货币改制是他的总的复古改制的一部分,史书称:“莽性燥扰,不能无为,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他历次的货币改制,就都是这种泥古不化,开历史倒车行为的产物。对于货币制度的改革,他既不理解货币的性能和效用,也不了解时代的需要,在他的“宝货”制中,金、银、泉、布犹嫌不足,还要把早已失去货币性能的原始货币—龟、贝也搬出来使用。韩非子说:“构木钻燧于夏后之世,必为鲧、禹笑矣。”②显然,历史再也不能往回走,因而也就决定了他的货币改制的悲剧性结局,而他企图从货币上的复古改制,为当时的社会危机找出路,当然是更谈不上了。
其次,就他的货币制度本身、包括其理论根据及施行方法,予以分析:“宝货”制是他的货币复古改制的代表作品。关于这一制度,王莽自言:“宝货皆重,则小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轻重大小,各有差品,则用便而民乐。”于是每次更作,他都要遵从所谓“子母相权”之意。在这里,他的着眼点只是:货币单位要分轻重大小,使之各有等差,然而一则,他不明了币材问题是货币制度的基本问题,他的宝货制中,金、银、铜、龟、贝五样俱全。其实,即使是两种金属并行的复本位,也与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相矛盾,而一套货币制度却包括“五物六名”,其矛盾就更不堪设想。二则,即便把货币单位的轻重大小,各有等差,算作符合于所谓“子母相权”原则,然而又何必要有“二十八品”之多?还姑且不说各等货币轻重大小之间的作价极不合理。仅此,就注定它是行不通的了,而流通中的货币多至二十八品,一旦摆在老百姓的面前,什么人能不被它弄得头晕眼花呢?三则,货币改制是关系到千万人生活上的大事,非同儿戏,而王莽于短短几年间竟然接连实行了四次改制,都是一味依靠政治强力推行,并且在施行过程中又复朝令夕改,使人们莫知所措。这样,即令是良好的制度,如此折腾,也无法使人们对新币的流通建立起信任,而在古代社会习惯力量浓厚的情形下,它当然更无法贯彻推行了。总之,王莽的货币复古改制,在货币理论上完全是主观的历史唯心主义、王权货币名目主义的混合物,他的错误是明显的,而其失败,则是必然的了。
最后,从他的货币改制的阶级实质与内容上看,则是对广大人民,也包括对一般的地主和商人所进行的最露骨的搜括与剥削,发行虚价货币是其每次货币改制的共同特色,而且各等货币之间的作价极不合理,加以每次改制都是废旧用新,而不讲求善后之事。所以,史称:“每一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并且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的悲惨景象。据记载,当时由于货币混乱,私铸盛行,因而犯盗铸钱及连坐而全家被罚作官奴婢、囚送到长安的就有十万人,这些人被迫做苦工,而且遭到夫妇拆散、重加匹配的命运,因而受折磨而死者十有六七,这当然会更加重社会秩序的不安,以及人民对王莽的仇恨。所以,在他种种倒行逆施的作为下,王朝的迅速覆亡也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