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来鸿去雁里的流亡大学,
二百余封书信里永远的未央歌;
吉光片羽中的抗战年华,
二百余帧老照片里的学府风貌;
这是一部五色交辉的西南联大播迁史,
也是一部别具一格的时代学人心灵史。
|
內容簡介: |
全书以“靛花巷三号”这一与西南联大紧密关联的历史地名为线索,从闻一多、朱自清、梅贻琦、胡适、陈寅恪等一大批名家所写的200余封书信出发,贯连起丰富的档案、日记、回忆录、通讯等原始文献,从历史细部钩沉了这一抗战大学在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使命中,在办学、学术、事件、人物、生活、情感等多方面鲜为人知的样貌,从不同维度呈现其丰富多姿、厚重刚毅、气质坚卓的抗战学府风景,是一部书信中的西南联大办学史、学术史、生活史和心灵史。全书还披露了一批珍贵的老照片、实物、证照、书信墨迹,是一部“史料中的史料”。
|
關於作者: |
龙美光,彝族,1984年生于云南彝良。历任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讲坛办公室主任、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西南联大校友会理事、云南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潜心西南联大文献史料搜集整理凡20年,编有“民国书刊上的西南联大记忆”丛书九卷本,主编有《西南联大呈贡记忆》。
|
目錄:
|
001 自 序
002 老不得信真是着急 ——朱自清致陈竹隐
008 洗袜子是会的,补却不会 ——闻一多致高孝贞
014 今天非多吃一碗饭不可 ——闻一多致子女
020 男同学如猛虎一般围着 ——张孝中致湖南《民国日报》
025 千年万年的国家大计 ——胡祖望致胡适
034 当以事业相砥砺 ——闻一多致顾毓琇、高孝贞
039 如临大仍在长沙,则前途不远 ——柳无忌致柳亚子
044 一多入旅行团应带棺材走 ——闻一多信中的湘黔滇苦旅
056 联大事宜诸承偏劳 ——张伯苓致蒋梦麟、梅贻琦
063 济济一堂使人无限感奋 ——徐羊的一封信
068 国亡有期而汗青无日 ——陈寅恪致劳榦、陈述
074 何妨一下楼主人 ——闻一多致高孝贞
081 感奋钦忻,莫可言喻 ——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致龙云
094 我们的救亡工作 ——董田庄、赵羽人致联大同学
101 昆明像北平 ——胡祖望致胡适
114 以身殉学也是甘心的 ——罗常培致胡适
121 围棋以外没别的消遣 ——柳无忌致柳亚子
133 得到一种写信的命运 ——沈从文致张兆和
140 决心长期从事于学术 ——陈梦家致胡适
149 “走”字上面发生种种困难 ——金庸致上海《文汇报》
156 不敢荒废北大的一贯精神 ——蒋梦麟等致胡适
162 总免不掉这一套 ——巴金致杨苡
168 互让过度就会互弃职守 ——蒋梦麟致胡适
175 本校原有优良制度之一种 ——倪俊等致梅贻琦
185 公私两便幸何如之 ——闻一多致梅贻琦
193 牛津教书 恳陈衷曲 ——陈寅恪致梅贻琦
200 抗战就是生活 ——曾昭抡致前线战士
215 我们的事业须合国家需用 ——王庆荀致王庆芠
225 纪念邮票谅附在那信内 ——高蔼鸿、柳无忌致柳亚子
236 不知何谓辛苦 ——伍廷法致培正中学师长
……
|
內容試閱:
|
自 序
1942年12月8日上午十一点半,以英国议员卫德波(Captain Welderban)等人参加的英国议员访华团,在访问了陈纳德将军领导的飞虎队之后,匆匆赶至位于昆明大西门外的西南联合大学,进行了为时八十分钟的参访。
陪同卫氏一行来访联大的时任中国驻英大使顾维钧回忆:“我们见到的一切给访华团和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里几乎没有坚实的建筑,都是比较简陋、破旧的土坯房,三三两两散布在校园里。校园内还有很多日军空袭留下的弹坑 尚未填平。可是男女学生们都显得精神振奋、敏捷而聪明。”
一年后,1943年12月22日,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也怀着敬慕之情来到西南联 大访问,并发表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演讲。这天,中法大学学生邬联 彩逃了上午10:00—12:00的几堂课,特地跑到联大来听演讲。
邬联彩在日记中写道:“他一开首讲:我在美国听到中国联大很好,他们读 书是跑到茶馆里去,这种精神使外国人惊讶,可是当我回来,故意来西南看一 看联大,所参观到的,第一是宿舍。一个宿舍是拥得不堪,所睡的两层床,不有条理。有一张床前立有一小张桌子,此桌子洗脸也是它,读书也是它,一位 同学还睡在床上读唐诗。照此说来,我认为在物质上是不得了,在精神上是了 不得。”
林语堂在联大的演讲,因其对人文科学等的偏见,受到了师生的不少批评。但是“在物质上不得了,在精神上了不得”这句话,却口口相传几十载,成为联大精神的经典概括之一。
这种“不得了”和“了不得”,也时常鼓舞着、鼓动着我走向联大,寻觅联大。
不过,和卫德波、顾维钧、林语堂等中外人士置身联大而得识其真貌不一样,在联大结束近40年后才出生的我,与这所历史名校的结缘却是从一本外文旧书开始的。
那是念大学一年级的下半期,我在昆明北郊下马村一所破旧酒店门口的旧 书摊上,偶遇了一本法文版的文学论著。这是一本极有年头的旧书,书封、书 脊均已破损得不成样子。其苍老的容颜,却惹得我驻足品阅良久。
翻开土黄色的封面,在封二的显眼位置,粘着一枚朴素的西文藏书票。 顺着往前,便进了扉页,只见书名下方,钤着中英文对照的鲜蓝色印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LIBRARY”。
原来,这是西南联大图书馆的英文藏书哩!
此时,我犹如置身联大图书馆浩瀚的书海,正与数千名抗战中的学子巡览书林。的的确确,这所大学谈不上丰富但极显厚重,又极富时潮的藏书,滋养过一批批战火下的读书种子,助力他们成为品高学深的时代弄潮儿。从这些读书种子中走出的人间翘楚,足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我将这样一本本旧旧的书请回了蜗居的陋室,如同把这所大学的图书馆, 请进了寒斋简易的书架。
从此,我由一本旧书走近了联大图书馆,再由这个图书馆走进了这所在中 外教育史上写下不朽篇章的一流大学。
这正像,接到一封贴着精美邮票的来信,一种莫名的力量,竟吸引着我急 切地去拆开它。拆开它,即迫不及待地徜徉恣肆其间。
二十年来,沿着时光的隧道,我乐此不疲地拆开了缘自西南联大的一封封 旧信。它们泛着岁月的陈色,引领着我温情地走近这样一批人,走进这样一所 大学。
这些旧信,漫漫地诉说着,这所从物质上最不像大学,但精神上却无比富 足的大学:如何“不得了”,又如何“了不得”。
是为序
龙美光
2023年9月于昆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