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本书围绕我国法院“调审合一”这个研究主题,对审判与调解的化合状态——调审组织——进行了化合式法学范式的研究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我国法院“调审合一”这个研究主题,首先,对我国“调审合一”进行了分解式法学范式的研究,包括对我国法院审判和调解的研究,并以“审委会”研究为例,在反思了我国“调审合一”分解式法学范式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我国“调审合一”研究相适应的本书研究所采用的化合式法学范式;其次,从正式法律组织(即相对稳定的规范性的社会群体)学角度,运用组织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在对审判和调解进行了理念化的分解式法学范式研究的基础上,对审判与调解的化合状态——调审组织——进行了化合式法学范式的研究,以便使我们的认识和研究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我国法院的实际;最后,从非正式法律组织(即随机形成的社会群体)学角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法院实行“调审合一”的立法原因和司法实践原因进行了化合式法学范式的研究。
|
關於作者: |
张洪涛,男,法学博士,湖北孝感人,教授,博(硕)士生导师。先后工作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评副教授)、东南大学法学院(获评教授)和广西大学法学院(至今);2003年上半年,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015年9月,在中央党校参加由中组部等中央六部委联合举办的第六十六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2000年获得全国律师资格证书。现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法史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工作,在《国外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法学家》、《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法律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独立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部。
|
目錄:
|
目 录
上篇 分解式法学范式的研究
第一章 司法之所以为司法的法律组织学解读
一、引子:问题与视角
二、一般的理论探讨:司法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三、当代中国法院组织结构的“名”与“实”
四、当代中国法院审判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五、当代中国法院改革的核心问题及其建议
第二章 调解技术合理性之法律组织学解读
一、研究的缘起
二、调解的同等组织结构
三、嵌入调解同等组织结构的民意沟通
四、嵌入调解同等组织结构的沟通合法性
五、调解技术合理性的制度化建议
第三章 审委会研究中的分解式法学范式及其反思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二、审委会研究中的分解式法学范式(例)
三、分解式法学范式对审委会的正面影响
四、分解式法学范式对审委会的负面影响
五、结语:分解式法学范式的转型
下篇 化合式法学范式的研究
第一分编 非随机的规范性的组织结构-功能分析
第四章 中国法院调审组织之法律组织学解读
一、引论:问题与视角
二、法律洞影响下法院压力何以形成:宏观的功能比较视角
三、法院压力何以消解:调审组织的形成
四、法官压力何以消解:调解型横向分权式决策的“民主化”
五、法官压力何以消解:审判型纵向分权式决策的“行政化”
六、法官压力何以消解:调审型纵-横向分权式决策的去司法化
七、结语:消解压力方式的影响及其制度化解决的建议
第五章 审判委员会法律组织学解读
一、引论:问题与视角
二、审委会“十字形”组织结构
三、审委会存废的标准:“对法官的功能”抑或组织功能?
四、审委会实际的组织功能
五、结语
第二分编 随机的非规范性的社会网络分析
第六章 调审合一的司法原因:法律洞司法跨越之社会网络分析
一、材料、问题与视角
二、法律洞在司法领域的延伸:司法洞
三、法律洞司法跨越的策略选择:退出、扩展还是嵌入
四、法官微观层面的策略性嵌入:法官与村支书的交替
五、法官宏观层面的策略性嵌入:制定法与习惯法的融合
六、法官中观层面的策略性嵌入:审判与调解的轮换
七、结语:从个案研究迈向一般理论
第七章 调审合一的立法原因:法律洞形成之社会网络分析
一、问题、材料与方法
二、当代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法律洞
三、立法网络的形成
四、立法网络结构洞对民法典法律洞的影响
五、零成本立法政策对关系人及其知识网的约束
六、零成本立法政策对主持人及其群内网络的影响
七、零成本立法政策对立法者及其群间网络的作用
八、民法典法律洞的主要制度性影响及其克服
主要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