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1.托马斯·曼,他曾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与歌德、席勒齐名的德语文学领军人物。20世纪上半叶,德语文学迎来一个新的高峰时期,托马斯·曼是这一时期的“火车头”。他的作品《魔山》撕开人世间颓废又荒诞的一角,赢得世界广泛赞誉,被改编为电影、戏剧、纪录片等,更是深刻影响了宫崎骏、村上春树等人的创作。
2.《魔山》没有太多起伏跌宕的情节,只有永不停止的思辨和平静的死亡。在这里,有人被生活压垮,有人享受着病痛,有人以狂欢抗争死亡,有人在深渊之中探寻爱的体验,有人在混乱的精神谱系中磨砺思想。《魔山》就像是一场交响乐,在波澜壮阔的场景之中勾勒细腻的心理分析,以磅礴的气势探讨精辟的哲理。一战前夕欧洲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就浓缩在这间小小的疗养院之中。
3.《魔山》简直在演我的精神状态。《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又超越了欧洲生活经验的范围。这里有不愿面对现实的“躺平”,有饱经生活摧残后的“陷入癫狂”。《魔山》是一片幽闭的小小社会,是走不出的舒适圈。攀爬《魔山》,也是在窥视自我。每一处隐喻背后,都是不愿面对的自己。
4.精致双封装帧,扫盲式注释。本书译文流畅,版式疏朗,辅以丰富注释,为你扫除阅读中的障
|
內容簡介: |
大学毕业、即将成为工程师的汉斯·卡斯托普来到山庄疗养院探望表哥。原本计划短暂逗留三周的他,竟意外患上了肺病!滞留疗养院期间,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病友,也在山上的“规矩”影响下日渐消沉。他逐渐忘却了自己的理想与职业,流连于令人大脑混乱的论战和对一位已婚俄国妇人的痛苦迷恋。经过漫长的七年,他习惯了山上的生活,甚至决定定居于此直到老死。这时,一声惊雷将他震醒了……
|
關於作者: |
托马斯·曼,小说家、散文家,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人道主义者。出身于商人家庭,自幼爱好写作。曾编辑出版杂志《春天风暴》;十四岁时就在信件中为自己署名“抒情戏剧诗人”,表露作家理想。受叔本华、尼采哲学的影响,他的写作风格充满浪漫的民族主义思想,同时蕴含对现实的分析与批判。著有《马里奥与魔术师》《死于威尼斯》《魔山》等。托马斯·曼因《布登勃洛克一家》而蜚声文坛,并于一九二九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书被称为二十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的“灵魂史”及“德国的《红楼梦》”。
|
目錄:
|
第一章
到达 / 002
三十四号房间 / 010
第二章
关于洗礼盆和双重性格的祖父 / 020
在蒂恩纳佩尔家以及卡斯托普的品德 / 030
第三章
神秘的面纱 / 042
早餐 / 046
取笑·旅行用品·欢乐受挫 / 054
魔鬼 / 064
心理的磨炼 / 076
多余的话 / 083
当然,是一个女人! / 088
阿尔宾先生 / 094
魔鬼提出不光彩的建议 / 098
第四章
必要的采购 / 112
关于时间的附记 / 123
他练习法语 / 127
政治上可疑 / 133
希佩 / 139
分析 / 150
怀疑和揣测 / 158
餐桌上的谈话 / 162
疑虑重重:关于两个祖父和黄昏的舟游 / 170
体温表 / 193
第五章
一成不变的汤 / 220
顿悟 / 245
自由 / 264
水银之奇想 / 272
百科全书 / 284
关于人体的知识 / 302
探索 / 322
死亡之舞 / 343
沃普尔吉斯之夜 / 385
第六章
改变 / 412
新来的那个人 / 439
关于上帝之城以及恶魔的释放 / 464
愤怒以及更糟糕的事 / 495
进攻与击退 / 510
精神磨炼 / 527
雪 / 559
勇敢的战士 / 592
第七章
穿过时间的海洋 / 642
皮佩尔科尔恩先生 / 650
二十一点 / 659
皮佩尔科尔恩先生(续) / 681
皮佩尔科尔恩先生(完) / 725
不近人情 / 739
悦耳的小调 / 751
疑云重重 / 771
狂热的激情 / 802
晴天霹雳 / 829
|
內容試閱:
|
我们姑且这样说——一种精神,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超过了自己,已经成为一种更为广大的事物的表达者和拥护者,是整个感情与情绪世界的代表,而这个世界或多或少在那里找到了完完整整的映射,它的重要程度便由此来衡量。不仅如此,对这种事物的爱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它体现了珍视这一作品的爱好者的性格,表明了自己与那个广阔的世界的关系,而它本身却不知不觉地与这样的世界同生死,共存亡。
难道我们认为,这位淳朴的主人公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密封式教育,饱经沧桑后,已经明白他的喜爱以及喜爱之物的重要性了吗?我们认为,并且表示,他确实明白了。于他来说,歌曲意味着整个世界,他爱着这个世界,否则他就不会如此沉迷于它的代表物和象征物了。我们不妨多说一句——或许这有些消极——如果他的性情并不那么容易受到感情的影响,如果歌曲没有深刻而神秘地以普遍性的方式表现出这么大的魅力,也许他的命运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事实是,恰恰是这样的命运,才使得他饱经风霜,经历各种冒险,增长了见识,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更为成熟,能对这个世界、这幅精美绝伦的图像以及这份喜爱进行深刻的批判。他甚至能把这三者作为内心怀疑的对象!
只有对情爱一窍不通的人才会认为这样的怀疑有损情爱。恰恰相反,怀疑为情爱增添了调味剂。这种怀疑让爱多了几分热烈,因而也可以把情爱定义为疑神疑鬼的爱。然而,对于汉斯·卡斯托普所偏爱的美妙的歌曲以及整个世界来说,他的自我审查和怀疑究竟去了哪里?而歌曲背后的世界是怎样的,他的良知似乎把它定义成禁止情爱的世界?
这就是死亡。
这是彻彻底底显而易见的疯狂!一首多么动人的歌曲!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从内心最深刻、最圣洁的地方发出来,一个珍贵的宝藏,是真挚的化身,它原本体现了情爱。多么卑鄙的自说自话!
对,哦,对!没错。每个人都能说出一番道理。但即便如此,在这个美妙动人的艺术创作背后是死亡。它与死亡有某些联系,人们或许会爱这些联系,不过对这种爱并非没有知觉,没有内心的审查意识,并且在这种情爱里允许某种不合法的成分。也许在它的原始形态上,并未与死亡有亲切联系,或许富于民众性,充满了生活情趣,但是精神上的亲切性无非就是死亡的亲切性。乍一看,这叫人羞愧难当,它十分虔诚,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最后是个悲惨的结局。
他怎么想的呢?他不会让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知道——悲惨的结局。荒诞的、黑暗角落里的、厌世的、受酷刑般的想法,身着西班牙黑服以及硬浆领,是情欲,但不是情爱——这是目光纯洁的情爱的结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