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穿过林荫步道去观剧

書城自編碼: 388946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作者: 方家骏 著 ,夏萍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8275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女人的胜利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周易
《 周易 》

售價:NT$ 203.0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08
《 导演艺术讲话 》
+

NT$ 791
《 梅兰芳唱腔全集.第七卷 》
+

NT$ 386
《 (南大戏剧译丛)西方演出空间简史 》
+

NT$ 505
《 梅兰芳唱腔全集.第九卷 》
+

NT$ 296
《 京剧上口字尖团字实用手册 》
+

NT$ 1112
《 画里看戏:中国戏曲百图赏 》
內容簡介:
这是著名文艺评论家方家骏的一本个人自选集,收录了他几十年间以舞剧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多种戏剧门类的艺术评论及艺术管理等方面的文章,包括“舞剧评论”“戏剧评论”“文论?随笔”等不同艺术门类及自序与自跋,凡65篇。其中,部分文章就文化现象、艺术教育及文艺单位发展改革提出学术性观点,具有理论高度和史料价值。本书作为“海上风?艺术文丛”的一种,由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编选,亦从一个方面呈现了上海舞台剧作者的艺术水平与工作成果。
關於作者:
方家骏,上海舞蹈家协会第六、第七届理事,上海评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艺术管理及艺术评论工作,文章散见于主流媒体和全国性艺术期刊。2020年获“田汉戏剧奖(评论)一等奖”。
目錄
目录
自序......001
舞评
纾放情怀舞动春色
——沪、苏、浙、皖共同举办第二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003
在芭蕾世界展开一场人类精神生活的探索
——谈舞剧《白蛇》的情节、人物设定......007
平凡生活,不平凡的内涵
——顾风庆舞蹈作品《爷爷的浑堂》赏析......012
文化流变中的进阶之路
——一次关于上海舞剧现象的对话......015
让触摸岁月转化为感知心灵
——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创作现象......025
用舞蹈记录时代的心声
——第六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032
180度看“舞蹈风暴”......035
《嫦娥之月亮传说》观剧感受......040
舞蹈的价值追求和边界探索......044
舞剧:用无声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051
立足“长三角”,构建江南舞蹈文化新格局
——记第一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060
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极静处听生命回响......062
故事之核与情节羽翼......066
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亲历记......069
《无尽的终章》:以激越和幽默挑战无趣......075
上海舞蹈四十年......078
嘻哈舞剧《雾都孤儿》的当代语境......094
《罗丹》:男权视角下的女性悲剧......097
汪洋中的一条船
——一次关于舞剧《早春二月》的对话......100
撷取精髓,铺展想象
——《舞·雷雨/梦·香君》观后......106
音乐选编、新版演绎以及“放松观舞”......109
写在民族舞剧《闪闪的红星》上演之后......117
《花祭》印象......122
历史文化底版上的白描
——简说民族舞剧《倾国倾城》......124
走近舒巧
——谈舞剧《三毛》及其他......126
李碧华、关锦鹏、舒巧与《胭脂扣》......139
中国舞剧的创作态势与走向......152
纵横求索严谨治学
——舞剧《太阳部落》刍议......159

剧评

最好的答案写在稚嫩的脸庞
——谈儿童音乐剧《放飞的天空》......167
余生不可错过之大美《牡丹亭》......172
“把牡丹亭梦影双描画”......184
艺术高度应成为红色叙事的重要标杆
——从民营院团的沪剧作品《飞越七号桥》说起......188
演戏要贴着人物的灵魂
——谈沪剧《敦煌女儿》的角色创造......191
《依然美丽》:京味戏剧的当代书写......195
沪剧演员演话剧,这个可以有......201
小剧场昆剧《白罗衫》的实验路径......204
话剧《红楼梦》:把中国式留白刻入话剧年轮......208
音乐剧《赵氏孤儿》:善良的微光灼痛灵魂......214
歌剧《晨钟》:以诗性品格铺展庄严的历史叙述......222
凝神致远,做一个内功深厚、持续发力的戏曲人......226
从多样性实验中寻找中国戏曲的未来
——2020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观演谈......231
锡剧《泰伯》观感......236
《战上海》:思想的灵光闪亮在高超的杂技技艺中......239
方寸天地细调谐......243
“四字诀”重塑《玉簪记》当代审美......248
没有挖出清流的井都是坑
——小剧场戏曲节后的思考......252
从《挡马》看昆曲人的创新、传承意识......260
从建立“假定性”中寻求突破
——评杂技剧《战上海》......262
谈艺书札......267
平民戏剧的石库门情怀
——话剧《汇贤坊》观感......287
发于内而形于外始于情而显于神
——写在尚长荣先生的名剧《曹操与杨修》诞生
二十周年之际......290

文论·随笔

跨界·融合·创新
——方传芸先生的艺术人生及戏剧教育理念......297
你要在咖啡馆待多久?......305
从情感流变中感受城市脉动......313
漫步于“云间”,起舞于“谷水”......318
沪剧,是每个上海人的摇篮曲......320
关于文化艺术基金多样化运作模式的研究......326
论改革视野下的文艺院团评价体系建设......334
政府推动文艺发展繁荣路径研究......344
俄罗斯芭蕾教育初探......371
关于“场团一体”构想的研究......379
培育好上海的话剧市场......399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一项惠及当代、功在
未来的文化实事......422
完美留存完整呈现
——浅谈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431

穿过林荫步道去观剧(代跋)......435
內容試閱
穿过林荫步道去观剧
(代跋)
去往上海大剧院的路,银杏袅娜。秋天,未及壮年的树冠一色金黄,扇形的叶铺洒下来,一路玲珑,竟是迎宾的阵仗。
平素看戏多,且看得杂。傍晚,辗转过半个上海后,总愿意留一段道,走着去剧场,借以进入状态。看戏需要状态,这是我的基本信条,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多少和这些年演出场馆的改观有关。当你走向明晃晃殿堂般的建筑,一路绿树恭迎,有朝圣的心情,不同于赶村集。
剧场镌刻着城市风华
早30年,上海的演出场馆一度进入捉襟见肘的窘境。虽然,上海素有“戏码头”之称,早先仅市中心西藏路周边地块,有历史有故事的剧场就有数十家。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曾经鼎沸一时的老剧场逐渐不能适应现代演艺的需要,“改换门庭”“重振旗鼓”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受制于当年的建筑布局,老旧剧场改造始终是横亘在人们面前的一道坎,一时无解。说一件小事:20年前,上海音乐厅尚未向东南方向平移66米,处在被民居围裹、又正对着高架下匝道的窘境。由于后台空间极为狭小,百十号人的交响乐队,男士们只能在舞台一侧的过道里换装,那也是观众休息厅和通往洗手间的必经之路。稍开一下门,换换气,便有黄鱼车铃声和米花糖叫卖声窜入,混为交响乐的一个声部,令人肝战。
上海曾经也是有两个大型演出场馆的。其中之一市府大礼堂,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芭蕾舞《天鹅湖》的地方。打从幼年起,就是我心中的圣殿。那个年代,几乎所有高规格的演出都被请进大礼堂,包括有“破冰”意义的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问中国的首场演出。岁月更迭,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修车大棚改建的大礼堂,渐渐不堪风雨。1994年底,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率以色列爱乐乐团在此演出,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不乏幽默地说:你们有全世界最好的观众和最差的剧场。次年,大礼堂全身而退,淡出公众视线——这是历史的安排,时光的甄选。另一个大型演出场馆是命途多舛的文化广场,它之于我们,始终像一个慎言的长者,以洞悉一切的目光,默默注视着这座城市的云舒云卷、花开花落。当我能够作为一名表演者登上文化广场舞台时,这座大而无当的建筑已经经历过一场火的洗礼,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当年,万名观众引颈张目,隔山望月般地看着舞台上的珠歌翠舞,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黑白记忆。某日,在完成了一场大型歌舞演出后,我从文化广场面朝陕西路的“演职员通道”出来,正遇台风来袭,陕西路上的大树被风雨连根拔起,这是我在老文化广场的最后一次演出,印象深刻。之后的文化广场与文化渐行渐远,它被裹挟在经济大潮中起起伏伏。那些年,我时不时会去后来开设在那里的大型花市,买一些心动价格的应季鲜花,偶尔兴起,寻觅一下被拆除的观众席座椅和昔日舞台的位置,终是无果,无痕。
然而,局促不是我们的人生,捉襟见肘也不会是我们永久的生活状态。1994年,当上海大剧院建设启动,我们都清楚,这根打在距离“上海零公里标志”最近位置的第一根桩,对于这座城市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年后,上海大剧院落成,巍峨的建筑下,我们淡忘了窘迫,消弭了自卑,诗化着想象——人们说,反翘的白色弧顶象征着大剧院的未来,它将是一个“聚宝盆”;我则认为,它更像张开双臂,承接着天穹之精华,以求灵魂得到艺术的滋养。哪位艺术家说过,“剧场是城市的英雄”。我没有英雄情结,也不能够像艺术家那样,将内心细微的波澜张扬出海的澎湃。面对明净剔透的建筑,我只是一味快乐,一如少年时的心境。
一千个人的共同呼吸
大剧院开业刚一年,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在那里举办。500名演员、3000套服饰进驻大剧院,而之前已经有好些年,凡大型艺术表演都借助体育馆。是日,已是午夜时分,我通过侧台第一次进入大剧院主舞台,金红两色的观众厅整个向我敞开,那一瞬,竟然泪目。我不是个缺少游历的人,见识过世界上最豪华、最古典乃至最现代的剧院,我不大明白这一刻我因何而感动,是扑面而来的堂皇气势,抑或是内心更为复杂的情愫?之后,无数次进入簇新的大剧院,我始终是那个“不负君心不负卿”的忠实观众。我不大在意身边的人,当我沉浸在戏剧世界里,任什么琐屑都不能影响我“一门心思”地看戏,直到有一日——
那时,上海昆剧团在大剧院演全本《长生殿》,一连四个晚上。穿梭于历史经纬,浸淫于曲中巨擘,一朝帝王的爱情传奇让人深陷。演到第三个晚上,轮到素有“蔡皇”之称的蔡正仁先生饰演唐明皇,“密誓”“惊变”“埋玉”一路演来,宝刀未老,风采依然。最后一出“闻铃”,唱功最是吃重,“蔡皇”让给学生黎安来唱,拔擢后辈之心可见一斑。时近午夜,黎安饰演的明皇踽踽登场——逃亡途中登“剑阁”避雨,闻风铃声而断肠。按老的“折子”,也有一些“登高”“走场”的纷繁场面。新的演法,导演胆儿大,处理成真正的独角戏,置明皇一人于台中,坐唱20分钟。意图是好的,一心让你好好听唱,全神贯注地领略词曲的魅力,然而对于演员和观众来说,很受考验。毕竟时间已晚,看戏的耐心已经临界。当黎安开嗓,把一曲“武陵花”唱得满宫满调、曲意悠长时,我有意观察了一下四周,看看有没有人打瞌睡。此时,我竟然发现偌大的观众厅不仅鸦雀无声,连声咳嗽也没有,都在专心致志听唱,内心不由震动。不知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一刻,当万籁俱寂但余磬音时,那种声波的穿透,情感的传递,温暖的交会,不是语言可以描述的,我没见过哪位作家真正入木三分地描绘过这一幕。一千个人的狂欢不难,一千个人静默不易;当一千个人的神思聚于一处,呼吸落成同一个韵脚,我想,唯有艺术的感召,能产生这神奇的一幕。
这一晚黎安“代师出征”,唱得极好,“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声音的通透与现场的沉浸互为因果,融化于心。许多艺术家的成熟,得益于开锅前的最后一把火,而一个好的现场、一种好的观演关系,就是这样一把火,它让艺术灵气迸发,让体验进化为一种经验,受用终身。黎安对此应该是深有感悟。
进剧场是一种生活方式
随后几年,新剧场多起来,成为上海城市版图上精心镶嵌的红、蓝宝石——
东方艺术中心是最早同时拥有标准歌剧厅和标准音乐厅的演出场馆,像一朵骄傲的玫瑰盛放在黄浦江东岸,让这方热土除了拥有激情、严谨和规整外,蓦然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娇俏。
文化广场在与市民朋友阔别多年后,再次成为中心城区文化地标。2011年,当我沿着深深的香樟树步道,第一次步入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下沉式剧院时,着实被惊艳到——通天的玻璃装置,把观众大厅装点得有如“神秘花园”,时尚感消弭了灰暗记忆,催放出灿烂情愫,宣示着这里将是一个全新的地界,而不是作为一处历史遗迹参与到城市人的生活中。
复兴中路一块“黄金地”同样闲置多年。2009年隆隆的机车声,宣告此地将回归生活,还地于民。经过6年精心建设,首个全悬浮建筑在上海诞生,简朴的外表远远看去就像一本摊开的乐谱,格外亲民。在我看来,建造一座国际标准交响音乐厅的意义,不在于帕尔曼当年的那句话,也不完全是因为有着130多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从此拥有了自己的专属音乐厅,更重要的是,城市中倏忽增加了音乐元素,让上海人的生活变得愈发精致而温暖。
不知不觉,上海的剧场已呈“陌上花开”之态,除了国际舞蹈中心、宛平戏曲专属剧场、上音歌剧厅这些已然踩融入城市生活节拍的演艺场馆外,中心城区以外的剧场也如星辰散布——松江云间会堂,港城滴水湖剧院,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名字是极好听的,与其说都带着仙气,莫如说崇尚艺术的心是何等的晶莹。
话剧地标性演出地,在我步能所及的生活半径内,于是,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那条叫“安福路”的900米街道,在我上学的年代是清冷的,自从搭上了“话剧”这趟车,一跃成为周边街区的时尚女王。艺术氛围带动的商圈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安福路上不时飘出的咖啡香、肉桂香,乃至调制意大利面的肉酱味道仿佛是一种注解,诚恳地映衬着“看话剧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宣传语,把艺术和生活的关系调谐得如同芝士和麦粉——缺一样都做不成香喷喷的面包。某个周日,我偶遇一位姑娘拖着行李箱来看下午场的话剧,好奇地与之攀谈。得知姑娘常来上海度“双休”,在她的旅行攻略里,通常是上午购物,午后安排自己看一场安福路的话剧,无论大剧场还是小剧场的话剧都行,然后乘傍晚的高铁,一路身披瑰丽夕阳,回到自己的城市,开始新的一周。闻之,我颇为感慨——当观剧成为生活的必选项,艺术便是素颜出镜,不再是一个造作的贵妇,而平易近人是艺术最好的态度。我说不全上海的“四大时尚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对此也许有不同的排列,但其中一定不缺“喝咖啡”和“看话剧”两项,这两项,安福路都有。
我享受从寓所一路步行去安福路观剧的过程。行道两边的梧桐,一派典型的上海街巷风情,也是我最熟悉面孔,它仿佛一径在那儿,老而弥坚了一个世纪,不经意间就有了两人合围的粗壮,让人联想到了戏剧的模样。看话剧,我不挑题材,不论演员,心里总念着老戏骨有老戏骨的魅力,青年演员有青年演员的好。这些年,老戏骨渐渐上台少了,年轻人便成为一家子的主心骨,挑起了一份不轻松的事业,这些都是世事轮回的家常伦理。有一阵,外省友人分拨来上海“调研”演出市场,让我推荐看戏。我抱着有什么看什么的态度,随手点了一出《十二个人》——一位女导演,调派十二个男演员在局促的空间里跟你叨叨咕咕一晚上,就这么一出戏,没料想反响极好。散场后,艺术家朋友在梧桐树下冲我激动了半天,说上海的一些戏,其他省份是看不到的,既不是先锋小剧场,也不是主题沉重的大话剧,而是真正关乎现实中人们精神生活的戏剧,特别纯粹,也特别治愈。我深有同感,上海的艺术气格与这座城市有关,连观众的观剧兴趣都是独有的,复制不来。即使当时话剧中心剧场在上演《天窗》《艺术》《原告证人》,或者《家客》《行心》《谎言背后》这样的本土原创剧,我同样会推荐,外省的朋友看后,反响不会有太大差别,都会有一番喜欢。有一瞬,朋友在对我絮叨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听进去,只是在关注树叶飘落时娉娉袅袅的模样。梧桐叶落地,片儿显得很大,摞在一起,像一只手扣着另一只手,深情而接地气。于是我便想,人们为什么愿意一次次走进剧场,甚至为看了一出好戏而兴奋成碎嘴?因为每一次它都能激发起你新鲜的生命感悟,撺掇你去擦亮已然蒙尘的人生经验。演员常说,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人生。观众何尝不是,“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说来也挺神奇,剧场这地界,最容易诱人做梦,让你幻想自己不是鹿便是鱼,让你成为时光隧道里最恣意狂情的那一个。
父亲对我的早期教育,不外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而,在我应该读书的年纪,却没有太多的书可读。进入艺术这一门后,逐渐逐渐让看戏成为职业,成了工作,无意中就将“读万卷书”偷换为“看万部戏”。仔细想去,大体都是“开卷有益”的意思——当大幕开启时,无异于打开了一卷或深或浅的书。
2023年1月29日
(原载于2023年1月8日《文汇报》“文艺百家”,发表时标题为《剧场镌刻城市风华》,略有删节)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