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西游记》的八十一问3(李天飞大话西游系列文章的结集。)

書城自編碼: 388331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李天飞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21718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9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读不懂《西游记》?这套书给你掰扯透彻!
比小说还过瘾!与《西游记》原著同享!
八十一问,陪你读透《西游记》的八十一难!
带你玩转《西游》里的世态人情!
一本书搞懂《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內容簡介:
本书是“李天飞大话西游”系列文章的结集。书中既有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有对流行的“阴谋论”“厚黑说”的正本清源,趣味开扒有关《西游记》的热点话题、百科知识。在李天飞的解读下,《西游记》不再是全程打妖怪的“四大名著”之一,而是现代人历久弥新的精神养料。
關於作者:
李天飞,1981年生,知名作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曾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中国诗词大会》(第1-8季)命题专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普及。著有《<西游记>校注》《为孩子解读<西游记>》及四大名著解读系列,《一看就懂的古代文化常识》《一学就会的古文分级》等。
目錄
目录
目?录
火德星君的发家史……………………………………001
金刚琢到底是什么?…………………………………009
女儿国国王修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017
别上当了,孙悟空根本就没死在取经途中!………023
从六耳猕猴到十八耳猕猴……………………………032
为什么芭蕉扇能扇灭火焰山?………………………042
谁是牛魔王的真爱?…………………………………052
八十一难竟是这样凑出来的?………………………062
四位树精,诗写成这样就别出来混了………………068
荤段子?揭秘黄眉老佛的“三件套”…………………078
大蟒精:一个“三无”妖怪沉默的力量………………084
观音菩萨为什么骑犼?其实是个驾照问题…………092
你说的那个“狮驼岭”,我还真去过…………………100
唐僧和比丘国国丈的吵架……………………………108
老鼠姑娘要出嫁,来了和尚就嫁给他………………118
灭法国国王与佛教杀人狂……………………………123
瞌睡虫和豹子精的秘密………………………………130
《西游记》的可爱小妖们………………………………138
如何计算玉帝的降水量?……………………………146
九灵元圣的九个头是怎么安在脖子上的?…………154
玉华州里的明代经济史………………………………166
为什么四木禽星打得过三只犀牛,孙悟空反倒不行?…173
玄奘法师一定要背个大登山包?……………………180
天竺收玉兔是多么地毁三观…………………………186
一个吃货眼中的《西游记》……………………………197
《西游记》里是怎样办案的?…………………………207
灵山上都有什么?……………………………………216
唐僧到底取到了什么“真经”?……………………224
怎样让大家读到一部靠谱的《西游记》?…………240
內容試閱

我跟《西游记》的缘分,算是非常深厚了。我识字比较早,4岁时,无意中得到了一本《西游记》的改写本,约有几万字。虽然内容少,但也基本上把《西游记》的故事梗概体现出来了。当时就很喜欢看,因为这书比起其他连环画来,字算是很多的,可以一看半天。约9岁时,买到了一部《西游记》原著,当然很多都看不太懂,但是翻了许多遍之后,也就慢慢把这部名著装在脑子里了。当时我班上的同学,课间一项消遣,就是听我大段背《西游记》原文。
当然,少年阶段对《西游记》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除了对文本极其熟悉外,和“学术”二字完全搭不上边。后来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古典文献专业,才略识学术门径。读研时,为了谋生,接了一个“攒书”的活儿,就是给中学生做一个《西游记》的注释。虽然是市场书,但我的专业是古典文献学,很讲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就真刀真枪地做起来。《西游记》的各种研究资料,就是从那时候积累的。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这本书并没有出版。硕士毕业后,我进入了中华书局工作,业余时间重新把这个旧工作拾了起来。又经过四年的整理,2014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了《西游记》校注,对明代世德堂本《西游记》做了深入的校勘整理,以及对其中涉及到的各种问题尽量做了注释、笺证,算是一个阶段性成果。
又过了两年,正值2016年,这一年是猴年。我开始玩微博,并且打算在微博上发一些类似“西游记小百科”之类的知识分享。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连续更新了100期,涉及到《西游记》的思想、文本、艺术、背景知识诸多领域,后来结集成书,这就是《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
应该说,这为期100天的网络分享,以及这部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和《西游记》的缘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此前,我一直生活在所谓“学术”的环境里,使用着一套学术界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研究,比如论文,比如学术会议,和我交流的,也是身份差不多的学者们。但是从这时起,我发现:在“学术”之外,有着更为广阔的一片天地,这就是大众对《西游记》的需求。
事实上,这个需求一直都在。只说我出生之后的事情:1982年,中央电视台开拍25集连续剧《西游记》,于1986年春节首播(俗称“86版”)。这部连续剧的对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反复放映了三十年,每到寒假暑假,万人空巷,创造了电视剧历史上的奇迹,成为无数70后、80后甚至90后的童年回忆。
此后,还有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今何在的《悟空传》,再到后来,就是各种玄幻、仙侠小说,电脑、手机游戏,都从《西游记》里直接吸取营养。有些人借《大话西游》讨论爱情;有些人借《悟空传》讨论自由和成长;有些人从小说和游戏中获得快乐:这些都是《西游记》的大众基础。
比起《西游记》有几个版本来,大家更关心的是孙悟空的武力到底有多高,火眼金睛到底有多厉害,取经故事背后有没有事先安排的阴谋……这些在搞纯学术的学者那里,可能是不屑一顾的,但在大家日常茶余饭后的讨论中,却是热了又热的话题。
这些话题并不是毫无价值的,因为这代表了大众的关注点。而大众的关注点,就是文化娱乐产品的重要抓手,很多剧本会据此编写,这些问题就是推动剧情的力量;很多游戏会据此开发,这些问题会直接成为人物参数设定的参考——老实说,这些问题背后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是巨大的。
近20年来(截止到2023年),《西游记》在学术领域的研究,没有取得什么决定性的进展。这倒不能苛求:没有新发现的资料,没有新创立的范式,无非就是一些老问题翻来覆去地炒。学术的进展,往往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并不是匀速前进的。但是,之前学术上积累的这些研究,却长期积累在论文里、专著里,大多数没有和社会上的需求产生关联,这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吗?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我辞去了体制内的职务,出来单干。我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但是,我觉得我对“讲述”这件事,有天然的热爱。
除了在微博上分享,我还在各种平台开了账号,用音频、视频各种方式来讲我对《西游记》的理解。甚至还上过央视,拍过寻访西游之路的纪录片。讲来讲去,该讲的也讲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还干什么呢?我发现了另外一个领域:面向少儿的普及。因为学龄前的孩子要听取经故事,小学生被列为阅读书目,中学生被列入必考知识。而且,孩子们对《西游记》故事,尤其是对孙悟空,有着近乎本能的喜爱。面向少儿,我写了一些童书,也和一些平台合作,开发了不少讲《西游记》的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这部传承了四百年的名著,又生发出更多的理解。时移世易,促使我继续改变。直到今天,我仍然在适应需求,在做各种变化。
中间也发生过许多趣事,例如本书里有一篇探讨性的文章,认为金箍棒很可能和海船上的船锚有联系,这篇文章流传很广。后来竟然被选为高考语文阅读模拟题,遗憾的是,我自己做这题,竟然也做不对。
围绕着《西游记》,我大概做的就是这些事情,只能说有一点点成绩;但更应该说的是,是《西游记》成就了我。比较不守常法、不循旧路。不过我想,这恰恰也是《西游记》的品质,同时也是所有经典名著的品质。
因为只要被称为经典名著,它一定有永恒的魅力,一定适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能够被不同的人群所取用。我经常喜欢引用唐代文学家李德裕的话:“文章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我们所做的,无非就是把握住日月运行的固有规律,而不停地追随它们千变万化的光影。
《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这本书的版权到期后,承作家出版社刘潇潇老师不弃,允以整理重出。这本书的文稿,因为当年是在网络连载的,有些语言过于轻佻油滑;有些话题,也不够严谨或过于牵强。经删改修订后,整理为81篇,恰好对应《西游记》的八十一难。这就是这本《西游记的八十一问》。

火德星君的发家史
取经四人组过了通天河,遇到了青牛精,又叫独角兕大王。青牛精最厉害的法宝是金刚琢。为了降伏青牛精,孙悟空先后请来托塔天王、哪吒、雷公、火德星君、河伯、西天罗汉等众仙。
这里面,火德星君是头一回出场。孙悟空在彤华宫拜见了火德星君,在乌浩宫拜见了水德星君。南火北水,本来无可厚非。但火德星君这次大显了一回本事,带来了火龙、火马、火鸦、火鼠等一应火具。水德星君却没有亲自来,只派了河伯来。虽然都败了,但也体现出:火德星君实力雄厚,亲力亲为;水德星君有些发虚。
独霸一方
火德星君(又叫火德真君,本书不区分)的地位,还体现在平顶山莲花洞那一回。日值功曹变化为樵夫,前来报信,孙悟空说他人情大,能押解妖精,樵夫问他押解往哪里,孙悟空说:

西方的归佛,东方的归圣,北方的解与真武,南方的解与火德。是蛟精解与海主,是鬼祟解与阎王。各有地头方向。我老孙到处里人熟,发一张批文,把他连夜解着飞跑。

这里的火德真君竟然可以独占一方,和西方的佛、东方的东华帝君、北方的真武大帝相提并论,其他金德、水德那几个兄弟呢?
而且,现实中,天下有许多供奉火德真君的火神庙,水神庙、水德真君庙却少之又少。金德真君庙、木德真君庙、土德真君庙就更少或几乎没有了。佛教寺院、道教道观,很多都有火神殿,什么时候见过水神殿、金神殿、木神殿、土神殿?为什么火德真君一家独火,力压其他四行神君?就因为他名字里有个“火”?
当然,发挥五行中“水”的作用的,更多的是龙王庙。发挥“金”的作用的,更多的是作为武神的关帝庙或财神庙。发挥“木”的作用的,更多的是主管山林的山神庙。发挥“土”的作用的,更多的是管一方地面的土地庙,但是,这些庙里的神都只能说和五行的水、金、木、土有关系,并不能成为这四行的代表。比如土地庙虽然有个“土”字,但它管的实际上是乡土、国土,而不是五行的土。五行神中的火神能长期飙红,在民间信仰中大行其道,其他四行还真的没有这个能力!
如果我们看过《封神演义》的话,就会发现那里的水、火正神也有这个不对称问题。火部正神罗宣受封为火德真君,火部堂堂正正列为八部正神之一。水德星只跟在群星后面,根本没列为一部,而且封给了一点法力都不会的鲁雄。如果罗宣算部级干部,鲁雄顶多算个厅级。这老爷子根本不会用水,而且是被冰冻大雪所败,他来管水不知得管出多少娄子!而破了火部正神的龙吉公主居然只做了个小小的红鸾星,和水部没有半点关系!
中国上古是有水火二神的。火神祝融,水神共工。这两个本来是部落的名字,祝融氏和共工氏打了一仗,共工氏败走。这一仗,基本上就确立了几千年水火二神的格局:火神扬扬得意,水神灰头土脸。
我曾经聊过印度的龙王进驻中国各大水域的历史。这当然和佛教的强大宣传能力分不开,但恐怕也和我国历史上的司火、司水二神本来就有的旧梁子分不开。此后火神经常东露一脸、西露一脸,水神反倒销声匿迹了。
但是,从宋代到明代乃至今天,我们谈到火神,更多想到的是火德星君,而不是祝融。为什么火德星君香火最旺?答案是:几家大号联推!这里我介绍一篇文章,是刘海威先生的《也论祆神与火神之融合——以小说〈封神演义〉为例》,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3期。我这一篇其实没什么太多创见,只不过是对刘先生观点的一些概述。
做“火”话题的不止一家
祝融氏绝不是唯一的火神。当五行配五大行星的信仰出现后,人们就认为火星是有神主管的,于是产生了“火德荧惑执法星君”的说法,简称“火德星君”。其实道教主火的神不止一个,只要翻一翻道经就会发现,除了火德星君外,还有火祖燧人帝君、火祖炎帝帝君、火正阏伯真官、火神祝融神君、火神回禄神君、火炁郁攸神君、丙丁位司火大神、巳午位司火大帝、南方赤精帝君、南方赤灵帝君……好多好多,其实他们管的也都差不多,就像推送相似内容的同质化自媒体号。
但是,老百姓记不得那么多的火神,需要简化,需要明确,在他们心中,只要一个就可以了。于是燧人、炎帝、赤精等等号都经营惨淡,或者说,很多都被火德星君收购兼并了!
这里需要解释下,火德星君也并没有把这些小号全部吃掉,民间的火神五花八门。祝融、阏伯等老火神,在河南一带仍然有信奉的。甚至明代以后出现的新火神,如王灵官、殷郊,也在火神庙里待着,但他们的势力,远远比不过火德星君就是了。这从民间火神庙的另一个名字“火星庙”,就可以看出来。注意,这火星庙里供奉的是火德星君,可不是火星人!
官方强推:宋徽宗的大力圈粉
火德星君赶上了一次大的官方推广,纯粹是走了狗屎运。这是在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官媒推荐语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这次推广,圈粉无数,使火德星君真正“火”了。
原来在中国古代,有一套“五德终始”的说法。每一个朝代,都认为五行中的一行与之相配。比如夏朝是木德;商灭夏,金克木,商是金德;周灭商,火克金,周是火德;秦灭周,水克火,秦是水德。当然,有时候按五行相生的规则,有时候按五行相克的规则。总之宋朝人推来推去,认为自己是“火德”,所以叫“炎宋”,喜欢穿红色衣服,连年号都有“建炎”,就连开国皇帝赵匡胤,也被传说为火德真君下凡(《宣和遗事》)……举国上下一片火的形势下,当然要供奉火德真君啦!
于是宋徽宗下令,全国道观,都要建火德真君殿。一大批火神殿、火神庙修了起来。理由很充分:国家是火的颜色。皇上喜欢火系魔法。

外资:波斯拜火教
但光有官方推还是不行,因为不是所有老百姓都吃主旋律那一套,这就需要引入其他的力量。第二个强推的大号,是国外投资的,叫祆教。这也是火德星君的狗屎运,正好碰上祆教的主营业务是推销火罢了!祆教,是萨珊波斯的国教,也在中亚地区传播。中国称为祆教、火祆教、拜火教。与《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明教也很有渊源。这个宗教特别崇拜火神,认为火是无限的光明。所以《倚天屠龙记》里明教教众说:“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
祆教传入中国后,极其兴盛,尤其是唐代大量胡人进入汉地,建了许许多多的祆教庙。这些祆教庙都是拜火的,有时甚至没有神像,只是设一座祭坛,中间燃起“熊熊圣火”,信众围绕着火坛载歌载舞。
祆教进入中国之后,逐渐被本土文化同化。尤其是胡人的影响逐渐消失之后,剩下的这些拜火的祆庙,多数和中国传统的火神合流,改为火神庙了。宋代又力推火德真君,这些火神庙的主人,多数就都变成火德真君了。
这“熊熊圣火”中走出过一位乱世枭雄,差点把整个唐朝烧了。这个人,就是唐代大反贼安禄山。
安禄山是胡人,他这个名字,并不是汉语。而且胡人里,名字叫禄山的特别多。比如康禄山、米禄山、石阿禄山、曹禄山(均见于敦煌文书)。康、米、石、曹,都属“昭武九姓”。那么,这些“禄山”或和“禄山”音近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
安禄山的母亲是突厥的女巫,据说因向轧荦山神祷告而孕,生下的孩子就是安禄山,小名轧荦山。“轧荦山”“禄山”并不是山的名字,而是源于粟特语roxan,意思是“光明”“明亮”。也就是说叫“禄山”的人,都有祆教的背景!
安禄山是信仰祆教的,包括他部下的胡人,也是信仰祆教的。所以,安禄山能造反,不但因为他军事实力雄厚,还因为他自称是“轧荦山神”的感应化身,在胡人中具有世俗和宗教的双重号召力!他死后,史思明给他的谥号是“光烈皇帝”,光是光明,烈是烈火,同样和火神分不开。


文青号:火德星君罗宣
和祆教联手推送的,就是一部文学作品《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里的罗宣,骑赤烟驹。善于用火,受封为火德星君。书中写道:

罗宣见子牙众门人,不分好歹,一拥而上,抵挡不住,忙把三百六十骨节摇动,现出三头六臂,一手执照天印,一手执五龙轮,一手执万鸦壶,一手执万里起云烟,双手使飞烟剑。

这和《西游记》里的火德真君的火龙、火马、火鸦、火鼠、火枪、火刀、火弓、火箭,完全一致。五龙轮就是火龙,赤烟驹就是火马,万鸦壶就是火鸦,飞烟剑就是火刀、火枪,万里起云烟就是火弓、火箭。他三头六臂的形象也和唐代以来的祆教神是一样的。
最好玩的是他这个名字罗宣,恐怕就是安禄山那个“禄山”的变种。因为明代官方的波斯语教科书《回回馆杂字》,就将波斯语的roxshan汉语音写为“罗山”。而汉语的“宣”和“山”本来就是发音相似、意义相通的,比如《春秋说题辞》就说“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另外,西方语言的sh既可对应汉语拼音的“sh”,也可对应“x”,比如萧、肖的读音,就可以写成“shiu”,信的读音可以写成“shun”。
今天各地还有管火神庙里面的火神叫罗宣的,还真未必是从《封神演义》来的,而可能就是祆教留下的痕迹。只是已经渺茫难考了。但是,我们还是把这份功劳,归在文学作品《封神演义》的名下。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位火德星君,其实是融合了以上各路大号、小号特点的产物。比如西安都城隍庙(都城隍庙,比城隍庙等级高,相当于直辖市级的城隍庙)的火神爷爷住在专门的火神殿里(然而并没有什么土神殿、木神殿),这正是宋代专给火神建殿的习惯。西安都城隍庙里的火神长了三只眼,这又是从祆教神像继承下来的特征。它的名字叫“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这又是整合了其他小号的特征。门口卖香的老太太记不住这名字,还是管它叫火德真君。另外,像邢台火神庙,民间传说这里的火神名叫罗宣,这又是《封神演义》的影响了!
所以说,五位星君同时来到面前,我们一眼就可以把火德星君认出来:“哇,星君,你好火!”
水德星君、土德星君、木德星君相互望了一眼,说:“老金,你们聊,我们先走了。”
金刚琢到底是什么?
唐僧师徒四人过了通天河,走到金山。孙悟空去化斋,临走的时候用金箍棒画了一个圈子,叫师徒三人坐在里面。不料金山有一个青牛精,变化了楼台房舍,诱捕了唐僧、八戒、沙僧。孙悟空回来后,与青牛精大战,不料金箍棒被青牛精用一个圈子套去。孙悟空请来托塔天王、哪吒、雷公、火德星君、河伯、西天罗汉,法宝都被圈子套去。最后如来暗示,让孙悟空去太上老君处寻找,才发现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下凡为妖,那个圈子是他的法宝金刚琢。
有朋友问:金刚琢怎么这么厉害,既能套东西,又能砸人,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金刚琢和金刚圈
道教里还真没找到这件法宝,但禅宗里有一个东西,和它很相似,这就是禅师们经常说的“金刚圈”。
金刚圈这个话头,是杨岐方会禅师提出的。杨岐方会禅师(992-约1049)拿这句话问弟子:“栗棘蓬你作么生吞,金刚圈你作么生透(或跳)?”后来很多禅师都用这话来问弟子,希望让弟子迅速参悟。比如:

面壁成何物。古今多伎俩。祥麟一无措。以拄杖画○云:
“寻常拈个金刚圈。天下衲僧跳不出。”(《黔南会灯录》)

金刚圈把猴子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个禅宗公案有吗?也有的:“金刚圈、栗棘蓬。是甚么弄猢狲家具(耍弄猴子的工具)?”
一般的禅师拿这个来考问弟子,就是用拂尘在空中画一个圈,禅宗叫“圆相”,然后问:“这个金刚圈,你怎么跳?”一般的弟子是答不出来的。答不出来,就像个被耍的猴一样,被套住了。
那么怎么答才对呢?答案是:如果不悟,怎么答都不对。如果悟了,怎么答都对!这个问题就不能用任何一种语言逻辑去思考。只要一用逻辑思考,那就套住了!
禅宗这种问题都是这样的。比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类似的问题,绝不能用“逻辑思维”去想,这里面没有逻辑上的同一律、排中律什么的,目的就是毁你的三观!
金刚圈不但能套东西,还坚硬无比能砸人。孙悟空就是被太上老君用金刚圈击倒的。禅宗公案里面有用金刚圈打头的描述吗?也有。例如《无明慧性禅师语录》:

有时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生金刚圈撞着头疼。

如果能跳出金刚圈,那就了不得,禅宗高僧说“便与三世诸佛,把手共行”“跳金刚圈,可以敌胜惊群,可以转凡成圣”。但是,该怎样跳出呢?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