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編輯推薦: |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精品力作,连续出版15年,具有作者的权威性、视角的全面性、研究的系统性、理论的前瞻性和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
|
內容簡介: |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科技赋能数字文创”为主题,通过北京、天津、石家庄、哈尔滨、扬州、宁波、南昌、抚州、青岛、武汉、广州、贵阳、西安、西宁、澳门等15个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反映全国总体情况。关注各城市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创意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详细阐述这些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创新模式与特点,总结科技赋能数字文创的成功经验,发现问题与短板,结合创意产业所处国内国际大环境,探索应对措施及发展方向。本年度报告继续以总报告为统领,以各城市报告为支撑,发布“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排行榜”,从文化创意 创意生态、赋能能力、审美驱动力、创新驱动力4个方面16个指标45个数据项对31个省级行政区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共140个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给予评价分析,形成指数报告,对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分级排名,并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文化创意指数进行对比分析。
|
關於作者: |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专家顾问团专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是国内较早研究创意产业的学者之一。
|
目錄:
|
第一章总报告:科技赋能我国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疫情变化,中国创意产业整体恢复情况良好,产业韧性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得到提升,新业态发展动力强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政策规划与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日益完善的顶层设计为新兴领域监管提供依据,智能技术与应用场景解锁文化创意新赛道,不断加速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
第二章北京:科技赋能,首都文创进入数字化新纪元()
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科技资源高地,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消费拉动共同促进下,北京的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数字创意设计、数字文博文创等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十四五”时期,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提质增效,将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天津:科技赋能文创发展新空间()
2021年是天津市“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行业发展面临重大的变化,也会孕育新的机遇。天津市积极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红色旅游、智慧文旅、数字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管理和服务全面升级,积极迎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变化与新机遇,推动科技与文创相互融合,全市创意产业实现新突破。
第四章石家庄:科技创新赋能文化新业态()
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石家庄市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文化资源开发转化,创新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一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五章哈尔滨:科技赋能助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以“冰城夏都,时尚哈尔滨”为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哈尔滨建成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全国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哈尔滨市构建“4 4”现代产业体系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是哈尔滨市的优势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幸福产业。
第六章扬州: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数字文创多元发展()
随着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创产业不仅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发生业态、模式的嬗变,也催生出新的思维方式与理念。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发展持续向好,文化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大幅增长,科技赋能数字文创取得明显成效,为未来扬州市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第七章宁波:文化宁波的数字转型——创新经验与共富趋势()
2021年“文化宁波”的建设在疫情变局之下正走向更有深度的数字转型。宁波市的文创产业致力于实现数字助力之下动态的更新升级,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为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成为面向全国的新时代文化高地和现代化滨海旅游名城。宁波将通过差异化统筹产业内部结构、提升都市圈破壁协同能力,引导人们参与式创造城市的美好文化生活。
第八章南昌: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开启“数字化”发展新篇章()
“十三五”以来,南昌市坚定文化自信,大力践行江西省“文化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2021年,南昌市政府积极助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大力扶持和做强小微文化企业,持续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创意引领,科技赋能,“文化 ”新业态随处可见,给古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世界VR城将逐渐成为南昌市的一张城市新名片、一个文化新标签。
第九章抚州: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文博()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新技术使文博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革新。文博界探索多种方式对文物资源开展数字化展示利用,文博单位的数字化建设也提上了新高度,抚州市在江西省“数字文博”建设总体部署下,推动数字科技与古村落博物馆创新融合、数字文创赋能文物发展,开启了文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十章青岛:科技赋能视角下的数字文旅发展模式()
科技赋能数字文创,其本质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2012年,青岛市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历经十年发展,随着5G、VR/AR、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渗透,以及文化与科技、旅游等的深度融合,青岛始终在探索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消费体验、生产模式和产业边界等方面不断进行变量革新和增量释放。
第十一章武汉:科技赋能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武汉市数字文创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总体规模稳步攀升,文旅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设计之都”品牌优势进一步凸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武汉市紧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强化科技优势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夯实数字文创产业基础,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文旅融合转型、提档升级、数字重构路径,拓展产业发展新动能、新空间,以实现武汉数字文创产业的高质量跃升。
第十二章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文化创新的城市样本()
广州市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底蕴,还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高水平的居民收入等文化产业发展优势。2021年,在数字科技的助力下,广州加强 “岭南文化”“红色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坚持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赋能,促进文化产业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
第十三章贵阳:新媒体技术赋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众的文化消费方式和文化需求内容正加速转变,倒逼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探索新模式。借助新媒体技术等科技手段,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逐步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过渡与转型。在此背景下,贵阳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新媒体技术与数字文创产业紧密结合,不断研发推出数字文创新产品,开启了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第十四章西安:完善数字生态体系,以科技创新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
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促成了文化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形成全新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对于文化产业生产方式、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进行了全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西安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用数字化手段激发传统文化创新,以数字化方式践行文化自信,让文化、科技、创意三者相互融合,勾勒出西安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未来。
第十五章西宁:科技赋能数字文创蓄势待发,文化创意产业快速
成长()
2021年西宁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稳步壮大,文旅融合活力彰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引领作用突出、公共文化普惠均衡、艺术创作异彩纷呈、文保利用切实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同时,西宁市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文化活动线下线上加深融合,以高原文化产业园区为抓手进一步打造数字文创产业链。
第十六章澳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多元发展()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显著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科技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力量,科技元素融入文化产业之中,可以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澳门具有深厚的中西方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不仅能将其文化优势转化为文化效能,还促进了澳门产业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使其呈现政策、社区、产业、科技、区域等融合趋势。
第十七章指数发布:2021年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报告()
2021年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在数据源与数据项方面再次进行了丰富与拓展,除使用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公报和年鉴等官方数据外,首次引入第三方互联网开放平台数据,使指数报告在时效性、客观性、科学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根据指数模型计算,2021年度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武汉、西安、苏州、南京。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意书系”出版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