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編輯推薦: |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学者刘复生诚意之作。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对海南当代文学创作的研究与评论,作者结合当下流行的文学研究理论和文化研究方法对海南当代作家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解读,既有宏观上的总体分析和评价,又有对重要作家作品的系统阐释,同时,还对海南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和未来前景做出了分析和判断。全书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辑主要对韩少功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第二辑则从历史的角度对海南的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第三辑则从整体上对海南当代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描述和展望。第四辑则对海南当代流行文学作家作品进行了解读和品评。
|
關於作者: |
刘复生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院长。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青年委员会委员,视听委员会委员。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曾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海南文艺评论奖特别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研究成果奖等。
著有《历史的浮桥——世纪之交“主旋律”小说研究》《思想的余烬》《文学的历史能动性》等,在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目錄:
|
目录
第一辑
重返“短八十年代”
——《修改过程》的精神现象学 /3
想象一个新世界
——韩少功的政治哲学/16
重新打开记忆之门
——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经验的反省 /38
历史遗忘症与暖昧的个人记忆
——韩少功《第四十三页》解读 /46
第二辑
重新解放小说
——蒋子丹《囚界无边》的意义 /53
无望的反抗
——李少君小说论 / 58
重写女性的历史
——评杨沐长篇小说《双人舞》 /69
多多诗歌写作的历史演进/75
心灵向上,目光向下
——李少君诗歌论 / 93
第三辑
记忆与变迁:红色娘子军与当代女性的政治策略 /109
自由率性、多元一体的海南文学
——近年海南作家群概览/118
海南新诗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发展线索 /126
慢就是快
——也谈海南文化的快与慢 /145
关于海南文艺的“绿色崛起
——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与海南文学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49
第四辑
什么才是真正的“车祸”?
——评胡彬长篇小说《车祸》 /157
小掌故与大历史
——读伍立杨《读史的侧翼: 打捞历史的碎片》 /160
如何书写中国现实?
——由梅国云小说《拐卖》谈起 /164
“遇见”八十年代/168
创造世界的方法
——序李孟伦《创世记》/174
附:访谈与自述
海南文艺处在爆发能量的前夜
——答《海南日报》记者问 /185
与海南大学中文系同学谈文学/189
文学的历史能动性
——与徐志伟的访谈 /194
我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文学批评家 /208
|
內容試閱:
|
[序]
韩少功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其实“实”总是因人而异。哪怕同看一片风景,与成人大不一样的,是婴孩只能看到一堆杂乱色块,无从辨识和表述草、木、山、水、云、天等事物;与专家也大不一样的,是一般成人大概很难辨识和表述生物学、物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社会学、营养学等内容。说他们看过一片共同的风景,差不多是笑话。
由此可见,任何看,任何解读,都无不受制于认知主体既有的知识积累,不过是有关智能训练分别塑造甚至创造出来的对文学的解读也大体如此。
海南地处中国文化现场的后排座和末档端。但最近数年来.这里逐渐聚集了一批中青年文学批评家,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勤奋积学,忠直立言,收获了一批可观的解读成果,在这里形成一套从书,值得高兴和祝贺!
批评是创作的再生产,是实现文学价值链的下半场,不仅构成了对创作的诱导和监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训练了主流受众的阅读眼光,在读什么、怎么读这些关键环节,制约着文学效益的得失增减。从某种意义上说,好读者是好作家滋养出来的,好作家也是好读者倒逼出来的,而批评家最应该成为引路的好读者至少在19 世纪后期至20 世纪前期,我们见证过俄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双峰并立,互相激发,互相推动,互相放大,作为社会风气和历史形态的变革最前沿,最终成就了一个文学的高光时刻一依该国某些人士后来的说法,他们那时的哲学、法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相形之下都不免稍逊风骚,差不多只是人文启蒙的配角与助攻。
那是一个奇迹,却也是可能。那时俄国的优秀批评家们,包括不少专职的和偶尔串场的,虽也有历史的局限,但他们其上接天一-充分汲收人类文明的全部知识成果,其下着地一-深切体察人民大众的各种生活实感和心灵脉跳,因此能给自己的书写注入活血,注入中坚担当和创造性,爆发出改变世道人心的磅磺力量。
那时的光荣与梦想,或许能再现于来日,再现于文学千变万化但仍然生生不息的 21 世纪。愿作家与批评家都为此砥砺前行。
2020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