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财政学课程是财政学、税收学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其以公共部门为研究对象,考察政府的基本职能及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财政学课程与现实联系紧密,采用案例教学介绍我国的财政政策、法规以及财政运行情况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对财政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遵循“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育人理念,以《公共财政概论》(马工程教材)和《公共经济学》(第四版)为基础,根据教材各章节的不同侧重点,以传授财政学基础知识为载体,为16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撰写16个配套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案例素材。
|
關於作者: |
毛捷,浙江宁波人,汉族,中共党员。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第四批(2019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五届(2021年)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财政部专家工作室成员,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专家,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访问学者,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财税、金融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研究领域包括地方债、政府间财政关系、税制改革和社会保障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并在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Research Policy、Energy Economics、Fiscal Studies、China Economic Review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税务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并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邹至庄最佳经济学论文奖一等奖、刘诗白经济学奖、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等学术奖励。研究成果得到财政部部领导、陕西省省领导批示,多份研究要报被《研究简报》、《信息报送》、《人民日报》内参、《光明日报》内参和《经济日报》内参采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