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 一、双语阅读1 (一)英—汉篇1Of Studies1谈读书3赏析3 (二)汉—英篇6译事三难6Translation Has to Do Three Difficult Things6赏析7 二、英汉对比:总说10 三、翻译练笔13 (一)句子翻译13 (二)回译练习13歌剧13 (三)语篇翻译14英—汉篇 Journalists14汉—英篇 上古文学14 四、译学点滴:中国翻译脉络15第二单元 /19 一、双语阅读19 (一)英—汉篇19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9德伯家的苔丝20赏析21 (二)汉—英篇24赴宴24A Banquet-goer24赏析25 二、英汉对比:汉语特殊表达法27 三、翻译练笔29 (一)句子翻译29 (二)回译练习30美国和英国30 (三)语篇翻译30英—汉篇 Some Truths about Leadership30汉—英篇 九色鹿(一)31 四、译学点滴:西方《圣经》翻译31第三单元 /35 一、双语阅读35 (一)英—汉篇35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35西方哲学史36赏析37 (二)汉—英篇40祝福40The New Year’s Sacrifice41赏析42 二、英汉对比:汉语表达原则45 三、翻译练笔46 (一)译文改错(一)46 (二)回译练习48法律和秩序48 (三)语篇翻译48英—汉篇 Inaugural Address48汉—英篇 九色鹿(二)49 四、译学点滴:余光中谈翻译腔问题49第四单元 /53 一、双语阅读53 (一)英—汉篇53Oliver Twist53贼史54赏析54 (二)汉—英篇59醉翁亭记59The Old Drunkard’s Arbour60赏析61 二、英汉对比:英语表达原则68 三、翻译练笔70 (一)译文改错(二)70 (二)回译练习71关于电71 (三)语篇翻译72英—汉篇 Sept.11, 200172汉—英篇 阿Q正传72 四、译学点滴:王佐良谈翻译中的具体问题73第五单元 /75 一、双语阅读75 (一)英—汉篇75The Special Joys of Super-slow Reading75特别慢读的特殊乐趣76赏析76 (二)汉—英篇80一件小事80A Little Incident81赏析82 二、英汉对比:句内逻辑关系87 三、翻译练笔88 (一)句子翻译88 (二)回译练习89岂是笑笑而已89 (三)语篇翻译90英—汉篇 Counterfeiting90汉—英篇 郑和下西洋90 四、译学点滴:朱光潜谈文字的意义91第六单元 /93 一、双语阅读93 (一)英—汉篇93The Two Roads93两条路94赏析95 (二)汉—英篇98浮生六记98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99赏析100 二、英汉对比:句法比较(一)105 三、翻译练笔106 (一)句子翻译106 (二)回译练习107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107 (三)语篇翻译107英—汉篇 The Millennium Alert107汉—英篇 芸: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108 四、译学点滴:连淑能谈汉语常用的表达方式109第七单元 /111 一、双语阅读111 (一)英—汉篇111Vanity Fair111名利场113赏析114 (二)汉—英篇118荷塘月色118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119赏析120 二、英汉对比:句法比较(二)125 三、翻译练笔126 (一)句子翻译126 (二)回译练习127文学翻译的艺术127 (三)语篇翻译127英—汉篇 Retro Reflectors127汉—英篇 面试中的致命错误(一)128 四、译学点滴:连淑能谈英语常用的表达方式128第八单元 /130 一、双语阅读130 (一)英—汉篇130Old China130古瓷133赏析134 (二)汉—英篇138红楼梦(一)138The Story of the Stone(一)139赏析141 二、英汉对比:词义和语法的理解及翻译146 三、翻译练笔147 (一)句子翻译147 (二)回译练习148考试和品质148 (三)语篇翻译148英—汉篇 Appetite148汉—英篇 面试中的致命错误(二)149 四、译学点滴:高健谈现代汉语语言个性149第九单元 /152 一、双语阅读152 (一)英—汉篇152The Tourist152观光客153赏析153 (二)汉—英篇155红楼梦(二)155The Story of the Stone(二)156赏析158 二、英汉对比:英汉长句翻译162 三、翻译练笔164 (一)句子翻译164 (二)回译练习165全才与专家165 (三)语篇翻译165英—汉篇 The Prince165汉—英篇 母亲的回忆166 四、译学点滴:奈达谈翻译的基本过程166第十单元 /168 一、双语阅读168 (一)英—汉篇168Companionship of Books168书友169赏析170 (二)汉—英篇173水浒传173Outlaws of the Marsh175赏析178 二、英汉对比:汉英长句翻译184 三、翻译练笔186 (一)句子翻译186 (二)回译练习186清平记窘186 (三)语篇翻译187英—汉篇 Inspiration: Where Does It Come From?187汉—英篇 再说包装188 四、译学点滴:纽马克谈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188第十一单元 /190 一、双语阅读190 (一)英—汉篇190George Washington190乔治·华盛顿191赏析192 (二)汉—英篇194红高粱家族194Red Sorghum195赏析198 二、英汉对比:句子成分转换和主从关系转换204 三、翻译练笔205 (一)句子翻译205 (二)回译练习205一个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投资环境205 (三)语篇翻译206英—汉篇 ‘Life’s Solution’: It Had to Happen206汉—英篇 “美女经济”207 四、译学点滴: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207傅雷的“神似”207钱钟书的“化境”207第十二单元 /209 一、双语阅读209 (一)英—汉篇209Moment in Peking209京华烟云211赏析212 (二)汉—英篇217永远的尹雪艳217The Eternal Yin Hsueh-yen217赏析219 二、英汉对比:翻译中的逆向转换222 三、翻译练笔224 (一)句子翻译224 (二)回译练习224我们为什么相信地球是圆的?224 (三)语篇翻译225英—汉篇 The Tricky Professor225汉—英篇 从APEC成员领导人着装说起225 四、译学点滴:奈达评译《桃花源记》(一)226第十三单元 /228 一、双语阅读228 (一)英—汉篇228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228夜莺与玫瑰229赏析230 (二)汉—英篇23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32Building a Socialism With a Specifically Chinese Character232赏析234 二、英汉对比:英汉词语的非对等现象237 三、翻译练笔239 (一)句子翻译239 (二)回译练习240全球气候转暖240 (三)语篇翻译241英—汉篇 Love in the Time of No Time241汉—英篇 酒国241 四、译学点滴:奈达评译《桃花源记》(二)242第十四单元 /245 一、双语阅读245 (一)英—汉篇245The Cries of London245伦敦的叫卖声247赏析248 (二)汉—英篇250初到中国旅游可到哪些地方250Tips on Traveling to China the First Time251赏析253 二、英汉对比:文化元素的翻译256 三、翻译练笔258 (一)谚语翻译258 (二)回译练习261富有生命的海洋261 (三)语篇翻译262英—汉篇 Can Asia Escape the Effects of the Downturn in the West?262汉—英篇 中国人的家庭262 四、译学点滴:译介活动对译入语的影响263参考文献 /266
內容試閱:
前 言一 为感谢读者对《英汉对比与翻译教程》的厚爱,第一版出版五年之后,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修正和补充,力求跟进翻译领域的发展,并使内容臻于完善。 调整:把第十一单元双语阅读中原来的汉—英篇——《水浒传》(沙博理译)选段——替换为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译)选段。喜欢沙博理的学习者,依然可以从第十单元《水浒传》选段欣赏其精彩的译笔。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是因为莫言作为第一个中国籍作家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出现了莫言小说翻译研究热,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莫言作品的翻译将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恒久研究课题。 修正:第八单元双语阅读汉—英篇《红楼梦》选段后的赏析中,厘清了译本所据原作的版本问题。《红楼梦》的版本问题纷繁复杂,形成了一门专门学问——版本学。20世纪《红楼梦》的两大全译本——英国汉学家霍克斯、闵福德翁婿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中国翻译家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采用的原作版本各不相同,导致译文差别 颇大。 补充:如第十二单元《京华烟云》赏析之中,增加了“文化回译”——将用A语言描写B文化的跨文化作品翻译成B语言,让其回归B文化之中,就好像是用B语言原创的一般。我们还把语言回译与文化回译相区别:语言回译是将已译成B语言的文本还原为A语言的过程,是严格意义上的字面翻译。本书每单元“翻译练笔”中的回译练习即属于语言回译,其目的是强化学习者的英汉语言差别意识。二 曾经有位同学在课程结束后的教学评价中这样写道:“课本不错,学到很多东西,但要是多谈谈翻译技巧就好了。”学习者受益于本书,笔者无比欣慰,但这里略谈一谈语言差别意识、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翻译或训练翻译,最终的目标是要培养或提高翻译能力,而要培养或提高翻译能力,必须认识两种语言的差异。译界不乏“译才乃天生”论者,虽然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但既为天生译才,必定能够在两种语言之间游走自如。达到了游走自如的境界,两种语言的差异必定早已内化于思维之中。换言之,谙熟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转换之道不言而自明。以流水句法和竹节句法为例。所谓流水句法,就是长句由若干小句构成,小句之间不用或少用关联词,宛如行云流水一般,毫无滞碍。流水句法是汉语的典型特征,崇尚意合,讲究隐性衔接,基本遵循时间先—后和逻辑因—果顺序。所谓竹节句法,就是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小句之间有若干关联词相连,所连接的部分好比修竹之节。竹节句法是英语的典型特征,讲究形合,注重显性衔接,但时间和逻辑顺序灵活。试看以下两例。* 东北乡地势低洼,往往秋水泛滥,高粱高秆防涝,被广泛种植,年年丰产。Northeast Gaomi Township is largely swampy land that is flooded by autumn rains; but since the tall sorghum stalks resist waterlogging, it was planted everywhere and invariably produced a bumper crop. (葛浩文 译)* They come out on to the village green and photograph each other in a stone armchair, said to be the throne of Attila. 踏上村中草地,看到一张石椅,听说是匈奴王阿提拉的宝座,就要照相:一个个登上大位,你给我照,我给你照。(翁显良 译)第一例中原文五个小句之间无关联词,译者理出了内含的所属关系(that定语从句)、转折关系(but)、因果关系(since)、递进关系(and);第二例中,原文有三个意群(and前后以及定语部分said…),译文成了七个小句,用了七个动词,并且完全按照时间的先后表达。 从这两句的转换,能看出什么翻译技巧吗?增译法?减译法?未免太过简单化了吧!这两句的转换,涉及的是两种语言的语文习惯!也就是说,懂得两种语言的表达之道,才是翻译的硬道理。当然,也并非说翻译没有技巧,我们也经常说长句翻译有倒置法、插入法、切分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两种语言表达的习惯。如“Nobody denies the imperatives of food, shelter, defense, health and education.食品、居所、防御、健康、教育,谁也不否认它们不可或缺。”这是典型的倒译法。为什么可以这样颠倒顺序?因为英语原文是前述结构——先总论后例证或细节的结构,汉语译文是结述结构——先例证或细节、最后总结立场观点的结构。两种结构的叙述顺序正好相反,逆译法就成了当然之选。 总而言之,熟悉源语与译入语的语文习惯,通晓两者之间的异同,才是翻译的硬道理,一切技巧或方法都源于这个硬道理。 本书的资料收集、写作和修订,得到刘扬、赵兰、赵金金等研究生的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编著者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