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培养的现实需要,以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为依据,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实践指导。每章以学习目标核心概念和引导案例等模块导入主题,并通过小贴士扩展阅读思考与实践等模块贯通全书。另外,每章都配有大量的经典案例以及体现教学交互的学习资源链接教与学活动建议等模块,以使教师拓宽视野,并能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与学活动形式,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同时配套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教学手册》。
|
內容簡介: |
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活动方式等。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崭新的课程形态和较高的课程立意出现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作为必修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可供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专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或供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
目錄:
|
目录
第1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1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2
1.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 2
1.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3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地位价值 4
1.2.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5
1.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价值 7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8
1.3.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8
1.3.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联系 9
本章小结 11
思考与实践 12
第2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发展 13
2.1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基础 14
2.1.1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社会背景 15
2.1.2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理论基础 15
2.2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发展 17
2.2.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17
2.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准备阶段 17
2.2.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阶段 18
2.2.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确立阶段 18
2.2.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阶段 19
2.3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发展 20
2.3.1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想与理论萌芽阶段20世纪以前 20
2.3.2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 20
2.3.3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21
2.4 国外典型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22
2.4.1 美国 22
2.4.2 英国、法国 22
2.4.3 日本 23
2.4.4 我国台湾省 23
2.4.5 经验借鉴与启示 24
本章小结 29
思考与实践 30
第3章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31
3.1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32
3.1.1 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及相关概念 33
3.1.2 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 34
3.1.3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35
3.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取向与规定 36
3.2.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取向 36
3.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规定 38
3.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 39
3.3.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确定的原则 39
3.3.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确定的注意事项 40
3.3.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的设计 41
本章小结 45
思考与实践 45
第4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 46
4.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维度、选择和组织原则 47
4.1.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维度 47
4.1.2 选择和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原则 48
4.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 49
4.2.1 考察探究 50
4.2.2 社会服务 52
4.2.3 设计制作 53
4.2.4 职业体验 53
本章小结 55
思考与实践 56
第5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设计的原则 57
5.1 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 58
5.1.1 课程目标 58
5.1.2 学生因素 58
5.1.3 教师因素 60
5.1.4 学校的教育条件 60
5.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61
5.2.1 目标具体明确 61
5.2.2 内容综合、富有生活气息 62
5.2.3 活动过程突出参与、探究与体验 63
5.2.4 活动方法得当、形式多种多样 65
5.2.5 活动方案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安全可靠 67
5.2.6 形成特色、体现创新 67
5.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一般原则 69
5.3.1 自主性原则 69
5.3.2 实践性原则 70
5.3.3 整合性原则 71
5.3.4 生成性原则 73
5.3.5 开放性原则 74
5.3.6 循序渐进原则 75
本章小结 79
思考与实践 79
第6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过程 80
6.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准备 81
6.1.1 了解学生 81
6.1.2 调查课程资源 83
6.1.3 教师自身的准备 84
6.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84
6.2.1 确定活动主题 85
6.2.2 制定活动方案 88
6.2.3 评价活动方案 92
6.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生成 93
6.3.1 活动主题的生成 94
6.3.2 活动目标的生成 95
6.3.3 活动方式的变化 97
6.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撰写及呈现 99
6.4.1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撰写 99
6.4.2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呈现 105
本章小结 108
思考与实践 108
第7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方法 115
7.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及其方法 117
7.1.1 总体规划的含义及内容 117
7.1.2 总体规划的方法 118
7.1.3 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设计 122
7.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主题活动的设计 123
7.2.1 系列活动主题内部及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123
7.2.2 系列活动主题的设计 125
7.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单一主题活动的设计 128
7.3.1 活动目标的设计 129
7.3.2 活动方式的设计 131
7.3.3 活动过程的设计 144
本章小结 153
思考与实践 153
第8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优化 155
8.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评价 157
8.1.1 评价依据 157
8.1.2 评价内容 159
8.1.3 评价方法 162
8.1.4 评价主体 163
8.1.5 评价要求 163
8.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优化 165
8.2.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价的目的 165
8.2.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优化 166
本章小结 167
思考与实践 168
第9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77
9.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 178
9.1.1 影响因素多 178
9.1.2 时间跨度长 178
9.1.3 活动场所多 178
9.1.4 方式多样化 178
9.1.5 凸显自主性 179
9.1.6 安全要求高 179
9.1.7 管理难度大 180
9.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任务及过程 180
9.2.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及任务 180
9.2.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及引导策略 181
9.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91
9.3.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91
9.3.2 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对策 194
本章小结 201
思考与实践 201
第10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教师 202
1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应有的素质 203
10.1.1 高尚的职业道德 203
10.1.2 合理的知识结构 204
10.1.3 全面的课程设计实施能力 205
10.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205
10.2.1 组织关系 205
10.2.2 人际关系 206
10.2.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活动方式 207
10.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211
10.3.1 选题的指导策略 211
10.3.2 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策略 214
10.3.3 资料搜集的指导策略 217
10.3.4 交流汇报的指导策略 219
本章小结 221
思考与实践 221
第11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23
11.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224
11.1.1 课程资源的含义 224
11.1.2 课程资源的分类 224
11.1.3 课程资源的特点 226
11.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应符合的条件 226
11.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227
11.2.1 资源开发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意义 227
11.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229
11.2.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 230
11.2.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231
11.2.5 课程资源的筛选与利用 232
本章小结 241
思考与实践 241
第12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243
12.1 教育评价的含义及几种典型评价模式 244
12.1.1 教育评价的概念 244
12.1.2 几种经典的教育评价模式 246
1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理念与特征 249
12.2.1 课程评价的理念 249
12.2.2 课程评价的特征 250
12.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 252
12.3.1 全面性原则 252
12.3.2 发展性原则 252
12.3.3 开放性原则 252
12.3.4 过程性原则 253
12.3.5 主体性原则 253
12.3.6 激励性原则 253
12.3.7 多元性原则 254
12.4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 254
12.4.1 学校评价的作用 254
12.4.2 学校评价的内容 255
12.4.3 学校评价的方法 257
12.4.4 学校评价的具体实施 257
12.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 258
12.5.1 学生评价内容的确定 258
12.5.2 学生评价方法 261
12.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评价 264
12.6.1 教师评价内容 264
12.6.2 教师评价的基本要求 266
12.6.3 教师评价的主体 266
本章小结 268
思考与实践 268
附录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273
参考文献 282
|
內容試閱:
|
前言
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活动方式等。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崭新的课程形态和较高的课程立意出现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作为必修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本次纲要的出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有了重新定位,是当代社会转型及教育理念转变的产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突破,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创新的重要标志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我国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及伟大复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次新纲要的出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新的理念、目标、内容、价值追求,同时也有了新的实施方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处在不断探索中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使这门年轻的课程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本书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培养的现实需要,以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为依据,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实践指导。
本书共分12章,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背景、特性、价值与理念以及内容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过程与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指导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评价等内容。第1~4章主要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背景、特性、价值与理念以及内容目标,为进一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等奠定基础;第5~8章主要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过程与方法;第9~12章主要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指导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评价等内容。本书每章以学习目标核心概念和引导案例等模块导入主题,并通过小贴士扩展阅读思考与实践等模块贯通全书。另外,每章都配有大量的经典案例以及体现教学交互的学习资源链接教与学活动建议等模块,以使教师拓宽视野,并能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与学活动形式,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本书配套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教学手册》,里面收录了一些教师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论文、教材编写组精心指导和修改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和典型课例,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参考。
本书由黑岚主编,并进行了最后的统稿和定稿工作。步星辉、曲小毅负责核心概念的翻译,曲小毅对全书进行排版和整理。第1~4章由步星辉撰写,第5~7章由王丽撰写,第8章由曲小毅、黑岚共同撰写,第9~10章由曲小毅撰写,第11~12章由黑岚撰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结构体系,主要参考了顾建军老师主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第2版》一书。另外,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使用本书的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