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夷夏之辨”与“夷夏之变”是春秋公羊学非常独特的思想,属于儒家外王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涉儒家理想的天下秩序安排。本书聚焦于儒家公羊学的一个专门问题展开认真梳理和系统论述,次集中研究夷夏之辨,在经学研究领域无疑具有深化和创新的性质。
|
關於作者: |
余治平,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等。出版专著16种。
|
目錄:
|
修订本自序 001
引言 001
甲编 夷夏古论
卷一 夷与夏
一、 夷之为字
二、 九夷
三、 夷与尸
四、 蹲踞
五、 尸方
六、 中国、华夏
卷二 诸夏、夷狄之内、外
一、 “内其国”而王鲁
二、 内大恶讳、小恶书
三、 为亲者、尊者、贤者讳
四、 内外异辞
五、 外诸夏
六、 内诸夏
七、 外夷狄
卷三 夷夏大防
一、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二、 夷狄猾夏
三、 不与夷狄之主中国
四、 不与夷狄之执中国
五、 不与夷狄之获中国
六、 攘夷狄
七、 夷狄仇恨
卷四 夷夏之变
一、 夷夏辨变
二、 夷狄之
三、 礼崩乐坏
四、 中国亦新夷狄
五、 褒之以中国
六、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
——“夷夏之变”中“进夷狄”的限度
七、 整合人心,存亡继绝
乙编 夷夏近论
卷五 雍正皇帝的“中外一家”
一、 用夏变夏
二、 吕留良案
三、 《大义觉迷录》一书
四、 夷狄只是地理籍贯
五、 版图决定华夷分野
六、 华夷之别在人伦、在君臣大义
七、 华夷之口舌相讥
八、 华夷同禀阴阳之气
九、 为政之本在德,不在华夷分别
十、 明亡清兴,非夷狄篡窃
十一、 华夷之辨有边际
十二、 华夷之辨兴起,利害攸关重置
卷六 乾隆皇帝“立中外之大防”
一、 中国恐受其累
二、 马噶尔尼使团之碰壁
三、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
四、 不惑于异说
五、 不可不预为之防
卷七 “英夷”与“鬼子”
一、 为大不正,为富不仁
——以《中英天津条约》为例
二、 “夷”即“barbarian”
三、 中国≠China、“支那”
四、 侵略者—鬼子
附录一 夷夏之变与文明超越
——春秋公羊学视野下的中国道路选择 / 余治平
附录二 儒家“夷夏论”的当代回归及其对中华文明重构的建言
——读余治平《春秋公羊夷夏论》一书 / 翁后发
参考文献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