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自选自编,书名中的“教”与“不教”来自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作者四十余年的教学正是践行叶老的思想,始终行进在从“教”到“不教”之间。作者以其提出的语文导读法搭建从“教”通向“不需要教”的桥梁,引导学生“自立自主”学习。本书文章主要选自作者的 《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钱梦龙与导读艺术》《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教师的价值》等著作,作者亲自操刀,精中选精,优中选优,体现了其语文教学思想和实践的主要成就。
|
內容簡介: |
《行进在教与不教之间/语文名家自选集》特点:
一代语文教学名家钱梦龙老师亲自选编,精挑细选,精之又精
浓缩40余年教学思想和课堂实践精华
集中呈现“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的基本理念和典型课例
示范如何践行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
以读写训练搭建从“教”通向“不需要教”的桥梁
本书书名中的“教”与“不教”,来自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作者四十余年的教学正是在叶老这一思想的启示下,始终行进在从“教”到“不教”之间。全书分为五辑:辑,跌宕起伏的语文人生,回顾自身成长历程和语文导读法的前世今生,追溯其从滥觞到发展的渊源;第二辑,书简·对话,提出语文教育的四种境界,表达对年轻朋友的期盼和作为老一代语文人的现身说法;第三辑,浅滩拾贝,是在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中闪现的教学智慧,也是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第四辑,评长·论短,品评语文人物和教学,传递转益多师的思想;第五辑,导读课例,是作者的代表性教学案例。本书中文章及教例主要选自作者的 《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钱梦龙与导读艺术》《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教师的价值》等著作,作者亲自选编,少数篇章做了必要的修改或改写,以期尽可能符合作者当时的语文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真实内容。
|
關於作者: |
钱梦龙,1931年生,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毕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教学构想,其“三主”中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表述,曾引起教育理论界的争鸣,直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采用了同样的表述,争议始告平息;其“三式”(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中的“自读”“教读”概念被语文界普遍接受,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通用名词。钱老师运用语文导读法创造的不少成功的课例,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曾任上海市嘉定实验中学校长,上海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名誉校长;社会兼职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会长、名誉会长等。著有《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钱梦龙与导读艺术》《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教师的价值》等。
|
目錄:
|
代序: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辑 跌宕起伏的语文人生
小引:“语文导读法”的前世因缘
高高耸立的标杆
没有文凭的“学历”
从学语文到教语文
一堂课改写人生
行进在“教”与“不教”之间
——“语文导读法”的理念与践行
少年学诗记
第二辑 书简·对话
小引:真诚的期盼
——致新手语文教师的十封信
封信 经师·人师·导师
第二封信 不要把语文教学想得太复杂
第三封信 “会读”才能“善教”
第四封信 练好处理教材的基本功
第五封信 我为何倡导“语文导读法”
第六封信 好先审视一下你的学生观
第七封信 善导必先识“势”
第八封信 语文教学不能淡化训练
第九封信 从“入格”到“破格”
第十封信 看清方向,走自己的路
论教书简:致刘国正先生
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答客问
答《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社问
与《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编写组谈话录
第三辑 浅滩拾贝
代小引:浅滩拾贝
教学艺术就是鼓励的艺术
说“训练”
“导游”与“导读”
——从《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说起
文言文教学刍议
问宜“曲”
“交谈”的效果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感受
教学细节,细而不小
关键处“指点一下”
吟诵随谈
第四辑 评长·论短
小引:转益多师
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学生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序
为“浅浅地教语文”喝采
——肖培东《我只想浅浅地教语文》序
评王君的“青春语文”
《语文教学芹献集》序
陆慰萱老师诗文集序
读毛天鸿老师《我的语文世界》
诗性课堂韵味长
——读《教之韵——洪胜生语文教学文集》
古典诗词就应该这样教
——评曹勇军老师《将进酒》的教学
周凤林诗集《冰凌花》序
评杨祥明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说语文课的“面孔”
第五辑 导读课例
引言:我这样上语文课
我教《愚公移山》
我教《少年中国说》
《驿路梨花》教学述评
我教《论雷峰塔的倒掉》
我教《死海不死》
后记
|
內容試閱:
|
本馆自1897年创立以来,始终肩负中国新教育出版重任,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先后编辑出版中小学各科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工具书、教师用书等,分类编纂,精益求精,深受教育界同人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中小学教改实验百花齐放,高等院校教学法、课程论研究百家争鸣,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教学、科研带头人。他们居敬好学,躬身实践,著书立说,逐渐在教学界产生影响,得到认可,成名成家。为了反映和记录当代语文教学研究成果,也为了给青年教师提供可资学习借鉴的参考资料,我们策划了“语文名家自选集”和“语文名师自选集”两套丛书。“名师”因其“著名”,“名家”因其“自成一家”;名师是中青年居多,名家是中老年居多。无论名师名家,年轻年长,这两套丛书关注的主要是在以下方面有所建树的作者:一、对语文教学的民族性、科学性有自觉认识;二、教学方法或研究方法植根于中国优秀语文教学传统,符合中国语文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其教研成果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和积极的指导作用。
宋代学者程颢有言:“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就其德业,故舜禹文武之圣,亦皆有所从学。”希望这两套丛书的编辑出版,能够激励广大语文教师读者求其师友,持志问学。欢迎中小学语文教学界的专家、学者、老师支持指导我们,共同把这两套丛书出好。
《行进在教与不教之间/语文名家自选集》:
这本是一件不应该发生的事:三毛进人中学以后,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得了满分,但数学老师因为三毛平时成绩不好而认定她作了弊,便用墨汁在她的脸上画了两个大“鸭蛋”,不但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而且还硬逼她到走廊上走了一圈,引起了同学们阵阵哄笑。这种无聊的恶作剧造成的人格侮辱,对一个女孩子脆弱的心灵是多么无情的摧残!从此,三毛对学校从心底里感到恐惧,于是天天逃学,父母用尽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只能让她休学。但休学并没有使三毛的恐惧心理稍稍缓解,她整天躲在自己房里,连饭都要母亲端进房吃。她自卑和敏感,表现出明显的自闭症状,终于在一个台风之夜割腕自杀,幸被及时发现而获救,可左臂被缝了28针,留下了一串抚不平的疤痕。那年她才13岁。在家里整整封闭了三年以后,虽然情绪渐渐恢复正常了,但在她的潜意识里却深深种下了再度自杀的病根。从这次伤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看,那位数学教师摧残学生心灵的恶劣手段,简直无异于杀人。
第二位是我的老师武钟英先生。我在小学五、六年级时,他教我们国语(语文)兼级任教师(班主任)。我从小是个名副其实的“差生”,在武先生教我之前,已创造三次留级的“光荣记录”,凡教过我的老师都断定我是个“聪明面孔笨肚肠”的孩子,对我已不抱什么希望,我自己也完全丧失了上进的信心。可是武先生教我们班级不久,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去,对我说:老师们都说你笨,现在我教你查字典,如果你能学会,就可以证明自己不笨,想不想试试?我当然愿意一试。于是他拿出一本四角号码《王云五小字典》,教我怎样看一个字的四个角,怎样根据这四个角确定号码,等等,然后让我试查了几个字。从未摸过字典的我,居然很快就把它们从字典里找了出来。武先生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虽然没说什么,但他赞许的目光和兴奋的神情事实上已经向我宣布:瞧你,一点都不笨!接着他就交给我一项“任务”:自备一本字典,以后他每教新课之前,先由我把课文中生字的音义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那时,我是个被人看不起的“留级大王”,武先生的信任,真使我在受宠若惊之余感到无上的光荣!为了不负先生的信任,我竭尽全力把这项光荣任务完成得无可挑剔。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但学会了熟练地使用字典,而且养成了课前自习的习惯。渐渐地,语文成绩上去了,对作文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六年级时,武先生还把我的一篇作文推荐给《嘉定报》,居然登了出来,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了铅字印在报纸上,真比登台领奖还要风光。还有一件更使我终生难忘的事:在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武先生在我的成绩报告单上写了一段长长的评语,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评语的劈头句话——“该生天资聪颖”!正是这句评语,使我彻底摆脱了因多次留级而形成的自卑心理的阴影!我想,先生在执笔之时,也许没有想到这句评语对一个长期被自卑感困扰的“笨孩子”有多么重要!如果说我现在能成为一名还算合格的语文教师,这一辈子没有虚度光阴的话,那么,全是武先生之所赐!
两位老师,两种教育,两样结果,反差竟是如此之大。但两者有一点相同:他们给予学生的影响都是终生的。我读了三毛传记以后,突发奇想,如果把我的老师和三毛的老师对调一下,结果将会怎样呢?当然,人生际遇只是无数偶然性的连续,事前既无从逆料,事后也很难假设另一种可能。然而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如果我遇到的是三毛的老师,那么等待我这名“差生”的,只会是惩罚和羞辱,不断膨胀的自卑感必将迫使我更加厌学而远离知识,后来就不可能走上中学讲台,现在也就不会在这里给你写信说长论短;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如果能像武先生那样充满爱心,循循善诱,在三毛数学考了满分以后,不是妄加怀疑,而给以热情的肯定和鼓励,那么三毛就会充满自信地对待人生,绝不会患自闭症,潜意识中也就不会伏下自杀的诱因,不会过早地体验结束生命的痛苦……一连串奇想式的推断,使我深感三毛的不幸和自己的幸运,同时对教师的责任也有了更清醒的理解。回想自己四十多年的教师生涯,究竟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是否曾因一时的疏忽而伤害过学生?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