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为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共履“3060”碳目标,践行建筑领域的绿色和低碳发展路线,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绿色建筑全面高质量发展。 本图书在建筑学范畴内,强调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建筑设计本体在绿色建筑重要作用。结合气候与地域特点,厘清规划、建筑设计,及其与结构、机电、设备等技术间的协同和有机融合关系,进而在理性创作的框架内,拓展建筑师的创作空间,推动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本书共分为5部分,包括:F设计架构;C气候;P场地设计;B建筑设计;T专项技术。本册结合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和公共建筑的类型特点,以增加过渡季、保温隔热、节能、提高舒适度等关键问题为导向,坚持以设计师为主导,以运用空间模式语言为核心,形成了从“场地规划——建筑本体——技术协同”三个维度的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本书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提高建筑节能性能和内部空间的舒适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对我国寒冷地区绿色公共建筑的精细化、高效科学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与借鉴价值。
|
目錄:
|
●F整体架构与导读
F1气候适应性设计立场
F2气候适应性设计原则
F3气候适应性设计机理
F4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
F5气候适应性设计技术
F6设计导则的使用方法
C气候
C1气候要素
C2气候层级
C3应对气候的分析方法
P场地设计
P1场地
P2布局
B建筑设计
B1功能(性能分类与拓展)
B2空间(空间与资源交互)
B3形体(气候赋形)
B4界面(气候性能界面)
T技术协同
T1技术选择
T2施工调适
T3运维测试与后评价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