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NT$
1630.0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NT$
345.0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NT$
295.0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梳理建筑构图、形态构成基础理论与方法,全书选用案例涵盖古今中外的各地建筑,通过案例和简图分析使读者对建筑构图、构形原理有较为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同时培养科学的建筑审美能力。本书内容包括构图与建筑构图、构图要素、形态与形态构成、构图基本方法、建筑与建筑构图五部分,是针对建筑学、室内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学生、教师,建筑设计人员、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相关专业研究人员以及建筑爱好者的专业类书籍。
|
目錄:
|
前言
内容结构
第一章构图与建筑构图1
第一节构图与建筑构图要点1
第二节建筑构图要求与原理5
第二章构图要素7
第一节视觉要素7
一、基本视觉要素7
二、几何学要素 20
第二节心理学要素 30
一、完形心理学30
二、环境心理学37
二、色彩心理学39
四、视错觉44
第三章形态与形态构成 49
第一节 形态
一、形态的概念 49
二、形态分类 50
三、建筑与空间形态 52
第二节形态构成元素 54
一、基本元素 54
二、形态的位置与位置关系 60
第四章建筑构图基本方法 62
第一节 比例
一、定义62
二、建筑中的比例与辅助线 64
三、建筑中的人体比例与尺寸 68
第二节尺度, 73
一、尺度的概念73
二、建筑尺度要素75
三、建筑尺度分类79
四、建筑尺度要求83
第三节一致性、相似性和反差 84
第四节韵律 90
一、韵律与建筑韵律 90
二、元素的重复韵律 91
三、元素的渐变韵律 97
四、元素韵律穿插102
第五节对称与非对称103
一、对称 103
二、非对称 108
第六节结构与构件110
第五章建筑与建筑构图118
第一节立面构图118
一、立面构图特征118
二、立面构图中的构成元素关系119
三、立面形态构成128
第二节立体构图141
一、立体形态构成分类141
二、形态的立体构图 146
三、立体形态构成手法149
第三节空间构图159
一、空间构图理论溯源159
二、空间构图特征161
三、空间形态164
四、空间构成方法171
五、空间构成工具182
六、空间组合形式分类183
七、建筑内部空间185
八、建筑过渡空间188
九、建筑内、外部空间的交互191
参考文献193
|
內容試閱:
|
建筑学专业对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学习建筑学被要求拥有丰富的各方面知识。好的建筑设计作品除要求功能流线、结构体系的合理组织外,还需美学、经济学、几何学、色彩学、构图学、测量学、环境学、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介人与协同,在方案概念设计阶段甚至需要文化、伦理、哲学等多学科的辅助。建筑构图学也是这众多学科中的主要一个,它并非鼓励建筑师创造纯形式的视觉产物,而抛弃建筑的使用与应用体验, 而是希望通过合理、科学的组织原则与技法使设计得以深化。
作者本人在国外接受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长期受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方法的影响, 感受到构图理论自身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与其他设计要素(功能组织、空间建构、参数化设计等)相结合的必要性,在个人建筑设计中大量尝试使用科学的建筑构图与构形方法进行设计实践,书中相关案例均有详解。同时作为主持人所承担的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62300410218 〉:《非常规突发情况下灾民应急安置设施设计研究》也大量使用构图相关比例、尺度和空间构成原则进行设计实验。
作者在国内外两所高校〖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建筑系、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承担建筑学基础和建筑设计教育工作,在过往的设计课教授中发现各国〔中国、俄罗斯、西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在接触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都存在茫然无措,而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空间形态组合、图面表达、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甚至方案套用上,忽视了对视觉形态感觉和审美的培养,对基本建筑审美原则的理解存在欠缺,由此导致进人高年级应对复杂功能流线和场地要求的建筑设计时,无法与之前的空间设计方法相结合,立面、形体趋于乏味,甚至不符合基本审美原则。
本书针对建筑学初学者及对建筑有兴趣的读者,力图系统梳理建筑构图、形态构成基础理论与方法,全书选用的案例涵盖古今中外的各地建筑,通过案例和简图分析使读者对建筑构图、构形原理有较为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同时培养科学的建筑审美能力。
本书能够完成特别感1 射郑州大学张建涛教授、张东辉教授、郑东军教授,白俄罗斯闰立技术大学:.八.^^的化教授提供的相关文献、图片资料和学术指导,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赵荣编辑给我这次宝贵的编写机会和耐心改稿,以及吴小路、钱禹、冯志华、刘雨薇、孙曦梦等各位朋友收集整理的图片资料。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各位未来建筑师初学路上的一块小垫脚石!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