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在古代文明世界,印度和中国各自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文学理论体系。本书设立十二个论题,对印度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说明中印两国古代文学理论表现形态迥然有别,而基本原理贯通一致。
|
關於作者: |
黄宝生,1942年7月生,上海市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印度古代文学》、《印度古典诗学》、《〈摩诃婆罗多〉导读》、《梵学论集》、《梵语文学读本》、《梵语佛经读本》(主编)和《巴利语读本》等,译有《印度哲学》(合译)、《佛本生故事选》(合译)、《摩诃婆罗多》(合译)、《故事海选》(合译)、《奥义书》、《薄伽梵歌》、《瑜伽经》、《罗怙世系》、《六季杂咏》、《十王子传》和《罗摩后传》等,曾获印度政府颁发的总统奖和莲花奖。
|
目錄:
|
绪 言(1)
章 诗学起源、发展和形态(6)
第二章 文学定义(67)
第三章 文体论(85)
第四章 戏剧学(110)
第五章 修辞论(142)
第六章 风格论(175)
第七章 味论(200)
第八章 韵论(245)
第九章 文学功用论(291)
第十章 作家论(311)
第十一章 读者论(332)
第十二章 借鉴和创新(351)
结 语(370)
附录一 神话和历史——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之一(374)
附录二 宗教和理性——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之二(386)
附录三 语言和文学——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之三(396)
附录四 印度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文论(416)
附录五 在梵语诗学烛照下——读冯至《十四行集》(433)
后 记(4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