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編輯推薦: |
特洛伊战争是历史,还是神话和诗篇?解构荷马史诗,探索特洛伊战争背后的谜团和真相,重现英雄人物以及那个鲜明多彩的世界。
|
內容簡介: |
特洛伊战争是历*有名的冲突之一,是为了争夺美丽的海伦而发动的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两千多年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汲取了许多艺术灵感。但是,这个故事究竟是真是假?
在《特洛伊战争》中,历史学家和古典学者巴里施特劳斯一直探索着战争背后的谜团和真相,从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到海因里希施里曼于19世纪晚期发现特洛伊古城,再到近期的考古发现,找出了这些故事的相关线索。结果证明,特洛伊人并不属于希腊种族,而是安纳托利亚族人,与东部的赫梯帝国同盟。特洛伊战争期间,希腊人都是优秀的水手,而特洛伊人则偏爱稳定的安居。战争的起因很有可能是绑架海伦事件更重要的是,抢夺皇室嫁妆一事。归根究底,这是一场特洛伊人与希腊人对东爱琴海海域的控制权之争。
通过将这些争斗生动地解构重组,以及对著名人物的深刻描画,《特洛伊战争》揭露出了掩藏于荷马伟大史诗背后的那段历史,同时又不失史诗传说的诗性和恢弘。
|
關於作者: |
巴里施特劳斯(Barry Strauss) 是康奈尔大学古典学系和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军事史。他撰写了多部著作,包括《萨拉米斯战役》《特洛伊战争》《斯巴达克斯战争》等。
译者简介
王舒琴,1996年生,安徽合肥人,2019年淮北师范大学翻译系毕业。
杜萍,职业译者。
|
目錄:
|
第1章 红颜祸水
第2章 黑船起航
第3章 滩头堡行动
第4章 攻墙之战
第5章 肮脏战争
第6章 陷入困境
第7章 杀戮场
第8章 夜色下行动
第9章 赫克托尔的进攻
第10章 阿基琉斯之踵
第11章 特洛伊木马之夜
前言特洛伊地处亚欧交界处,既是战争要塞,也是贸易枢纽。它 虽频频遭受战争,却仍然繁荣昌盛,备受瞩目。达达尼尔海峡 (the Dardanelles Straits)钢青色的海水于特洛伊汇入爱琴海,并 以特洛伊为通向黑海的出海口。在古代,北风常常干扰这里的航 运,而特洛伊这座城始终得到避风港庇护,于是商人逐利而来,大 批掠夺者蜂拥而至。自此,城墙、勇士和流血成了这座城市生活的主旋律。
荷马史诗记录了希腊人如何攻打特洛伊,在此之前的 2000 年,人们为了特洛伊争夺不休。以后的数百年间,从亚历山大大 帝入侵到 1915 年的加利波利之战(the Gallipoli Campaign),场场战役的军队都越过特洛伊的古老城墙。
考古学家也来到特洛伊。1871年,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声称在达达尼尔海峡入口附近的土墩发现特洛伊遗址,一时引起轰动。施里曼是一位极有天赋的业余考古迷,却也不排除他只是个欺世盗名之徒的可能。但是,130年来,大批训练有素的考古学家都愿意追随他的脚步,并为出土工 作打下了坚实且科学的基础。因为相信荷马史诗具有真实性,所以他们接踵而至。
但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确实是真的吗?就算特洛伊古城真的存在,那么它是否同荷马所描述的城市一样壮观?它是否遭到过希腊舰队来犯?特洛伊战争真的发生过吗?特洛伊地处亚欧交界处,既是战争要塞,也是贸易枢纽。它 虽频频遭受战争,却仍然繁荣昌盛,备受瞩目。达达尼尔海峡 (the Dardanelles Straits)钢青色的海水于特洛伊汇入爱琴海,并 以特洛伊为通向黑海的出海口。在古代,北风常常干扰这里的航 运,而特洛伊这座城始终得到避风港庇护,于是商人逐利而来,大 批掠夺者蜂拥而至。自此,城墙、勇士和流血成了这座城市生活的主旋律。
荷马史诗记录了希腊人如何攻打特洛伊,在此之前的 2000 年,人们为了特洛伊争夺不休。以后的数百年间,从亚历山大大 帝入侵到 1915 年的加利波利之战(the Gallipoli Campaign),场场战役的军队都越过特洛伊的古老城墙。
考古学家也来到特洛伊。1871年,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声称在达达尼尔海峡入口附近的土墩发现特洛伊遗址,一时引起轰动。施里曼是一位极有天赋的业余考古迷,却也不排除他只是个欺世盗名之徒的可能。但是,130年来,大批训练有素的考古学家都愿意追随他的脚步,并为出土工 作打下了坚实且科学的基础。因为相信荷马史诗具有真实性,所以他们接踵而至。
但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确实是真的吗?就算特洛伊古城真的存在,那么它是否同荷马所描述的城市一样壮观?它是否遭到过希腊舰队来犯?特洛伊战争真的发生过吗?
新的证据证明特洛伊战争似乎确有其事,再次震惊世人。自1991年以来,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几近于一场考古革命。这种种发现,皆可以印证荷马所言不虚。二十年前,特洛伊看起来只是一个仅有半英亩的小城堡。而现在,根据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新的考古研究结果,我们知道特洛伊面积实际上约为 75 英亩,是一座黄金之城,琥珀色的麦浪摇曳其间。
我们的研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荷马史诗和希腊文献,我们还从赫梯文献中发现了这里的塔瑞萨或维鲁萨指的就是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或伊利昂伊利昂是希腊语早期形式中的维利昂。由此可见,特洛伊其实是用来指代古代近东某地区的一个名词。
大约三十年前,当时的学者认为特洛伊人就是希腊人,与攻击他们的人同族。最近发现的特洛伊城市规划证明并非如此,因为它看起来很像安纳托利亚城市,却不像希腊城市。新文献显示,特洛伊人可能会说一种与赫梯密切相关的语言,特洛伊是赫梯的盟友。特洛伊盟友的敌人是希腊人。
希腊人是青铜时代的维京人。他们建造了历史上第一批战舰中的部分类型。希腊人左手操纵方向舵,右手紧握剑柄,就 这样乘船横跨爱琴海,浩浩荡荡,一路驶入地中海东、中部地区。他们的策略或是大规模远征或是小规模突击;他们的名义或是应国王号令出战或是做强盗出海抢劫;他们的身份或是正式兵、水手或是可以随时摇身一变,成为商人掠夺者,抑或是雇佣兵、信使、世代的宾朋。维京船干柱上的龙头之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意义,正如希腊军舰干柱上的鸟喙之于地中海岛民或安 纳托利亚人。公元前 15世纪,希腊人征服了克里特岛、爱琴海 西南诸岛和安纳托利亚爱琴海沿岸的米利都城,然后东驱吕西亚(Lycia),越海抵达塞浦路斯。公元前 14 世纪,他们奋起反抗西安纳托利亚的赫梯首领。公元前 13 世纪,他们开始与爱琴 海东北部诸岛对峙,这对特洛伊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公元前 12 世纪,他们成为海上民族的一支,加入了劫掠的浪潮,先后来到塞浦路斯、黎凡特、埃及,最终定居非利士(Philistine)。 这就是青铜时代希腊人的生活状貌:哲学家勉强糊口,掠夺者盆满钵盈。
公元前 1200 年前后的特洛伊战争也许只是一个更大谜团的 一小部分。不论特洛伊战争场景是否取证于荷马史诗,我们大 多数读者对荷马史诗的印象都是与该场景截然不同的。像阿基琉斯之踵、卡珊德拉的警告等故事,我们都认为它们源于特洛伊战争,但其实荷马史诗对于这些却是只字未提。所以说,印象 这个词真是极其贴切了。
请先细想荷马所言:他借两部长诗讲述故事,一部是《伊利 亚特》,又称《伊利昂的故事》或《特洛伊的故事》);另一部是 《奥德赛》,又称《奥德修斯的故事》。根据荷马的说法,富裕的特洛伊城及其盟友与所有希腊人结成的联盟发生冲突,双方战士奋勇厮杀,这一仗一打就打了十年。这是一场历史上的大战, 每支军队至少有10万人,包括1184艘希腊军舰。双方各有英雄人物。这也是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甚至连奥林匹亚众神也主动参战。
特洛伊城宏伟壮观,其堡垒坚不可摧。战争的起因一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受美丽的斯巴达王后海伦的诱惑,二是斯巴达的宝藏失窃。之后,希腊人兵临特洛伊,要求对方将海伦和宝藏一 并归还斯巴达的国王墨涅拉俄斯(Menelaus)。但特洛伊人拒绝了。在随后的九年战争中,希腊人不断抢劫、毁坏特洛伊的乡村和周围的岛屿,不过一直没能攻入特洛伊城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伊利亚特》只肯着墨于特洛伊平原上的对阵。其实,平原之外爆发的战争要更多,而且时不时还会有突袭战。甚至,关于这场旷日持久的对抗冲突,《伊利亚特》只记载了其第九年里短短两个月的战事。
第九年,希腊军队先是遭遇了凶猛的流行病,紧接着希腊最 伟大的勇士阿基琉斯又率领部下发动了兵变。这样一来,希腊军队几乎瓦解。这次兵变仍是为了女人,只不过这一次女主角成了 美丽的布里塞伊丝(Briseis)。她本是阿基琉斯的战利品,却被 希腊总指挥官阿伽门农抢去。阿基琉斯怒不可遏,率领部下直接 撤离战场。阿伽门农亲率其余兵力顽强抵抗敌军,整整四天,战 况惨烈。《伊利亚特》以此为重点,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赫克托尔王子率领的特洛伊军队趁阿基琉斯不在,差点把希腊人赶下大 海。10 小时后,为保住希腊营地,阿基琉斯派出高级指挥官和 密友帕特洛克罗斯(Patroclus),让他们二人率军重返战场。帕特洛克罗斯初期获胜,后来因为野心太大反而战败。赫克托尔在特洛伊平原上杀了他。阿基琉斯复仇心切,立刻奔赴战场,不仅手刃赫克托尔,还将敌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他怒气冲天,不停虐待赫克托尔的尸体。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央求阿基琉斯归还赫克托尔的遗体,因为他还想要将儿子火化或土葬。而阿基琉斯最终点头答应。此时的阿基琉斯悲伤更甚,却也更加智 慧。他十分清楚,不久他也要命丧战场,这是命中注定的。
《伊利亚特》以赫克托尔的葬礼作结。《奥德赛》主要描述的是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艰难返乡之路。在一系列的倒叙中,它解释了奥德修斯如何设计并实施他天衣无缝的计划,即让希腊战士藏身于特洛伊木马中,并运送特洛伊木马入城。阿基琉斯在先前的战斗中死去,未能看到最后的胜利。《奥德赛》 还提到了海伦与墨涅拉俄斯同返斯巴达。不过,关于特洛伊战争 的大部分内容,荷马史诗都未记载。所以要想知道更多的细节,我们还得从别的诗歌里寻找答案,或者说不要全部指望希腊、罗马诗歌。
|
內容試閱:
|
特洛伊地处亚欧交界处,既是战争要塞,也是贸易枢纽。它 虽频频遭受战争,却仍然繁荣昌盛,备受瞩目。达达尼尔海峡 (the Dardanelles Straits)钢青色的海水于特洛伊汇入爱琴海,并 以特洛伊为通向黑海的出海口。在古代,北风常常干扰这里的航 运,而特洛伊这座城始终得到避风港庇护,于是商人逐利而来,大 批掠夺者蜂拥而至。自此,城墙、勇士和流血成了这座城市生活的主旋律。
荷马史诗记录了希腊人如何攻打特洛伊,在此之前的 2000 年,人们为了特洛伊争夺不休。以后的数百年间,从亚历山大大 帝入侵到 1915 年的加利波利之战(the Gallipoli Campaign),场场战役的军队都越过特洛伊的古老城墙。
考古学家也来到特洛伊。1871年,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声称在达达尼尔海峡入口附近的土墩发现特洛伊遗址,一时引起轰动。施里曼是一位极有天赋的业余考古迷,却也不排除他只是个欺世盗名之徒的可能。但是,130年来,大批训练有素的考古学家都愿意追随他的脚步,并为出土工 作打下了坚实且科学的基础。因为相信荷马史诗具有真实性,所以他们接踵而至。
但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确实是真的吗?就算特洛伊古城真的存在,那么它是否同荷马所描述的城市一样壮观?它是否遭到过希腊舰队来犯?特洛伊战争真的发生过吗?
新的证据证明特洛伊战争似乎确有其事,再次震惊世人。自1991年以来,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几近于一场考古革命。这种种发现,皆可以印证荷马所言不虚。二十年前,特洛伊看起来只是一个仅有半英亩的小城堡。而现在,根据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新的考古研究结果,我们知道特洛伊面积实际上约为 75 英亩,是一座黄金之城,琥珀色的麦浪摇曳其间。
我们的研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荷马史诗和希腊文献,我们还从赫梯文献中发现了这里的塔瑞萨或维鲁萨指的就是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或伊利昂伊利昂是希腊语早期形式中的维利昂。由此可见,特洛伊其实是用来指代古代近东某地区的一个名词。
大约三十年前,当时的学者认为特洛伊人就是希腊人,与攻击他们的人同族。最近发现的特洛伊城市规划证明并非如此,因为它看起来很像安纳托利亚城市,却不像希腊城市。新文献显示,特洛伊人可能会说一种与赫梯密切相关的语言,特洛伊是赫梯的盟友。特洛伊盟友的敌人是希腊人。
希腊人是青铜时代的维京人。他们建造了历史上第一批战舰中的部分类型。希腊人左手操纵方向舵,右手紧握剑柄,就 这样乘船横跨爱琴海,浩浩荡荡,一路驶入地中海东、中部地区。他们的策略或是大规模远征或是小规模突击;他们的名义或是应国王号令出战或是做强盗出海抢劫;他们的身份或是正式兵、水手或是可以随时摇身一变,成为商人掠夺者,抑或是雇佣兵、信使、世代的宾朋。维京船干柱上的龙头之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意义,正如希腊军舰干柱上的鸟喙之于地中海岛民或安 纳托利亚人。公元前 15世纪,希腊人征服了克里特岛、爱琴海 西南诸岛和安纳托利亚爱琴海沿岸的米利都城,然后东驱吕西亚(Lycia),越海抵达塞浦路斯。公元前 14 世纪,他们奋起反抗西安纳托利亚的赫梯首领。公元前 13 世纪,他们开始与爱琴 海东北部诸岛对峙,这对特洛伊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公元前 12 世纪,他们成为海上民族的一支,加入了劫掠的浪潮,先后来到塞浦路斯、黎凡特、埃及,最终定居非利士(Philistine)。 这就是青铜时代希腊人的生活状貌:哲学家勉强糊口,掠夺者盆满钵盈。
公元前 1200 年前后的特洛伊战争也许只是一个更大谜团的 一小部分。不论特洛伊战争场景是否取证于荷马史诗,我们大 多数读者对荷马史诗的印象都是与该场景截然不同的。像阿基琉斯之踵、卡珊德拉的警告等故事,我们都认为它们源于特洛伊战争,但其实荷马史诗对于这些却是只字未提。所以说,印象 这个词真是极其贴切了。
请先细想荷马所言:他借两部长诗讲述故事,一部是《伊利 亚特》,又称《伊利昂的故事》或《特洛伊的故事》);另一部是 《奥德赛》,又称《奥德修斯的故事》。根据荷马的说法,富裕的特洛伊城及其盟友与所有希腊人结成的联盟发生冲突,双方战士奋勇厮杀,这一仗一打就打了十年。这是一场历史上的大战, 每支军队至少有10万人,包括1184艘希腊军舰。双方各有英雄人物。这也是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甚至连奥林匹亚众神也主动参战。
特洛伊城宏伟壮观,其堡垒坚不可摧。战争的起因一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受美丽的斯巴达王后海伦的诱惑,二是斯巴达的宝藏失窃。之后,希腊人兵临特洛伊,要求对方将海伦和宝藏一 并归还斯巴达的国王墨涅拉俄斯(Menelaus)。但特洛伊人拒绝了。在随后的九年战争中,希腊人不断抢劫、毁坏特洛伊的乡村和周围的岛屿,不过一直没能攻入特洛伊城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伊利亚特》只肯着墨于特洛伊平原上的对阵。其实,平原之外爆发的战争要更多,而且时不时还会有突袭战。甚至,关于这场旷日持久的对抗冲突,《伊利亚特》只记载了其第九年里短短两个月的战事。
第九年,希腊军队先是遭遇了凶猛的流行病,紧接着希腊最 伟大的勇士阿基琉斯又率领部下发动了兵变。这样一来,希腊军队几乎瓦解。这次兵变仍是为了女人,只不过这一次女主角成了 美丽的布里塞伊丝(Briseis)。她本是阿基琉斯的战利品,却被 希腊总指挥官阿伽门农抢去。阿基琉斯怒不可遏,率领部下直接 撤离战场。阿伽门农亲率其余兵力顽强抵抗敌军,整整四天,战 况惨烈。《伊利亚特》以此为重点,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赫克托尔王子率领的特洛伊军队趁阿基琉斯不在,差点把希腊人赶下大 海。10 小时后,为保住希腊营地,阿基琉斯派出高级指挥官和 密友帕特洛克罗斯(Patroclus),让他们二人率军重返战场。帕特洛克罗斯初期获胜,后来因为野心太大反而战败。赫克托尔在特洛伊平原上杀了他。阿基琉斯复仇心切,立刻奔赴战场,不仅手刃赫克托尔,还将敌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他怒气冲天,不停虐待赫克托尔的尸体。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央求阿基琉斯归还赫克托尔的遗体,因为他还想要将儿子火化或土葬。而阿基琉斯最终点头答应。此时的阿基琉斯悲伤更甚,却也更加智 慧。他十分清楚,不久他也要命丧战场,这是命中注定的。
《伊利亚特》以赫克托尔的葬礼作结。《奥德赛》主要描述的是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艰难返乡之路。在一系列的倒叙中,它解释了奥德修斯如何设计并实施他天衣无缝的计划,即让希腊战士藏身于特洛伊木马中,并运送特洛伊木马入城。阿基琉斯在先前的战斗中死去,未能看到最后的胜利。《奥德赛》 还提到了海伦与墨涅拉俄斯同返斯巴达。不过,关于特洛伊战争 的大部分内容,荷马史诗都未记载。所以要想知道更多的细节,我们还得从别的诗歌里寻找答案,或者说不要全部指望希腊、罗马诗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