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1789:三城记

書城自編碼: 351097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美]迈克·拉波特 [Mike,Rapport] 著,夏天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31461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售價:NT$ 4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周易
《 周易 》

售價:NT$ 203.0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乾隆制造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88
《 西线之战(卷二) 》
+

NT$ 588
《 西线之战(卷一) 》
+

NT$ 468
《 都铎王朝·西班牙无敌舰队 》
+

NT$ 588
《 汗青堂丛书050·诺曼征服:黑斯廷斯战役与英格兰诺曼王朝的崛起 》
+

NT$ 492
《 甲骨文丛书·走向火焰:帝国、战争与沙皇俄国的终结 》
+

NT$ 474
《 好望角丛书·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 》
編輯推薦:
迈克拉波特讲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18世纪下半叶,三个城市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它们分别是巴黎、纽约和伦敦,它们都处在政治混乱和革命风暴的中心。从美国革命时期英国人占领纽约,到伦敦争夺民主的骚动和民众起义,再到巴黎的弑君事件,拉波特探索了不同城市和革命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何有的城市风云剧变,而有的城市则将反抗镇压至无形。为何巴黎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革命,而伦敦却避免了同样的情况?为何美国独立革命在大西洋沿岸城市引爆了激进主义?拉波特将读者的视线从舰队街上政治色彩深厚的小酒馆、咖啡馆移开,穿过发生在纽约港的英法海战,再到巴黎恐怖时期的断头台,为读者生动展现了这些城市是如何成为革命戏剧舞台主角的。
內容簡介:
18世纪下半叶是欧洲和北美政治剧变的时代:17561763年,七年战争同时在两个大陆进行;1775年,北美十三州宣布独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而城市则是这些进步运动上演的舞台。与今天一样,当时的巴黎、伦敦、纽约既是政治权力中心,又是商业财富、文化艺术中心。三大城市构筑了大西洋世界,关于自由、解放、平等的新思想在这里传播,各地的进步运动遥相呼应。

作者迈克拉波特相信城市是其自身历史的参与者。本书着重探讨了革命时代的巴黎、伦敦与纽约这三座城市如何在象征意义及事实意义上逐渐演变为权力斗争的场所;各派势力如何占领、利用、改造城市的空间和建筑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城市的景观又如何反过来成为革命经历的一部分,甚至改变整个革命的进程。

通过各类档案、书信、游记与目击者的证词,拉波特从视觉、听觉以及嗅觉等多重角度生动描绘了一幅当年的城市全景,并将城市的历史与革命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读者将跟随作者的步伐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游览法院、立法机构、咖啡店、小餐馆、酒馆、广场、公园等场所,还将看到城市中的男男女女戴假发的贵族与律师、手茧粗粝的工匠、挥舞着羽毛笔的学者、性情泼辣的贩子,以及水手、奴隶如何在其间生活,历史又如何在其间展开。
關於作者:
迈克拉波特(Mike Rapport),生于美国纽约,在布里斯托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法国史学者威廉多伊尔(William Doyle)。曾任教于斯特林大学,200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成员,现就职于格拉斯哥大学。

拉波特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革命,包括1789年法国大革命、英法美革命的比较,曾参与革命的多米诺骨牌项目,探讨1848年革命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代表作包括:《1848:革命之年》、《法国革命中的民族问题和公民权利》、《拿破仑战争导论》、(牛津通识系列)等。

拉波特学术功底深厚,对历史和生活充满热情,喜爱在城市中漫步,研究历史事件是如何在大街小巷展开的。他充分利用档案及历史参与者的私人记录,其作品不仅翔实地展现了历史的发展,而且描绘出当事者的体验,生动有趣。
目錄
致谢
前言:大革命时代的三座城市

第1章 纽约:革命的临近(17651775年)
第2章 反抗的伦敦:威尔克斯与自由(17631776年)
第3章 与巴黎作对的国王(17631776年)
第4章 革命与战争中的纽约(17751783年)
第5章 燃烧的伦敦:改革与骚乱(17761780年)

第6章 巴黎起义:革命的到来(17761789年)
第7章 纽约:首都(17831789年)
第8章 革命的巴黎(17891793年)
第9章 伦敦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争论(17891792年)
第10章 恐怖时期的巴黎(17931794年)

第11章 激进的伦敦:民主派与效忠派的对抗(17921794年)
第12章 纽约与法国大革命的碰撞(17891795年)

结语 变革中的城市与历史的记忆
注释
內容試閱
大革命时代的三座城市

1763年2月23日,一个刺骨的冬日,在无数巴黎人忐忑不安的目光中,一座巨大的骑马像缓缓降落在巴黎西郊一处广场中心的底座上。这座宏伟壮观的艺术品出自雕塑家埃德梅布沙东(Edm Bouchardon)之手,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批评家们迟早也会这么说)。雕塑的形象是以胜利者姿态跃马扬鞭的国王路易十五(Louis XV, 17101774年),塑像落成时他依然在位,并将继续统治法兰西11年。骑马像位于路易十五广场(今天的协和广场)的核心部分,整座广场都铺着鹅卵石,面积十分宽阔,zui 远处与香榭丽舍大道相接。这座充满王者气概的骑马像及整个广场旨在纪念法国波旁王朝的荣耀时刻,庆祝路易十五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17401748年)中取得的胜利。广场的设计者是安格雅克加布里埃尔(Ange-Jacques Gabriel),一位杰出的新古典主义者,也是路易十五宠信的建筑师。加布里埃尔的选址及建设计划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路易十五广场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加布里埃尔设计的两座宫殿,宫殿用色调温暖的金黄色砂岩建成,格局对称,是古希腊罗马风格的柱廊式建筑。它们坐落在北边,可以眺望整座广场。俄国历史学家尼古拉卡拉姆津(Nikolai Karamzin)的反应完全符合广场设计者的期待。1790年4月,卡拉姆津的马车在香榭丽舍大道上辚辚而行,驶过一处又一处充满田园风情的景观:园林、餐馆、凉亭、乐谱架子卡拉姆津探身望向窗外:你们看,前面就是路易十五陛下的雕像,雕像下面是一块巨大的八角形底座,周围还有一圈白色的大理石栏杆。朝着雕像的方向一直走,你会看到一条条遮掩在浓荫下的小径,那里就是有名的杜伊勒里花园,它是这座雄伟宫殿的一部分,风景美得让人惊叹!

卡拉姆津一行人的马车驶进广场,空旷的场地上回响着挽马的响鼻声与车轮的吱嘎声。凡是来广场参观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路易十五的骑马像,这座雕像设计的目的就是展示王室权威。即便是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这样彻头彻尾的共和主义者,对布沙东的作品亦不吝溢美之词。杰斐逊回忆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个奇迹,除非你走得够远,一点儿都看不见雕像的面部与躯干上那完美的外貌与轮廓。

但在1763年2月,巴黎民众的观点则不那么乐观。国王的雕像在四台木质起重机缆索的牵引下摇摇晃晃,而工人们不得不竭尽全力拉紧绳子与滑轮,他们抱怨说自己的国王正在和四个婊子(grue,在法语里,起重机和妓女是一个单词)拉拉扯扯。就在13天前,国王签订了有史以来最为屈辱的一份和平条约,巴黎民众怨气沸腾。这就是《巴黎条约》,它标志着七年战争的结束。这场战争是18世纪最具破坏力的一次世界冲突,法国在战争中被宿敌英国彻底击败,印度与美洲的大片殖民地也被后者吞并,法国陆军与海军都一败涂地,王室的荣耀丧失殆尽。众所周知,路易十五本人没有在前线指挥,而是离开了喧闹的凡尔赛,带着他才智过人的情妇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寻欢作乐,还时常拜访那些有名的交际花俏皮话里对妓女的雅称。路易十五广场的开放典礼定于1763年6月20日,与和平宣言的发布恰巧在同一天。这种安排出于以下构想:路易十五既代表着强大的力量,又能充当一名和平使者。不过,与军事的全面溃败相比,这座雕像的象征意义毫无说服力。

巴黎民众的不满还有更为现实的理由。路易十五广场的建设源于巴黎市政府一次修建新广场的竞标活动。这座新广场将取代那些一团乱麻般的中世纪街道,彻底改变巴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状况。《论建筑》(Essay on Architecture, 1753年)的作者马克安托万洛吉耶(Marc-Antoine Laugier)曾抱怨说:我们居住的城镇中,一座座房子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既没有条理也没有规划,更别说有什么设计。这种混乱情况在巴黎最为严重。为此,加布里埃尔的几个竞争对手提议将广场建在巴黎的正中央,但工程开销、涉及的法律纠纷及拆迁安置等一系列问题让他们的计划寸步难行。当巴黎市民们还在左右为难时,国王出面解决了问题,他将自己在巴黎西郊的一部分领地捐献出来。毫无疑问,国王的御用建筑师加布里埃尔在新一轮竞标中胜出。这个结果看似十分完美,却忘记了这项工程的本来目的方便大多数巴黎市民出行,广场建在了错误的位置。路易十五广场的建设显示,王室的权威战胜了王国臣民的日常需要,王室权力凌驾于城市改革之上。

王权与改革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几座伟大城市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一个侧面。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个人、社会团体在这些城市中生活、工作、开展社会活动;同时这些城市也是一切经济、政治、社会权力的中心。对于统治者、政府、公司及各类社会组织来说,城市不仅是一方栖息之地,而且是刻下自己印记的舞台。政府、民间组织、各种社会活动都会利用城市建筑和空间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在此期间,建筑与空间被建造,被不同群体占据,被改造,以满足不同要求。政治局势动荡的时候,公共建筑或修饰一新,或横遭破坏,又或被夷为平地,以传达某种政治信息。而在局势稳定的时候,这些公共建筑又恢复其既定的,甚至是乏味的象征意义:威严、权力、公共福祉、自由,或者统治者的仁德与荣耀。到了社会剧变或革命时期,城市建筑与空间的外观、用途,甚至是它们本身的存在也发生变化,这也是人们体验或者说融入变革的方式之一。此外,一个地点有可能改变某个历史事件的进程,就像地形会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一样。

由于上述原因,城市的空间与场所总是引起不同人群间的纷争,他们或者在竞争空间事实上的外貌、布局,或者在竞争空间的象征意义,比如巴黎市民对那座华而不实的路易十五骑马像的看法。1763年,当国王的雕像被安放在广场上时,大批旁观者对此冷嘲热讽,但我们不应当将这些尖酸刻薄的笑话理解为一种普遍而带有革命前兆的敌意。还要经过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这种嘲讽才演变为1789年那种不满。但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任何政权都无法完全掌控一座广场、一幢房子或者一处装饰的政治意义。人们为了控制、改造、使用城市建筑及公共场所,包括王宫、广场、公园、教堂、酒馆、咖啡店、街道、监狱等,发生了不少政治摩擦,这种暴力与冲突在大革命时期尤为剧烈。

本书讨论了巴黎、伦敦与纽约这三座城市如何在革命时代美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时期逐渐演变为权力斗争的场所,并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在充满政治纷争的18世纪晚期,这些城市的空间和建筑如何在象征意义及事实意义上成为冲突的场所;城市的景观如何成为革命经历的一部分,甚至改变整个革命的进程。纽约与巴黎的革命者及伦敦的激进主义者都利用特殊的地点或建筑动员支持者,以论证、讨论或者反抗现有秩序。
但这些剧变不仅包括政治的革命,也包括文化的。革命者和激进主义者与保守势力进行着思想上的斗争,他们希望创造新的政治秩序,或者改革旧秩序。他们利用城市景观宣传自己的各种理念,这种宣传或满怀希望,或威胁利诱,或振奋人心。在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期,这类运动包括一系列强有力的破坏偶像行为:推倒雕像,凿毁公共建筑里所有的政治象征物,给街道换新名字,在法国还出现了破坏宗教标志的现象。不过除了破坏,还有建设、美化与创造:改造旧建筑以适应新的政治要求;在旧址上雕刻出新的格言、观念,或者在革命政治斗争时期把这些东西用颜料草草刷一遍;在房子周围摆满自由帽之类的革命标志;立起自由杆;利用大都市的公共空间庆祝革命节日或举行公开集会,向各阶层公民展示政治团结,传达政治主张。革命者与激进主义者利用以上途径号召民众与他们并肩奋斗,并让新公民秩序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而这些宣传就发生在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中。一位研究大革命时代文化史的历史学家说,这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重生的革命活动,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仿佛一张文化革命画布,描绘着新旧秩序拥护者之间你死我活的交锋。18世纪的政治解放斗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城市空间的掌握,这不仅在战略上很重要,而且决定了哪一方的观念、信息与威望能够在城市大众中传播。

人民在这个故事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三座城市的民主运动就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左邻右舍中展开。zui 明显的是,革命者将革命或激进主义的标志印刻在建筑物上,或新公民秩序为了自己的目标占领著名的公共场所,这些方法都让政治斗争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深入社会各个角落。于是,本书中的空间一词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一个可供民众会面与沟通的具体场所;其次代表距离与挑战,特别是在巴黎与伦敦这两个18世纪的大城市,革命者与激进派正致力于鼓动所有市民。因此一部分故事讲述的是政治活动及政治主动权在城市各地区的流转,它们逐渐从社会精英专属的华丽厅堂转移到酒馆、政治俱乐部、当地的革命委员会,甚至街道上。这种变化本身反映了民主运动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政治活动当中去。

不管是纽约和巴黎的革命者,还是伦敦的激进主义者,都找到了各种让自己的思想渗透邻里社区的办法。他们或利用政治网络,或直接在大街上动员那些态度积极的男男女女(有时实际情况的确如此)。那些工匠、苦力、商贩和住着廉租屋的男女,或成群结队地聚集在小货摊上,或在酒馆、咖啡馆里交头接耳,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者。他们积极参与到变革当中,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塑造、更改,甚至挑战革命者与激进派领袖提出的政治计划。谁在行动,为什么行动,哪个团体在行动中扮演主角,这些都是城市革命故事的一部分。各派关于未来的不同见解之间的冲突,如中产阶级出身的革命派政治家与工人、工匠等大众之间的冲突,常常表现为对特定社区空间和场所的争夺,这也是城市中空间体验的一种形式。

除英国、法国与美国之外,其他地区也以各种方式体验着18世纪的革命浪潮;世界各地,从低地国家到海地、拉丁美洲,都经历了各具特色的革命风波。权力斗争的舞台也不限于纽约、伦敦与巴黎,这三座城市的革命传播到各个国家的每一座小镇、村庄,在那里政治生活也充满活力,甚至极度狂热,民众也并非只会发发牢骚然后盲目跟随大城市里的领导者。不过作为权力所在地、经济枢纽及文化与休闲中心,这三座城市里遍布旧秩序的机构及其安身的建筑,还有代表王室和帝国权力的符号、图案、雕像。这里有议会和等级会议、高等法院、教堂、军营、城堡与监狱,还有雕塑、宫殿,以及庆祝胜利和举行典礼的场所。这些地方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竞技场,无数企盼政治改革的人在这里对传统制度发起挑战,并在城市景观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些城市里还有一些场所和空间,可供改革者、革命者或是他们的敌人用以组织、动员、辩论与战斗,它们包括法院、立法机构、咖啡店、小餐馆、酒馆、广场和公园。它们同样是城市的亮点。在美国和法国,这些地方成了新秩序权力机构的诞生地,新秩序将接管旧秩序所在的旧建筑,将它们改造与装饰一新,有时则会将它们夷为平地。

【备注:因后台字数受限,本前言只上传了部分,具体完整的前言内容以实际书籍为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