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編輯推薦:
本丛书由活跃在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戏剧研究领域*线的海内外优秀学者遴选其代表性论文结集而成,涵盖从诸宫调、院本,到金元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花部戏曲、民间小戏、祭司戏剧等多种戏剧文体,涉及戏剧理论、戏剧史实、表演理论、作品评述与考证,中国戏剧发展流变及海外传播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代表了新时期研究领域的较高水平。
內容簡介:
《海内外戏剧史家自选集奚如谷卷》是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丛书中的一本,奚如谷是美国汉学界的领军人物,尤其是在古典戏曲方面有诸多建树。
關於作者:
奚如谷(Stephen H. West)
1944 年出生。美国汉学家。密歇根大学东亚语言文学博士,曾游学澳大利亚、德国、荷兰、中国、日本等地。曾任加州伯克利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阿加西(LouisAgassiz)东方语言文学讲座教授,还曾在华盛顿大学及苏黎世大学等校担任访问教授。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中文讲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荣获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研究院洪堡研究奖 Humboldt Research Award。
早年师从美国元杂剧研究鼻祖柯润璞(James I. Crump)研究宋、金、元文学,研究领域具体涉及宋元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宋元诗词散文及元明戏曲等。
目錄 :
奚如谷与中国戏曲研究(代序) 吴思远
《东京梦华录》与北宋市民文学研究
皇后、葬礼、油饼与猪
《东京梦华录》和都市文学的兴起
释梦
《东京梦华录》的来源、评价与影响
一、文本的缘起和作者
二、对《东京梦华录》的传统评价
三、《东京梦华录》的影响
四、结论
思乡情怀
北宋开封的年节
奇观、仪式、社会关系:北宋御苑中的天子、子民和
空间建构
食之戏:宋元演剧与食物的假扮美学
元杂剧及南戏研究
蒙古人对北杂剧发展的影响
楔子 辩解
第一折 合理化
第二折 反证
第三折 重估
第四折 回顾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论《才子牡丹亭》之《西厢记》评注
北杂剧《虎头牌》中的女真元素
一、关于作者
二、关于该剧
三、关于第二折
《蓝采和》年代考及史料价值
一、《蓝采和》年代考
二、《蓝采和》的史料价值
法律和道德,表象与事实:《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移动的空间:《宦门子弟错立身》中的方言研究
文本、意识形态与元杂剧改编研究
文本与意识形态
明代编订者与北杂剧
早期戏剧文本简论
《赵氏孤儿》等元刊杂剧研究
一、引言
二、《元刊杂剧三十种》及其流传
三、元本杂剧的多样性
四、剧作家、演员、抄本及刊本
五、刊印惯例和格式规范
六、后世对元杂剧剧本的改编
七、现代学术和批评视野中的元刊杂剧
《窦娥冤》之冤:臧懋循改编元杂剧研究
疲病缺银:臧懋循在1616
附录
中国和美国:文化、仪式、书写与都市空间
內容試閱 :
总序
康保成
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发表后的百年来,旧有的文学观念、戏剧观念不断被颠覆被更新。
最初,人们似乎如梦方醒般认识到:元曲原来是可以和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一代之文学;被人轻视的金元杂剧和宋元南戏,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 渐渐地,王国维重文学轻艺术、重元曲轻明清戏曲的观念受到反思。 人们从明清传奇的持续繁荣,昆曲折子戏的兴起,花部戏曲的崛起,角儿制的确立,已然认识到戏剧的表演艺术本质。 世纪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戏剧与宗教仪式的关系问题吸引了学者们的注意,戏剧史的明河与潜流分途演进的理念被提出。 这一理念目前正在经受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百年来的中国戏剧史研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人和丰厚的学术成果。
王国维的同时代人吴梅()和齐如山(),分别在昆曲音律和京剧舞台表演方面获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乃至有学者把王、吴、齐并称为近代戏剧理论界的三大家或三驾马车。 无论这一称谓是否被多数人所接受,但吴梅竭力提倡场上之曲和齐如山对梅兰芳表演艺术的指导,都在揭示出戏曲的角色扮演本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作家作品与场上表演互为依存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戏剧史上存在着一个从一剧之本向表演中心的演进过程。 王、吴、齐分别代表了戏曲研究的三种路向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三大家中,王国维重文献、重考据的研究路向影响*,追随者最多。
三大家之外或稍后,涌现出郑振铎()、任中敏()、孙楷第()、黄芝冈()、钱南扬()、冯沅君()、周贻白 ( )、卢前 ( )、赵景深()、王季思()、董每戡()、郑骞()、傅惜华()、庄一拂()、张庚()、张敬 ( )、 汪经昌 ( )、 吴晓铃 ( )、 郭 汉 城(),以及近年谢世的蒋星煜()、徐朔方()、胡忌()等戏剧史家。 中国戏剧史的研究领域里,可谓群星璀璨,光照寰宇。
卢前在世纪年代写的《中国戏剧概论》里,把中国戏剧史比作一粒橄榄:两头细小的部分说的是戏,中间饱满的部分是曲的历程。 这一生动的比喻,大致勾勒出中国戏剧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与不足。 当时的戏剧史家,大多是从文学、文献学的角度从事研究的,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主要在宋元以来的戏曲作家和作品方面。 王国维的文学观、戏剧观和戏剧史观,对这代人的影响一目了然。 用注经的观念与方法注戏曲、搜集文献资料、研究戏剧史,其积极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 不过 世纪 年代以后周贻白、董每戡、任中敏、张庚等人的研究,扩大了戏剧史的研究领域,突破了曲本位 的局限,弥补了前人对戏 研究的不足,或许更值得称道。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日本汉学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一方面,日本汉学对王国维的戏曲史研究或多或少有着启发作用;另一方面,《宋元戏曲史》问世之后,又极大地反哺于日本汉学。森槐南()等人在大学讲授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国俗文学以及开展南戏研究,是在《宋元戏曲史》问世之前,而由狩野直喜()开创,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田中谦二()、岩城秀夫() 等人继承的京都学派,却深受王国维的影响。 出身于大东文化大学的波多野太郎()独辟蹊径,他较早从地方史志中寻觅戏曲、小说的词语史料,颇受关注。 而辻听花()、波多野乾一()、滨一卫()等人,着眼于京剧现状的品评,其论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田仲一成()的祭祀戏剧研究,从领域到方法,都具有戏剧人类学的风范,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的戏剧研究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