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高野山町石道是我珍藏的散步小道。
漫步町石道已经成为我的修行日课,在这里,收集四季的点滴,记录零星的思绪,沾染着山上的灵气,品味行走的喜悦。
每每看到阳光下神威凛凛的町石,一种虔诚之情便涌上心头。这一百八十座町石,仿佛让人穿越了高野山一千两百年的历史与文化。
|
目錄:
|
前言 我珍藏的散步小道
春
立春 春雪敲醒心扉
雨水 珊瑚树的果实红了、熟了
惊蛰 町石道春意渐浓
春分 感受町石道春的气息
清明 醉心于茱萸
谷雨 开满三色堇的町石道
夏
立夏 行走在新绿的町石道
小满 町石道花草的邀请
芒种 独自行走在町石道
夏至 梅雨雨停时
小暑 町石道的寻宝之旅
大暑 挥洒汗水行走在町石道上
秋
立秋 没有一丝风意的町石道
处暑 夏秋交接之时
白露 町石道上不绝于耳的橡子落地声
秋分 从町石道走访到后山上
寒露 盛放着帚花的高野古道
霜降 探寻町石道的红果子
冬
立冬 秋日红叶漫漫,人们在町石道上邂逅,邂逅
小雪 踏在铺满落叶的道路上
大雪 铺满新鲜落叶的町石道
冬至 年关 被遗忘在小阳春之时
小寒 町石道的白雪妆容
大寒 红艳艳的山茶花与白雪
后记 醉心于町石道
|
內容試閱:
|
我珍藏的散步小道
我珍藏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散步小道。
这是一条令人神往的小道。途经纪之川的清清流水和纪伊山地的山麓。一路上充溢着的清新空气,让人感受到四季的更迭。
出了家门,沿着纪之川渡过九度山桥就到了慈尊院。接着踏上充满深厚历史底蕴的町石道,就到了展望台。在这里稍事休息,一边俯望纪之川的流水,一边穿行于柿町,走过高野参诣大桥,沿着纪之川的堤坝踏上归途。整个路程需走两个多小时。
说起慈尊院,本是弘法大师祭祀其母的寺院,同时也是有吉佐和子的小说《纪之川》故事发生的舞台。这里作为女性的修行场所 广为人知,身着白色装束前来的朝圣者络绎不绝。
爬上临近的阶梯顶端,巍然屹立着的是丹生管省符神社。
这段阶梯中途建造的第一百八十座町石卒塔婆 ,便是町石道的路标,也是高野山的登山口。
追溯町石道的历史,大约是在七百三十年前的镰仓时代 作为高野山表参道而被开辟的一条路。这条小道每隔一町就建有一座用花岗岩石制的五环形卒塔婆。
当时,上自天皇下到黎民百姓,都在这条大道上膜拜,祈求能通往极乐世界。大道上长满苔藓的石头被刻上时光的印记,充满了历史的韵味。近来,将町石道申请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声势高涨 。
这不仅是一条历史之道、祈祷之道,同时也是一条思索之道。
曾听闻弘法大师为了探望母亲,每月九次经过此道下山至慈尊院,九度山町因此得名。其间,大师在这二十四公里的山道上思绪飞扬,浮想联翩。
如同哲学之道对西田几太郎博士来说是思索之道,对弘法大师空海而言,町石道便是他的思索之道。想到此,仿佛路边的草木皆散发出大师的气息,变得崇高起来。
从慈尊院的第一百八十座町石到展望台前的第一百六十六座町石大约要向上爬十五町。攀登时汗流浃背,身上的热气和着汗水不住往外冒,而之后清凉的空气却仿佛洗净了三千尘土。
路间,有一条羊肠小道穿过九度山町的富有柿田。
春天柿子树叶儿透着新绿,山色葱郁;秋天柿子果儿变得色泽红润,仿佛在昭示季节的转变。
朝路边望去,春天蓟菊与蒲公英迎风摇曳,夏天鸭跖草亭亭玉立,秋天胡枝子和沟荞麦娇美绽放,到了冬天,柿子枝头挂苍穹,好一幅美丽的剪彩画。
途中还有竹林和柞木林,葛叶密密麻麻地披覆在山坡上,放眼望去无边无尽。
蝴蝶和蜻蜓之类的昆虫不停地盘旋,营造出后山的意境。
挥洒着汗水辗转来到展望台,往北与和泉山脉连成一线,往南葛城山和金刚山与纪伊山地重重叠叠,远可见高野山与国城山丛山绿林。
正面桥本桥一带依稀可见,蜿蜒舒缓的纪之川一览无遗。我家的房屋如同豆粒一般。
在展望台上擦擦汗换下浸湿的汗衫稍事休息,山下吹来舒适的风令人心旷神怡,小憩片刻,一阵满足感传遍全身。
稍事休息,便俯视着纪之川河流,心满意足地踏着坡道下山了。前方是农家小径,因而人迹罕至。
稍微往前拐过一个弯,刚才还隐在山后的景致一时间竟逼近眼前,因《万叶集》 而久负盛名的妹背山风光随之映入眼帘。
这是因为去程走的是町石道,归程却是在俯临纪之川的路上行走。
在町石道上汗流浃背,展望台上悠然憩息,尔后又在纪之川的淙淙美景中自在漫游,此中乐趣着实无与伦比。
每每有空我都会来这里走走,时而用相机留下四季变换的点滴,或者手持录音笔,记录自己一些零零星星的思绪,品味着诸多乐趣。
有时空手闲庭散步似的,有时却把吃的喝的塞满整个背包;有时迎着朝阳,有时却是披着晚霞。途中都是随心情信步而行,回家冲个凉后,心中的不快总是能云消雾散,十分畅快。
我想把这条我珍藏的散步小道推荐给每个人。
每当漫步于散步小道上,我就越发想从町石道穿行到高野山大门,越发想见证所有的町石。
接下来,让我附着照片,跨越二十四节气,行走在四季的町石道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