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編輯推薦:
步入成人世界,升华生活品味
经历通过仪式,探索人生意义
青少年选择冒险,掌控身心,体验自主
风险越大,甘冒风险的自傲感也越强。
罗曼罗兰
◇综述近年研究发现
◇提供理解和处理思路与方法
◇收录大量生动临床案例
◇定位、预防、治疗
在进入成人生活和生活品味改变的过程中,青少年借由冒险行为完成通过仪式,探索人生意义,进而获得自主。但这也使他们陷入险境。滥用精神兴奋剂、尝试不安全性行为、酒精等作用下实施危险行为、企图自杀、躯体化障碍、意外事故,青少年冒险行为不一而足。越是容易受影响的青少年,往往也越有可能以身犯险。冒险行为既伴随青少年长大成人的过程而来,又埋下种种隐患,乃至危及青少年的生命。
关注青少年成长,了解、研究青少年期冒险行为的动机、表现及现实危险刻不容缓!
本书由法国驻华使馆的傅雷资助出版计划资助出版。
內容簡介:
《青少年期冒险行为》围绕集中表现在青少年向成人过渡阶段的冒险行为问题展开探讨。本书立足文化背景和个体成长视角,通过语义学溯源、青少年个案举例、文学影视作品分析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全面梳理归纳了青少年期冒险行为定义、产生和分类,冒险行为对当事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潜在威胁等关键问题,结合具体行为表现的病理学特征,对青少年期病理性冒险行为的预防与诊治给出了现实而积极的建议与指导。本书对青少年期冒险行为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不同于国内同类著作,在反映中法两国社会文化和学术观点差异的同时,也给我国青少年问题行为研究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本书在著述风格上的鲜明法国文化特点,能给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罗贝尔库尔图瓦,图尔大学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副教授,图尔大学中心医院兼职精神科医生。研究兴趣为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心理、人格评估、暴力与犯罪心理等,已发表学术文章近五十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
译者简介:
费群蝶,硕士,讲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法语基础年级教研室主任,2014年台湾文藻外语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编著有《大学法语四级词汇手册精讲》(副主编),发表教学科研论文数篇。
目錄 :
目录
致谢词Ⅸ
导言001
Ⅰ青少年期冒险行为的概念
1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005
青春发育期和青少年期005
青少年期的心理过程010
青少年期的五大阶段019
2冒险和青少年期022
冒险的词源意义022
青少年期和冒险025
社会、文化与冒险027
3青少年期冒险行为的概念和定义032
青少年期冒险行为在当前的定义032
真实的概念还是胡乱拼凑的概念?036
给冒险行为重新下定义037
4青少年期冒险行为的知觉和类别047
风险的知觉047
青少年期冒险行为的分类051
青少年期冒险行为的意义:一次尝试性的概括056
冒险行为的演变058
5神话和童话,青少年和冒险行为060
神话和童话的普遍意义060
开始时:起源062
神话和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070
男性童话或女性童话的分析083
Ⅱ几种行为的精神病理学分析
6精神兴奋药物的使用和成瘾行为093
烟草093
酒精099
大麻106
其他麻醉剂108
瘾113
网瘾和电子游戏成瘾118
7冒险性性行为123
青少年期性行为的发展123
性行为124
青少年期冒险性性行为125
冒险性性行为的共病因素或诱因133
8青少年期行为障碍和暴力行为136
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的区别136
青少年期行为障碍137
青少年期暴力行为142
9机动车辆危险驾驶行为149
临床描述149
青少年期机动车辆危险驾驶行为的共病因素和诱因150
10运动和家庭意外事故153
日常生活意外事故153
运动意外事故154
11躯体化障碍和身体疼痛157
焦虑抑郁症157
躯体主诉162
12自残行为164
划痕和自残164
自杀行为16513受暴行为174
校园霸凌和伤害174
性虐待176
14进食障碍179
精神性厌食症179
贪食症182
15学习心理障碍187
辍学187
焦虑性逃学190
16精神病理性行为和冒险行为197
Ⅲ青少年期冒险行为的解释模型
17发展和心理动力学因素203
分离与个体化过程203
青春发育过程204
主动行为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和性欲的控制205
作为变化因素之一的主动行为207
理智化、禁欲、理想的自我和夸大性自体207
依赖的调整和成瘾行为208
早期社会关系和依恋理论211
18情绪调节与情感控制214
与焦虑抑郁情绪的斗争214
作为自适应模式的采取行为215
知觉到的对环境的控制215
认知行为理论或压力管理策略216
情绪失调218
19人格模型和气质类型219
病态人格219
追求感官刺激和新奇事物223
大五模型226
20社会因素231
寻求认同和社会学习理论231
父母和家庭的影响231
同伴群体的影响233
社会发展234
启蒙的通过仪式236
神意裁判行为和自我生殖的幻想240
21个人史和精神疾病244
心理、身体或性暴力史244
幼时精神疾病的延续245
年轻成年人的精神疾病245
生物脆弱性和基因遗传性24622复合模型和多因素模型251
交互作用模型,相互作用模型(心理健康角度)251
互动模型252
计划行为理论252
迈向一个全面的方法?256
Ⅳ青少年期冒险行为的预防
23青少年期冒险行为能得到有效预防吗?261
怎样从儿童阶段开始预防广受推崇的冒险概念?261
预防冒险的主要原则265
24报告、评估和干预267
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该有的定位267
青少年期冒险行为的一般评价标准270
某些行为特有的评估标准273
25冒险行为在国民教育中的预防277
让学校成为专门的预防场所277
以青少年为中心的预防形式280
以学校及其教职人员为主的预防形式281
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285
其他合作机构的地位286
26健康专家对冒险行为的预防288
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的地位288
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的地位290
青少年之家291
Ⅴ患病青少年的接待和治疗
27心理治疗申请的接待295
青少年期心理访谈申请的接待295
青少年及其父母在心理治疗申请中的地位298
接待症状还是接待症状行为?304
28诊断性评估和预后评估306
为治疗方案所做的临床评估306
治疗方案313
29青少年期的心理治疗关系316
心理治疗关系的建立316
关于治疗部署的思考322
以简单转化和解释性叙述为形式的精神病理澄清330
30住院治疗和机构治疗332
住院治疗、间歇治疗和其他治疗形式332
关于一个机构之所以具有治疗作用的思考337
参考文献346
內容試閱 :
导言:身体的徽章
从空想到症状:受影响的青少年
最近四十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表现出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相关问题,青少年所遭遇的困难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共健康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自残行为是行为障碍的一种特殊情况,尤其在其所具有的毁坏性上,不管是自己实施还是由他人实施。在这些患者中,我们均发现有人格障碍的表现,而人格障碍则体现在患者有较强的冲动性和强迫性上。此外,有些青少年患有述情障碍,无法表达自己的心理冲突和情感。
自杀(造成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如果算上一些等同于自杀的意外事件或冒险行为所造成的死亡率,那么自杀便是造成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因素)、毒物癖、酗酒、反社会行为及暴力的发展是有序的,正如饮食行为障碍、厌食症、暴食症一样。所有这些行为都不利于患者社会关系的建立,让患者长期表现出特殊的症状,最终导致患者无法控制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出现自残现象。而这些症状也是患者人格障碍的表现,自残在几乎所有心理疾病患者中都有表现(大约80%)。
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原因往往多样且反复)让这些障碍在西方国家或者说正在西方化的国家中发生这样的变化,而相反,与神经官能相关的障碍(癔症、恐怖症、强迫性神经症)却呈下降趋势,已被全科医生列为健康安全问题之外的特殊问题?
是否需要审视社会心理的作用呢?而社会心理的作用往往与社会习俗的演变、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的变化、交易模式的改变以及家庭及社会功能的改变相关。以往,社会学家并不热衷于研究这一点,他们认为这是毋庸置疑的。
针对这些特殊心理障碍(已被证实往往与生理缺陷相关),我们目前的研究到达什么地步了呢?此外,这些与个人体质相关的可能因素是否必将导致患者出现行为障碍呢?或者这些因素是一种潜在的风险,需要其他因素的介入才会导致患者出现行为障碍?其他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及家庭因素。在这点上,我们得提到遗传生物学缺陷这一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变化无疑令青少年对冲突的表达方式更加困难,但该变化对青少年所遭遇的危机到底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一点很难确定。在这点上,我们发现,社会的变化导致家庭细胞的改变,这让青少年表现出更加自恋的倾向,由于社会的苛求,实现自我变得很困难或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后,青少年通常容易出现消极的自我毁坏的行为。
社会的变化有利于心理功能的表达,但问题是,社会的变化是否是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呢?
这些障碍在一些人看来是真正的社会疾病,其形式和潜在的发展变化被普遍定义为青少年现象(这一现象同以前在青少年中所发现的截然不同),而这一现象是在特殊环境因素作用下产生的。
青少年对所处的社会及文化非常敏感,因为他们正处在心理和身体构造及性别意识的形成阶段,在这一心理和身体均发生变形的阶段,他们亟须找到一种认同。这种变形在青少年看来是消极的,一旦感到自己无法控制这种变化时,他们就会试图采取措施。青少年对社会文化运动特别敏感,他们不仅模仿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还表现出更强烈的张力。他们试图在这种需要自身进行的改变和拒绝成为别人希望的自己之间寻找一个连接点,他们需要自我解体,自我重塑,自我完善,成为自己和别人满意的自己。自恋客体相互关系和分离分化主观化自主过程中的问题最早体现在青少年的身体变化过程中,让青少年感到痛苦。
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较晚,且对该行为的影响力不大。青少年在家庭中接受的自恋影响是最深刻的,比其在社会中所受的影响要大得多。
青少年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会构成部分的身份认同,构成青少年的社会自我,从而影响青少年心理、身体和生理构建。这些现象是社会风俗、价值观及社会意识形态在家庭中的深刻反映。
青少年的变化,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儿童时期成长的状况,受创伤的回忆会在青少年的青春期发生反应。这个时期是青少年和家人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自我认识得到发展的关键时期。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青少年所采取的具有毁坏意义的行为意味着青少年自我意识构建过程中的缺陷,该缺陷出现在其人生的初期,出现在青少年和父母亲子关系构建的过程中。从儿童到青少年,孩子无法自己养活自己,无法靠自己的家庭而变得强大,他们的家庭往往空虚且刻板,他们没有得到家庭的帮助,甚至反而会被家庭带来的创伤所影响,由于受父母及社会的影响,青少年自我发展受到阻碍。在各种不协调因素中,我们发现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不佳,这是青少年害怕被遗弃和害怕创伤行为出现的原因。
孩子过早进入父母幻想的情景中,而该情景与家庭、社会所幻想的情景相关,也是父母一直试图模仿、扮演、规划、曲解的同时反抗的情景。因此,青少年不能摆脱家庭法则的大部分内容,当面临新的约束和社会自由时,他们身上再次出现父母们的内心冲突,无论这种新的约束和社会自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还是享受,他们需要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
父母在儿童时期的冲突对孩子跨代的影响是无形的,孩子被父母看成是自己的产品,重演父母在儿童时期所经受的冲突(通常这种冲突会以一种更加尖锐的方式出现)。如果说孩子在这种跨代的影响中有更甚的表现的话,那是因为他在纵向发展过程中,和父母一起接受了新的文化。
社会文化对个体家庭多少都有影响,而这种影响会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青少年的发展。根据青少年心理构建的基础(自恋、恋母阶段、或多或少的冲动)、释放压力的能力及对社会价值观和底线的接受能力,青少年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修正自己的认识,或者动摇,或者痛苦面对混乱中的冲突和矛盾。
今天,以变化多端和发展迅速为特点的现代社会中,家庭在社会和孩子之间起到的过滤作用越来越小,而这一过滤功能本来能让父母在衡量社会背景后在孩子身上植入某些价值观及社会底线。
在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下,青少年因无法消化和吸收这些压力而产生混乱,这是由于青春期发育所带来的内心压力需要释放。这种释放看似与可怕的自残行为没有关系,但其目的旨在割弃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从而在没被认同的家庭和社会中找到自我。换句话说,行为障碍表达了青少年无法承受的社会及家庭所带来的压力,青少年越来越难找到自己,从而希望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行为释放这种压力。
分离自主个性化主观化这一对青少年的认识体现了青少年与儿童之间复杂的关系,这种对身体行为的认识十分客观,它尤其标志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
俄狄浦斯神话是由若干小故事构成的关于全人类的神话,这个代代相传的神话是一个告诉人类结束发展的最好神话,即告诉人类不要继续寻找与自己父母的不同。神话的力量在于不停地、潜在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尤其是一些毁坏性的行为,而不是创造性的行为:这是因为,重复性的冲动更容易将自恋受虐的心理植入毁坏性的心理中,而不是植入创造性的心理中,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神话都是悲剧的原因。神话的力量在于它会在不同的社会中,在不同年龄段的人身上,以某些仪式的形式一直存在,直到变成一种深刻而古老的传统。神话的力量还在于它们通过人类的意识表现从自然到文化的发展过程。
因此,在本书中,我们只能从重读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Tragdies dipe Roi)(Le livre de poche classique, 1962, p.261)。这一神话,开始我们关于自残的论述,而自残是一个涉及生物、精神病理(个人及家庭)、社会及文化的行为。
信使:她上吊自尽了!她就这样,在我们面前,悬挂在梁下,来回晃悠看到这一场景,可怜的人(俄狄浦斯)发出痛苦的呻吟。他解下绳子,尸体掉到了地上这是十分悲伤的一幕,他扯下她衣服上的金别针,举起,拍打自己的眼眶。
他说:从此以后,它们将再也看不到我所承受的痛苦,也看不到我造成的痛苦
在《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dipe Colone)中,俄狄浦斯说:我的行为,是我在承受,但不是我造成的,它们只是我父母的行为在我身上的再现而已()我是否一出生就是有罪的呢? 我只是将别人带给我的痛苦还给别人而已,尽管我的行为是有意识的,但我并不因此有罪。,黑暗将防止它们看到我不想看到的东西,让我了解我想了解的东西!
话音刚落,他毫不迟疑地举起双手,乱刺自己的眼睛,带血的眼球从他的胡子上滚落下来。渗出的不是鲜红的血液,而是黑色的血,染满整张脸!
小说已经将所有意象说明清楚,而没有指出的就需要我们的想象了扯下金别针这是他刺瞎自己双眼的武器意味着俄狄浦斯最后一次脱下母亲的衣服。Agrafe可以指别针,是将衣服的两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的类似于钩子或环的东西,也可以是连接两片东西,如唇,或者伤口的创口夹子,甚至也可以说是爱和死亡之间的联系物。血不是红色,而是黑色的凝结物,这仿佛是为了证明俄狄浦斯内心的冲动。
自残往往发生在宗教背景下,尤其在具有修道和苦行意义的宗教中。几乎所有宗教中,不是要求直接毁伤肢体,就是要求听从已经为该宗教自残的人士。这些毁伤肢体的行为往往具有纯洁化的意义,而这种纯洁化往往与个人的性生活有关,因为性生活往往与信仰的履行不相容。他们相信,必须远离魔鬼的诱惑,而性欲往往在没有信仰的人身上发生作用,因此,想要纯洁化就必须切除自己的生殖器。我们要提到费利西安(Flicien Rops)所画的《圣安东尼的诱惑》,可怜的忏悔者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受到性欲的干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美貌裸女一直考验着他的欲望。宗教和其他神话一样,往往能保护信徒免受性欲的困扰(与内心的魔鬼相纠缠),但在这些宗教中,到底哪些宗教过分重视对抗自然的文化,过分重视本能的力量,从而变成了可怕的宗教?肉体和精神是一个整体的这种想法影响了很多非宗教人士。
腓尼基人相信,伟大的春神艾斯曼(Eshmum)切掉了自己的生殖器,以避免被艾斯托纳艾女神(Astrona)勾引,因此,他的信徒们必须模仿他的行为。
同样,凯尔特人是阿提斯(Attis)女神的信徒,在共和国诞生之前他们不走罗马的街道。
对西布莉(Cyble,即母神)和阿提斯的信仰始于罗马(公元前7世纪)。当时罗马盛行各种血腥和纵乐的仪式。通过这些仪式(比如每周三是流血的日子,是向西布莉女神进行最高祭祀的日子),每个信徒都可以借助自残的方式,向上帝贡献出自己的性生活,从而获得最高级别的纯洁化。西布莉是雌雄同体的神,愤怒的众神切除了其男性生殖器,让她变成了女性,而阿提斯为了表明自己对西布莉的忠贞,切除了自己的生殖器,并撕裂了自己的身体。
叙利亚语ethkashshaph是切伤自己的意思,意味着这是一种自愿行为。
如果要将自残行为从宗教领域延伸到文化领域,延伸到其他时代的话,我们可以以汤加人的Tootoonima仪式为例。在这种仪式中,汤加人切掉自己小指的一部分贡献给上帝,希望能让亲人从疾病中康复。这样的例子很多,让我们回到现在,回到西方国家中。在这些国家中,自残者的博客越来越多。且这些博客都是匿名的,他们通过消极和毁坏性的东西来支撑自身,他们发送的视频仿佛大海中的漂流瓶,希望能被人看到,这个人是想象中的,不确定的但这个人并不存在,因为这个人其实是每一个人。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青少年中自残行为的暴增及各种各样在身体上刻画符号的行为证明,社会文化的变革对精神障碍的表达形式(通常是内心感受的外在化,以行动或肉体化的形式出现)有影响,这些行为随着人体艺术表现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学家大卫勒布雷东(David Le Breton)指出数不清的整形工作室,如文身、健美,饮食控制,医学整容,美容院等属于这一类,他还指出身体已经成为意义创造的对象。在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看来,这就是我的选择!如果无须面对精神疾病的困扰的话,这些行为将达到什么程度呢?将一种异化行为理论化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尤其当行为和想法之间有明确自由的界限的时候。临床医学的问题在于,冲动和行为之间可以存在的空间的问题,冲动可以只是一种心理排遣的渠道,可以是旨在向他人表达情感的动作,而不一定是行为。这个问题是否与艺术有某种联系呢(作品中是否总包含着某种想法,或者作品具有三种属性)?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提醒人类学的哲学家们,非常不幸的是,最成功的艺术家往往在病人失败的领域获得成功,世界上失明的病人要比被塑造自我的痛苦所折磨的艺术家还要多。因为艺术家能将事实变成小说,而病人往往需要面对现实。现实并不是事实,事实是经由我们认知能力筛选后的现实,更确切地说,是我们自身的欲望,传承父母在我们童年时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取悦别人的欲望。
临床医学的这一观点是对社会学和符号学的质疑,这一点我们并不认同,但我们是否还相信神话,是否只相信神话,认同这种在情绪管理障碍的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呢?
雅克拉冈(Jacques Lacan)在《语言基础结构》中强调了语言的作用,强调了象征的意义,但多少忽视了青少年表达痛苦的新模式中的冲动和情感。
保尔瑞克(Paul Ricoeur)认为,自我是通过符号、象征及文字塑造的。
因此,在不考虑青少年这一特殊时期的前提下,要将青少年的精神问题理论化是很困难的。青少年发育的关键时期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骤变,而这些变化将对青少年情感控制能力及心理特点的形成均产生影响。这种能力引导青少年与家庭及父母的关系。此时,一旦青少年有了性能力,他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就会与以前不一样。对性欲的管理(易感性、渴望享乐、生殖、攻击致死)是人际关系的核心,能确保或废止一些依恋关系。
这种特殊到普遍(为一些社会学家拒绝)、从身体到心理(为一些宗教人士排斥)的单向照料可以避免道德判断中的误导,也可以避免形而上学、不够客观的精神分析。
不少青少年都对其国家、人民、种族、所处社会文化(如埃米纳姆、涅槃乐队)或政治表现出又爱又恨的双重感受,这种双重感受不比对父母的双重感受深。要举例的话,我们可以想到,青少年最大程度的性自由,无所不在的色情图片的影响,变性的冲击及生育问题都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但今天,身体之所以容易成为伤害和展示的对象,是因为它是青少年的父母结合后的产物,是表达我感到疼痛了我觉得太多了等感受的最佳载体。
在会说话会表意之前,人类只是会哭的动物。这时的自我仿佛一颗洋葱,被层层包裹的只有一个空虚的心。我们可以先剥去其社会属性的外皮,直到家庭和个人属性的外皮。在言语之前,首先是身体,让孩子有直立的感觉(让孩子站起来甚至行走,从而感受到自己是活着的)。
当然,该比喻并不完全恰当,人的这些属性之间会相互影响并发生改变,但不好的苗头难道不应该及早关注吗?
换句话说,我们是否应该提出以下问题:出于家庭关系的需要,人们会对当时的文化做出怎样的让步呢?下一个问题:借用这种流行游戏的症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否是一种有利于改善家庭窒息气氛的行为,抑或是试图抓住脱离实际的可怜恋物呢?
家庭中的主要角色:父亲和儿子,母亲和女儿
在上文中,我们把青少年期与神话和童话故事中有关挑战的环节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在阅读接下来的论述之前,最好先读一读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尤其是与父母的敌对和父母的危机那一部分。我们所谈的儿子和女儿角色,主要指青少年(已届青春发育期的人)而非儿童。我们会发现,即使主人公(在转变之前)有着儿童的外貌特征,他们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像青少年那样了。
以下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二元形象:
1男主人公:英雄般的儿子心理矛盾的儿子;
2父亲:可怕的父亲食人魔慈父;
3母亲:可怕的母亲慈母;
4女主人公:神圣不可侵犯的女人心理矛盾的女人
英雄般的男主人公形象(1a)是众所周知的,因为人们对这种形象非常熟悉。在上文中,我们也已经提到了好几次。他常常会面临险境,通过战胜险境成为英雄。即使他没有什么攻克难关的法宝,他天生的善良、可爱也会让他逢凶化吉。传统的男性启蒙表现为一种与强者的对抗,这些强者对主人公构成威胁,但战胜他们也让主人公得到成长。这种启蒙象征着死亡和重生。当主人公遇到他未来的另一半,他往往需要解救她;这是一种把她从过去的处境也就是父母亲手里夺过来的方式。赫拉克勒斯很好地代表了英雄的形象,因为他是那么富有力量和勇气。
心理矛盾的儿子形象(1b)极少被人们提及。这样的例子有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但我们在此只举一个大家更熟悉的例子:安纳金天行者。在《星球大战》中,他后来成了黑武士达斯维达。他是乔治卢卡斯星战系列电影(从1977年到2005年一共拍摄了6部)的真正主角,被一个绝地预言选中。在第6部中,他亲手杀死了帕尔帕庭,实现了这个预言。他代表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本性善良,但一旦受到干扰就会变得咄咄逼人,他听命、臣服于上级,有时却也会表现得野蛮而冲动。在他的身上,正义与邪恶的力量(力量的黑暗面)并存。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小节中再谈。
在神话和童话故事中,尤其是在与男主人公正面交锋的情节里,大部分出现的都是可怕的父亲形象,即食人魔,而慈父的形象(2a)却极少出现。慈父可能仅仅是个部分的、零碎的或分离的形象(如在远离俄狄浦斯亲生父亲的地方把他抚养长大的波里玻斯)。分离过程人为地分开了主人公儿童时期善良单纯的父亲形象和青少年期以及长大成人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复杂可怕的(食人魔)父亲形象。
吃人的或可怕的父亲(2b),即食人魔的形象,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就像上帝一样,什么东西都瞒不过他。如果他甘心受人欺骗或愚弄,那显然是他默许的。他可以直接威胁不听话、叛逆的孩子,甚至吞下孩子来维护自己的地位,比如克罗诺斯就吞吃了自己所有的孩子,只有宙斯被吐了出来,后来取代了父亲的地位。由此我们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儿子对父亲的取代,也就是儿子对父亲形成的威胁。这让我们想到弗洛伊德(1969)用俄狄浦斯神话来阐述他的冲动理论。正如我们所知,俄狄浦斯的父亲拉伊俄斯(Laius,当时的忒拜国王)为了避免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神谕成真,抛弃了俄狄浦斯。《星球大战》的神话同样也对父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做了很好的诠释。安纳金天行者或达斯维达Darth Vader,派生自黑暗父亲(Dark father)与儿子卢克天行者是敌人,他砍了儿子的右手,使他也像自己一样断了手。他原可以让儿子被杀,但他最终选择了解救儿子,并通过牺牲自己来表达对儿子的爱和让儿子活下去的意愿。他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完全实现了绝地预言),让一切力量都恢复了平静。这种两代人之间的对抗一直存在,直到父亲接受被孩子超越的现实,让生命的循环得以延续。达斯维达也是一个无所不知的父亲,他能感受到力量(或者像他儿子那样的力量拥有者)的出现。
慈母的形象(3a)是引渡者,她让儿子得以面对可怕的父亲。这就是食人魔的妻子。她总是那么热情好客,她让男主人公在食人魔回来之前藏起来或恢复体力。这种回到母亲子宫(regressus ad utrum)的形象比喻,在《木偶奇遇记》中清晰地表现为匹诺曹被母鲸或其他雌性鱼类吞进肚子。匹诺曹在鲸鱼肚子里看到它巨大的器官就像孩子在妈妈的身体内观察着一切,直到分娩时被排出母体。这个引渡者母亲就这样维系着父子之间的关系,并让父亲接受其地位的改变。这种改变来自父母亲共同完成的一个动作如再次分娩。
可怕的母亲形象(3b)通常是后母的形象,主要对青少年期的女孩或女主人公下手,如《白雪公主》或《灰姑娘》。这样的母亲形象同样也是某种形式的剥离的结果,通过剥离,故事里面出现了一个反对女儿因青春发育而变得美丽,害怕被女儿取代的母亲。
青少年期女孩女主人公的形象(4)是最复杂、最有趣的;她是圣女或是一个矛盾的女人。我们已经知道,青春期少女的转变既有内在的(身体的),也有社会的。这些变化与自然密不可分,当她身体发生改变时,整个自然也在跟着改变。其中一个基本要素就是生育能力的获得,但这个生育能力是为社会群体服务的。在女人还是单身(青少年、未婚)时,她有着桀骜不驯的品性,她是危险的,因为她可以吸引男人们,让他们对自己俯首称臣。
在动画片《叽哩咕与女巫》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卡巴拉(女巫)这个人物实际上代表着自由女性,因为她没有丈夫,当然也没有孩子。她也不像是有祖先的人。就在叽哩咕把毒刺从她背上拔出(象征性阉割的比喻)的那一天,她变了。大地开出了鲜花来庆贺她重获新生,但这是一种被征服的重生(在故事中被叽哩咕征服)。从那时起,她就不再危险,而被她奴役的那些男人(以吉祥物的形象出现)也将得到解放。跟她类似的,还有同样能引诱男人,把男人引入歧途的洛丽塔(Lolita),即莉莉丝(Lilith),或更简单来说:潘多拉和夏娃。
因此,女性启蒙旨在驯化(征服)青春发育期女性的矛盾性和危险性。只有中和了她身上的危险元素,才能让她融入集体。这个手术可以象征性地表现为隔离、隐居或隐退在一个小茅屋里,远离村民;她在隐居地的生活起居必须受到社会法规准则的制约;她可能会被要求穿上带有宗教仪式色彩的衣服。比如,在刚果南部的刚果(布),有一个巴贡果(Bacongo)族群,其下属的巴维利人(Bavili)和玛由贝人(Mayombe)至今仍保留着关于女性成年的习俗tchikumbi。在这个仪式中,女孩会在月经初潮之后的几周到几个月里被隔离起来。
她们全身被涂上红色的乳霜。繁殖生命是危险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矩。无论男女,当然更重要的是女人,必须在性和饮食上受到严格的束缚,不守礼教的人可能给整个集体(即所有生命体)带来厄运在集体内,自然和社会的生存法则既互相对立又互为补充(HagenbucherSacripanti, 1973)。在tchikumbi习俗中,举行性启蒙和生殖仪式的目的是让那些完成发育、达到婚龄的女性纳入集体,并教导她们遵循那些伴随一生的戒律。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样,传统的启蒙仪式在于驯化女性的矛盾和危险属性,以及这些属性与自然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性行为与繁殖,土地和生产,食物和烹饪。女人会把正生命力(生殖能力)转变成负生命力(有传染性的不纯洁因素,其中的经血和尿液包含着一些危险的带菌体)生命之血变成了肮脏和污秽之血(Balandier, 1988)。一个不曾生育孩子的处女不能进入圣地。与人发生过性关系的男人不能触摸法器。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经济活动中:月经和怀孕期会破坏狩猎和渔猎。这种偏见来自神灵赋予女性的生殖能力,因为女性的生殖能力可能降低其丈夫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能力(HagenbucherSacripanti, 1973, 1992)。
即使在今天的法国,人们依然禁止处于行经期的妇女参与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也不允许她们靠近正在修建的隧道。当然,我们也可以就这一点和我们所熟悉的那些童话故事做个类比。
一方面,遇到那只假装成外婆(或许是母亲?)的狼,然后被狼吃掉的小红帽,还有逃难到森林的白雪公主吃到的那只有毒的红苹果,都象征着生殖与红色的关系(月经)(Bettelheim, 1976)。另一方面,浑身是灰的灰姑娘、森林中的睡美人,还有为了掩盖自己那吸引父亲的美貌而披上动物皮囊的驴皮公主,都是女主人公在青春发育期因为沉睡而隐居一隅或被遗忘在一边的例子。
在进入生育期,和男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这些年轻的女人必须面对青春发育溢出(即月经)带来的各种可能的后果。森林显然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地方,它远离村庄,远离城堡。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矛盾性的女性形象数不胜数,因为她们和女性特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阴道长牙、珀尔修斯的神话,乃至蛇发女怪美杜萨的神话她能石化与她对视的男人。
扬焦虑障碍和人格障碍
扬是个快满19岁的大男孩。他因为焦虑危机在父亲的陪同下来看医生。目前的危机不太寻常,已经持续了大约3周时间。他有时会手脚抽搐,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他的危机总是表现为肚子疼。这是我唯一的软肋,他说。
主治医生问他去年是否有抑郁症的表现,但实际上,他的这些危机从三年前在意大利的一次修学旅行就开始了,那时他刚上高中。扬解释道:那次修学旅行我本不该去的,但我那时觉得自己可以。我必须告诉您,小时候,我参加过一些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后来我不得不放弃了,因为我和我的俱乐部没能去参加一个在突尼斯举行的国际比赛,也就没能去巴黎培训。我那时十四五岁,在国内水平拔尖,但我知道自己走不了更远。从那以后,我总是担心自己肚子疼,这让我烦恼极了。
他的父亲说:我不知道是不是跟那件事有关。五年前,我发生了心肌梗死,不得不靠一个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抢回了命。从那以后,我就很难恢复工作,并开始时不时喝点酒。我的妻子为此还和我闹翻了。他接着说:扬,你也该说说两年前发生的事情。扬接过父亲的话,说:17岁那年,我有五六个星期没能去上学。我觉得大家都在欺负我,学校里的每个人都在看我。甚至在草坪上也有人跟着我。我觉得自己遇到了危险。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一个月。当然,现在早就好了。扬的父亲是个社会工作者,他认为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很亲密。但他自己的心理也不甚健康。在许多方面,扬都让他想到自己的青少年期。扬的母亲有时还会叫儿子我的宝贝;她不会对第二个人这么叫。扬坚信自己为了不让父母分开付出了很多。
他从未有过其他的严重危机。只是偶尔在感到精神紧张时,到花园里吼上几声来排解不适。他已经上高三了,也在上辅导班,但成绩不太理想。高中会考对他来说就是个必将到来的最后期限,给他带来压力(他的说法),尽管我实在不想升学。未来让他感到害怕,他不愿意去想。您知道,我是喜欢过一天算一天的人。
随着谈话深入,扬对医生更加信任,他谈起了自己很重视的一段恋爱关系。他自认为能吸引女孩,特别是那些遇到困难的女孩,他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有人甚至让他干脆改名为拯救者杨。他的前任女友和之前那位一样,都在童年时期经受过性虐待。人们说她是个随便的女孩,总是和许多男孩出去约会,然而,是他改变了她。当这段恋爱关系结束时,他简直不敢相信。她会回来的,她是那么需要我他总是这样想着。可是,当他意识到她也许再也不会回来,就把火气都撒在了她留下的那些本该拿回去的东西上。
他现在的女友洛尔刚刚向他提出了分手。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根本无法理解。我不明白,为什么她离开了我,她的兄弟和父母明明都很喜欢我。我本该成为他们的乘龙快婿。哦,他们一定失望极了!过了一会,他又说:我是个变色龙,别人想让我怎么样我就能变成怎么样。
当他再次见到洛尔时,他心想着她已经回心转意,并意识到他们走在街上迎面遇见的那些女孩都只把眼光投向他。如果他愿意,他本还可以随心所欲地从中挑一个或一些出去约会。只可惜,洛尔最后还是选择和他继续做朋友。我们俩是天生一对,她承认了这一点。扬说。他的一个男友对他说洛尔这么对他,让他那么痛苦,简直就像个婊子。无论如何,她都本该在分手之前留点时间让扬找到新女友的。
隔了一段时间再来谈这次分手,扬还能想起这段关系结束前他和洛尔最后的相处情景:有一个周末,她痛经而我肚子疼。做个女人应该也不会难倒我。我理解她们,她们身上有能够吸引我的美好。
他也思考过洛尔对他的指责,那就是他总是让其他女孩欠他情债,对他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