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編輯推薦: |
城市必然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先锋和领军,也自始至终是全球低碳浪潮的核心和主体。城市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热点,也是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的处所。城市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其低碳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因而城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方面将会发挥决定性作用。
本书试图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和若干案例的剖析,介绍国际低碳城市的发展情况和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的若干方法。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理论、技术、政策等角度,对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从气候变化出发,分析了低碳城市的由来;结合经济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等经典理论,阐述了低碳城市的理论渊源;同时简要介绍了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基本方法。同时书中系统梳理了与低碳城市相关的指标体系,研究了低碳城市的评估方法学;围绕产业、建筑、交通、能源、生态建设等几个重点领域,着重介绍了相关的低碳技术措施;以低碳建筑为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低碳建筑的政策体系。此外,本书还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城市,总结了其低碳发展的实践经验。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专业师生作为相关课程的参考书目。
|
關於作者: |
张明顺,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 博导,1981.09--1985.07 南开大学环保专业 学生
1985.09--1988.06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 学生
1988.06--1995.05?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管理系 环境管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95.05--1998.01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培训部副主任
1998.01--2002.04 荷兰ERASMUS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 (自费公派)其间,兼任中国环境管理 干部学院外事办公室主任
2002.04--2003.07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外事办公室主任
2003.06--2005.03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 环境技术与实验中心主任
2005.03--2012 任职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2012--今 任职于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教学情况
1992年以来,一直担任本院大专生环境管理课程主讲,并讲授过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概述、工业污染防治等专业课程。自1994年以来,一直担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地市级环保局长岗位培训主干课环境管理主讲,并在全国10多个省为地方环保局讲授环境管理。1999年以来,分别在荷兰ERASMUS大学环境学院、荷兰住宅与城市发展学院、越南VAN LANG大学环境技术与管理系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讲授环境管理;
2002年以来,受聘为北京大学、荷兰WAGENINGEN大学指导硕士研究生(副导师);
国外影响
1996年1-7月,到苏格兰STRATHCLYDE大学(格拉斯歌)进修环境管理;
1992-1997年,世界银行中国环境教育技援项目顾问;
1994-1997年,参加世界银行资助,由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立项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战略研究”;
1999-2004年,参加荷兰政府援助的“中国环境管理能力建设项目(ENRICH教育项目)”;
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科研成果学术成就
自1988年以来,主编或参加编写的环境保护专业教材、专著、译著等10多本,共计120多万字。
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立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994-199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立项,环保局长岗位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研究,1995.3-1996.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立项,城市环境规划规范及方法指南研究,1992.2–1995.6,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联合国跨地区犯罪研究所项目,环境保护刑事处罚的潜力与局限性,1993.2 - 1994.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立项,安徽马鞍山城市环境规划研究,1990.3- 1992.8,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秦皇岛市政府立项,秦皇岛市城市环境规划研究,1994.5- 1996.5;
浙江省科技项目,浙江台州市城市环境规划研究,1996.9- 1998.5,省环境保护科研成果二等奖;
秦皇岛市政府立项,秦皇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研究; 2000.4- 2002.6,科技成果证书;
欧盟委员会立项,欧盟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政策在中国试用的可行性研究,2004.3 - 至今;
荷兰政府援助项目,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试,1998- 2002,成果在荷兰出版;
《环境管理》(全国环境保护干部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环境管理》(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Potentials and Limits of Criminal Justice: Evaluation of Legal Structures,联合国出版物,(ISBN 9 290 78024 X (英文)
|
目錄:
|
**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1
**节 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1
一、观测到的气候变化1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4
三、气候变化的应对:从全球尺度到城市尺度17
第二节 低碳城市的概念与内涵20
一、低碳经济20
二、低碳城市22
第三节 低碳城市在中国的实践24
一、低碳试点概况24
二、低碳试点的主要工作内容26
三、低碳试点的政策实践32
第二章 城市低碳发展的相关理论35
**节 经济学理论35
一、脱钩理论35
二、技术创新理论37
第二节 生态学理论39
一、城市生态学理论39
二、产业生态学理论42
三、生态经济学理论44
第三节 城市规划理论48
一、“天人合一”48
二、田园城市48
三、广亩城市和有机疏散理论49
四、紧凑城市50
五、人居环境科学51
第三章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52
**节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进展52
第二节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范围53
第三节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学55
一、能源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55
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65
三、农业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68
四、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中的温室气体排放74
五、废弃物处理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78
第四章 低碳城市评估指标体系84
**节 低碳城市评估的目的与意义84
一、低碳城市评估的目的84
二、低碳城市评估的意义84
第二节 低碳城市评估方法学85
一、评估体系的概念85
二、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85
三、评估体系的构造方法及过程87
四、与低碳评估相关的核心指标介绍89
五、指标权重确定方法92
第三节 国外典型评估体系介绍96
一、英国BREEAM-Communities97
二、美国LEED-ND100
三、日本CASBEE for Urban Development102
四、西门子和经济学人智库(EIU)——亚洲绿色城市指数104
五、哥伦比亚大学、麦肯锡公司——2011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107
第四节 国内典型评估体系介绍110
一、中国环境保护部——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110
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111
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专业委员会——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116
第五章 低碳城市发展技术118
**节 低碳产业118
一、产业结构调整118
二、工业减排技术120
第二节 绿色建筑131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31
二、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133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的利用138
四、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140
五、室内环境控制144
六、运行维护与管理145
第三节 低碳交通147
一、交通规划技术148
二、交通工具减排技术154
第四节 低碳能源157
一、能源规划技术157
二、能源利用技术158
第五节 绿色生态164
一、生态规划与设计164
二、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与利用167
三、城市雨洪控制管理173
第六章 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政策分析176
**节 中国城市低碳建筑发展的驱动和障碍因素研究177
一、中国城市低碳建筑进展情况177
二、中国低碳建筑发展的驱动因素179
第二节 中国建筑节能工作形势及政策建议186
一、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186
二、中国已出台建筑节能规划、政策的主要内容191
三、未来中国建筑节能工作政策设置建议207
第七章 低碳城市发展实践213
**节 国外低碳城市发展实践213
一、丹麦哥本哈根215
二、英国伦敦218
三、瑞典维克舒尔、赫尔辛堡224
四、日本东京228
五、加拿大多伦多236
第二节 国内低碳城市发展实践238
一、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新区建设240
二、上海市南桥新城及东滩生态城——注重规划创新,定位发展卫星城249
三、杭州市——“六位一体”低碳城市框架255
四、保定市——以低碳产业为导向的“中国电谷”259
五、唐山市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综合规划,完善指标体系263
参考文献269
|
內容試閱:
|
前言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而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尤为重要。2008年开始,保定、上海、南昌、德州、杭州、成都、广元、厦门等数十个城市陆续提出了低碳城市的构想,迈出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步。2010年和2012年,国家发改委分别确定了两批低碳试点,包括6个省,4个直辖市和32个一般城市。国家低碳试点的推行,使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有组织的政府行动,大大加快了我国低碳发展的进程。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成章,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一步奠定了低碳发展的战略地位,低碳发展逐渐融入到地方政府的实践进程。
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为单位GDP能耗的下降、低碳能源比例的上升以及碳汇的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首次将单位GDP能耗下降以及非化石能源比例上升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进一步列入了单位GDP碳排放下降指标。在国家宏观战略的指引下,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城市都提出了低碳发展相关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从2008年至今,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实践经验,为低碳发展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我国正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2014年发布的《中美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以及2015年发布的《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提出了“203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的国家目标,标志着我国的低碳发展将从“强度减排”逐步过渡到“总量减排”。城市作为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主要单元,在实现排放峰值方面也依然扮演者排头兵的角色。系统总结现有经验,研究低碳城市发展的技术和政策措施,对于低碳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低碳城市评估指标与战略》聚焦于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从低碳发展理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低碳城市评估指标体系、低碳技术、低碳政策、以及国内外实践等方面论述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本书由北京建筑大学张明顺教授组织完成,成员包括李惠民、刘蕊、赵思琪、童晶晶,成员全部来自于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李惠民负责**章、第三章;赵思琪负责第四章;刘蕊负责第五章;张明顺、童晶晶负责第六章;第二章由李惠民、童晶晶、刘蕊共同完成;第七章由刘蕊、赵思琪共同完成。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是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在低碳城市研究方面的阶段总结;另一方面,作者更加希望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政府、学者和公众对低碳城市的深入研究和讨论。作者深知,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仍有大量的不足之处。各位学者和专家的批评与指正,对我们来说将是一种莫大的促进。
本书的出版受到“北京建筑大学科研专项”的资助,同时也离不开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作者对他们致以真诚的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