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編輯推薦: |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全六册),为台湾正中书局出版,李主编,原名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原为台湾地区高中国文必修教材。2008年,在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王丽女士(现任北京新学校研究院经典教育中心主任)协助下,大陆新华出版社首度引进正中版图书版权,改名为《国学基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作为社会读物面世。2013年9月,北京新学校研究院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再度引进该书版权,改名为《中国文化基础读本》。这个版本保持了台湾原版全套六册装,以最大程度地适应于原“高中教材” 的定位。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为台湾地区沿用四十年国学教材,选录儒家四书统析而成,为“经典进课堂”之最佳范本!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著名哲学史家庞朴、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联袂推荐!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为本书作序,称此书“严格忠实于原文,朴素、简要、有新意,且深入浅出是一套很适合青少年读者的好书。”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与目前大陆市场同类教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尊重原作者,保持了“原版、原著、原貌”,并未为了迎合大陆应试需要,而做人为删改、增添或重编。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的编辑团队
|
內容簡介: |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李主编)原为台湾高中国文科必修课教材,共六册。一至三册,选自《论语》;四、五两册选自《孟子》;第六册则选录《大学》与《中庸》。文中注释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主,并融合《十三经注疏》等各代学者解释。
本教材之编辑目标,在于陶铸高中学生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品德,并启迪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选辑的篇章,以能反映中华文化精髓,培养伦理道德观念,且具有时代意义者为标准。
|
關於作者: |
李(xiǎn),字爽秋,号乐叔,福建林森人,1927 年生,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曾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前后二十余年,曾任台湾师大国文系主任兼国文研究所所长。现任师大训导长。学术专长:中国文学史、韩非子、音韵学与文选学。
|
目錄:
|
序一 任继愈
序二 李
德行类
论道德
论仁爱
论孝友
一、论孝
二、论友、
论修养
一、自省
二、远怨
三、论君子
四、论君子与小人
附录一 论语概说
附录二 孔子传略及其教育学说
附录三 本书孔子弟子名录
|
內容試閱:
|
本卷属论语选读,为期学习者对于孔子学说能有更深入之了解,采分类汇编方式,依孔门四科,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大类,每类之下,再依选辑章句之内容性质,分为若干节目,务使义理相近之章句,得以相互阐发贯通,以见孔子学说之精髓。
孔子教导学生,最重德行之修养,学而篇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此可知孔子心目中,德行是本,文艺是末。故本卷所辑论语章句,亦以德行类为先。
在德行类中,又分为“道德”、“仁爱”、“孝友”、“修养”四大节目。首列“道德”,意在阐明德行修为之重要性。而“仁”是孔子学说之中心,亦为道德修养最重要之一环,故此列“仁爱”。学而篇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为仁之本,其与仁之关系至为密切,故以“孝友”次于“仁爱”之后。德行修为之功夫,则在于实质之“修养”。有关修养之章句选辑亦最多,范围也最广,为求眉目清晰,遂又区分为“自省”、“远怨”、“论君子”、“论君子与小人”、“论士”、“论好恶”、“论刚毅”等子目,俾于学习过程中,更能掌握要点,得其精义。
▲ 德行类论道德一
子曰:“参乎①!吾道一以贯之②。”曾子曰:“唯③。”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④而已矣!”(《里仁》第四一五)
章旨
曾子以“忠恕”来解释孔子“一以贯之”之道。
注释
①参:姓曾,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九里)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与父亲曾皙都是孔子的学生。参,音shen。
②一以贯之:以“一”来贯通我所有的道。
③唯:音wei,对长上恭敬的应答之词。《礼记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诺。”
④忠恕:朱熹《论语集注》:“尽已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推己,谓推己及人。
析论
“道”是最高的理想或方法,因此它的内涵比较复杂。孔子心中最高的道是“仁”,而“忠恕”是通向仁道最基本可行的门径。“忠”是尽自己的全部能力,“恕”是推己之心来对人。“仁”是至高之德,不易晓解,而“忠恕”之道是学习者当下的工夫,人人可以尽力。因此曾子以“忠恕”之道来解释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应该是很适切的。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说:“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的身上。”)孔子把“恕”看成是可以终身行之的德行,正好和本章相互阐发。
▲ 德行类论道德五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阳货》第一七一三)
章旨
本章是写孔子对是非不分之徒的批判。
注释
①乡原:乡里中看起来像谨厚的人。原,通“愿”,谨厚的样子。
②贼:伤害。
析论
乡愿,是一种看起来很忠信,做事好像很廉洁,似乎没有什么缺失的人。他对任何人都不肯批评,对任何事都没意见。他做人做事非常圆熟,不得罪任何人;反过来说,一乡的人对他也没有批评,好人说他好,恶人也说他好。这种人会把人类社会弄得是非善恶不分。因此孔子对这种人很憎恶。《孟子尽心》章句下说: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乡愿这种人,“要数说他的不是,却很难说得出;要批评他的过失,却也找不出。这种人完全和流俗同化,迎合污浊的社会。看起来像是很忠信,行为像是很廉洁。大家都很喜欢他,他也自以为是,但是这种人永远不合尧、舜之道”,所以这种人是“德之贼“。古今中外,乡愿到处都有。但是,如果人人都当乡愿,都不愿意得罪他人,那么最后会变成恶人出头,社会的公理正义就无法维持了。这也正是孔子特别憎恶乡愿的原因吧。因此,孔子并不欣赏“乡人皆好之”的乡愿,而欣赏“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的正直之士。
问题与讨论
1.忠恕明明是两种道德,为什么曾子却以“忠恕”来解释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
2.我们自己是否做过乡愿?既然孔子早就指出乡愿的不是,为何我们还要做乡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