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文化基础读本 第六册(中国人安身立命必读书!)

書城自編碼: 217255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高中通用
作者: 李鍌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540334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66/7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化妆品学原理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54
《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 第五册(中国人安身立命必读书!) 》
+

NT$ 173
《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 第四册(中国人安身立命必读书!) 》
+

NT$ 205
《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 第三册(中国人安身立命必读书!) 》
+

NT$ 205
《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 第二册(中国人安身立命必读书!) 》
+

NT$ 136
《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 第一册(中国人安身立命必读书!) 》
編輯推薦: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全六册),为台湾正中书局出版,李主编,原名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原为台湾地区高中国文必修教材。2008年,在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王丽女士(现任北京新学校研究院经典教育中心主任)协助下,大陆新华出版社首度引进正中版图书版权,改名为《国学基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作为社会读物面世。2013年9月,北京新学校研究院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再度引进该书版权,改名为《中国文化基础读本》。这个版本保持了台湾原版全套六册装,以最大程度地适应于原“高中教材” 的定位。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为台湾地区沿用四十年国学教材,选录儒家四书统析而成,为“经典进课堂”之最佳范本!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著名哲学史家庞朴、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联袂推荐!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为本书作序,称此书“严格忠实于原文,朴素、简要、有新意,且深入浅出是一套很适合青少年读者的好书。”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与目前大陆市场同类教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尊重原作者,保持了“原版、原著、原貌”,并未为了迎合大陆应试需要,而做人为删改、增添或重编。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的编辑团队
內容簡介:
中国文化基础读本》(李主编)原为台湾高中国文科必修课教材,共六册。一至三册,选自《论语》;四、五两册选自《孟子》;第六册则选录《大学》与《中庸》。文中注释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主,并融合《十三经注疏》等各代学者解释。
本教材之编辑目标,在于陶铸高中学生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品德,并启迪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选辑的篇章,以能反映中华文化精髓,培养伦理道德观念,且具有时代意义者为标准。
關於作者:
李(xiǎn),字爽秋,号乐叔,福建林森人,1932 年生,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曾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前后二十余年,曾任台湾师大国文系主任兼国文研究所所长。现任师大训导长。学术专长:中国文学史、韩非子、音韵学与文选学。
目錄
大学卷
中庸卷
附录一 学庸概说
附录二 朱熹大学章句全文
附录三 朱熹中庸章句全文
內容試閱
大学一书,是教人由内在的德性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一以贯之,不断进取开展的过程;已将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包罗无遗,发挥尽致。称得上是本末兼备、唯精唯一、修己治人、明体达用的大学问,也是中国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经朱熹改订,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为全书的总纲,“传”则分述总纲所举之三纲领、八条目。八条目中是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又以诚意、正心为先。故今选录,首列“经”一章,其次为“传”之诚意章、正心章,再次为修身章,然后依序为齐家章、治国章、平天下章。读此数章,对于大学修己治人、内圣外王之道,应可大略有所了解。
▲ 大学卷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④。知止⑤而后有定⑥,定而后能静⑦,静而后能安⑧,安而后能虑⑨,虑而后能得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11,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12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3;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1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15;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16;致知在格物○17。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8,壹是○19皆以修身○20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21;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22。(《经》一)
章旨
本章为《大学》全篇的总纲,阐明三纲八目的连贯性。由个人格、致、诚、正的修身功夫做起,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达到至善的境地。
注释
①大学之道:大学的教育宗旨、理想。古代最高的学府为大(音tài)学,以培养经国治世的人才为主,其教育内容即称为“大(音dà)学”。
②明明德:修明自己内在的清明德性。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形容此内在的德性原本清明。
③亲民:程子以为当作“新民”,使人日新又新,进步不已。
④止于至善:达到最完美的境地。指明明德及亲(新)民,都要尽力达到圆满。
⑤知止:知道要止于至善。
⑥定:指志有定向。
⑦静:指心不妄动,不为外物所诱。
⑧安:指心能定静,随处而安。
⑨虑:指思辨精详。
⑩得:指达到至善的目的。
○1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任何一件事都有先后次序。物,犹事。朱熹《大学章句》:“明德为本,亲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
○12明明德于天下:谓使天下人都能明其明德。
○13齐其家:指家庭中父慈子孝,长幼有序,和爱相处;家族中公平有序,没有纷争。齐,和谐整齐。
○14正其心:心有所主,不受情绪干扰蒙蔽。
○15诚其意:指使意念、志向真实无妄,都合乎德性的要求。
○16致其知:推极自己的觉识,使其所知无不尽。致,推极。知,觉识,指人心之灵觉。
○17格物:即物穷理,意谓在事物上探求其根源的道理。格,至、即。
○18庶人:平民。庶,音shù,众也。
○19壹是:一切、凡此。
○20修身:内在的修养功夫,此处亦包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者。朱熹《大学章句》:“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
○2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犹言不修身而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本,指修身。末,指齐家以至平天下。
○2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厚”指修身,即前面说的本;“所薄”指平治天下国家,即前面所说的末。厚、薄是相对的概念,分指重要的与次要的。此句意谓所当厚之修身,不能切实地做,却能做好治国平天下,那是从来没有过的。
析论
一、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大学的纲领,也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此三纲领在句首虽然分别着有一个“在”字,但理解上,不能将三者视为各自独立的领域。全文对此三者一贯而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是非常强调的。换句话说,在“明明德”与“亲(新)民”之外,没有另一个“止于至善”;“明明德”之事的“止于至善”,便是要推致到“亲(新)民”,使天下人皆能“明明德”;而“亲(新)民”之事的“止于至善”,便是以“明明德”为基础,先觉者由己身做起,成为天下人的楷模,并透过教化,以启迪引导天下人自明其明德。亦即“止于至善”是包含“明明德”与“亲(新)民”而言的。
二、八条目
第二段中提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说:“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这正是要完成三纲领的修为事项。首句的“明明德于天下”即是末句的“天下平”,但不直接说“天下平”,盖因欲平治天下,其方法断非全凭刑政以宰制百姓,而当以一己的“明明德”为本,并将此道推拓于天下,使百姓亦皆自明其明德,各自建立道德的人格,成就道德的社会,才算真太平。然而,“天下”的根本在“国”,“国”的根本在“家”,“家”的根本在“个人”,所以想使全天下为道德的社会,还须先使国、家、个人,皆成道德之国、道德之家、道德之人,而其最根本处就在个人。个人要成为道德之个体,唯有修身。修身的先决条件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没有此四者,便没有修身可谈,这是修身的具体内容。而细分之,则格物、致知属“穷理”的功夫,诚意、正心属“正心”的功夫,穷理又是正心的基础。当个人于所经历的事事物物,皆能推求其所以然之故与当然之常规,终能豁然贯通事理之极,使自己心灵本具的万物之理,能源源本本呈现于行事之中,则对于自己的意念、行为,必能察其善恶,进而为善去恶;意念、志向因此不会再被物欲私情所牵引,则灵心本性便能主宰己身,而道德人格于是可修养完成。
八条目有着系列开展的关系,而其中以修身为中心。格物到修身是自我修养,为立己达己的功夫;齐家以至平天下,是道德推扩,为立人达人的事业。唯其己立己达,乃能立人达人,末段明言一切以修身为本,其意义在此。
问题与讨论
何谓“大学”?其教育的内容、理想为何?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①也,如恶恶臭②,如好好色③,此之谓自谦④。故君子必慎其独⑤也。小人闲居⑥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⑦,而著其善⑧;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⑨,然⑩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11,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12!”富润屋,德润身○13,心广体胖○14,故君子必诚其意。(《传》六)
章旨
此释诚其意,在于慎独、不自欺。
注释
①毋自欺:不要自我欺骗。
②恶恶臭:音wù è xiù,厌恶不好的气味。臭,气味。
③好好色:音hào hǎo sè,喜爱美好的容色。
④自谦:自我满足。谦,音qiè,通“慊”,满足。
⑤慎其独:谓在自己独处的时候,要谨慎不随便;对于只有自己知道的心中意念,也要谨慎觉察其善恶。
⑥闲居:日常居处。
⑦厌然掩其不善:躲躲闪闪地掩藏自己的坏处。厌然,刻意遮掩的样子。厌,音yǎn。掩,掩盖。
⑧著其善:显现自己好的一面。著,音zhù,显示。
⑨如见其肺肝:像看见他的肺肝,犹今言看透心肝、看穿肚肠。
⑩然:如此。指小人欲掩其恶而终不可掩,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
○11诚于中,形于外:内心真有什么,外表便显现出什么。
○12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虽在独处的时候,也像有许多人看着自己,指着自己,这真是严峻可畏得很啊!严,畏敬。
○13富润屋,德润身:财富可以增美人的屋宇,德性可以滋益人的身心。润,滋益。
○14心广体胖:指有德者心胸开朗,身体舒泰。胖,音pán,安舒。
析论
一、诚意是凡圣关
“诚意”和“致知”是大学之道的两个基点。朱熹把二者比喻作两个关卡,致知是“梦觉关”,诚意是“善恶关”、“凡圣关”。人如果不能致知、不能自觉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不能觉察此理原本具足于自身,便会愚昧昏庸,如在梦中;相反地,能致知,便能觉,便能明白人生的目标,原在修明此具足于己的灵明德性,使自己成为君子圣贤。如果人的意志,在发动之初,即染杂了物欲私情,就无法切实地、自然地为善去恶,也就不可能向君子圣贤之路迈进了。所以“诚意”是人成为“凡”或“圣”的关键。
二、诚意是行之始
简单地说,格物是知之始,诚意是行之始,两者都是以心为本的。人的心灵,除了有虚明之“知”外,还有应物处事之际所生发的“意”。“知”的主要功能在识别,“意”的主要功能在行为。人心既然能知理,则应对每一次生发出来的“意”,觉察其善恶然否,其中合乎道理的就是善,不合乎道理的就是恶。而人之所以为人,正因秉有光明澄澈的本心,所以理论上,应自然地好善而厌恶。也就是说,本心要监督“意”,使“意”真实无妄地依理而发,这便是“诚其意”了。
三、诚意在“毋自欺”
人们往往会被物欲蒙蔽,放失本心,于是见理不明,或是明明知善而不能切实为之,明明知恶而不能切实去之。甚或伪装从善,而内则暗怀诡诈,这就是“自欺”了。从这方面谈,则“诚意”的功夫,就是要做到“毋自欺”,就像遇有恶臭,会自然地掩鼻避开;遇到美好的事物,会自然欣喜一般,毫无扭曲、毫无造作的反射行为,让“意”完全地依理而发,真真实实、自自然然地为善去恶。
说来似乎简单,真要做到如此,确实须猛下功夫去修养。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也知道不应该迟到逃课吗?但也偶尔犯了;不也知道不应该说人是非吗?但也偶尔犯了;不也知道要孝敬父母兄长吗?但也有办不到的时候;不也知道要让位给老弱妇孺吗?但也有装糊涂的时候……太多太多未切实好善去恶的例子了。然而当你如此“自欺”之时,心里会平静吗?此时有人盯着你看,尤其逼视你的双眼时,你不会感到羞愧难为情吗?那种不安的感觉,其实即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审判。而当这感知的根源(心)越清明之时,即使没有外人的指责,还是会严格地、谨慎地监督自己的。曾子说就像随时有人盯着自己,而后来人则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诚其意”的功夫,正是如此,必须随时随地如实地对待自己的意念。盖“诚于中,形于外”,“知善而不为、知恶而不去”的自欺,是欺骗不了自己,也欺骗不了别人的。
问题与讨论
1“诚意”与现今口语说的“有无诚意”,意思有何不同?
2在处事上,你内心曾否有过天人交战的经验?结果如何?请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所谓齐①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②,之其所贱恶③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④而辟焉,之其所敖惰⑤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⑥者,天下鲜⑦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⑧。”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传》八
章旨
此释修身之道,在于凡事克制感情的偏私,做理性的判断,才能齐家。
注释
①齐:整治。
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一般人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就有所偏而失其正。之,于。辟,音pì。朱熹《大学章句》:“辟,犹偏也。”焉,代词,指所亲爱的人。
③贱恶:看轻、厌恶。
④哀矜:哀怜。矜,怜悯。
⑤敖惰:傲慢怠惰。敖,音ào,通“傲”。
⑥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喜爱一个人却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却知道他的优点。这句话在说明“不受感情的蒙蔽”。好,音hào,喜爱。第一个“恶”,音è,缺点。第二个“恶”,音wù,作动词用,厌恶。
⑦鲜:音xiǎn,少。
⑧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人往往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缺失,感觉不到自己禾苗的丰硕。朱熹《大学章句》解释这两句说:“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析论
待人接物之际,不应情感用事。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就无法把对方看得真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修身、齐家之道,也不外乎此。凡事只凭个人情感的好恶,而不排除情感的偏私,就不能修身、齐家。
一般人对于家人、亲友、同事,往往比较亲爱,因而难免“胳膊肘向内弯”,难免偏私“自己人”;对于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与自己相左的人,往往轻贱厌恶,因而否定对方;对于高级的长官、强劲的对手,心生畏惧,因而难免怯懦退缩;对于圣贤豪杰、偶像明星,尊敬爱慕,因而往往忽视其缺失,甚至曲为之辩,曲为之讳;对于孱弱的人士,往往一味哀怜,而不问其是非善恶;对于才学、地位、权势、财富等条件比自己差的人,往往骄傲怠慢,瞧不起人。偏颇的情感造成错误的判断,有色的眼镜造成盲点和蔽障。待人接物时,如果是这样的陷于一偏,就无法持平公正,追求和谐,那还谈什么修身、齐家呢
《大学》的作者畅发议论,强调了修身、齐家不应有的态度之后,立即征引谚语,以证其说。谚云:“人莫知其子之恶。”可见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身为父母的人溺爱子女,看不清子女的缺点。现代社会中,有些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恶劣言行毫无所悉,明明是孩子犯了校规,还振振有辞,要向学校的师长讨公道,这就是朱熹所说的“溺爱者不明”。同样的道理,“人莫知其苗之硕”,许多人往往贪得无厌,明明自己种植的禾苗长得很丰硕,却还嫌收获不足;明明自己经营的企业蓬勃发展,在商场上举足轻重,却还不知足,老是觉得钱赚得不够多,这就是朱熹所说的“贪得者无厌”。溺爱和贪得,都属偏颇的情感,并非性情之正,当然也就不足以修身、齐家了。
问题与讨论
1.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大学》则引用古代谚语说:“人莫知其子之恶。”这两种说法是否互相矛盾请说出你的看法。
2.什么是“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