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本书文章及部分插图的作者,是一群医学专业的博士和准博士。临床中他们发现,对于缺乏基本健康常识的患者来说,少言寡语抑或满口“医言医语”的医生,会造成病人的“似懂非懂”,引发医患矛盾。他们提笔写科普,是为练就科普的头脑,以便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学习与患者沟通,从而缓解医患关系。在这里,你不仅能找到文献考据严密、行文灵动活泼的科普文,还可以“揭开”医院的“窗帘”往里瞧,了解医患沟通的必要性和前景。作者致力于医学与健康资讯的活泼传播,以独到的视角为中国医疗工作者及大众提供全新的悦读体验。
|
關於作者: |
他们是博学勤奋的医生和医学博士。他们创办的网站取名“八爪”,意在“像八爪鱼一样撷取八方医学知识”。他们的文章有学术的严谨,也如故事般娓娓道来,让严肃的学问变得温暖而有趣。他们用科学依据和经验告诉你,健康不是奢侈品,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对自己负责,与身体做朋友,用心维护生命的质量与活力。
|
目錄:
|
和身体做朋友
像阿甘那样去奔跑
瑜伽,不仅仅是牵拉
腿抽筋,着凉还是缺钙?
人类不能再长高了吗?
寻找“不老泉”:一位87岁富翁的长寿攻略
享受一枕黄粱梦
当睡眠离开身体
美丽源自健康
伊丽莎白·泰勒的美丽奥秘
体重反弹!真心hold不住诱惑?
减肥:用植物大战僵尸的方式
应对污染,选对口罩
都是高跟鞋惹的祸
整形,人类的长梦
激光手术矫正近视:一场世纪医疗骗局?
摆脱过往积习
好好吃饭,向“多核”说不!
吃好你的“第四餐”
山楂果之痛
晨起一支烟,患癌机率增
酒瘾是大脑奖励出来的
咖啡:对抗困倦的持久战斗?
沙发马铃薯,动起来!
脑神经的秘密
修复灵魂的电缆
抹去痛苦记忆,“忘情诊所”不是个传说
Google,我的答案在哪里──搜索改变人类记忆模式
“我叫不紧张”——关于压力与焦虑
唱歌永远不在调——你患了“失歌症”
左撇子伤不起
男女生那点事
为什么女性活得更久?
“绝顶”男人路在何方?
姐痛的不是月经,是寂寞
如何看待人工流产的安全性
难产的男性节育时代
为什么要做唐氏筛查
明星妈妈的双胞胎秘笈
分娩镇痛:医学技术带来的人文关怀
超越病痛之境
不可思议的奥斯卡、死亡与法医昆虫学
脑死亡,对生命的重新认识
警惕身体的预警信号
癌症,与生命伴行的幽灵
闻味识癌症
骨髓捐献能反悔吗?
解惑:骨髓捐献5大担忧
给时光以生命
白衣飘飘的日子
写在内科实习后
告别医生们的涂鸦
医疗小丑,让微笑绽放在病房
己所欲和施于人——医生的不同选择
孤独的医疗
选择的自由
给时光以生命
|
內容試閱:
|
医生的胆量
金巍娜
朋友聚会时,我时常会被问起:你们做医生的,对电影里那种血淋淋的场面都会有免疫力的吧?我一边轻描淡写地笑说,见得多了就习惯了,这胆子都是练出来的;一边在心里偷偷回想实习医师时代那些首次在真人身上操作的惊魂未定的日子。
虽说身份已是实习医生,其实也就是比一般大学生多上了几门医学基础课程而已,我们这群菜鸟级医生实际上也有着同普通人一样的焦虑和恐慌。有的人在第一次实习抽血后才发现自己晕血,后来因此转了系。在选择二级学科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人可能就对外科、妇产科这种天天需要动刀子面对血淋淋场面的手术科室敬而远之了。尽管那些操作步骤我们都能倒背如流,但一旦到病人身上实际做,那是读多少书也没法学会的一门手艺!
作为实习医生的我第一次有此经历时,是在检验课上的抽血。我们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在对方身上练习静脉采血,和我搭伴的同学已经从我的手臂静脉中顺利抽出血来,轮到我时,我却迟迟不敢下手,脑袋里开始浮现抽血失败的种种糗状:要么是自己技术生疏死活找不到血管,要么是笨拙的手法会让对方出一大片皮下淤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我仿佛就是被一步步地逼到了悬崖边上,紧张得双手冒汗、脊背发凉……同伴见状,鼓励我说:“没事,你扎吧,别想那么多,我不怕!”终于,我硬着头皮开始动手了,事实证明结果远比之前预期到的要更糟糕:因为不敢下手,我的针在皮下待的时间较长,引起了同伴更多的疼痛,我小心翼翼地变换针头的角度,费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静脉,最后还是请老师帮忙扎入血管的,这次操作留下的皮下淤血也是过了好长时间才悉数消退……
这第一次的操作留给我的心理阴影,使得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对扎针抽血这种操作有意避免敬而远之。甚至连扎手指测血糖这种简单操作,最开始做的时候也都带着几许恐惧感,随着我的按动,会突然弹出一根又细又尖的针刺破患者的指尖,想想我就不自在。扎血气的时候则更是煎熬,腕子里的桡动脉又圆又滑,而且靠近神经,引起的疼痛更重,病人当然也没有同学那么好说话,有次我在扎动脉血测血气时,针在皮下探索了好半天也没找到血管,我不禁汗如雨下,手也颤抖起来,患者家属见此情形,就问:“你是实习的吧,早知道就不让你做了!”这一阵冷嘲热讽彻底击溃了我最后一点仅存的信心,在与扎针抽血的斗争中,我又一次阵败了。
然而茅塞顿开也是一下子的事情,我至今也没搞清楚这种变化究竟是何时、以怎样的方式发生的。只知道从某次操作开始突然变得很顺利,我手下的针突然一下子就看清了原本被皮肤掩盖的深不可测的组织结构,从前不敢下手的恐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针见血的事实和自信。原先被我视为比登天还要难的穿刺技术,现在做起来如囊中取物一般。当我指导新的实习同学时,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我也像从前我的老师教给我的那样,告诉他们不要着急,这是一门需要自己去做和体会的手艺,唯一能做的就是练习和等待,这似乎没有什么诀窍可以速成,毕竟积累到一定程度,变化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期,我们也都是从“门外汉”和“胆小鬼”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医生。虽然现在我仍旧没有胆量看恐怖片,但是无论再做多少个穿刺,我的手都不会再颤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