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泰勒》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目錄:
|
第一章泰勒的教育思想遗产
第一节泰勒:时代的弄潮儿
一、泰勒的生平
二、泰勒的教育实践
第二节泰勒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三节泰勒时代课程研究的状况
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二、早期科学主义课程开发
第四节泰勒教育思想的影响及评价
一、泰勒的“评价原理”
二、泰勒的“课程原理”
第二章泰勒原理
第一节课程目标的确立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
二、课程目标的界定
三、课程的“三维目标”
第二节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课程内容的概念界定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
第三节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的界定
二、课程评价
第三章泰勒的“评价原理”:课程评价的“目标模式”
第一节泰勒的“评价原理”
一、泰勒的“评价生涯”
二、泰勒“评价原理”的基本内容
三、泰勒“评价原理”的影响
第二节评价的“目标模式”与评价改革
一、评价的“目标模式”
二、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改革
第三节评价发展的趋势
一、档案袋评价
二、真实评价
三、过程性评价
四、自我评价
第四章“泰勒原理”与教材编写
第一节教材的含义、功能与特征
一、教材的含义
二、教材的功能
三、教材的特征
第二节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过程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
三、教材内容的组织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对教材的开发
一、确立新的教材观:从教材到“教学文本”
二、我国教材管理改革: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
三、教师参与教材开发
第五章“泰勒原理”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确定教学目标
二、选择学习内容
三、安排教学进程
四、设置教学情境
五、作业的布置
第二节教案的编写
一、教案的一般格式
二、教案编写的一般程序
三、教案的运用
第六章“泰勒原理”与课堂教学
第一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教学实施方式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
第二节说课、听课与评课
一、说课
二、听课
三、评课
第七章“泰勒原理”与学校课程开发:案例及分析
第一节学校课程开发的机制与理念
一、建立管理机构,形成校本课程管理机制
二、课程开发的理念
第二节学校课程的实施与特色
一、开放式层级开发的课程体系
二、特色鲜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三节学校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一、强化课程管理
二、创新课程评价
推荐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泰勒之前,美国也曾有学者进行过一些大规模的研究。例如,有人在1897~1898年对美国的3万多名小学生进行过拼写测验,以检验拼写教学时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一般认为这是评价研究的开端,泰勒在20世纪30年代的研究标志着现代评价研究的正规化和成熟化。在评价研究领域,一般认为评价研究经历了四个时期:①测验和测量期。该时期盛行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评价的本质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去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在该时期,评价被看做是测量,通过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来提供测量数据。显然,这个时期的探索为泰勒提出其评价原理奠定了基础。②描述时期。该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随着“八年研究”的兴起一直持续到50年代。评价的本质被认为是“描述”——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泰勒领导的“八年研究”就是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中学除了学术性课程是否还应该增加其他课程,从而适应那些完成中等教育后并不打算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需要?增加了课程是否会降低教育质量进而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等等。第二代评价认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关键在于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目标。③判断时期。该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开始,一直持续到70年代。在该时期,评价被认为本质上是“判断”,关系已经确定的目标本身是否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其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仅是根据预定的目标对结果进行描述,预定的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使评价价走出了第二代所谓的“价值中立”的误区,确认了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强调了评价的过程性。④建构时期。该时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对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反思,人们渴望发展新的评价理念和方法。于是,一些新的、基于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开始出现并试图取代过去那些基于心理测量与描述的方法,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因此评价应该坚持“价值多元”的信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当代评价出现了一些基于质性研究方法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如档案袋评价、发展性评价等。
在评价发展的这一脉络中,泰勒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他改变了过去仅仅测量学生可以回忆的知识这一倾向,而是提出了应该以预先确定的目标作为基准来评价学生学业表现的评价观,将评价从第一代推进到了第二代。由于泰勒的评价观坚持以预定的目标作为评价的参照,因此又被称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这种评价突出了“客观性”和“科学化”,追求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它简便易行,好操作,因此在实践中一直处于支配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