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NT$
484.0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NT$
660.0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NT$
47400.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NT$
3190.0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84.0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NT$
352.0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NT$
760.0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瞬间掌握法国文学
最高水准的“精缩”名著
最权威的翻译家带你欣赏原汁原味的传世经典
法国文学的浪漫是出了名的。
法国象征派大诗人瓦雷里曾把难以把捉的灵感,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一阵香风。他说,灵感就好比美人在更衣的一刹那会裸露出自己的胸脯。“更衣一刹那,隐约见酥胸”,这一浪漫香艳且不失文士雅趣的妙喻,或许只有在法国文学家那里才能光明正大地拿出手,而且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品质,使得法国文学备受欣赏。
|
內容簡介: |
法国人的激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法兰西民族似乎单凭激情和活力,就足以让本民族的每一位成员产生归属感,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作为法兰西民族思想情感载体的法国文学,把浪漫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又把现实主义推上了巅峰。两种相反的倾向并行不悖,神奇地并存,而这恰恰是法兰西文学的最大魅力。
|
關於作者: |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53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一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赴中国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1年后,多次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考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笔会中心会员。200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被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
目錄:
|
绪论
巨人传
伪君子
忏悔录
红与黑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
基督山伯爵
悲惨世界
笑面人
卡门
包法利夫人
昆虫记
茶花女
八十天环游地球
娜娜
漂亮朋友
小王子
墙
局外人
情人
|
內容試閱:
|
四 17世纪的古典主义
千万不要以为你印象中的激情浪漫的法国文学不讲“规矩”,不尊重传统,恰恰相反,法国文学在历史上曾经是最讲规范,最爱学习和模仿的。
17世纪的法国文学可谓光芒万丈,法国的文学家们以古典主义为全欧洲确立了典范。古典主义是欧洲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文艺思潮,它有纲领,有作品;有思想理论,有行动和实践;从法国为开端而遍及欧洲各国。
古典主义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以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既然上古时代的作家是第一流的,典范的,那么人们就必须进行学习和模仿,亦步亦趋,不能越雷池半步。进一步说,古典主义在文艺思想上就是所谓的规范主义。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以戏剧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家有三个,分别是悲剧家高乃依、拉辛,以及喜剧家莫里哀。
古典主义者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主张自我克制。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把理性视为评判文学的最高标准。
高乃依的悲剧描写理性和感情的剧烈冲突,悲剧英雄最终通过坚强的意志克制住个人的感情,让理性取得最后的胜利。《熙德》中的主人公罗德里克,因为父亲受到一记耳光而被迫去找自己的情人的父亲决斗,他的内心经历了这样的斗争:
要成全爱情就得牺牲我的荣誉,
要替父报仇,就得放弃我的爱人。
一方面是高尚而严厉的责任,
一方面是可爱而专横的爱情!
复仇会引起她的怨恨和愤怒,
不复仇会引起他的蔑视。
复仇会使我失去我最甜蜜的希望,
不复仇又会使我不配爱她。
最终还是感情向理性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罗德里克对自己的犹豫和迟延感到惭愧,决定先为荣誉替父亲报酬,然后再到自己的情人那里去听候爱情的宣判。最终,国王恩典赐婚,罗德里克成为一个忠君爱国的勇士,一个贵族家庭的孝子,还顾全了个人的幸福和利益。
拉辛的悲剧集中谴责放纵的情欲和理性的迷失,莫里哀则透过自己的喜剧创作,对一切不合理性的封建思想道德和风俗礼教加以讽刺嘲弄。
古典主义文学追求艺术形式上的完美,戏剧结构谨严朴素,故事发展合乎常情,不多费笔墨,没有和情节发展不相干的插曲。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罗在《诗的艺术》中说:“我们希望剧情安排得很巧妙;单一的事实在一个地点、一天中,将充实的剧情推进到剧终。”既然以高度的理性为尺度,那就要遵循这个所谓的“三一律”。
古典主义戏剧的语言力求准确明晰,合乎逻辑,并不时流露出典雅的趣味。古典主义戏剧标志欧洲戏剧在莎士比亚之后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古典主义作家拉封丹也创作过戏剧作品,但成就最为突出的还是他的寓言诗。拉封丹曾说自己的寓言是一部巨型喜剧,幕数过百,天地宇宙是背景,人、神、兽是剧的角色。作者通过寓言诗描绘了17世纪法国社会的画卷,塑造了各个阶层的人物性格,还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心理活动。
古典主义统治欧洲文学长达二百年之久。古典主义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后才逐渐消失。
五 18世纪启蒙文学
18世纪,自法国发轫的启蒙文学用思想的光辉照亮了人类的心灵,用思想的力量撼动了整个世界。
“启蒙”一词,最初由孟德斯鸠提出,指接受新思想的欧洲知识精英抛弃权威原则,崇尚理性,确信满足人类愿望的世界终将到来。自18世纪20年代起,启蒙作家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属于老一辈,狄德罗和卢梭属于年轻的后生。启蒙思想家一致反教会,批判封建制度,推崇理性,把理性视为判断一切的真理标准,力图建立一个理性的国家和社会。
卢梭的出身和生活经历比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更贴近劳苦大众,他的一生就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一生。无疑,他在法国启蒙作家中也是思想最激进的一个。
卢梭12岁时在零件镂刻师那里当学徒,一次外出游玩耽误了时辰,城门已关。因为担心挨打,卢梭决定离开日内瓦,开始在法国的萨伏亚一带流浪。1741年来到巴黎,结识了年轻一代的启蒙学者狄德罗等人,并开始为《百科全书》写稿。1749年起,卢梭先后撰写出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使他一举成名。
卢梭主要的文学作品有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爱弥尔》和《忏悔录》。《新爱洛绮丝》是卢梭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描写贵族姑娘尤丽和她的青年家庭教师圣普乐相爱的故事,作者强调感情在文学中的地位。《新爱洛伊丝》的魅力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对尤丽和圣普乐的感情的描写。这部小说由172封信组成,作者透过作品推尊情感,热爱大自然,赞扬自我,对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卢梭的《忏悔录》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作品,正如作者在开卷所说的那样:“我造就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想给人们展示一个自然纯真的人,这个人就是我。”
在古往今来的无数回忆录中,唯有卢梭比他人更敢于袒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缺点、错事、丑事,以及可憎的恶习。但卢梭的真诚是有限度的。因为他随时都有可能“真诚地”被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趣味欺骗蒙蔽。就连法国人也在追问:卢梭在《忏悔录》中有没有撒谎?因为,如果卢梭在字里行间到处说的都是谎话,那么这本世界上最坦率的自传就应当更名为“谎言录”;如果没有藏真言、说白话,那么,书中的那些失实之处,又该如何解释呢?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对人的“真诚”秉持一个真诚的宽容态度。只要作品的大方向是朝着真诚、坦率和无妄挺进进发的,那么它的思想精神价值就应该得到最大的尊重。卢梭也许在主观上不愿胡言乱语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愿意把自己的灵魂袒露给自己和整个世界,但在客观上有与实际情形违拗的地方。这种主客观之间的矛盾,即所谓的“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当以同心视之,莫逆一笑,即可解开纠结在心头的小疙瘩。
卢梭的思想开创了一个时代。他是真诚的,深刻的,又是激烈的,但绝对想不到自己身后能获得一份无比巨大的哀荣:《忏悔录》中的那个“我”——卢梭,在死后遗体被移葬于法国思想和精神的圣地先贤祠,巴黎为此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移葬仪式。曾经被称为“疯子”、“野人”的卢梭,最终依靠思想的尊严而赢得了法国人民的认可和尊重。
六 法国文学的“主义”
法国文学是最讲“主义”的。
法国文学流派众多,作品蕴含的思想性毋庸置疑地深刻,且极富探索精神。各色各样的思想思潮,品类繁多的主义和团体,或守正,或出奇,或是传统,或是先锋,或左或右,都可以在法国文学的地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自19世纪到20世纪,法国文学的城头不时变换着大王旗,尤其是现代派文学形成的文学景观更是热闹纷繁,让人眼花缭乱。无论是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还是“新小说”、荒诞派戏剧,发源地都在法国,法国作家往往是时代思潮的弄潮儿、排头兵。
轰轰烈烈大开大阖的法国大革命,催生出浪漫主义思潮,但浪漫主义文学先在隔岸的英国和比邻的德国滋养生长。斯塔尔夫人率先把浪漫主义的概念引进到法国,并认为浪漫主义是崭新的文学,比古典主义更具优势。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树起浪漫主义的大旗。雨果打破悲剧与喜剧的界限,将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结合起来,真正确立了浪漫主义戏剧的地位。
雨果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以史诗的魄力让自己的每部小说都力求再现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独具浓郁的史诗色彩。《巴黎圣母院》是浪漫派的典范作品,《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海上劳工》无疑都是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
1818年4月,巴尔扎克搬到一间阁楼里居住,他要从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最初得到的评价是:“无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除了从事文学”。巴尔扎克没有气馁,他的室内放置了一尊拿破仑石膏像,拿破仑的佩剑剑鞘上刻有巴尔扎克的话:
这把长剑所没有完成的,我要用笔来完成。
最终,巴尔扎克成为法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由巴尔扎克和司汤达奠基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为欧美文学开创出一个新纪元。
司汤达的《红与黑》表层是一部爱情小说,其实像镜子一样在描绘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是“从头到尾是一部政治小说”,“最强烈的现实小说”。一心一意追求客观和真实性,向往艺术形式美的福楼拜写出了不朽名著《包法利夫人》,作者用精美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平民女子的悲剧命运。中短篇小说大师梅里美,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熔于一炉,追求异国情调和地方色彩,撰写出了世界中篇小说的杰作《卡门》和《高龙巴》。
波德莱尔对通感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为后来文学的发展打通了一条新的道路——象征主义。所谓的通感就是人的不同感官感觉在创作时交相为用,互通互换。作为现代派的鼻祖,波德莱尔立志要从时尚中抽取出历史性的诗意来,从短暂中抽取出永恒来,代表作是由157首诗歌作品组成的诗集《恶之花》。
象征主义成为一个流派在欧洲文坛绵延不绝,一直延续到20世纪。
受实证主义、决定论和遗传学的影响,法国文坛出现了自然主义流派。
真实和客观性成为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第一要求。自然主义的领袖是左拉,他的代表作是《娜娜》。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有准确、明晰、纯粹的文学语言,他的长篇小说有不少自然主义的描写,但不乏批判的精神。
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已经在法国文坛成了气候,只不过没有那么纯粹,没有那么显豁,我们姑且称之为“半意识流”。具有开创意义的真正的意识流文学大师,则非普鲁斯特莫属。
因长年哮喘疾病的纠缠,普鲁斯特长时间沉浸在思索中,他追求的是心理真实。意识流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共有6卷,敏感而细腻,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腭”,即可勾起连绵不绝的回忆,或是引发通感,进入梦幻、思想意识的深层次活动。这一细腻却无比绵长沉冗的大部头著作,对一般读者绝对是一场关于耐心和体力的考验。本书在选目时暂且不予考虑。
大小深浅不一的“思想”、“主义”根深蒂固地蕴含在法国的文学作品中,独特的精神性绝对是法国文学的标识。有人甚至说,读法国文学有时候比直接解读法国哲学的效果更好。
萨特是一位大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更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还是一位见解深刻的政论家,年少时还曾有过拯救人类摆脱痛苦的浪漫理想。在萨特这里,文学就是哲学,他把深刻玄奥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萨特的作品不算太多——中篇《恶心》、短篇集《墙》、长篇《自由之路》,还有九个剧本以及散文等,但都是难得的精品,都有自己的历史地位。读懂了萨特的小说和戏剧,也就领悟到了他的“主义”——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人们往往感慨说,法兰西民族可以单凭思想、精神与情感就能让这一民族的人们产生归属感。而作为法兰西民族思想情感载体的法国文学,的确能让我们在轻松愉悦中领会法兰西精神文化的独特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