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受当时环境形势所迫,茅盾的散文多运用象征手法,既言简意赅,又意蕴丰厚,如《雾》《虹》《雷雨前》《黄昏》等文,或传达时代的苦闷,或表达乐观主义的信念和希望,无不含蓄而恰当。茅盾一生评论的作家多达313人,评论文字有500万之多,他的文学评论内容丰富,文风多变,本书所选三篇评论,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豹子头林冲》《林家铺子》《春蚕》三个短篇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会剖析小说,如《林家铺子》以林老板经营的小店铺的兴衰沉浮为中心,阐释了林家铺子的破产是整个工商业共同的命运的重要思想,《春蚕》通过讲述农民老通宝一家人蚕花丰收,而生活却更加困苦的事实,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农民真正的出路,需在丰收之外去寻找。作者将历史与现今、想象与现实灵活地糅合在一起,于精巧的故事框架中揭示社会本质,启迪世人思想。
|
關於作者: |
茅盾,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市乌镇。十岁丧父,由其母抚养成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创作出《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早年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后投身文学事业,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他以自己的笔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推动抗战文艺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人民解放战争。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并长期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病逝。著作收在42卷本《茅盾全集》。
陈芬尧,男,1965年出生,浙江嵊州人。现任教于嵊州市崇仁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
|
目錄:
|
辑 一 散 文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
叩 门
卖豆腐的哨子
雾
虹
红 叶
香 市
乡村杂景
冬 天
雷雨前
天 窗
炮火的洗礼
风景谈
雾中偶记
白杨礼赞
兰州杂碎
大地山河
谈 鼠
森林中的绅士
忆冼星海
海南杂忆
我的母亲
辑 二 评 论
读《呐喊》
《呼兰河传》序
《草原上的小路》序
辑 三 小 说
豹子头林冲
林家铺子
春 蚕
|
內容試閱:
|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
阅读指导
本篇原载于1925年6月14日《文学周报》第177期,署名沈雁冰。现收于《茅盾全集》第11卷。
它是最早记录“五卅”惨案的现代散文名篇之一,也是茅盾开叙事散文创作先河及体现其“大题小作”主张的代表作。文章摄取“五卅”运动发生当天,帝国主义在上海南京路上枪杀示威群众半小时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碎玻璃片的歌颂、向它致敬、对它狂吻等自我行为的描写,倾注了年轻茅盾对革命群众的反抗精神火样的激情和崇高的敬意,并发出“祈求热血来洗刷这一切的强横暴虐,同时也洗刷这卑贱无耻”的战斗呼唤。
这是一个闷热的下午,这是一个暴风雨的先驱的闷热的下午!我看见穿着艳冶夏装的太太们,晃着满意的红喷喷大面孔的绅士们;我看见“太太们的乐园”依旧大开着门欢迎它的主顾;我只看见街角上有不多几个短衣人在那里切切议论。
一切都很自然,很满意,很平静,——除了那边切切议论的几个短衣人。
谁肯相信半小时前就在这高耸云霄的“太太们的乐园”旁曾演过空前的悲壮热烈的活剧?有万千“争自由”的旗帜飞舞,有万千“打倒帝国主义”的呼声震荡,有多少勇敢的青年洒他们的热血要把这块灰色的土地染红!谁还记得在这里竟曾向密集的群众开放排枪!谁还记得先进的文明人曾卸下了假面具露一露他们的狠毒丑恶的本相!忘了,一切都忘了;可爱的驯良的大量的市民们绅士们体面商人们早把一切都忘了!
那边路旁不知是什么商品的门槛旁,斜躺着几块碎玻璃片带着枪伤。我看见一个纤腰长裙金黄头发的妇人踹着那碎玻璃,姗姗地走过,嘴角上还浮出一个浅笑。我又看见一个鬓戴粉红绢花的少女倚在大肚子绅士的臂膊上也踹着那些碎玻璃走过,两人交换一个了解的微笑。
呵!可怜的碎玻璃片呀!可敬的枪弹的牺牲品呀!我向你敬礼!你是今天争自由而死的战士以外唯一的被牺牲者么?争自由的战士呀!你们为了他们而牺牲的,许也只受到他们微微的一笑和这些碎玻璃片一样罢?微笑!恶意的微笑!卑怯的微笑!永不能忘却的微笑!我觉得我是站在荒凉的沙漠里,只有这放大的微笑在我眼前晃;我惘惘然拾取了一片碎玻璃,我吻它,迸出了一句话道:“既然一切医院都拒绝我去向受伤的死的战士敬礼,我就对你——和死者伤者同命运的你,致敬礼罢!”我捧着这碎片狂吻。
忽地有极漂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道:“他们简直疯了!他们想拼着头颅撞开地狱的铁门么?”我陡的转过身去,我看见一位翘着八字须的先生(许是什么博士罢)正斜着眼睛看我。他,好生面熟;我努力要记起他的姓名来。他又冲着我的面孔说道:“我不是说地狱门不应该打开,我是觉得犯不着撞碎头颅去打开——而况即使拼了头颅未必打得开。难道我们没有别的和平的方法么?而况这很有过激化的嫌疑么?我们是爱和平的民族,总该用文明手段呀。实在最好是祈祷上苍,转移人心于冥冥之中。再不然,我们有的是东方精神文明,区区肉体上的屈辱何必计较——哈,你想不起我是谁么?”
实在抱歉,我听了这一番话,更想不起他是谁了,我只有向他鞠躬,便离开了他。
然而他那番话,还在我耳旁作怪地嗡嗡地响;我又恍惚觉得他的身体放大了,很顽强地站在我面前,挡住我的去路;又看见他幻化为数千百,在人丛里乱钻;终于我看见街上熙熙攘攘往来的,都是他的化身了,而张牙舞爪的吃人的怪兽却高踞在他们头上狞笑!突然幻像全消,现出一片真景来:那边站满“华人”的水泥行人道上,跳上一匹马,驮了一个黄发碧眼的武装的人,提着木棍不分皂白乱打。棍子碰着皮肉的回音使我听去好像是:“难道我们没有别的和平的方法么?……我们有的是东方精神文明,区区肉体上的屈辱何必计较!”和平方法呀!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名词。可惜对于无条件被人打被人杀的人们不配!挨打挨杀的人们嘴里的和平方法有什么意义?人家不来同你和平,你有什么办法呢?和平方法是势力相等的办交涉时的漂亮话,出之于被打被杀者的嘴里是何等卑怯无耻呀!人家何尝把你当作平等的人。爱谈和平方法的先生们呀,你们脸是黄的,发是黑的,鼻梁是平的,人家看来你总是一个劣等民族,只有人家高兴给你和平,没有你开口要求的份儿哩!“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信奉这条教义的谟罕默德的子孙们现在终于又挺起身子了!这才有开口向人家讲和平办法的资格呵!像我们现在呢,也只有一个办法:“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甘心少,也不要多!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两句话不断地在我脑海里回旋;我在人丛里忿怒地推挤,我想找几个人来讨论我的新信仰。忽然疏疏落落的下起雨来了,暮色已经围抱着这都市,街上行人也渐渐稀少了。我转入一条小弄,雨下得更密了。路灯在雨中放着安静的冷光。这还是一个闷热的黄昏,这使我满载着郁怒的心更加烦躁。风挟着细雨吹到我脸上,稍感着些凉快;但是随风送来的一种特别声浪忽地又使我的热血在颞颥部血管里乱跳;这是一阵歌吹声,竹牌声,哗笑声!他们离流血的地点不过百步,距流血的时间不过一小时,竟然歌吹作乐呵!我的心抖了,我开始诅咒这都市,这污秽无耻的都市,这虎狼在上而豕鹿在下的都市!我祈求热血来洗刷这一切的强横暴虐,同时也洗刷这卑贱无耻呀!
雨点更粗更密了,风力也似乎劲了些:这许就是闷热后必然有的暴风雨的先遣队罢?
1925年5月30夜于上海。
美文解读
善于择取复杂多变的社会事件,对其进行精细的艺术刻画,使作品具有极强的社会感召力和浓厚的时代色彩。这是茅盾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即是这样的一篇散文名作。它以“五卅”惨案为背景,强烈地控诉了帝国主义的暴行,热情地讴歌了工农学生的反抗精神,重点则揭露和讽刺了那些刚过半小时便已忘却了这惨案的“市民们绅士们商人们”,全力批判了崇尚“东方精神文明”的“国民劣根性”。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作者避开了对帝国主义暴行和人民反抗运动的正面描写,而是从人们在惨案发生半小时后的不同反应入手,将精神幻象和场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手法,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并借助排比、复沓、递进等句式,使文章具有开阔磅礴的气势与撼人心灵的力量。
叩 门
阅读指导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9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20卷第1号,署名M.D.。现收于《茅盾全集》第11卷。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受到了严重挫折。茅盾也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通缉。他不得不隐居下来,以卖文为生。1928年7月初,他又被迫流亡日本。茅盾远离祖国,远离战友,与党失去了联系,一时看不到革命的前途和希望,内心充满着寂寞、苦闷,但他又不甘沉溺其中,不能忘怀于革命事业,想重新振作起来。这种情绪在他旅日期间创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得到了深刻体现,并以几乎相同的主题和近乎一致的调子而成为它们的共同特征。茅盾在这些作品中表现的苦闷,“象征了一个时代出来的苦闷”。《叩门》便是以一小段人生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
答,答,答!
我从梦中跳醒来。
——有谁在叩我的门?我迷惘地这么想。我侧耳静听,声音没有了。头上的电灯洒一些淡黄的光在我的惺忪的脸上。纸窗和帐子依然是那么沉静。
我翻了个身,朦胧地又将入梦,突然那声音又将我唤醒。在答,答的小响外,这次我又听得了呼——呼——的巨声。是北风的怒吼罢?抑是“人”的觉醒?我不能决定。但是我的血沸腾。我似乎已经飞出了房间,跨在北风的颈上,砉然驱驰于长空!
然而巨声却又模糊了,低微了,消失了;蜕化下来的只是一段寂寞的虚空。
——只因为是虚空,所以才有那样的巨声呢!我哑然失笑,明白我是受了哄。
我睁大了眼,紧裹在沉思中。许多面孔,错落地在我眼前跳舞;许多人声,嘈杂地在我耳边争讼。蓦地一切都寂灭了,依然是那答,答,答的小声从窗边传来,像有人在叩门。
“是谁呢?有什么事?”
我不耐烦地呼喊了。但是没有回音。
我捻灭了电灯。窗外是青色的天空内耀着几点寒星。这样的夜半,该不会有什么人来叩门,我想:而且果真是有什么人呀,那也一定是妄人:这样唤醒了人,却没有回音。
但是打断了我的感想,现在门外是殷殷然有些像雷鸣。自然不是蚊雷。蚊子的确还有,可是躲在暗角里,早失却了成雷的气势。我也明知道不是真雷,那在目前也还是太早。我在被窝内翻了个身,把左耳朵贴在枕头上,心里疑惑这殷殷然的声音只是我的耳朵的自鸣。然而忽地,又是——
答,答,答!
这第三次的叩声,在冷空气中扩散开来,格外的响,颇带些凄厉的气氛。我无论如何再耐不住了,我跳起身来,拉开了门往外望。
什么也没有。镰刀形的月亮在门前池中送出冷冷的微光,池畔的一排樱树,裸露在凝冻了的空气中,轻轻地颤着。
什么也没有,只一条黑狗爬在门口,侧着头,像是在那里偷听什么,现在是很害羞似的垂了头,慢慢地挨到檐前的地板下,把嘴巴藏在毛茸茸的颈间,缩做了一堆。
我暂时可怜这灰色的畜生,虽然一个忿忿的怒斥掠过我的脑膜:
是你这工于吠声吠影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美文解读
本文以“叩门”声为贯穿全篇的主线,通过描写“我”在一个深冬夜晚三次听到“叩门”声而产生的感应,反映了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因暂时离开革命队伍而感到孤寂与苦闷,以及他深沉思索革命道路而又一时得不到正确答案的复杂心情。同时,作者对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左”倾盲动主义路线作了有力的批判与否定。文章篇幅精短,语言委婉细腻而又富于变化。作者充分运用象征手法,于绘景状物之中隐隐透露出自己孤寂怅惘的情丝,构思堪称精巧。作者旅日期间所写散文,篇篇都是精美的散文诗,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足可与鲁迅、朱自清、冰心等先生的一些散文名作相媲美。
卖豆腐的哨子
阅读指导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9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20卷第2号,署名M.D.。现收于《茅盾全集》第11卷。
与《叩门》一样,本文也是茅盾旅日期间创作的一篇散文,因而它们有着共同的创作背景和几乎相同的主题。大革命失败后形势的残酷与混乱让作者感到痛心、迷惘,从置身革命漩涡之中到游离于革命之外并不得不逃亡海外,他不禁惆怅、苦闷。作者那种忧国忧民、执著寻求革命出路、愤世嫉俗、不与时代逆流同流合污的精神,正是这篇散文的精华所在。
早上醒来的时候,听得卖豆腐的哨子在窗外呜呜地吹。
每次这哨子声引起了我不少的怅惘。
并不是它那低叹暗泣似的声调在诱发我的漂泊者的乡愁;不是呢,像我这样的outcast,没有了故乡,也没有了祖国,所谓“乡愁”之类的优雅的情绪,轻易不会兜上我的心头。
也不是它那类乎军笳然而已其小规模的悲壮的颤音,使我联想到另一方面的烟云似的过去;也不是呢,过去的,只留下淡淡的一道痕,早已为现实的严肃和未来的闪光所掩煞所销毁。
所以我这怅惘是难言的。然而每次我听到这呜呜的声音,我总抑不住胸间那股回荡起伏的怅惘的滋味。
昨夜我在夜市上,也感到了同样酸辣的滋味。
每次我到夜市,看见那些用一张席铺挡住了潮湿的泥土,就这么着货物和人一同挤在上面,冒着寒风在嚷嚷然叫卖的衣衫褴褛的小贩子,我总是感得了说不出的怅惘的心情。说是在怜悯他们么?我知道怜悯是亵渎的。那么,说是在同情于他们罢?我又觉得太轻。我心底里钦佩他们那种求生存的忠实的手段和态度,然而,亦未始不以为那是太拙笨。我从他们那雄辩似的“夸卖”声中感得了他们的心的哀诉。我仿佛看见他们吁出的热气在天空中凝集为一片灰色的云。
可是他们没有呜呜的哨子。没有这像是闷在瓮中,像是透过了重压而挣扎出来的地下的声音,作为他们的生活的象征。
呜呜的声音震破了冻凝的空气在我窗前过去了。我倾耳静听,我似乎已经从这单调的呜呜中读出了无数文字。
我猛然推开幛子,遥望屋后的天空。我看见了些什么呢?我只看见满天白茫茫的愁雾。
美文解读
茅盾非常善于捕捉具有典型概括性的生活素材,将其锤炼成为意象,并把这饱含着主观感受的意象转化为典型形象。在本文中,作者巧妙地把捕捉到的日本小贩卖豆腐时吹的哨子声与主观感受融合起来,创造出忧郁、惆怅又略带愤懑、焦灼的意境。在主人公一边自怨自艾一边自我解剖的过程中,折射出强烈的时代氛围,概括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文章运用象征、抒情等手法,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人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出完美、深沉、一气呵成的韵律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