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字鸿沟:科技时代美国学校如何制造不平等
》
售價:NT$
352.0

《
“简”读中国:敦煌汉简里的丝绸之路
》
售價:NT$
398.0

《
我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230.0

《
大数据之路2:数据更普惠,商业更智能
》
售價:NT$
500.0

《
杂草的奇迹(杂草学家稻垣荣洋精心总结 脚下蔓延的杂草生存策略)
》
售價:NT$
245.0

《
在火星买房:太空移民计划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
售價:NT$
403.0

《
人生拒绝清单
》
售價:NT$
245.0

《
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
》
售價:NT$
281.0
|
編輯推薦: |
真实丰富的动植物知识。全书涉及野生鸟类类190种、哺乳动物40种、昆虫52种,还有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几十种,清新可爱的搭配原创手绘 高清摄影,每个月份后附有“长白山知识手册”,补充物种资料,是难得的青少年自然科普读物。精准实用的青少年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青少年品格、习惯培养的重要方式,日记体散文随笔集可以让读者与作者一起“沉浸式”在森林中生活。随时翻阅,以自然为师,提供更加真实、精准和实用的自然教育通过写作和哲思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日记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散文阅读可以有效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全书透露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生命的反思,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写作能力与综合文化素养。
|
內容簡介: |
《春天,长白山万物苏醒时》是专为青少年打造的日记体自然散文随笔集。2007年5月5日自然文学作家胡冬林搬到长白山区生活,直至2012年10月31日生病住院,他坚持每天记录他在山林生活期间的日常起居、写作情况,更重要的是与猎人、山民、鸟兽、鱼虫、蘑菇和花木的故事。《春天,长白山万物苏醒时》包含了作者在这6年的12、1、2月份中的几十篇自然观察日记。
在《春天,长白山万物苏醒时》中,小读者将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那里有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极具代表性的温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北半球同纬度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这座“物种基因库”中,胡冬林常常可能在徒步中遇到他熟悉的朋友,比如性格活泼爱打闹的小榛鸡,孤傲冷酷的山猫,歌声嘹亮的山雀。除了动物,珍稀树木和其他植物也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树木下藏着的菌类更是形状万千。
漫步在森林中,我们常常能在一天之内看到20种鸟,也可以在湖边看到戏水的鸳鸯和野鸭,还有争夺领地的小松鼠,甚至能在夜晚撞见发出神奇光芒的珍稀菌类。每一刻对自然的发现都被作者真实、完整的记录下来。
|
關於作者: |
胡冬林,满族,1955年生于吉林长春,2017年在长白山脚下的住处因病去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2013年当选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他的作品中少儿科普长篇小说《巨虫公园》获第九届全国少儿优秀作品奖,散文集《狐狸的微笑》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散文《拍溅》获《中国作家》杂志和中国散文学会评选的中国散文大奖赛奖,散文《山猫河谷》获2012年《民族文学》年度奖,散文《青羊消息》获首届全国环境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野猪王》获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山林笔记》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及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
目錄:
|
三月,在融雪中寻找生命痕迹
3月1日 金色松鼠
3月2日 早春之歌
3月3日 与蓝大胆对歌
3月6日?惊蛰的树
...
四月,山中鸟鸣是森林的歌声
4月2日 山雀之声
4月6日 凤头麦鸡
4月10日?鸟的聚会
...
五月,在深春接受自然的馈赠
5月1日?去二道林场
5月11日 呼吸森林空气
5月25日 母鸭与小鸭
5月30日 有香味的蘑菇
|
內容試閱:
|
12 月3 日 雪地上的足迹
金色松鼠
今天应该是个好天,应该上山去看松鼠了。
当人类发展尤其是靠砍伐来侵占荒野时,熊是生存最早受到威胁的物种,狐狸也是。只有当人类对狐狸十分友善,它们才敢在夜里溜入人居地悄悄觅食。熊和人一样会在行走的路上留下路标,它们的方法是用后背蹭树。
晴空万里,一路快步进山,见到松鼠掏核桃的雪洞,现在已经被它放弃了。宝马林场这一带的寒葱沟安静极了。直接进入保护区,周围忽然全是斑鸫(dōng)的鸣叫,响亮清脆。和深秋叫声不同的是,这惊蛰前的鸣叫有水汽,仿佛发出鸣叫的那条嗓子里充满了滑润润的春之汁液。而且这种鸣声多了一种娇柔清丽的鸣啭,这便是原始森林里春天最早的求爱鸟鸣了吧。
沿途还有乌鸦的鸣叫、沼泽山雀的鸣叫和一只银喉长尾山雀的叮叮轻鸣。刚要下沟时猛抬头见到一只大鹰,通体深灰色,宽肩壮硕侧头望我时有黑色宽宽的过眼线从鼻端到耳后,借助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清它的长相——后背无一丝杂色,端庄凝重的铁灰,钩嘴整体似直直的顶端有弯钩的匕首,呈暗黄绿色。远处有乌鸦叫,这只大鹰占据着山坡顶部的一株大杨树的侧枝,正瞭望四周猎物活动,乌鸦不可能看不见这只鹰,但这只鹰强悍沉稳的姿影令乌鸦不敢前来挑衅。我想着要赶快拍下它,便拉开相机包的拉锁,吱的一声,它立即警觉,振翅起飞。
进公路西侧,沟里松鼠的新鲜足迹多了起来,奇怪的是不见野兔足印,有豹猫足印和狍子足印。松鼠蹿跳的跨度真大,约一米五或更大。忽然看见路旁树杈上蹲着个小灰松鼠,一动不动似冻僵了一般。微风吹拂着它耳廓那簇蓬松细软的毛,晨光在它向阳面勾出一条亮金色轮廓线,那一侧的鼓凸眼珠闪着晶亮的银光。它可真小呀,像一团灰色的小蘑菇头。开始还以为看错,等凑近去拍了一张片子,放大看,确是一只冬毛丰蓬的小松鼠。
它用一双稍显粗大的前爪牢牢抓着一个干菌块,一双在阳光中变幻成晶莹色的圆眼睛紧紧盯住我,并随着在树下转来转去的我微微调整身体,极其警觉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我。我跟它约有四五米的距离,显然它认为很安全,如果我开始往树上爬,它肯定惊叫一声迅速遁去。
小家伙真有耐性,一直容忍我在树下盘桓,我一边拍照一边听见左右两边有斑鸫亮丽的鸣啭,而我顾不得扭头看看……
该走了,我吹两声口哨和它告别,它不为所动;我又学两声咕噜噜的松鼠叫,它似乎双眼睁大了一些,身体也随之一颤,但仍不挪动一下;我又开口说道:“小子,回家吧,再见了,早春的好儿子。”它侧头聆听,微风也把它双耳直竖的簇毛吹向一边,但它仍一动不动。无奈之下,我用小拇指吹起响哨,它一惊,掌下踩着的一片枯叶掉了下来。“嘟噜,嘟噜”, 一只一直在旁边窥视着等候的蓝大胆径直飞蹿过来,看看掉下了什么好吃的。这个小鬼头一贯如此,尤其当秋季松鼠捧着个大松塔嗑松子时,它经常大胆地在松鼠身下飞来蹿去。刚才它见我进了林子一直在“叫叫叫”地报警,现在却借我的光来捡松鼠遗失的食物,看来它这么干很多次了,它们俩已是须臾不离的互利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