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普通常使用复数的“历史”(Geschichten),这一概念类似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它是世界和生活成就的总和。人和物陷于历史之中的状态是普遍的。第一,人的整个主体精神生活——包括激情、欲望、性格、爱、恨、理性、理智、认知等——是陷于历史之中的;第二,他人或旁人也共同陷于历史之中;第三,陷于历史之中的是超自然的存在,比如神;第四,动物总是被看作与人相似的,因此它们摆脱不了历史;第五是外部世界,从大地到星辰。沙普认为,无生命的外部世界在一些时代也是作为人或生命之物被表象的,因此也陷于历史之中。生活世界之历史的这种普遍有效性被视为先天的。
沙普肯定了历史的优先性,认为历史比他早年研究的感知更为原初。历史是由许多的历史组成的。而和外部世界相比,历史也是优先的。从人到外部世界的一切都是历史的衍生物,实在物也是历史的衍生物。沙普认为,没有与历史无关的东西,一切都在历史中展开,历史就是预先被给予人和世界的最本源的基层,传统上习惯追问承担历史的本质,在历史现象学看来实际上没有意义。
陷于历史、渗透进历史的状况无法以对象的方式得到研究。历史是一个构造物(Gebilde)(人和物于其中产生),而不是一个独立于人的对象(Gegenstand)。对于历史以及陷于历史之中的状态,人们无法将之区分开来,二者是搅和在一起的。因此,人(自我)和历史也法区分开来,人就是历史。如沙普所言:“每个自我都有历史。”(Kein Selbst ohne Geschichten)但是,这里的历史并非历史的文化(后者是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而是生活世界中更基本的组成要素。
语言和理解也是陷于历史之中的。语言的使用,谁在使用,使用日常语言还是专业语言,都是言谈和理解的前提。这就是历史。如果不考虑这一点,不考虑其前置的地基,只关注语言的表达内容或思想构造物,是无法实现言谈和理解的。沙普说,没有进入历史境域的理解活动是无法深入的,这就像与九头怪蛇西多拉的斗争,你砍了一个头,又出来两个头。历史还涉及讲述与倾听,讲述者和倾听者都是陷于历史中的,他们的讲述和倾听行为又使得历史得以延续。